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4-02-10所屬分類:教育職稱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摘要】文章對網絡教學模式特點及網絡教學環境下高校教師角色特征進行了分析和論述。 【關鍵詞】網絡教學,教學模式,高校教師,角色特征, 教育學論文范文 科技的進步,不僅拓展和豐富了教學的信息來源,同時也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課堂教學的組織過程以及教
【摘要】文章對網絡教學模式特點及網絡教學環境下高校教師角色特征進行了分析和論述。
【關鍵詞】網絡教學,教學模式,高校教師,角色特征,教育學論文范文
科技的進步,不僅拓展和豐富了教學的信息來源,同時也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課堂教學的組織過程以及教學效果的評價方法。在當今信息社會,師生都處于一個信息來源極為豐富和多樣化的環境中,兩者獲得信息的機會幾乎是均等的,教師已不再像從前那樣是學生學習的主要信息渠道。這就要求教師要重新認識自已在教學中所起的作用和扮演的角色。教育學論文范文《世界教育信息》教育科研雜志堅持以黨的十七大精神為指導,以報道國內外教育信息及發展的最新動態和趨勢為己任,重點介紹我國教育發展現狀,反映國內外教育教學科研及實踐的最新成果,服務于科教興國戰略。本刊致力于為廣大教育工作者構建一個交流學術成果的園地,萃集各位教育工作者在教育科研方面的實踐經驗、教法教理及教案設計、教學教改探討、教育文化及產業的發展模式等方面的最新成果,集教育教學信息及科研的指導性、理論性和實用性于一體,是一本以教育信息報道和科研成果展示為主,兼具教育教學理論與實踐的國家級教育類綜合性學術期刊。本刊將為廣大教育工作者搭建一個學術交流、成果展示、合作共進的平臺,充分展現我國教育工作者積極工作的精神面貌及相應的業績成就,成為教育工作者評定科研成果及職稱的好幫手。
一、網絡教學模式的特點
1.網絡教學資源的多元化。實施網絡教學時,其信息資源不僅來源于本地電腦所提供的磁盤內容或教學課件,而更多的來源將是分布在網上世界各地的信息源。師生通過聯網的學校辦公室、圖書館、社會甚至在家中即可迅速地得到世界上最新、最全的第一手資料,聆聽世界一流教師的講課,向最好的專家請教。可以說網絡教學信息來自于世界各個角落,其信息呈現多元化趨勢。
2.網絡教學方法的綜合化,F代信息技術應用于教學過程,促使了教學方法向綜合化方向發展,歸納起來有以下幾種:(1)協作討論法。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教學雙方的學習與交流僅局限于固定的時間和空間,并且學生與學生之間沒有協作學習的機會。網絡教學則不但保證了教學雙方隨時、隨地的學習與交流,而且還實現了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互協作,從而使他們通過對某一問題的共同討論、取長補短,最終實現全面的認識。教師則主要在學生討論交流的基礎上,對一些難點或不同觀點進行重點講解、啟發和答疑,指導學生得出正確的結論。(2)發現式教學法。是一種以問題解決為中心的教學形式,包括的步驟有:1)創設問題情境,使學生產生解決問題的需要;2)學生在利用教師及網絡教材提供的材料基礎上,對提出的問題進行解答和提出假設;3)教師引導學生對假設進行驗證;4)教師幫助學生提取原理或形成概念。(3)模擬教學法。由于網絡教學中應用了大量的虛擬現實技術,能夠將教學中抽象的原理等難以表達的過程生動形象地再現出來,使得枯燥乏味的知識同有意義的實例相結合,方便了學生將所學的知識運用于實際生活中。(4)情境教學法。網絡教學將圖、文、聲、畫等技術溶為一體的特點,為學生創造了生動形象的教學氣氛,激發了學習興趣與熱情,使學生的思維、情感和行為融合起來,起到了潛移默化的作用。(5)自主學習法。由于網絡教學是建立在學生主動參與、自主控制基礎上的一種教學關系,因此它為學生創造性地提供了多途徑、多方式學習知識的開放式教學環境。自主學習主要包括:1)查找課程計劃;2)查詢不同類型的教學內容;3)同教師、專家或其他學生直接進行一對一的交流;4)訪問網上各種信息資源。
