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咨詢服務,正當時......期刊天空網是可靠的職稱工作業績成果學術咨詢服務平臺!!!

教師職稱論文發表淺談高職英語教學管理創新制度  

發布時間:2014-07-30所屬分類:教育職稱論文瀏覽:1

摘 要: 摘要:近幾年,涌現間性英語教學理論, 有許多先進和可取的教學理念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為此我們應當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 吸收有益于我國外語教學改革的經驗, 完善我們的教學。 《校園英語》 雜志是經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批準, 由河北省新聞出版局主管,《校園

  摘要:近幾年,涌現間性英語教學理論, 有許多先進和可取的教學理念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為此我們應當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 吸收有益于我國外語教學改革的經驗, 完善我們的教學。

  《校園英語》雜志是經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批準, 由河北省新聞出版局主管,《校園英語》出版社主辦的省級教育類專業刊物,已被《中國知網》全文收錄、《中國期刊網》全文收錄、《龍源期刊網》全文收錄。(國際標準連續出版物號:ISSN 1009-6426 國內統一連續出版物號:CN 13-1298/G4 郵發代號:18-117)

  關鍵詞:間性理論,教學理念,教學改革,校園英語

  一、間性理論提出的背景和理論特色

  哲學發展在歷經了本體論和認識論之后,不再受二元對立的影響,而是強調主體與客體的共在性平等性和主體間對話溝通作用融合及不斷生成的動態過程 (鄭德聘, 2008:73)由此衍生出一系列主體間性哲學觀的理論我們以間性理論為指導結合英語教學實踐可以分為主體間性、媒體間性和文化間性三個方面,這三方面都對英語教學模式產生深遠的影響。

  二、間性理論影響下的高職英語教學模式

  1. 主體間性

  傳統的英語教學模式都是受哲學中認識論的影響,都還沒有跳出二元對立的主體性思維模式,主體要么是“教師”,要么是“學生”。只有主體間性理論倡導主體間的交流理解,互相依賴,共生共存。在高職英語教學中,筆者將教學與主體間性理論結合,通常使用項目教學驅動法的模式,運用對話式和交往式教育的方法,將教師也作為一個和學生平等的主體。在英語閱讀課中我把學生們分為幾組,然后讓每組同學完成閱讀文章中某一段的閱讀任務。此段落出現的各種語法問題,發音等問題需要組員討論解決,每位同學根據自己在小組中的表現獲得一定的分數,老師充當小組討論的提問成員,同時也是小組內的觀察員和測評員。每組學生分別對此段落進行語法和發音以及語意的講解,再由老師或其它組的成員提問,本組學生做出相應的解答,老師給本組每位同學的表現做出相應評價。運用此方法能使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得到充分的發揮,在課堂上互動的同學從優等生或積極的學生轉變為全班每一位同學的積極參與和配合,因此在某種程度上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

  2.媒體間性

  媒體間性文化間性等媒體間性(in-termedialitivity)也稱媒體相互性, 指的是現代媒體的相互關聯, 即媒體之間從信息內容到技術形式基于社會間性的綜合—整合—轉換與演變. 所有媒體都兼具個性與共性, 媒體間性就是媒體以共性為基礎的差異性之間的橋梁(Ellestm, 2010:12-7)。筆者在《英語聽說訓練》課中,通常采取話題討論的方式進行教學,參考西方的教學設計原則模型MAP(Multimodal APPLE PIE, 或稱多模態蘋果派)MAP 指在多媒體(Multimedia)多模態(Multimodal )教學中, 以apple (Activation, Presentation, Peer collaboration, learning interacation和Evaluation)為主要教學環節, 貫徹PIE(Produetive, Interaetive, Engaging 即:有效性、互動性、參與度)的教學原則比如描述寵物單元的APPLE教學環節為:Activation---課堂上播放搜集好的英文寵物視頻,以及相應的英語詞匯和句型知識,學生通過課堂的學習,掌握語言詞匯和表達技巧。激發學生的表現欲望; Presentation----通常在課后,通過提交自拍英文介紹寵物視頻的辦法提交作業,并在課堂上播放;Peer collaboration, learning interacation---制作視頻和組織語言按照小組為主體,群策群力;Evaluation---通過結合學生自評和老師評價的方法給出相應的分數。該課程受到學生的一致歡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熱情高漲,記憶的精度和準度都有很大的提高。

  3.文化間性

  文化間性(interculturality) , 也叫跨文化性,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學習語言的同時,不可避免地與另一個國家的語言背后的文化發生交流和碰撞。 如何深刻理解語言的出處,和文化背景以及歷史淵源是分不開的。因此教師在授課當中就應當見縫插針的引入中西方文化對比和交融的實例,或是講述西方文化的淵源,使得學生能將語言更好的活學活用。比如,夸獎某人“your English is fluent”時,英語國家的人回答“thanks”, 在中國人來看這樣說卻顯得不夠謙虛,在教學中,我們只有根據跨文化交際障礙產生的原因,采取切實有效的教學策略。

  三、間性理論影響下教學模式的反思

  在教學實踐中,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按照每位同學的學習基礎和學習能力,滿足每一位學生的教學需求,并且實現相應的教學任務,是不現實的。在教學中,施教者只能顧及大多數學生的學習需求,以大多數學生為基準制定教學目標,從而選取相應的教學方法。因此,在理論上間性理論是完全成立的,在實踐中,需要施教者根據具體情況適當的調整間性理論才能完全適應教學,使其充分發揮指導作用。另外在利用多媒體教學實踐中最容易出現的問題是四要素如何權衡,即孰輕孰重的問題,教材和媒體在教學中如何分配、融合和轉化是教學中的難點。有些課程的多媒體課件或者視頻播放就占去了大部分時間,教師反而變成被動的參與者,這樣就沒有充分發揮教師和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再次語言和藝術是文化的載體,那么作為語言的教師課堂上就產生了英語語言和文化孰輕孰重的問題。文化的含量過于多,語言文法含量過少,有英語文化課的傾向,因此文化在課堂上的容量要適度。知識性和人文性的統一,工具性和實踐性的統一,是英語課程的本質特征。

  參考文獻:

  [1]鐵省林.西方哲學主體性問題的歷史嬗變[J].齊魯學刊,2003(2):73-76.

  [2]陳嘉映.語言哲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13.

  [3]Wittgenstein, L. 1953. Philosophical Investigations. Translated by G. E. M. Anscombe.1958. Basil Blackwell Ltd.

  [4]張再林.關于現代西方哲學的“主體間性轉向”[J].人文雜志,2000(4):9-15.

  [5]劉汝榮,楊為.論廣告翻譯中的主體間性[J].吉首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30(1):157-161.

  [6]哈貝馬斯. 交往與社會進化[M].張博樹,譯.重慶:重慶出版社,1989:45.

  [7]韓培花,朱國新,謝佳偉. 大學課堂教學活動中的雙重實踐及其互動[J].吉首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32(2):163-165.

2023最新分區查詢入口

SCISSCIAHCI

7799精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