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6-11-18所屬分類:教育職稱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這篇教學職稱論文發表了行動導向教學法在有機化學的應用,強化有機化學實驗,有利于學生深刻理解掌握所學的理論,提高學生自我探索的能力,同時也將在科學素養的培育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論文探討了當前有機化學實驗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這篇教學職稱論文發表了行動導向教學法在有機化學的應用,強化有機化學實驗,有利于學生深刻理解掌握所學的理論,提高學生自我探索的能力,同時也將在科學素養的培育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論文探討了當前有機化學實驗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摘要:行動導向教學法是德國“雙元制”下推行的主要教育教學方法。“行動導向”的核心理念是強調實踐和動手操作,是促進學生綜合能力培養的有效模式。在有機化學實驗教學中開展基于“行動導向”的教學探索,旨在改善當代大學生普遍動手能力不強,理論與實踐脫軌的不良現狀,通過采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整合教學內容、靈活運用教學方法、理論聯系實際開設實驗、加強實踐教學、完善考核評價體系等方面的改革措施,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的綜合能力和總體素質得到整體提升,促進應用型人才的良性發展。
關鍵詞:教學職稱論文,行動導向,有機化學實驗教學,應用型人才
行動導向(Handlungsorientierung)教學最早起源于德國,強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中心地位,強調主動學習,運用多種智能學習,全面鍛煉學生能力[1]。上世紀90年代,行動導向教學從德國“移植”到中國,開始了以行動為導向的教學改革。對此教學的研究也開始深入,比較有代表性的有姜大源[2]對行動導向教學的界定:以學生為主體,以行動為導向,以培養綜合職業能力為目標,以學習情境為主線,以真實或模擬的職業活動為載體開展教學。主張讓學習者“通過行動來學習”,鼓勵學生自己獨立計劃、獨立實施、獨立檢查、獨立評價。行動導向教學更多地關注學生,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彰顯學生所擁有的權利,強化學生責任和義務。該方法以能力為本,在高等院校的有機化學實驗教學中也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大學有機化學實驗課程主要面向化學、化工、制藥、生物工程、生物技術、園林、農業設施等相關專業,是專業基礎實驗課程之一,配合有機化學課程的學習[3]。學生在有機化學實驗學習中,有利于有機化學理論課的理解和鞏固,可以掌握扎實的有機化學實驗動手能力、操作常識及實驗室規范等,為以后從事科研或實驗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有機化學實驗是有機化學教學的重要一環,學生只有通過親自動手,才能真正掌握課堂教學的內容,打牢知識基礎,培養扎實的科研作風。我校傳統的有機化學實驗教學模式注重向學生灌輸知識,強調實驗結果及其處理等問題,學生在實驗中只能進行模仿或者驗證,未把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作為首要任務。因此,為了改變傳統的有機化學實驗教學中“學生被動接受”的弊端,使學生由簡單的“知識積累”變為“智能提升”,逐步形成自主式、研究式、合作式的學習方式,有效提高學習積極性,研究“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行動導向”教學模式在有機化學實驗教學中的實踐具有極為深刻的現實意義。
