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咨詢服務,正當時......期刊天空網是可靠的職稱工作業績成果學術咨詢服務平臺!!!

智慧校園視域下學校微信公眾號的現狀及改進——基于浙江省的調查研究

發布時間:2020-03-17所屬分類:教育職稱論文瀏覽:1

摘 要: 摘要從智慧校園建設的角度看,當前中小學微信公眾號建設的總體規劃較為科學合理,但也存在著目標定位不清晰、智慧功能不足的問題:提升自覺主動參與學校微信公眾號建設的意識、建立必要的動力機制、優化學校公眾號的智慧管理功能,是改進當前中小學微信公眾

  摘要從智慧校園建設的角度看,當前中小學微信公眾號建設的總體規劃較為科學合理,但也存在著目標定位不清晰、智慧功能不足的問題:提升自覺主動參與學校微信公眾號建設的意識、建立必要的動力機制、優化學校公眾號的智慧管理功能,是改進當前中小學微信公眾號建設與應用現狀的有效措施。

智慧校園視域下學校微信公眾號的現狀及改進——基于浙江省的調查研究

  關鍵詞智慧校園學校微信公眾號智慧管理智慧學習智慧服務

  近年來,智慧校園成為繼數字校園之后,學校對“互聯網+”戰略的熱切響應。其所倡導的“智慧管理”“智慧學習”“智慧生活”“智慧服務”“智慧家校” 等理念,更是契合了當下學校教育管理對教育信息化改革的現實訴求叭浙江省作為互聯網大省,智慧校園建設總體氛圍較為濃郁,其智慧校園實踐具有較高的研究價值。杭州市明確提出“到2017年創建 200所智慧教育示范校”的目標叫 在浙江省中小學構建的“學校事務服務靈活化、學校管理決策智能化、教學資源共享化及家;悠脚_智慧化5的 “四化”智慧校園藍圖中,學校微信公眾號建設是其中極其重要的策略和載體。從智慧校園建設的角度看,學校微信公眾號的科學建設和合理使用將會及大地促進智慧校園的建設。鑒于此,本研究對浙江省中小學微信公眾號進行調查研究,以了解當前學校微信公眾號的建設與應用現狀,為微信公眾號和中小學智慧校園的深度融合提供助力。

  基于前期微信公眾號和智慧校園的文獻閱讀和實踐積累,編制“中小學學校微信公眾號建設調查問卷”。“問卷正文”圍繞學校微信公眾號“總體規劃”“基本認知”“智慧管理”“智慧學習”“智慧服務” “智慧家校”6個維度共設計了 30個題項。

  本研究以隨機抽樣方式,對參與浙江省2017 年度6個省培教師項目的教師共發放300份調查問卷,其中,在回收的235份問卷中,有效問卷為 209份,問卷有效率總計達88.94%,問卷的信度和效度較高。在問卷分析之外,本研究還選擇了學校微信公眾號開設較為普遍的浙江省杭州市各城區的20所中小學進行了公眾號內容分析,并對其中愿意接受調查的學校進行了訪談調查。

  —、問題分析

  1.中小學微信公眾號建設的總體規劃科學合理,認可度高

  在關于學校微信公眾號基于學校發展規劃、基于周密調查分析、基于務實可行計劃方面上,分別有86.6% .59.3% .54.1%的教師選擇“同意”或“非常同意”,說明超過半數的教師都認為學校微信公眾號總體規劃較為科學合理,有周密的調查分析和務實可行的計劃,在建設和管理中主動性較強。在學校微信公眾號特色、形式、功能建設上也獲得了教師的普遍認可。其中,小學在學校微信公眾號建設的總體規劃上比初中、高中更合理,獲得的認同度更高.初中和高中學校在此維度上差異不顯著;城鎮學校在學校微信公眾號的總體規劃上要明顯優于農村學校;重點學校、普通學校顯著優于薄弱學校。調查顯示沖小學教師對學校微信公眾號“總體規劃”層面持認同或非常認同觀點。

  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最小顯著差法(LSD)對學校微信公眾號在“總體規劃”維度上進行多重比較發現,小學組與初中組、高中組的均值差分別為 0.413和0.299,顯著性水平為0.004.0.022,均小于顯著性標準0.05,表明小學組與初中組、高中組在學校微信公眾號“總體規劃”這一維度中存在顯著差異。其中小學在學校微信公眾號總體規劃上更合理,認同度更高。初中和高中、其他學段學校之間在此維度上差異不顯著。

