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0-08-22所屬分類:教育職稱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摘要:蘇霍姆林斯基說:語言是智力發展的基礎,也是所有知識的寶庫。我們認識世界、吸取知識、開闊眼界、與人交往都要憑借語言進行。幼兒期是語言發展的最佳期,心理學家的研究證明,對幼兒語言教育越早實效越好。 關鍵詞:發展幼兒:語言能力:教學 一、創
摘要:蘇霍姆林斯基說:語言是智力發展的基礎,也是所有知識的寶庫。我們認識世界、吸取知識、開闊眼界、與人交往都要憑借語言進行。幼兒期是語言發展的最佳期,心理學家的研究證明,對幼兒語言教育越早實效越好。
關鍵詞:發展幼兒:語言能力:教學
一、創設情境,構筑語言學習的新舞臺
語言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語言的運用和發展都離不開一定的情境。幼兒時期,是語言發展的最佳時期。而創設讓幼兒“有話可說”的教學情境,就是語言教學活動的關鍵。在實際教學中,筆者認為掌握幼兒特點,給幼兒提供聽的條件,創造一個良好的語言環境。在對幼兒訓練聽的能力的同時,還要培養他們良好的聽的習慣,對感興趣和不感興趣的內容同樣對待。教室的擺設、教具等都可作為訓練孩子語言能力的素材,讓孩子在訓練中提高動手能力,對形成孩子良好的思維發展也是十分重要的。有了語言情境,孩子們就自然而然地進入了角色,有了說話的機會和說話的內容,而且,這種形式,也是孩子們喜聞樂見的。我帶的是小班,針對小班年齡特點,我經常給予主動與老師交談的孩子以表揚和擁抱。這樣做以后,他們都非常親近老師,都主動地將自己生活中的快樂與不高興都與老師講。孩子們與人交往的意識有了,而且他們的語言表述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發展,效果非常好。
二、發展語言能力應滲透到各種活動之中
幼兒的語言學習僅靠語言課及相應的語言活動還遠遠不夠,必須將幼兒的語言訓練滲透到各種活動之中 。
1.在音樂課的活動中滲透。
音樂是陶冶情操的一種藝術,生活中處處有音樂,憑借幼兒對音樂的興趣 ,可在大班音樂活動中適當加入聽音樂、學語言的內容。這種活動應在幼兒充分感受音樂,理解、體驗音樂形象的基礎上進行。如:可讓孩子欣賞一段優美動聽的音樂后,對孩子進行提問。通過提問和回答,不僅能提高幼兒對音樂的理解能力和欣賞能力,更能使幼兒根據不同的音樂性質用相應的語言來表達。
2.在美術活動中滲透。
幼兒的世界到處充滿著美的色彩,他們愛畫、愛玩、愛制作,教師可在美工活動中,抓住幼兒這一特點,讓幼兒對自己作的畫進行講述。如:在孩子作完一幅畫后,請孩子把畫面內容講出來,再請小朋友給畫中的小動物說句話等等。這樣,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既培養了幼兒的繪畫能力,又發展了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
3.在計算活動中滲透。
在上計算課時,可采用游戲的形式,讓幼兒在玩玩說說中學會計算知識。
4.在體育活動中滲透。在體育活動中幼兒的活動量比較大,興趣很高,可在體育活動中通過做游戲,讓幼兒在玩玩鬧鬧中自然地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三、培養幼兒良好的語言習慣
對于幼兒來說,語言習慣主要指聽、說、讀、寫四大方面中的前三項,而傾聽則是幼兒感知理解語言的行為表現,也是幼兒學習語言不可缺少的一種行為能力,它關系到人際交往和對語言的理解水平,以及他們語言能力的發展。而幼兒文學作品則是引起幼兒傾聽的良好素材,如在故事欣賞活動“媽媽和她的勿忘我”的活動中,通過配樂故事的欣賞使幼兒從感人的音樂和動人的故事情節之中,逐步體味一位普通媽媽對孩子的那一份真愛。這樣不僅使幼兒聽辨出了故事的基本情節,而且激發了想說的動機。
四、興趣是孩子學習的原動力
我們也應嘗試通過豐富多彩的游戲活動,擴展幼兒的經驗,從而提供促進語言發展的條件。因此,我們在平時的教學中,處處采用不同的活動方式,為孩子提供一定的游戲材料,模擬和創設特定的情景,使幼兒能在游戲中觸景生情,邊玩邊說,提高語言表達能力。有故事大王評選、做廣告、演啞劇、創編故事、猜謎語、說相聲等,幫助幼兒學習語言。在游戲中,幼兒可以說他們在實際生活不可能遇到的事情,這也是幼兒個性化語言能力提高非常重要的途徑。同時,也應注意在一些日常小事上發掘幼兒的語言能力,如: 當一個人拿起一張廢紙正準備仍掉的時候,很隨意的卷了一下,目的是為了更好的扔掉廢紙。你看見了會有什么反映?作為成人,可以說沒有人會注意到這么簡單的動作,因為在成人的意識里,這已經被定格為這只是一個扔東西的動作,最多認為這樣做會更方便扔掉那張廢紙而已。但是,對于一個三四歲的孩子來說,那完全成了他認識事物,學習知識和語言的小小一課。在我的班上就發生過這樣一件事:在小朋友快放學的時候,老師在整理小朋友的東西,把一張不要的廢紙,很隨意的卷了起來,準備扔的時候,一個叫貝貝的小朋友,很高興的跑到老師面前說:“娜老師,你看,你做了一個圓!”我還沒有反映過來,就問她:“哪里像呢?”她拿起那張我已經卷起來的紙,放在左眼上說:“你看,我看見你了,這個是圓的。”我很高興,立即表揚了他,也許是我的鼓勵讓班上的孩子有了興趣,你一句我一句,通過自己的動作和語言表示出了自己理解的圓。有的用手做了一個“OK”放在眼睛上,告訴大家:“這也是圓。”有的說:“眼睛里的眼珠是圓的”有的指著自己衣服的圓形的圖案說:“我也有圓的,看,還有紅色的圓形,黃色的圓行”“我這還有一個紅色的??”“我的幾個扣子都是圓的??”當時我除了驚訝,就是喜悅,整個過程我一直作為一個傾聽者,雖然只有短短的幾分鐘,但我確定孩子們已經能夠把圓形理解了,而且通過語言表達了出來,與此同時,在數數方面,認識顏色上,也有小小的進步。
相關知識推薦:學前教育的論文好發表嗎
總之,語言作為一門藝術,它的魅力是無窮的。要想使語言的魅力充分發揮出來,幼兒教師不僅要對規范化語言加以掌握,還要注重教學的激勵性和趣味性。最終幫助幼兒在語言教育的陪伴下健康快樂地成長。——論文作者:熊艷靈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