3.網絡教學表達方式的多樣化。網絡提供有文本與超文本、具體與抽象的知識和信息,通過模擬與虛擬等技術手段表達與真實情況相一致或利用現實條件所無法表達的事實與經驗,并通過多媒體以非線性方式進行揭示與傳遞,從而發展了創造性思維,培養了創新能力。
4.網絡教學信息交流范圍的擴大化。以前人們進行交流的工具主要有信件、電話和傳真等通信手段,往往處于被動的信息獲取模式。進入網絡時代憑借電子郵件(Email)、遠程登錄(Telnet)、文件傳輸(FTP)、討論組(Usenet)、電子公告板(BBS)及網絡會議(Conference)等一系列雙向信息交流工具,師生雙方可就某一論題隨時與一國、多國或全球范圍內的同行或同學進行討論交流,不僅速度快,而且費用低廉,完全打破了空間和時間的障礙。
5.網絡教學方式的豐富化。傳統的課堂班級式教學,是集體化的教學方式,無法適應人的個性和特點,學生始終處于被動的學習環境中。網絡教學方式則是集體化和個體化二者的有機結合。利用網絡學生可參加各種類型的專題討論組,對感興趣的問題進行自由討論和發言,發揮各自的特點,相互爭論,相互幫助,相互提示或進行分工合作,最終通過討論達到一致的答案,這就使得課堂學習、小組討論和協作學習等教學方式交互輝映。
6.網絡教學手段的現代化。開展網絡教學,充分使用網絡技術、多媒體技術及計算機技術等現代信息技術是基礎,因而網絡教學在吸收與克服傳統教學手段諸如幻燈、投影等媒體長處與不足的同時,將現代諸多媒體特點融為一體,有效地利用各種媒體手段,確保了教學手段的現代化。
7.網絡教學環境的個性化。網絡環境的多樣性,為個性化教學提供了廣泛的發展空間,教學雙方可根據自己的需要進行教和學,從而使個性化教育成為可能。
二、網絡教學環境下高校教師角色特征分析
1.是網絡教學的設計者、開發者和研究者。開展網絡教學,除了向傳統課堂教學那樣傳授專業知識與技能外,更為重要的應是對學習方法和研究方法的傳授。因為高校學生與中小學生不同,他們已具有了一定的自學能力和自主能力。若能在原有基礎上掌握了學習方法,學會了學習,就能真正地提高獲取和加工信息的能力。俗話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因此,高校教師應對網絡教學進行深入的設計、研究與開發,學會利用各種不同的方法和手段來有效地設計和組織教學,傳遞教學內容,充分地認識各種現代教學媒體的缺陷與不足,靈活多樣地在教學中使用他們,發揮出每種教學手段的應有效能。
2.是網絡教學的輔導者、幫助者和領航員。網絡教學中,雖然作為教學主體的高校學生參與教學的積極性、主動性能夠得以充分的發揮,但教師的主導作用卻不容忽略。這主要是因為網絡信息魚龍混雜,良莠不齊,涉世不深的學生往往變得茫茫然,難辨真偽,容易受不良信息的影響。此外,網絡信息極為豐富,為了避免學生迷向,減少他們自由探索網絡所需要的時間,教師的指導是必不可少的。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具備極強的信息辨識能力與獲取能力,以輔導者、幫助者和領航員的身份引導學生正確地利用網絡,確保網絡教學的正常進行。
3.是學生心理健康的咨詢者。網絡的出現,在縮短人們之間時空距離的同時,也拉大了人們之間的心靈距離,孤獨、憂郁已成為現代人的一種流行病。高校學生雖然通過鍵盤能與網上其他伙伴進行快速的交流與聯系,卻往往不善于與周圍的人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結果是心理問題在高校中呈上升趨勢。作為高校教師,在充分發揮其傳統教育職能的基礎上,還應擔當起學生心理健康的咨詢者、治療師等職責,幫助學生在心智方面健康發展。
4.是網絡教學信息的提供者。因特網上的大量信息資源來源于哪里?微軟公司中國部總裁杜家濱先生曾說:“我可能在100次中有99次是從Internet拿東西,只有一次是把我的東西放上去。如果全世界很多人都有這個1%,這就是一個很大的數目”。可見匯小溪而成大川這個簡單的道理在因特網上的體現是再清楚不過了。高校教師既然是網絡信息資源的利用者,在利用網絡資源的同時,就應重視掌握必要的網絡制作開發技術,對于網絡提供的材料加以認真的研究,并放回網絡中,成為網絡教學信息的提供者。
總之,信息技術的發展為網絡教學提供了十分誘人的發展前景。應注意對網絡教學模式的特點以及在教學中起主導作用的高校教師角色特征不斷地進行分析研究,才能使網絡在教育中發揮更大的作用,才能使網絡教學真正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