  經T檢驗分析,城鎮和農村學校在“總體規劃” 變量的方差Levene檢驗F值已經達到顯著性差異水平(F=8.859,P=0.003<0.005),應取“假設方差不相等”一欄的 t 值,t=5.076,df= 107.763,p=0.000<0.05, 表明城鎮學校與農村學校微信公眾號在“總體規劃”維度上存在顯著性差異。其次,兩者變量均值差為0.6073,為正數,也可以說明城鎮學校在學校微信公眾號的總體規劃上要明顯優于農村學校。

  薄弱學校與普通學校、重點學校在“總體規劃” 維度上存在顯著差異。T檢驗顯示,薄弱學校與普通學校、重點學校的顯著性水平分別對0.013和 0.000,均小于顯著性水平0.05,其均值差也可以看出這三者之間存在差異?傮w來說,在學校微信公眾號“總體規劃”維度上,重點學校最高,普通學校次之,薄弱學校較為落后。這一差異,與薄弱、普通、 重點學校在學校微信公眾號建設上的人力、物力、 財力可能存在差異有密切的關系。

  2.各級各類學校微信公眾號目標定位欠清晰, 教師認可度未達預期設想

  在“基本認知”維度,針對“您對貴校微信公眾號的冃標定位非常了解”觀點.有57%的被試選擇了“同意”或“非常同意”,但有43%的教師對學校微信公眾號的目標定位并不了解,占比較大,說明當前我們的各級各類中小學,在開展學校微信公眾號時目標定位并不清晰。

  針對“您對貴校開展微信公眾號建設非常贊同和支持”觀點,有84%的被試選擇了“同意”或“非常同意”,說明大多數教師對于學校開展微信公眾號建設持肯定態度但仍有16%的教師對建設學校微信公眾號持觀望或否定態度,從某種程度上來說, 關于學校開展微信公眾號建設尚未獲得教師的全部認同。

  關于教師對促進學校管理的作用的認同度,在 “貴校微信公眾號建設已取得顯著成果”問題1:,僅有37.3%的教師認為自己所在學校微信公眾號建設已經取得顯著成果.超過半數(約62.7%)的教師對現有建設成果并不認可或滿意。說明當前中小學在開展學校微信公眾號建設成果并不顯著,借助微信公眾號促進學校管理的目的尚未達成,微信公眾號的智慧功能尚未被挖掘,并未給教師帶來滿足感和認同感?梢哉f,盡管當前微信公眾號建設在中小學學校管理中全面展開,但其獲得的實際認可和支持程度遠不足預期設想。

  3.中小學微信公眾號的深度和廣度仍存在著較大的不足

  (1) 在智慧管理方面,學校微信公眾號在促進學校品牌形象管理F.具有一定的價值,但功能建設一般,尚不能滿足師生的管理需求。關于“微信公眾號是學校優秀師生風采的展示窗口”的觀點,有 67.5%的被試選擇“同意”或“非常同意”,說明學校微信公眾號在促進學校品牌形象管理上具有一定的價值,獲得了師生的認同。關于“學校能為師生提供微信個人帳號,以促進綜合事務管理”方面的調查,25.8%教師選擇“不同意”或“非常不同意”, 40.2%的教師認為在該方面自己所在學校微信公眾號功能建設一般,尚不能滿足借助為師生提供個人帳號以實現學校微信校園事務的管理需求。同樣在利用學校微信公眾號實現學生管理和用戶調查等方面,約60%~70%左右的被試持否定或懷疑態度, 出現這樣的結果一方面可能與中小學微信公眾號在實際建設中智慧管理功能不完善有關,另一方面也與教師缺乏對微信公眾號智慧功能缺乏全面了解以導致其應用不善有著密切的關系。

