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1-05-11所屬分類:教育職稱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摘要】分析水產動物育種學的課程特點和實踐教學現狀,提出加大課程實踐教學改革的構想。通過設置開放性實驗豐富實踐,依托各類賽事提升實踐,借助雙導師制指導實踐,拓展校內外實踐教學基地強化實踐,以實現多元化、多層次的實踐教學體系,提高學生的實踐
【摘要】分析水產動物育種學的課程特點和實踐教學現狀,提出加大課程實踐教學改革的構想。通過設置開放性實驗豐富實踐,依托各類賽事提升實踐,借助雙導師制指導實踐,拓展校內外實踐教學基地強化實踐,以實現多元化、多層次的實踐教學體系,提高學生的實踐和創新能力。
【關鍵詞】應用型人才;水產動物育種學;實踐教學;改革
水產動物育種學是研究水產動物育種原理、方法和技術的一門交叉性應用學科,也是一門水產養殖理論與水產養殖技術生產實際結合最為緊密的學科,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和操作性,對學生的實踐技能有較高的要求。水產動物優良新品種的選育更是高質量水產苗種應用推廣的關鍵,也是水產業在激烈市場競爭飛速發展的核心,它在水產養殖學和水產養殖技術中地位也愈來愈突出和重要。目前水產動物育種學實踐教學存在實踐教學形式單一、實踐教學時間不足、實踐教學效果較差、實踐考核方式相對不合理等現狀。實踐教學主要還是依賴于學,F有實驗室開展模擬實驗,學生難以深刻領悟并靈活應用到實踐當中。應用型人才培養重在“應用”和“實踐”,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下的學生對水產動物育種學的期待值也普遍較高。
隨著遺傳學的發展,育種的新理論和技術不斷涌現,水產動物育種學課程教學改革是一個長期和艱巨的任務,改革的最終目標是培養學生的科學研究能力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水產養殖水生動物育種課程教學為復合應用人才的培養目標和專業服務[1]。
1水產動物育種學實踐教學現狀分析
1.1實踐教學形式單一
我們進行實踐教學的主要目的是使學生盡可能對水產動物育種培育過程中的各個環節都有一個全面的了解,從而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但目前我們的實踐教學形式較為單一,基本上還是依賴于學,F有實驗室開展模擬實驗,校內沒有專門的實習、實踐基地,學生也很難深入養殖戶或企業進行實質性的生產與應用實踐。雖然學院和一些水產企業建立了實習、實踐基地,但企業以追求經濟效益為第一要務,很難放手給師生進行實習和實踐,即便企業愿意接收,學生的數量、實習的時間也都是迎合育種期生產的實際需求。如果是全班所有學生全員參加實習實踐也只能是參觀性質的學習和觀摩,學生的動手能力根本得不到鍛煉與培養,實踐的質量也很難保證。此外,涉及外出的安全、經費,指導老師缺乏企業經歷,學校缺乏實踐教學激勵措施等系列問題。水產動物育種學結合生產實際的校外實踐很多時候只是流于一種形式,說是實踐教學其實只是實驗教學而已,形式極為單一。
1.2實踐教學時間不足
水產動物育種學實踐教學主要依賴于實驗課,針對課程外出的實習實踐因為多種因素限制幾乎很少,也很難進行。實驗課通常每周設置4個課時,持續4周,時間和周期較短,但教學任務較重,難以保證實驗教學的效果。為了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多個實驗,實驗課的前期準備都由實驗教師和有經驗的高年級學生來完成。學生沒有自主進行實驗前的準備,實驗過程中使用的藥品及其用途是從教師上課講解或自主預習時得知。為了在有限的課時內完成實驗任務,教師不得不采取講解和示范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學生得不到充分的實踐和反復的鍛煉,往往主觀認為就是按照實驗課本上的實驗步驟,依樣畫葫蘆即可完成,對實驗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無法自我分析或進行試錯性驗證。
1.3實踐教學效果較差