1當前有機化學實驗教學現狀與存在的主要問題
經過長期的教學積累,南昌航空大學的有機化學教學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教學方法,在培養學生良好的化學學習習慣、打牢化學學習基礎,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但是由于受各種因素的影響,特別是受現在學生生源層次參差不齊的影響,我校在有機化學實驗教學方面還存在許多有待改進的地方。
1.1對有機化學實驗教學重視不夠
長期以來輕實驗重理論,將有機化學實驗課作為附屬課,有機化學實驗教學得不到重視。具體表現在:有機化學實驗只開設驗證性的簡單實驗,缺乏綜合性、創造性實驗;實驗課學時數相對不足,學生沒有充足的時間完成復雜的實驗;教師重視不夠,講完實驗后,就讓學生自行操作,沒有認真觀察和指導操作中出現的錯誤;學生不重視實驗預習,講授期間不注意聽講,已經講過的內容,提問還是很少有人回答上來,這種情況勢必造成實驗過程中出現很多操作錯誤,打碎玻璃儀器等現象出現。
1.2有機化學實驗教學模式有待改進
傳統的實驗課教學模式較為單一,一般是由實驗課教師在學生正式開始實驗操作之前將要做的實驗講解一遍,包括對于實驗裝置的搭配、試劑的用量、添加步驟、實驗中的注意事項等內容,然后讓學生開始實驗操作,實驗課結束后學生撰寫實驗報告提交教師。這種單一的教學模式使得學生的實驗過程變成了對實驗課本和教師講解的驗證過程,學生比較被動,不能主動地思考,禁錮了學生的思維空間,忽視了學生的創新能力,不利于學生對整個實驗過程的思考和對實驗現象的分析,影響了教學效果。
1.3有機化學實驗教學內容陳舊,學生學習興趣不足
由于不同高等院校的實驗室設備條件、師資力量有限,有機化學實驗內容的選擇上側重點各有不同,而我校在組織有機化學實驗教學時與理論課程的步調并不能同步。目前,我校的有機化學實驗教學中實驗項目幾乎都是基本實驗操作技能訓練實驗和傳統的制備實驗。這些實驗在方法和結果上沒有異議,但難以激發學生對實驗的好奇心,從而導致學生的實驗預習和準備工作流于形式。在這種教學模式下,教師是主體,多是關注自身演示規范與否以及學生是否能夠按時完成。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處于被動的地位。由于教和學的分離,學生多是關注能否完整“重現”教師的實驗步驟,甚至于關注每一個動作和細節,而忽視了對實驗目標和實驗方法的思考。由于學習過程缺乏自主性,學生普遍感到枯燥和乏味。
2行動導向教學法在有機化學實驗教學中的實施
行動導向教學法因其以能力為本位,以就業為導向,運用形式靈活,方法多變而受到職業院校的大力推崇并取得良好效果。普通本科院校在進行課程改革的同時,逐漸在重視學生能力培養,特別是一些實驗類課程中綜合設計性實驗的增多給行動導向教學法的引人提供了很好的契機。行動導向教學是基于行動導向教學模式的一種教學手段,常用的教學組織形式有項目教學法、模擬教學法、引導教學法、案例教學法、張貼版教學法、角色扮演法、頭腦風暴法等,下面以我校2014級應用化學專業中《有機化學實驗1》第7個實驗“水果味香精———乙酸正丁酯的制備”為例說明行動導向教學法在實驗課程中的應用。第一步資訊階段,教師收集有關酯類化合物的相關資料、視頻等,由學生閱讀相關文獻資料,提煉出制備乙酸正丁酯的實驗方案,分析實驗方案中的重點和難點。本階段,教師簡要講解完成制備乙酸正丁酯實驗的操作要點、關鍵問題和注意事項。教師提供給學生的背景資料如下所示。酯類是由無機酸或有機酸與醇進行酯化反應縮去水而成。醇或酚與酰鹵或酸酐、醇與烯酮類、游離酸與脂肪族重氮衍生物反應也可生成酯。乙酸正丁酯,簡稱乙酸丁酯,無色透明有愉快果香氣味的液體。乙酸正丁酯較低級同系物難溶于水;與醇、醚、酮等有機溶劑混溶,易燃,急性毒性較小,但對眼鼻有較強的刺激性,而且在高濃度下會引起麻醉。