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6-10-20所屬分類:教育職稱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隨著社會的發展,我國的教育事業也在不斷進行改革,很多教授專家也針對國家的教育進行過一些研究,教育公平,是指國家對教育資源進行配置時所依據的合理性的規范或原則。本文是一篇 教師評職稱論文 范文,主要論述了教育資源公平配置原則及社會意義。 關鍵詞
隨著社會的發展,我國的教育事業也在不斷進行改革,很多教授專家也針對國家的教育進行過一些研究,教育公平,是指國家對教育資源進行配置時所依據的合理性的規范或原則。本文是一篇教師評職稱論文范文,主要論述了教育資源公平配置原則及社會意義。
關鍵詞:教育資源,公平配置,原則,社會意義,公平
由于近期有關湖北、江蘇等地調出高考招生計劃支援西部考生一事持續發酵,引起了廣大人民對此事的關注,教育公平也逐漸成為人們所關注的焦點話題.基于不同的學科角度以及立場都會對教育公平的內涵有著不同的解釋和定義,而其中所包含的教育資源的公平配置問題一直以來都是人們關注的焦點,進而言之,教育資源的公平配置是實現教育公平的一個重要前提條件和有力依靠,它的實現不是憑空捏造,而是依據于相應的原則,基于一定的社會意義之上而生的,它的存在和完善將會對我國實現教育的相對公平提供一對強有力的臂膀.
1教育資源公平配置的原則
北京師范大學教育管理學院長褚宏啟教授和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講師楊海燕老師曾指出:“教育公平究其實質而言是包含教育資源配置的三種原則的,而這三種原則分別是平等原則、差異原則和補償原則.”[1]
1.1平等原則
教育資源配置的平等原則分別包括受教育權平等以及教育機會平等這兩個方面.教育機會均等的理論來自于美國學者詹姆斯•科爾曼向國會遞交的《關于教育機會平等》的報告,報告指出享受平等的教育資源也是公民應該享有的權利.就我國的目前的教育國情來看,想要充分的實現教育結果的完全平等是不可能的,故而我們不能把結果平等作為制定和實行教育政策的目標.對于相應的結果公平的問題,我們首先要明白結果平等和結果公平之間這兩者之間是不相同的,所以一定要注意正確的去引導輿情輿論,以免出現在教育公平問題上出現平均主義和浪漫主義傾向,社會各個相關領域和階層一定以嚴肅的態度面對此問題的存在并且站在現實主義的角度上看待教育公平問題.[2]另外,公平作為教育資源配置的標準,逐漸被學者和政府認同,而公平又是以平等作為基石,所以平等原則在我國的教育資源配置中顯得尤為重要,必須引起大家充分的重視.1.2差異原則教育的目的不是培養一群又一群一模一樣的機器人,而是培養一個又一個充滿著希望與無限可能性的學生,所以教育資源配置的公平需要正視個體的差異性,為受教育者盡可能的提供多樣性的教育.我們要充分的意識到受教育者本身就受到先天或者后天的影響性因素得影響,故而在能力上會存在一定的差異,因此想要實現相對而言的教育公平一定要在站在尊重受教育者的選擇和保護受教育者權益不受侵犯的基礎之上,盡可能的做到完善教育體系與結構,從而充分有效的使教育資源實現多樣化,以此來滿足學生的多樣化發展,為受教育者們提供一個更為廣闊的發展舞臺.教育是為了人的發展,因此教育資源配置也要為人的發展而服務,圍繞人的發展而配置資源,當教育發展到一定程度,教育財政應該充分考慮到受教育者之間發展的差異,按照教育資源配置的理想標準,在求同存異的過程中不忘初衷.
1.3補償原則
馮建軍在其《論教育公正中的補償原則》中提到“補償原則是實現教育公正的重要調劑原則.它保護弱勢者的利益,使其得所應得;它在教育起點上做到人人平等,在過程中則以能力為衡量標準,實施非能力因素的補償;而在結果上,又謹慎對待能力因素的補償”.教育資源的補償原則要求的是要給在教育資源的配備上相對匱乏的受教育者們,在資源給予上上予以補償,使其能夠盡可能的享受正常的教育資源.這里所謂的補償,是通過一系列合法的渠道使弱勢群體得到應有的補償,是一種相對的狀態,完全的平等是不可能的,其中包含過多的因素阻礙,而社會各方力量能做的就是盡己所能做到盡可能的補償,使受教育者能夠爭取達到一種相對公平的享受教育資源的狀態.教育資源的補償同時也是是一個量的問題,我國在這個量的問題上有一定的標準,過多或過少都將會使資源的配置處于一種不平衡的狀態,相應也會出現不少的問題.當然,我國的教育資源配置的標準在一定程度上仍然有一些漏洞,所以我們仍然需要完善弱勢群體的教育資源公平配置機制、建立健全教育資源公平配置的保障制度、努力彌補社會教育資源公平配置的分配功能的不足,使其更加貼合社會發展的需求.