水產動物育種學實踐教學主要以驗證型實驗為主,由指導老師根據教學大綱制定實驗項目并在實驗中演示操作,學生通過預習課本和觀看老師示范操作進行實驗。一方面,課堂一般都是大班集體授課,教師與學生往往是一對多,當學生提出問題或遇到困難時,指導老師難以及時解決學生碰到的所有問題。學生在實驗過程中不會主動學習知識,當實驗結果出現問題,也無法運用所學理論解決問題;另一方面,學生能夠利用課堂的時間少之又少,部分學生自制力較差,教師無法同時兼顧講解知識和管理學生。一旦問題得不到及時解決便應付了事,課后抄襲其他同學的實驗報告,學生自身對于實驗操作方法不熟悉,缺乏創新思維,實驗效果不佳。學生提交作業后,教師往往因為工作繁忙等未能及時批閱,延緩信息反饋環節,打擊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削弱了實踐教學的效果。
1.4實踐考核方式相對不合理
實踐考核方式主要以學生實驗課堂表現、實驗報告、實驗考核成績三個指標綜合得出學生的實驗考核成績。首先,教師如果在每次實驗課程中沒能隨時記錄和保存同學們的課堂表現,考核成績其實就是二個指標。其次,部分上課不注意聽講或沒能理解實驗過程的同學,下課只能抄襲其他同學的作業,導致學生實驗報告的完成度大多雷同,教師不能客觀的以實驗報告的完成度給學生打出期末成績。最后,實驗課期末考核時間緊促,流于形式,不注重學生實驗過程,只關注結果,忽略了對學生綜合實踐能力的考核。
2強化水產動物育種學課程教學的“實踐育人”意識
水產動物育種學是水產動物優良品種選育的基礎,也是水產動物育種方法和技術的關鍵,與生產實際的結合最為緊密,理論性、實踐性和操作性都較強。學扎實、運用好這門課程極為重要?梢哉f,這門課程的課堂教學和實踐教學質量的高低直接影響到學生專業能力和素質,進而影響其就業前景及未來的發展空間[2]。傳統水產動物育種學課程教學重理論輕實踐,如今應該根據水產育種學的培養特點與能力素養,搭建科學合理的“實踐育人”體系。因此我們在實踐教學過程中需要進一步強化“實踐育人”的意識,重視水產動物育種學的實踐操作部分,結合理論講解使學生能深刻理解知識點,再通過實踐反復實驗,反復操作,甚至能夠達到靈活地駕馭育種過程及解決生產過程中遇到的實際問題。
相關期刊推薦:《輕工科技》雜志前身為《廣西輕工業》,創刊于1984年,本刊雜志內容豐富、權威性高、可讀性更強,是行業內科研人員、大中專院校師生發表職稱論文、學位論文和畢業論文的好平臺。主要欄目:食品與生物、化工與材料、機械與電氣、計算機與信息技術、資源與環境、紡織與服裝、包裝與印刷、家具與設計、檢測與分析、經濟與管理、理論探討。
水產動物育種學課程教學的“實踐育人”要做全,做實,更要做新。首先,實踐教學環節,要充分利用實驗設備,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如教師在實驗講解和示范的過程中要善于觀察、發現并捕捉學生的課堂體驗感,強化師生間的互動反饋環節;實驗前,學生要提前熟悉實驗流程,提前準備實驗器材;實驗中,學生要自學和專研,反復試驗、操作和驗證;實驗后,教師要引導學生做好總結和反思,嘗試嫁接項目化教學開展科研探索。其次,要敢于創新,勇于提出加大課程實踐教學改革的構想,并積極實踐和不斷求證,如實踐教學管理、考核方法的創新和突破等要執行和落實到位。最后,要拓寬眼界,開拓思維,如通過校園、社會、企業相互組合、共同作用,實現“借力”與“合力”育人。
3水產動物育種學“實踐育人”課程體系的構建
傳統的校內實踐教學逐漸出現了與養殖生產、水產養殖企業的需求脫節的情況。為了培養滿足現代水產行業發展需要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本文以培養水產行業崗位能力需求為導向,突出學生能力培養為目標,改變常規的以教師講解和示范為主的實踐教學方式,通過設置開放性實驗、依托各類賽事、借助雙導師制指導、制作育種視頻、拓展校內外實踐教學基地等開展實踐教學活動。聚焦社會、企業的動態需求與現實趨勢,注重學生在實驗課中的實踐性、操作性和體驗感,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旨在構建“回歸現實”的多元化、跨平臺實踐育人模式。
3.1設置開放性實驗豐富實踐
