發布時間:2014-10-28所屬分類:教育職稱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摘要:合作學習的有效評價,首先是將個人自評和小組互評相結合,然后是將學習過程評價和學習結果評價相結合。教學中引導學生互評,讓學生傾聽他人發言后,用手勢表示對或錯,用準確流暢的語言評價以增強評價的能力,提高評價的水平。 一、合作小組的科學組建 現如
摘要:合作學習的有效評價,首先是將個人自評和小組互評相結合,然后是將學習過程評價和學習結果評價相結合。教學中引導學生互評,讓學生傾聽他人發言后,用手勢表示對或錯,用準確流暢的語言評價以增強評價的能力,提高評價的水平! ”疚倪x自:《高等數學研究》主辦: 西北工業大學;陜西省數學會,周期: 雙月,出版地:陜西省西安市,語種: 中文;,開本: 16開,國際刊號:ISSN1008-1399,國內刊號:CN61-1315/O1,郵發代號: 52-192,復合影響因子: 0.213,綜合影響因子: 0.185,創刊時間:1954
一、合作小組的科學組建
現如今,小組學習已成為一種被廣泛推崇的學習模式,在課堂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而合作小組建設是否科學是決定小組能否發揮作用的重要因素。
1.同組異質,組間均衡。學習小組的劃分應當根據學生的學業成績、智力水平、性別、性格特點、習慣愛好等綜合因素確定。組內異質是指組內的學生有差異,這為分層教學、互助合作奠定了基礎,也為組內分工做好準備,每個學生可以在本組找到自己的位置,發揮自己的特長。
2.合理分工,人人有崗。一個科學有效率的小組分工應當明確,無論成績好差,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職責,這樣才能有效完成老師課堂中布置的合作學習任務,例如組長、副組長、紀律監督員、記錄員等等。
二、合作小組的有效時機
1.根據課堂的教學需要,教師要切實抓住機會,適時展開小組合作,即:課堂是一個變化無端的課堂,只有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及時發現,抓住時機展開合作,才能取得最好的學習效果,并不是堂堂都要進行小組合作。
2.教師對題目難易要有一定把握,過難、過易都不適于小組合作。
3.在學習過程中出現意見不同時,有必要進行小組合作。
4.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可以課前進行一定設計,有意識地去引導學生進行小組合作,提高學習效果。
三、合作學習的有效評價
評價合作學習過程中,注意多肯定集體的智慧和力量,以鼓勵全體學生積極動腦、充分合作、大膽發言,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團隊精神和競爭意識。
四、合作學習的有效環境
1.創設合作學習的問題情境
許多數學知識需動手實驗,通過分析實驗的結果去發現探究總結規律,這需要靠集體的力量完成。小組合作是提高學生分析能力、動手能力的一種方式,也是學生合作精神的一種體現。
2.提供合作學習的時空環境
草草收場的自主合作學習只是走過場,給聽課者看熱鬧,對學生毫無益處。不僅學生感到未能盡興,久而久之,也會將這種學習活動當成一種兒戲。因此,教師要預先估計學生每次合作學習活動所需的時間和空間,合理安排教學時間,合理運用教學空間,讓學生能夠順利地完成合作學習的任務。
3.營造合作學習的幫助環境
在合作學習小組中,免不了有些因組長的組織能力偏低或因小組整體實力偏差等原因而無法順利地展開合作的情況,教師應因組而異,為學生提供必要的啟發式幫助。教師可以以一個普通合作者的身份,自然地參與到遇到困難的小組中去,讓學生察覺不出因本組水平低而要得到老師的幫助。其次,教師要有意識地給他們多創造一些表現的機會,以激發他們奮發向上的熱情,為學生的成功學習創造條件。
五、合作學習習慣的培養
通過課堂教學活動,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興趣特點,設計一些適合小組合作學習的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進行合作,體會到合作的作用、合作的樂趣,培養合作意識。
1.要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習慣。愛因斯坦說過:“學校的目標應當是培養有獨立行為和獨立思考的個人。”
2.要培養學生善于傾聽的習慣。教師要逐步引導學生在合作時學會三聽:一是認真聽每名學生的發言,不插嘴;二是聽出別人的發言要點,培養收集信息的能力;三是聽后須思考,提出自己的見解,提高學生處理信息、反思評價的能力。
3.要培養學生勇于發言的習慣。在合作學習中常常會出現一些“小老師”“小權威”,他們發言的機會多,大部分學生發言的機會卻是很少。因此,教師要深入小組中,調動全體學生的參與欲望,培養人人敢說的勇氣,把一些簡單易懂的問題讓平時不愛發言的學生先說,并給予肯定和鼓勵,使一些基礎知識差、思維能力弱、不善言談的學生也有參與表現自我和獲得成功的機會。
小組合作學習是新課程倡導的學習方式,需要我們把握精神實質,在實踐中不斷摸索改進,才能真正促進學生的發展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