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4-08-27所屬分類:教育職稱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摘要: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必須關注課堂,不斷提高自身素質,采用有效的教學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時間,取得最優的教學效果,努力構建有效課堂,真正使有效教學的理念服務于課堂教學,從而提高學生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 一 伴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越來
摘要: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必須關注課堂,不斷提高自身素質,采用有效的教學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時間,取得最優的教學效果,努力構建有效課堂,真正使有效教學的理念服務于課堂教學,從而提高學生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
一
伴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越來越多的教師開始重視和倡導有效教學,課堂教學由原來的單純傳授知識向提高學生綜合素質轉變,由原來單一的“照本宣科”轉變為課堂形式靈活多樣,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成績。但英語課堂教學,仍存在很多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教材內容太多,課時不夠。
自新課改實施以來,某些教師抱怨教材難教,“內容太多,課時不夠”,為了在規定時間內完成教學任務,經常出現教師“趕進度,趕課時”的現象,匆忙完成教學任務,完全忽視課堂教學的主體——學生,導致很多學生在課堂上只是聽眾,一味地聽教師的講課,教學目標很難實現!缎抡n程標準》提倡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重視學生作為獨立個體在課堂教學中的多種需要。有效的課堂應該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和空間思考,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而目前英語課堂教學卻很難達到這種效果。
2.活動豐富多樣,實質空洞。
有些教師為了落實新課程改革的要求,改變以往課程實施中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狀況,設計的課堂活動練習形式多樣、內容豐富,一會兒小組活動,一會兒雙方辯論,一會兒模擬采訪,一會兒劇情表演,學生情緒高漲,參與積極,課堂表象熱烈,但是究其課堂教學實質,結果卻不那么盡如人意。在不少課堂上,教師片面追求小組合作或配對活動,隨意性過強,討論的問題缺乏設計,合作活動有形式無實質內容,小組中往往是個別學生唱獨角戲,小組匯報時往往只代表個人的觀點,合作學習淺嘗輒止做無用功。教師本應充當組織者、引導者、幫助者,卻往往變成無為的旁觀者。表面熱烈實際是空洞的課堂教學,對學生的學習沒有實質性的幫助,教師不關注課堂教學的細節問題,最終導致無效或低效的教學行為。
3.課堂評價隨意,有效性差。
新課程強調讓學生享受成功體驗,并不意味著對學生進行一味表揚,而是指以評價為手段,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整體受益。但有某些教師經常不假思索地隨意表揚,“very good”,“well done”之類的評價讓學生習以為常,導致學生隨意應付,麻木冷漠,使評價失去應有的效度和作用,從而使得英語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大打折扣。
二
這些問題一直讓某些英語教師困惑,我認真研讀了《高中英語新課程標準》,結合近幾年的教學實踐,將自己關于高中英語有效教學的體會總結如下。
1.教師要精心備課,善于使用教材。
在課程改革中,教師教材觀的轉變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項任務。我們要認識到:教材是我國學校教育主要的,但不是唯一的課程資源,教材是服務于教學的材料和工具。因此,教師應根據學生的需要和教學的實際,靈活地、創造性地研究教的內容和方法;教師不應“帶著教材走向學生”,而應“帶著學生(或是在師生互動中)走向教材”。新教材以單元為單位,以話題為主線,教師需要結合話題與學生生活經歷,對教學資源重新整合與加工,恰如《英語課程標準》所言的,要對教材進行適當的、有科學性的補充和刪減,或是擴展教學內容或活動步驟及調整教學順序等。教材上有的并不一定要全部教;教的并不要求全教會;會的并不要求全部考。
2.精心設計教學任務,兼顧每個學生。
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采用多種方法,通過多種途徑,引導和激勵全體學生的主動參與,教學過程的設計和安排要注意發揮學生的獨立性與自主性,尊重學生的獨立人格,關注個體差異,滿足學生的不同需求,創造引導學生積極參與的教學環境,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每個學生都得到充分發展。
3.改進教學方式,提高教學效率。
為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保持學生的興趣,激發學生的熱情,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設計不同的教學方法,努力實現教學活動的民主性,積極營造開放式教學氛圍,盡量讓學生多想多聽多看多講,教師不包辦代替。比如詞匯教學,教師可以通過圖片、實物、同義解釋、情景等不同的形式呈現,讓學生理解詞的意思。借助于多媒體,再現生活實際,給課堂教學注入新的生機和活力,促使教學效果最優化。
4.重視師生情感交流,融洽師生關系。
親其師,信其道;厭其師,廢其道。沒有情感的教育是蒼白無力的教育。在工作中,我們要用真心對待每一個孩子,用微笑感染每一個孩子,讓他們知道老師和他們的父母一樣,對他們的愛是真誠的。在平時的教學中,放下所謂的師道尊嚴,融入他們當中,讓他們主動跟我們親近,對我們信任,聽我們的話,從而建立融洽和諧的師生關系。平時在生活上要多關心學生,跟他們平等相處,成為他們信任的朋友,讓學生發自內心地喜歡你,感受到你對他們的關愛。這樣將使他們更容易接受你所傳授的知識和道理,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5.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樂學英語。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越濃,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越高,掌握知識就越快。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前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充分挖掘教材的趣味因素,根據高中生的興趣愛好、心理特點、認知規律及教學實際,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一旦對英語感興趣,就會學得好,學得生動有趣,就會樂于接受,變“苦學”為“樂學。”
6.科學評價學生,及時給與鼓勵。
評價不是對結果簡單的肯定與否定,而是對學生思維的點撥,要讓課堂評價真正起到激勵、引導的作用。在英語教學中,教師應善于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并珍惜學生心靈深處的渴望,看準時機及時給予肯定和鼓勵;積極創造機會啟發教學,不斷讓學生獲得“我能行”的成功體驗。在合作學習過程中,教師要營造良好的合作學習氣氛,用各種適當的方式給學生以心理上的安全感或精神上的鼓舞,把學生當做朋友和知己,多一些理解、鼓勵、寬容,幫助學生樹立信心,勇于挑戰,這樣學生的思維就會更活躍,探索熱情就會更高漲,合作的欲望就會更強,課堂就會更生氣勃勃。適時適當的激勵,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