實踐教學不足和實踐教學效果較差,可以通過設置開放性實驗室進行彌補和豐富,開放實驗室在課余時間向學生開放。這是一種從時間、地點、內容和方法上多方位對學生開放的實踐教學模式,能夠使學生獲得更多的實驗操作機會,實現課堂實驗和課下實踐的有機結合,有利于鍛煉學生們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思維意識,培養學生們的交流能力和團隊精神。開放性實驗需要教師提前把關和分工相關的實驗課題,培養一批得力有經驗的實驗室助理,助理們指導同學們組成興趣小組,在課余時間進入實驗室,參與實驗用具的準備與試劑的配制,開展相關實驗預練習,熟悉實驗的整個流程。這不僅能夠培養同學們課前自主學習的習慣,也可以提高實驗的效率,促進同學們操作技能的改善。同學們可以根據自己的育種目標,結合不同知識點的進行綜合理解,確定本小組的項目內容,通過查閱文獻材料,組內討論等制定設計育種計劃,小組各成員合理分工協作,最終完成實驗目標。實驗結束后引導同學們獨立分析實驗結果和現象,組織同學們定期召開實驗進展匯報交流會,學生在實驗中遇到難題及時提出,由助理和老師進行解答。開放性實驗要求人人參與,并嚴格考勤記錄,最終的實驗匯報,實驗成果也列入成績進行考核。
3.2依托各類賽事提升實踐
水產動物育種學可以借助水產企業或高,F有的技能培訓、技能大賽,以及高校“挑戰杯”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競賽、創新創業大賽等各類賽事,提升學生們的實踐興趣和能力。不少高校和水產公司每年都會依托一些技術、技能大賽、創新創業大賽等促進技術交流,提升行業技能,強化參與者的實踐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這類賽事往往是高校、企業、水產科研機構等多方聯合舉辦,水產動物育種學實踐教學可以充分把握這類機會,承接這類賽事,開拓學生們的視野,提升學生們的實踐技能和能力。如果說高層次的大賽和競賽針對的是精英大學生群體,那么在年級(班級)內可以造設合適教師實踐教學進度的低難度的小賽事,如小組式翻轉課堂、尋找身邊的實驗小能手等等。充分利用校內外資源和實踐教學平臺,如育種實驗室、養殖基地、開放實驗室等,將其視為學生練習備戰的場所,培養和挖掘出優秀小團隊。
3.3借助雙導師制指導實踐
水產動物育種學對教師和學生的實踐技能都有較高的要求,因此要以“引進來,送出去”的方式培養教學能力與實踐經驗齊備的“雙師型”教師隊伍,強化“實踐育人”的效果。可以依托企業真實的生產環境“送出去”一批有潛力的教師長期深入企業實踐鍛煉,積累實踐經驗。同時將企業技術骨干的一些能工巧匠“引進來”,培養具有一定專業知識和教學經驗的校外兼職教師。如筆者所在的學院聯合正大公司、通威公司、海大公司、漁美康公司等企業不同育種領域的專家進入實踐課堂,為學生介紹該領域的最新進展,結合企業生產實際商榷實施實踐教學的具體環節,參與水產動物育種學專實踐培養方案和教學大綱的修改。
3.4制作育種視頻虛擬仿真實踐
微課或教學視頻是科學技術高速發展的時代所需,滿足了學生們直觀感受水產動物的生活習性、成長過程,生存環境,感受水產動物一線育種的養殖現場,彌補了現有實驗課程品種單一、資源單調,豐富和調節了實踐教學課程資料。學校可以結合高校調研、企業走訪等,聯合高校和各大水產企業,借助高校一流的專業實驗室,企業專門的育種養殖基地,借助視頻制作的專業設施、設備。根據不同魚類、蝦類、蟹類、貝類等多個水產動物品種的育種季節性和周期性,投入人力、物力和財力等拍攝、錄制,或拷貝、編輯不同的育種視頻,制作成微課或教學視頻。
3.5拓展校內外實踐教學基地強化實踐
拓展校內外實踐教學基地,實現兩者協同合作的實踐教學模式,在更新課程設置“課程教學模式”實習和實訓過程中,逐步建立完善校內外的實訓基地的開發與建設,使專業實踐教學更具有技能性、操作性、逐漸形成以技術應用為中心,以綜合實踐為特色的校內外實訓實踐基地?梢圆扇W工交替合作、“項目化”“訂單式培養”等模式,滿足學生課程實習實踐、科研探索、頂崗實習等多種需求,使學生們能夠身臨其境,與企業崗位零距離接觸,在真實的環境里實習實踐,學以致用,學用相長,強化實踐教學。在高度發展的當今社會,對水產應用型人才的需求較大,培養學生的實踐和創新能力,培養與現代水產行業相適應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應當作為水產動物育種學實踐教學的改革目標和現實需要。——論文作者:彭仁芝,廖詩穎,宋靜靜,王萍,王鵬良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