  (2)在智慧學習方面,學校微信公眾號在支持師生教學、促進師生互動方面存在著明顯不足。調查顯示,關于“微信公眾號能促進師生進行碎片化學習”觀點,僅有46%的被試選擇“同意”或“非常同意”,這表明,現階段借助微信公眾號進行碎片化學習的行為尚不能獲得普遍認同,師生對其是否能真正促進碎片化學習效率的提升也還存在懷疑。關于 “學校微信公眾號中教學資源的豐富性” 一題, 69.2%的被試選擇否定選項,認為自己所在學校微信公眾號不具備豐富的教學資源可供師生使用,尚不能滿足師生的需求。在“微信公眾號能促進師生教學互動交流”方面僅有30%左右的被試持肯定態度,其認同度總體呈現偏低狀態,說明當前微信公眾號的互動性優勢還沒有完全發揮岀來,并不能在促進師生互動交流上發揮實效。超過半數的教師在 “教師對學校微信公眾號的教育應用” 一題中選擇 “非常不同意、不同意或一般”。這些數據表明,就當前的中小學微信公眾號智慧學習功能應用實際而言,其在支持師生教學、促進師生互動方面的的認同與應用明顯不足,遠遠沒有達到智慧學習的理念構想。

  (3) 在智慧服務方面,當前中小學微信公眾號智慧服務的智慧性仍顯不足,還難以滿足師生微信移動化辦公需求、個性化服務等高級需求。調查顯示,在微信公眾號滿足師生微信移動化辦公需求調查中,僅有22.1%的教師認為微信公眾號能滿足其移動辦公需求,高達79.9%的教師不認同或認為其對于移動化辦公需求的滿足程度一般,認可程度總體偏低。同樣,在微信個性化秘書定制服務、用戶反饋互動服務、師生自主關鍵詞查詢服務上,其結果都不盡如人意。結合當下微信公眾號建設實際,可發現當前中小學微信公眾號智慧服務的智慧性仍顯不足,還難以滿足師生微信移動化辦公需求、個性化服務等高級需求,智慧服務功能還有待開發和挖掘。

  (4)在智慧家校方面,學校微信公眾號在對家長需求的滿足、促進家;右约凹议L對學校微信公眾號的參與等方面都并未取得顯著的成效。調查顯示,從微信公眾號對家長需求的滿足程度上來看,僅有21.0%的教師在“家長可借助微信公眾號查詢、掌握孩子在校動態”一題,選擇“同意”或“非常同意”,持否定態度的教師總計達79%。從家校微信公眾號互動程度和家長對學校微信公眾號的參與程度來看,持認可態度的被試約占20%~30%左右, 未及半數,情況同樣呈現不樂觀。這些數據說明,在當前的中小學微信公眾號智慧家校建設中,無論在學校微信公眾號對家長需求的滿足上,還是在家;右约凹议L對學校微信公眾號的參與上,學校微信公眾號智慧家校功能并未取得顯著的成效。

  二、學校微信公眾號建設的改進

  1•提升教師就微信公眾號對智慧校園建設重要性的認識

  要轉變“微信公眾號即學校資訊推送窗口”的狹隘認識,清晰認識到微信公眾號在“互聯網+ ”時代促進信息技術與學校管理融合等方面的重要價值.并將學校微信公眾號主動納入到學校教育信息化實踐中。同時,積極創設學校微信公眾號建設的良好氛圍,通過各種渠道,大力宣傳學校微信公眾號的目標定位、功能價值等,引導師生、家長等關注、 參與學校微信公眾號建設,進而從根本上認可和支持微信公眾號建設。

  2.創建有效機制,激發各主體參與學校微信公眾號建設的熱情

  學校微信公眾號不應該成為一種義務勞動,其建設涉及到多個方面,平臺的運營維護、內容的信息采編、用戶的互動反饋等等,每一環節都需要參與建設的教師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學校應出臺相關機制,保障教師在學校微信平臺建設過程中的投入和付岀是有價值,有回報的。在物質激勵的同時,引入精神激勵,對教師在學校微信公眾號建設中的付出給予積極的肯定,使得教師在參與微信公眾號建設中養成認同感、榮譽感、責任感。

  3.優化學校微信公眾號的智慧管理功能

  學?筛鶕陨韺W校發展實際需求開發和設計微信自定義菜單,以達成學校微信精細化管理的目的;充分利用微信數據統計功能,借助微信后臺的直觀數據統計,探究與學校管理相關的各種方案措施,從而使得決策在執行時更為合理和科學。要改變原有只將數據統計結果用于成果展現的狹隘觀念,深入挖掘其數據價值。如借助用戶行為分析對用戶需求喜好進行診斷,為關聯度較為緊密的用戶建立專業用戶數據庫;如利用微信平臺問卷或投票功能.積極獲取師生、家長等關于學校管理建設的意見和建議等。

