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咨詢服務,正當時......期刊天空網是可靠的職稱工作業績成果學術咨詢服務平臺!!!

金融學課程思政教學設計——以“信用”教學為例

發布時間:2021-11-19所屬分類:教育職稱論文瀏覽:1

摘 要: 摘要:本文通過金融學中信用一章的內容從兩方面進行課程思政設計。通過案例和講解的方式說明信用在社會中的重要性,引導學生堅定個人信用對金融體系的重要性,樹立終生保持自身信用的品質;通過分析大學生的消費信貸的危害和潛在風險,引導學生合理消費。 關鍵詞:金融

  摘要:本文通過金融學中“信用”一章的內容從兩方面進行課程思政設計。通過案例和講解的方式說明信用在社會中的重要性,引導學生堅定個人信用對金融體系的重要性,樹立終生保持自身信用的品質;通過分析大學生的消費信貸的危害和潛在風險,引導學生合理消費。

金融學課程思政教學設計——以“信用”教學為例

  關鍵詞:金融學;信用;課程思政

  近年來我國高校很多課程開展了“課程思政”建設,各類專業的學科特點與培養目標不同,但是課程思政的指導思想可以結合各專業的特點開展。本文結合應用型本科學校金融學教學的內容和課程特點,研究課程思政在應用型本科金融學“信用”這一章的教學中,探索“信用”的課程思政教學設計。目前學者們對課程思政的研究主要包括課程思政理論研究、結合課程的思政研究兩方面,而在結合課程的思政研究中多以整個課程的課程思政教學設計理念的闡述和分析為主,體現在宏觀和總體分析方法上的指導性研究,而針對某一章節或者某一部分內容的思政和教學內容相融合的研究較少。本文以信用為例,研究金融學中“信用”這一章的課程思政教學設計,提供課程思政中的實際操作的設計環節。

  信用是一國金融體系的重要基石,當今世界信用已經成為一個無處不在、無時不有的基本要素,學習“信用” 這一章,學生可以了解到信用在金融學中的內涵,也能掌握各類信用的類型和信用工具。“信用”在金融學中的含義和道德意義上是不同的,但是通過教師引導,讓學生把不同角度的“信用”進行比較,找到他們的共同點,在不斷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的同時,還是教師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金錢觀的重要機會。

  一、教學目標

  本文以教書育人為宗旨設計“信用”這一章的教學內容。這一章的教學目標分為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和課程思政目標兩方面。其中知識能力目標包括:理解信用的內涵,了解信用的產生和發展及信用的職能,掌握主要的信用的形式以及信用工具;能區分信用類別和辨認不同的信用工具。課程思政目標是引導學生理解信用的重要作用,理解我們現在發達的金融體系是建立在信用基礎上的重要意義;幫助學生樹立符合社會道德和法律的信用意識,提醒學生防止陷入過度消費和網絡貸款的陷阱。

  課程思政的內容在本章主要有兩方面體現,一方面從不同角度分析信用對整個金融體系的作用,引導學生要講誠信、做事正直;另一方面通過過度消費和虛假信用帶來的一些負面影響,教育和引導學生樹立科學的信用觀和消費觀。

  二、引導學生講誠信

  信用是我們當今社會中貨幣和金融體系的基礎,深入理解信用的作用對學習金融學具有非常重要的基礎性作用。課程思政可以通過社會方面和道德角度的信用切入到金融學的信用中。

  1.課程思政在信用含義中的嵌入方式

  金融學中的信用是指以償還為條件的價值運動的特殊形式,反映的是一種以支付利息為條件的借貸關系。雖然金融學中的信用表面上看,和道德意義上的信用不同,并不是評價人的道德方面的標準,但它是建立在道德意義的基礎之上的。“償還”需要借款者的信用,如果一個借款者不講信用,到期不償還,那么金融學意義的借貸關系就不能長期維系下去,久而久之借貸最終會萎縮或消失。因此,盡管道德意義的信用和金融學中的信用不同,但二者之間有緊密的關系,道德意義上的信用會影響金融學中信用的產生和發展,一個人的信用可能會影響整個社會的信用體系。

  教師可以在講信用的含義時,引導學生作為一名大學生要講誠信,要講信用,個人道德上的信用對大學生自身的培養是正向的影響,同時道德信用的提升也有助于社會的進步和發展。

  2.消費信貸中的思政元素

  消費信貸中離不開人們之間的信任。信用的發展促進了金融金融市場和金融工具的發展,使人們的衣食住行更加便利。消費信貸的產生使得人們提前住上夢想的住房,有了方便的交通工具,人們提前獲得了消費的滿足。消費信貸在便利生活方面確實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僅從住房貸款和汽車貸款兩方面就足以體現消費信貸的作用。良好的個人信用可以享受到消費信貸的便利,學生應一直保持良好的個人信用。消費信貸對生活的便利也可以激發學生保持良好個人信用的熱情。同時,通過課程教學,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提高個人信用的方法。

  3.商業信用中的思政內涵

  商業信用是企業之間以賒銷商品或預付貨款等形式提供的信用。賒銷離不開買方對賣方的信任,以及買方對賣方的信用。企業之間的信用尤為重要,可以創造價值,產生產品和財富。作為未來社會創造者的學生,早日具備誠信的品質,對以后個人的發展和企業的發展是極為有利的。

