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0-10-29所屬分類:教育職稱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摘要:閱讀是人類獲取信息的重要方式,語言學習更離不開閱讀的助力,大量閱讀是學好英語的必要條件。但是,初中英語課外閱讀的現狀卻不容樂觀。英語課外閱讀正是實現語言綜合運用能力、提高綜合人文素養的重要環節。針對這一系列現象,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采
摘要:閱讀是人類獲取信息的重要方式,語言學習更離不開閱讀的助力,大量閱讀是學好英語的必要條件。但是,初中英語課外閱讀的現狀卻不容樂觀。英語課外閱讀正是實現語言綜合運用能力、提高綜合人文素養的重要環節。針對這一系列現象,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采取相應解決措施,在課堂上應當以學生為學習主體,重視對其學習能力的培養和對其學習需求的滿足,培養學生英式思維和英語綜合能力,從而來提高英語課堂的教學效率。鑒于此,文章結合筆者多年工作經驗,對初中英語課外閱讀中的瓶頸問題與對策探究提出了一些建議,僅供參考。
關鍵詞:初中英語;課外閱讀;瓶頸問題;對策
引言
在核心素養教育下實施改進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的策略,對學生更好地培養語文閱讀素養非常有利,使學生受益頗多。在此過程中,教師應該對自身教學方式不斷的改進和完善,并且貫徹落實于初中英語閱讀中,使學生提高英語閱讀素養,增強學生學習英語的能力,切實提高學生英語閱讀水平。
一、英語核心素養
英語核心素養是學生全面、終身發展必須具備的品質,也是順應當今社會發展的重要元素,通過對英語知識的學習,提升學生自身使用英語交流的能力,豐富英語文化。英語核心素養涵蓋學習能力,思維品質,文化品格,語言能力等四個方面內容。第一種,指在學習英語過程中,學生積極主動掌握英文知識的能力;第二種,指學生具備的思維個性化特征;第三種,通過學習英語知識,學生可以深入了解國外的文化;第四種,運用英語知識,在日常生活中表達自己的觀念與意思,將自身行為通過看、讀、說、聽等形式進行表達的能力。
二、英語課外閱讀與思維的關系
英語在本質上是一種語言,而語言既是交流工具又是思維工具,無論是在對話交流還是文字書寫中都體現了一個人的思維模式。新的《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指出,初中的英語教學承擔著培養學生基本英語能力和提高學生思維品質的任務。所謂“厚積薄發”“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在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注意搜集課外閱讀素材,對教材知識進行合理延伸,開闊學生的視野,讓他們在廣泛的閱讀中形成一定的思維品質,增強自身的綜合素養。
三、初中英語課外閱讀中的瓶頸問題
(一)缺乏閱讀興趣
初中階段,學生的心理逐漸成熟,同時也容易產生逆反心理。這一階段學生對事物缺乏耐心,尤其是在學習上,容易出現厭學現象。英語比較抽象,在小學階段他們只是接觸了基礎的英語知識,到了初中則要系統地學習英語。隨著英語學習難度的提高,他們自然會學習困難。尤其是英語閱讀,通篇都是看不懂的文字,學生很容易厭煩,對英語閱讀沒有興趣,閱讀教學也難以取得成效。
(二)教師教學觀念陳舊
學生的英語閱讀收不到成效,一方面,是學生沒有下苦功夫;另一方面,是教師的教學原因。教師沒有正確引導學生,沒有讓學生對英語閱讀產生興趣、學生沒有掌握科學的閱讀方式,這些都是英語閱讀教學收不到成效的原因。很多教師還停留在傳統的教學觀念,認為學生依靠背誦和記憶就能做好英語閱讀,掌握好英語這門學科。其實不然,背誦對英語來說是必需的,但是學習英語僅靠背誦是不夠的。除此之外,教師開展英語閱讀教學還是沿用傳統的教學方式,沒有任何創新,如果只是依靠這種板書式教學,而沒有充分利用多媒體等先進技術,英語閱讀教學難免會枯燥乏味,無法讓學生產生興趣。
四、初中英語課外閱讀對策探究