2我國教育資源公平配置的社會意義
2.1立足于教育事業的全局性,促進教育公平的穩定發展
一直以來,黨和政府就教育資源公平配置的問題做了許多的工作,通過種種數據也可以看到政府在這一方面也是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其實究其實質而言教育資源配置公平的研究,一定要從理論逐漸升華到實踐,再由實踐中得到的經驗充分的應用到理論之中,這樣不僅可以深化對教育資源配置理論的理解,而且還有利于服務政府改革教育資源配置的實踐,幫助政府樹立公平理念.任何資源配置的問題都是系統工程,需要各個領域的相關人員和部門之間有良好的配合,他們之間就猶如一個大型機器,想要其發揮最大的功效,每一個零件都要配合默契,每一道環節都不可有誤差,只有在這樣的情況下,這臺機器才有可能實現正常運作.[3]只有將教育資源公平配置的問題落到了實處,教育公平的穩定發展才有實現的可能,如今有關教育資源配置的問題,理論和實踐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這對于形成完善的教育資源配置標準具有很大的啟發性,對教育資源配置的實證分析也提供了相應的理論基礎,另外,我們應該多關注教育公平中極易出現“不公平”和“偽公平”的根源在哪里,并找到相應的解決對策及時的加強管理,所以隨著社會的發展,教育資源配置公平的問題迫切的需要得到更加充分的發展,只有邁踏實這一步,教育公平才會最終落實到人人都能發展的目標上來.
2.2切實提升教育效率,有利于實現教育的整體公平我國屬于發展中國家,由于資本相對短缺、財政拮據的情況仍然存在,教育需求與教育供給的矛盾就彰顯的十分突出,所以在教育需求與供給一定的條件下想提高教育效率,實現教育的整體公平,其中一個有效的方式就是通過對現有資源的合理利用,使其發揮出最大的功效.我國現如今所走的教育發展道路屬于增加學校數量和投入的“外延型”方式,在這樣的一條道路上走下去,從實踐上我們也可以看得出最后的發展成效并不大.因此,研究教育效率,提高教育資源的使用效率就顯得尤為必要.而教育資源的公平配置將會有效提高教育效率,資源問題落到實處,受教育者就能實質性的接觸到教育資源,開闊視野,提升知識值并調動受教育者的學習積極性,最后就能使教育的效率有所提升.
2.3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觀,保障受教育者的受教育權
“以學生為本”是一種新的教育觀念,也可稱為新的教育理念.在教育中關注學生的權利,尊重學生的人格,注重保護學生的個性,開發學生的潛能,一切為學生著想,一切為了學生,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的發展.均衡教育資源、促進教育公平,是當今教育界所追求的目標,眾所周知,教育資源的公平配置對帶動整個教育的的發展起著非常要的促進作用,受教育者積極參加學習,需要教育資源的配合,這樣才能保證更好地學習效率,學習效率的提升相應的帶動了教育的運轉從而也提升了教育的發展.胡錦濤總書記也曾經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提出我國需要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從而辦好讓人民滿意的教育,想要達到這一點,就需要使每位受教育者都能夠享受到均衡教學資源,給每位受教育者享受公平的享有教育資源的機會.而教育資源的公平配置恰好是給予受教育者一個公平接受教育的平臺,滿足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為學生著想的理念[4].只有教育資源真真正正的掌握在了有需要的受教育者手中,那么公民的受教育權才會的到進一步的落實,可見提供公平的教育資源是保障受教育者權益的重要內容,需要得到進一步的落實.
2.4提升教育質量和素養,加快實現教育的和諧發展
我國古代的大教育家孔子以及古希臘的亞里士多德、柏拉圖等論述都闡述過了“和諧發展”的教育思想,教育資源的公平配置正是在把“和諧”與教育的效果真正的聯系到了一起[5].作為實現教育公平的基礎,教育資源公平配置是一種獨立的、可以被真實感知的存在,它既不等同于一種可視不可觸摸的概念,也不是一種擺在遙遠的未來的孤立的存在,它是真真實實的擺在我們面前亟待解決的關鍵問題,它涉及的范圍很廣,內容復雜,結果難分好壞,隨著時間的推移,社會的進步和發展,它也逐漸開始自成系統[6],慢慢普及到人們的生活中,不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空談.另外隨著社會生產力的不斷增長,特別是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受教育者們的教育素質開始逐漸成為社會進步的推動力量,想要加快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步伐就必須考慮深化教育資源改革并相應的結合我國教育資源配置的實際情況加大教育資源投入.總的來說,想要推進教育的發展必須要充分重視教育資源的公平配置,教育資源的公平配置對提升教育質量和素養,加快實現教育的和諧有機發展起著相當重要的作用,我們要對此引起必要的重視并實施一定的措施妥善處理我國教育資源公平配置的一系列問題,走好科教興國的每一步[7].
參考文獻:
〔1〕顧海曉.我國義務教育資源公平配置的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3.〔2〕劉銀霞.我國基礎教育資源公平配置問題研究[D].吉林大學,2013.
〔3〕鐘宇平,陸根書.論中國公共教育資源配置的公平問題———兼談高等教育成本回收的影響[J].西安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9(02):58-63.
〔4〕張晶晶.我國教育資源公平配置的政策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1.
〔5〕沈有祿.教育資源配置公平指標體系建構[A].中國教育學會教育經濟學分會.2008年中國教育經濟學年會會議論文集[C].中國教育學會教育經濟學分會,2008.11.
〔6〕許麗英.教育資源配置理論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7.
教師評職稱論文發表期刊推薦:《教師教育學報》是以教師教育研究為主要內容的學術期刊,以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研究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政策,發表國內外高校、科研機構專家、一線教師和教育工作者關于教育科學、教師教育研究的優秀成果,交流教師教育的先進經驗,為社會主義教育事業服務,為培養合格的教師提供學術平臺。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