乙酸正丁酯是一種優良的有機溶劑,對乙基纖維素、醋酸丁酸纖維素、聚苯乙烯、甲基丙烯酸樹脂、氯化橡膠以及多種天然樹膠均有較好的溶解性能。第二步計劃階段,采用頭腦風暴法,由教師講解乙酸正丁酯的物理和化學性質以及常用的制備方法,并播放相關資料視頻讓班級學生進行自由分組,每組3-5人,根據興趣選擇合作伙伴組成實驗小組。實驗小組要考慮完成實驗所有的相關步驟,并考慮所必須的儀器、藥品和試劑等。列出儀器需求表、化學藥品試劑需求表、時間計劃表等清單,并做出實驗的運行計劃,同時和指導老師交流。這是一個團隊合作討論的過程,學生們可以從與同伴的討論中獲益。通過討論培養學生的思考問題的能力,組織、協調和管理能力,人際交往能力和團隊合作意識。第三步決策階段,采用引導式討論教學法,由教師引導每組學生將各自的方案通過討論、交流、比較最后形成一個合理的方案并與教師進行探討。在這一階段,教師要參與實驗小組的討論并聽取討論結果,幫助實驗小組選擇那些可以接受的、修訂了的或者重新制定的方案。通過討論與決策,學生接受實驗任務,確定一個最優實驗方案。教師審查每個小組的實驗方案,要求小組負責人給每個成員分配實驗任務,幫組其組織并調控實驗的有序開展。第四步實施階段,每個小組實驗方案的實施不受時間限制,可以與實驗室管理的老師預約協調具體時間。教師打破講解、指導、評判實驗結果的傳統做法,盡可能引導每個小組按照實驗方案,自我進行實驗、分析,找出問題的答案,查找實驗中存在的問題與不足。學生操作時,教師要巡回檢查與指導,及時發現并糾正學生的錯誤。教師在指出學生的錯誤時不應立即給出答案,答案應由小組成員共同尋找。教師盡量以提問方式幫助學生掌握實驗原理、步驟及注意事項,增強學生對實驗方案中重點內容的認識與實驗過程中實驗現象的重視,完成實驗后啟發每個小組對實驗方案的有效性進行歸納整理,對其不足之處進行探討和改進。第五步檢查階段,每個小組把實驗方案的實施過程論文的形式記錄下來,通過與其他小組橫向對,激勵實驗小組通過學生自查和教師檢查來記錄實驗方案的完成進度和取得成果。每個實驗小組都會有單獨的檢查表,學生能通過該表可以了解要通過什么途徑才能實現目標,并在在實驗方案的實施過程中不斷進行自檢,及時糾正錯誤和改進實驗結果。第六步評估階段,為了鼓勵學生的團隊協作精神和自己動手動腦相結合,發揮小組中每一個人的作用,我們采用的評分方法是小組和個人相結合。先進行小組之間的評估,每組同學以團隊形式展示自己的實驗結果,其他學生作為聽眾進行學習并現場答疑。然后,教師對每個小組的實驗方案和完成情況進行評價。無論以何種方式進行反應,最終都要求產品的綜合原材料成本低、產品質量好、各種現象和結論分析正確;論文寫作要求文字流暢,理論和數據分析正確;在實驗中鼓勵創新,即使綜合成本高一點,也給予適當加分。通過以上六步的行動導向教學,學生反應較好,興趣很高,都表現出強烈的參與愿望。學生不僅了解有機化學的專業知識,更多理解了團隊意識的重要性,既掌握了基本的實驗技能又鍛煉了社會能力。
3結束語
有機化學實驗作為高校有機化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高校有機化學教學中占據十分重要的地位。“行動導向”教學法盡管在職業教學應用十分廣泛,但是在高等院校的有機化學實驗教學中還是一個比較新鮮的事物。“行動導向”教學法改變了以教師為主的教學模式,使學生轉變為教學的主體,學生感覺不再是一堂簡單的實驗課,而是一次團隊任務的完成。“行動導向”教學法通過采取創新實驗教學方法、科學選擇實驗內容、大力整合綜合性實驗、嚴格實驗教學程序、改進實驗考核考評辦法等措施,創新高校有機化學實驗教學思路,創新有機化學實驗教學方法,打牢學生有機化學知識基礎,不斷推進高校有機化學教學質量的全面提升。
作者:李婷婷 黃智敏 吳小琴 楊麗霞 單位:南昌航空大學 環境與化學工程學院
推薦期刊:《教育導刊》雜志創刊于1983年,是廣州市教育局主管、廣州市教育科學研究所主辦的綜合性教育理論刊物。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