(一)選擇合適的閱讀材料,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以興趣為導向。很多中學生不喜歡英語課外閱讀的原因在于沒有合適的讀本。因此,教師嘗試從中學生的英語詞匯量、閱讀層次、興趣愛好等方面著手,向學生推薦一些簡單、有趣的英語課外閱讀材料,包括自然類、文化類、科普類等。我還自行購買了一些課外英語書籍,充分利用班級的英語角、課前五分鐘,讓學生在閱讀和分享中獲得由之帶來的愉悅。除書本以外,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利用互聯網去發現英語世界的“奇人妙事”,讓學生在興趣中養成主動閱讀的好習慣。以目的為導向。為了達到不同目的,教師可以選用不同的閱讀材料。例如,為了夯實英語基礎,培養閱讀速度,宜選用生詞較少的閱讀材料;為了擴大學生的詞匯量,則可選用生詞略多的閱讀材料。
(二)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需注重課外閱讀
現階段,在初中英語課外閱讀教學中,部分教師沒有真正進行課外閱讀,將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當作一種形式,并且缺乏針對性教學方案。另外,在閱讀內容篩選方面,一些教師篩選的閱讀內容并不適合學生閱讀,不符合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并且,在學生方面,由于城郊接合部初中生收納的生源較廣,部分學生在英語方面存在很大的不足,存在著嚴重的兩極分化情況。著名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這樣評價過課外閱讀的對于學生的學習與成長的重要意義:閱讀、閱讀、再閱讀是讓孩子變聰明的唯一方法。通過對學生的閱讀思維與閱讀能力進行有針對性的訓練,能夠有效地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促進學生的全面健康發展。在閱讀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首先應當想方設法激發學生對于英語課外閱讀的興趣,同時還應當加強對學生英語課外閱讀的方法的指導,使學生學會高效率、高質量地進行課外閱讀。教師可以通過教授學生如何進行有序閱讀,如何在閱讀中加強單篇與整本之間的銜接等方面進行訓練,使學生學會良好的閱讀技巧,提高學生的課外閱讀能力,促進學生的核心素養的提高。
(三)統一精讀泛讀,培養學生閱讀習慣
精讀和泛讀是閱讀的兩個途徑,也是學生獲取閱讀知識的最基本方式。但在傳統教學中,教師通常都是引領學生通過精讀來學習單詞語法,容易忽略對學生泛讀能力的培養,對其閱讀廣度有所限制。對此現階段的教師在教學中可統一精讀和泛讀教學,在上課時可就文章內容引領學生精讀,學習其中的英語知識,同時也要教給學生關于泛讀的方法,使其能快速地提取閱讀知識,在提升其獲取知識信息能力的同時使其能高效的應付英語考試。在學生對全文有一個全面的了解后,教師再給學生介紹如何快速的泛讀文章,可設計一些和課堂內容有關的問題,從考試角度讓學生在規定的時間范圍內來回答,同時也要注意參閱課外文章對學生集中訓練,使其能將精讀和泛讀有機地結合起來,進而能提升其閱讀能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統一精讀和泛讀,能在大程度上培養學生形成好的閱讀習慣。
相關知識推薦:初中英語老師怎樣在正規期刊上發表論文
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提高學生綜合素養的教學過程中,閱讀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教師在英語教學中應以課內教材文章為基礎,以課外閱讀素材為輔助,通過大量的閱讀訓練培養學生的思考、分析、概括、總結、推理和判斷等閱讀能力,增加他們的基礎知識積累,提高他們的英語文化意識。閱讀水平的提高不是立竿見影的,而是要在長期的訓練中運用正確的方法加以訓練。尤其是在課外英語閱讀中,教師要科學選擇英文素材,以靈活的教學手段為引導,讓學生的各方面能力在課外閱讀中得到鍛煉,促進他們良好思維品質的形成。——論文作者:祝遠云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