  4.深化智慧學習

  (1)支持師生泛在化學習。支撐師生在微信公眾號開展泛在化學習的必要前提是微信公眾號具備豐富的教學資源,任何的學習過程都離不開學習資源同。微信公眾號智慧學習更應該具有廣泛的包容性,以最大可能地為師生提供各類智慧教學資源,滿足不同層次學習者的不同需求,使其突破時空的約束與限制,能夠隨時隨地獲取自身所需教學資源,開展泛在化學習。

  (2)提供師生個性化教學方式。通過身份實名認證,為師生開通微信個性化賬戶,通過實時記錄師生微信教學體驗過程中的具體細節,形成師生的個性化檔案,以推送適合匹配師生教學成長的相關學習素材,以支撐其個性化教學。

  (3)鼓勵師生廣泛應用微信公眾號開展智慧學習,使其養成微信智慧意識。引導教師利用微信公眾號完成學生管理、課程評價、學生心理輔導等活動,使得教育過程得以延伸,教學方式得以豐富,有效促進教學效率和質量的提高。

  (4) 幫助學生利用微信公眾號進行課后討論、 微信在線作業、考核拓展等開放性學習,不再拘泥于傳統課堂,使得學生享受微信公眾號所帶來的更加便捷、更加個性的智慧學習方式。

  相關論文推薦閱讀:智慧校園建設中的物聯網技術研究

  5.細化智慧服務

  學校微信公眾號在智慧服務方面要實現軟著陸,即充分滿足師生對微信公眾號個性化、互動化的需求。如利用微信公眾號用戶分組管理功能,對所有關注用戶進行細分,為師生個性化服務做好鋪墊。從互動的角度上來看,由于“微信公眾號的核心功能是交互和溝通”叫因此,為師生提供多樣化的微信互動形式和內容是極其必要的,它有利于增加師生智慧服務的最佳體驗。從互動形式上,學校應實現多樣化交流,不再局限于直接的文字交流,問卷、投票等都是可以廣泛應用的互動形式。從互動內容上,除了必要的教學相關交流,學校智慧服務也應該增加一部分與師生、家長之間的情感交流, 在師生享受微信公眾號智慧服務的同時,也應該讓他們感受到這也是一個有溫度的服務平臺。

  6.強化智慧家校

  微信公眾號智慧家校的目的在于實現家校的有效互動、高效合作。參照美國霍普斯金大學愛普斯坦教授所提出的家校合作理論,即“當好家長、相互交流、志愿服務”問,中小學微信公眾號應在以下方面強化智慧家校功能

  (1)幫助家長“當好家長”。借助學校微信公眾號最基礎的信息推送功能,定時定量地向家長推送廣泛的、優質的家校教育智慧,填補家長在教育孩子過程中專業性不足的缺陷,使家長了解先進的家教理念,逐步養成正確的家教方法,促使其家教行為的轉變,真正成為一位“好家長”,以達成家校家庭教育智慧的共生

  (2)促進家校“相互交流”。依托微信公眾號的互動交流功能,在家校之間建立起雙向互動的溝通渠道。一方面重在“推”,將各類學校動態信息、教學資訊等及時推送到家長手中,使其全面了解和掌握學校動態、發展計劃、規章制度;另一方面重在 “拉”,鼓勵家長積極反饋關于家校合作、學校發展、 教育教學的意見和建議。在“推”“拉”中,切實提升家校雙方互動合作的水平和質量。

  (3)鼓勵家長參與微信公眾號“志愿服務”。學校應有意識地招募和吸收家長共同參與學校微信公眾號建設工作。常見形式有邀請家長直接參與微信運營建設,征集家庭教育案例素材等等,在微信公眾號建設中融入家校的共同智慧,使其成為家校合作的特殊的平臺。

  (4)輔助孩子“在家學習”。據愛普斯坦教授所言,在家學習意指“學校和教師有責任支持和培養家長輔佐學生在家學習的能力,以提高學生在家學習的質量和效果。”叫昔助微信公眾號發布、查詢功能,家長可以及時獲取孩子的課程安排、家庭作業等信息,以實現孩子作業的輔導和監督;借助互動功能,家長還可以向教師隨時反饋孩子在家的學習情況,以達成學生家校學習的無縫鏈接。

2023最新分區查詢入口

SCISSCIAHCI

7799精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