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4-08-27所屬分類:教育職稱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摘要:我國的教育長期以來是由學科課程一統天下,造就了國人思想和觀念的固化。我國學生被廣為詬病的缺乏創新精神,就是教育太過于重視學科課程所產生的惡果之一。所以,指向生活和活動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實施,對于轉變我國教育的觀念和方式,發展學生的
摘要:我國的教育長期以來是由學科課程一統天下,造就了國人思想和觀念的固化。我國學生被廣為詬病的缺乏創新精神,就是教育太過于重視學科課程所產生的惡果之一。所以,指向生活和活動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實施,對于轉變我國教育的觀念和方式,發展學生的個性和創造性具有不可忽視的價值。然而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在十二年的實施過程中,在取得令人欣慰的成就同時也暴露出了一些問題。這些問題的解決,對于科學推進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一、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中暴露出的問題
1.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本質的錯誤認識。在國家的新的課程結構中,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與學科課程是并列設置的,這表明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具有其完整的獨立性。它倡導了“回歸生活”的教育理念,其本質是“讓兒童自由的探究生活”。但這一簡單的本質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實施中卻很容易出現偏差。首先,在認識層面,學科課程和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兩者本應并列于國家的課程結構,但是在當下卻存在把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單純理解為“生活體驗”的現象。其次,在實施層面,主要存在兩種現象,一種是把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放在學科課程之后,即只有完成了學科課程的任務,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才有其立足之地。一種是以課題形式展開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而所選擇的課題卻是脫離學生生活實際的科學論題,實則是對學科課程內容的補充和延伸。這兩種現象都是把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作為學科課程的附庸。最后,在制度層面,許多學校受升學率、應試教育的困擾,不敢放開手搞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覺得那是“浪費時間”,在提高學生成績方面遠不如學科教育有用,絲毫不肯認識和接受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這也成為了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發展的一大絆腳石。
2.教師的知識能力不能適應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要求。綜合教育活動課程對于教師自身的知識和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自主進行的綜合性學習活動,是基于學生的經驗,密切聯系學生自身生活和社會實際、體系對知識綜合應用的實踐性課程。。但在以教師為課堂中心的傳統下,教師已經習慣了對學生灌輸式的教授,做不好從“教授者”到“指導者”的自我角色定位轉變。其次,學科教育體制培訓出來的教師,知識和思維往往被限制在單一的學科里,從而沒有辦法適應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對于教師不僅能在單一的學科上對于學生進行指導,還能在其他相關學科領域為學生答疑解惑的要求。最后,由于教師缺乏與課程開發理論相關的背景知識,不能準確地把握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設置意圖,導致他們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指導能力不足。這些都成為阻礙教師適應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絆腳石。
二、“做中學”對解決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中問題的啟示
田慧生教授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基本原理與實施策略》一文中提到:“杜威的‘做中學’概念,精練地概括了這類課程的性質。”因此,針對以上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中所提出的問題,我們可以從杜威的“做中學”思想中找到答案。“做中學”思想是杜威提出的關于教學方法論的一個重要教育理論。“從做中學”就是從活動中學,從經驗中學,它的目的就是讓兒童的學習和生活聯系起來,以促進兒童自身的成長和發展。課程的本質在于促進兒童的發展,教師處于“指導者”的地位,他們的任務不是教給兒童知識,而是設置合適的活動以助于兒童自己獲得知識。以上這兩點,正好對應了上文中我國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出現的兩類問題。
1.正確認識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本質。杜威倡導的是兒童、知識和社會相統一的課程設計觀。他認為:“課程的組織必須圍繞兒童的需要和經驗,并通過這種課程使兒童能夠自我發展,自由發揮自己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本能。”這就要求我們樹立全新的教育觀念,信任學生,放開對學生的過分管制,培養他們獨立學習的能力。廣大教育者要充分認識到“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本質是使學生從實際活動中獲得真知。教師們要做的不再是灌輸給學生以知識,而是促進學生由被動學習向主動作業的轉變,讓學生自己在社會生活中發現自己的興趣點,并以學生自己發現的興趣點作為課程的主題。在課程目標方面,追求的是培養高創造力、自由的、全面發展的學生;在課程評價方面,改變單一的測評觀念,重視學生在過程中的表現而非結果,讓學生真正能“從做中學”。
2.全面提升教師的素養,促進教師的成長。教師的水平是影響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發展的關鍵因素之一。杜威曾表達過這樣的觀點:“能否為兒童正確地選擇作業,從當時能夠喚起兒童好奇心和興趣的一些事物里選擇作業,也是智慧的一部分。”推動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發展,要“重視教師的個人知識;不斷創新教師教育工作”。在教師專業化發展越來越成熟的今天,教師要從自身出發,努力提高自己的素養,適應教師“指導者”的新角色,熟練掌握課程開發理論的相關知識,提高自己的專業知識并積極拓展自己的視野以適應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新要求。另一方面,國家的師范教育培訓也要加強對于教師學科教學知識和活動能力的重視。使教師既能提供直接的內容以豐富學生的知識面,又能提供活動安排,指導學生從實踐中學習。
總之,實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一個全新的教育實踐活動,它體現了我國廣大教育者對于教育的反思。由于傳統的種種原因,在實施的過程中,教育者對這一課程形式的理解出現了偏差。但是我們可以追根溯源,從杜威的“做中學”思想中得到啟示來糾正這些偏差。我們要時時刻刻做好矯正實踐中的錯誤的準備,同時也要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未來保持美好的向往。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