  4.銀行信用中的思政內容

  我們無法理解缺少了銀行的生活,如果我們不相信銀行,人們將不會把錢存入銀行,取得貸款的途徑也會很少,我們不能用于分期付款住房和買車的好處,而銀行的產生和發展也是離不開信用的。所以正是社會普遍存在的信用體系才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美好。社會普遍存在的信用體系離不開每個人的信用基礎,所以我們每個人的信用對整個社會是至關重要的。此處的教學內容可以適當激發學生樹立良好信用的意識。

  5.國家的發展離不開信用

  從國家層面上講,無論是央行發行貨幣還是政府發行公債都離不開信用,如果整個社會缺乏信用,我們將回到金屬貨幣時代,社會經濟將倒退。沒有信用,就沒有國家運用貨幣的各種貨幣政策和宏觀調控,也不能發行公債籌集建設資金。這些都會對社會經濟帶來不利影響。這部分的內容可以加入愛國主義的教育,從我做起為國家的發展和繁榮,每個人都要有信用。

  三、樹立正確的消費觀

  信用是金融的基石,但是對信用的過度利用或者某些以信用為名的貸款機構,以創新性的產品吸引人們為了過度消費、非理性消費而申請貸款,可能會對個人帶來極大危害。消費信貸是學生容易涉足的領域,通過課堂將消費信貸的危害介紹給學生,有利于學生在遇到類似情況時避免不良消費信貸的迫害。

  寧佳等(2021)調查發現 42.17%的大學生月消費水平占 收入的 80%~100%,26.51%占收入的 60%~80%, 16.87%的大學生存在負債情況。消費信用確實有很多好處,它可以在學生沒有生活來源的時候,滿足大學生迫切需要消費而貨幣不足的消費需求。如果很好地利用消費信貸,應該能夠為生活來源不足的大學生提供很大的幫助,會大大促進學生學校學習的效率。

  相關知識推薦:快速發表論文能成功嗎

  近年互聯網信貸興起,它在帶來便利消費信貸的同時,也充滿了誘惑。目前很多大學生經不起互聯網消費信貸的誘惑,一方面為了一時沖動和虛榮心,同時也沒有想到網絡消費信貸的風險意識,具有超前消費的心理。在沒有控制自己的購買欲望的時候,進行非理性消費,最終可能導致債務累累。因此,大學生應樹立科學和理性的消費觀,從知識和個人能力方面充實自己非常關鍵。

  1.消費信貸嵌入預付式交易場景之中的潛在危害

  預付式交易是指消費者先行付款,然后按照約定分次享受產品或服務的一種商業模式。段寶玫(2010)提出預付式交易從最初一般服務型行業,如健身、美容等行業,向培訓機構和房屋租賃等行業滲透,早已成為橫跨不同類的商品和服務的常見商業模式。一些培訓等服務機構通常會與一些金融機構合作,金融機構向消費者提供個人消費信用貸款,消費者預付費用給培訓服務機構。如果服務機構能夠將收到的預付款正常用于經營,為客戶提供更好的服務,消費者也能獲得預付款的好處。但是,這種用消費信貸預付式交易的情況可能存在潛在的風險。服務機構可能通過預售獲得資金作為融資途徑,用于其他風險性投資,可能會給消費者帶來潛在的風險。

  盡管不是為了滿足虛榮心而消費,為了接受培訓的消費信貸也存在潛在風險。教學中教師可以列舉類似的新型的消費信貸模式及其危害分享給學生,引導學生防范消費信貸的潛在危害和風險。

  2.網絡信貸的風險因為網絡信貸的風險

  在社會不斷浮現,尤其是對于在校的大學生而言,校園貸申請便利,表面利率具有吸引力,校園貸很快滲透到了大學校園,同時危害也不斷浮現。早在 2017 年 6 月 28 日,銀監會、教育部、人社部聯 合下發《關于進一步加強校園貸規范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暫停網貸機構的校園貸業務。盡管有關部門對校園貸采取了一些措施,但是隱形的校園貸仍然活躍在互聯網金融市場。今年 3 月 17 日,銀保監會聯合五部委發文要求,小額貸款公司不得向大學生發放網消費信貸,并進一步加強其他金融機構對大學生互聯網消費貸款業務的管理。很多大學生因為網貸還款問題而退學,還有些網貸的大學生整天活在恐懼之中,網絡貸款透支著大學生的未來。因此,在課堂上教師應該讓學生了解網絡信貸的隱藏風險,引導學生盡早樹立科學的消費觀和價值觀,合理規劃,防止盲目消費和攀比。教師在講解“信用”這部分內容的過程中,如果能夠自然地融入和信用相關的思政元素,能夠在學生學習新知識的同時,起到教書育人的作用,學生未來的人生中就會避免很多風險。

  總之,在金融學的“信用”這部分內容中,我們可以把課程思政的內容融入到知識內容中,可以通過擺事實講道理的方法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論文作者:趙 瑛

2023最新分區查詢入口

SCISSCIAHCI

7799精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