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6-06-23所屬分類:教育職稱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音樂是人們生活中的調味品,不僅可以讓人放松身心,還能陶冶情操。很多學校都開設了音樂課,小學也不例外,小學音樂課也是素質教育過程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本文是一篇 教育類期刊投稿 范文,主要論述了音樂欣賞對小學素質教育的意義。 摘 要:小學是整個人生
音樂是人們生活中的調味品,不僅可以讓人放松身心,還能陶冶情操。很多學校都開設了音樂課,小學也不例外,小學音樂課也是素質教育過程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本文是一篇教育類期刊投稿范文,主要論述了音樂欣賞對小學素質教育的意義。
摘 要:小學是整個人生教育的基礎階段,小學素質教育在整個義務教育階段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關系著每一位學生的健康成長,也關系到整個國民教育的水平高低。而音樂教育是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方面,音樂欣賞在音樂教育過程中更是承擔著重頭戲的重任。
關鍵詞:音樂欣賞,小學素質教育,意義
林語堂說:“鶴足的挺拔之美是逃離危險的結果,熊掌的雄壯之美是捕捉食物的結果”,音樂的藝術之美也許就是陶冶情操的結果了。音樂是積聚靈感、催發情感、激活想象的藝術,它是實施美育教育的主要途徑之一 。在優美的旋律中,我們不僅能感受到其中的詩情畫意,而且能陶冶情操、提高素養,更是小學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
一、小學素質教育的意義
素質教育是以人為本全面發展的核心教育內容。尤其是對小學生的素質教育在整個國民教育階段具有特殊的地位和重要的意義,它對以后學生的全面發展起著奠基作用。同時它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是提高國家綜合勢力,實現科教興國的重要保障。小學素質教育的重要意義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小學素質教育能激發學生的潛能。素質教育是一種著眼開發人的潛能,以完善和全面提高整體素質的教育。素質教育強調學生的全面發展,要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人才,就要求素質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強調學生在素質教育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以學生的發展為中心。同時,素質教育還強調要突出學生的個性發展,讓學生在教學過程中有更多的主動探索、學習,獨立獲取知識的機會,從而激發學生更深層次的潛能。
2、小學素質教育事關國家發展的前途。國家在代際之間延續,國家明天的發展要靠今天良好的素質教育來支撐。因此小學的素質教育的好壞關系到國家的前途和未來。有人曾說過一個國家未來的命運就看今天的孩子,可見小學素質教育在國家發展中具有全局性的作用。
3、小學素質教育高低影響社會發展方向。一個現代、民主、有序、公平的社會不光要靠民主法律體系,高尚的道德標準,同時我們還應該注意到健全的法律體系、高尚的道德標準需要普通大眾的認同,需要他們對現有民主制度、公序良俗的維護和遵守。一個守法的公民、道德高尚的公民需要良好的教育。
因此小學素質教育承擔者培養善良公民的義務。小學素質教育是我們素質社會的基礎工程,素質教育的指向,決定社會的發展方向。
二、音樂欣賞的意義
音樂欣賞,顧名思義,是欣賞者通過聽覺對音樂進行聆聽,并從中獲得音樂美的享受、精神的愉悅和理性的滿足的活動,音樂欣賞是一種最直接、最具體的審美教育活動。美國音樂學家默塞爾認為音樂欣賞在一定意義上是音樂活動形式,是作曲家和演奏家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
1、音樂欣賞能提高聽者的音樂修養。在音樂的欣賞過程中必然會使聽眾提高對音樂的感悟能力,不同的音樂節奏及演奏模式及唱法唱腔對聽眾的音樂欣賞水平是一個考驗,也是促進聽眾提高欣賞水平與音樂修養的重要方面。一個人總是從無知開始,通過提問求索提高知識面。因此聽眾在欣賞音樂的過程中,對于不明白的地方、困惑的地方總是會通過各種途徑去了解掌握音樂的相關知識。所以說音樂欣賞能提高音樂修養。
2、音樂欣賞能拓展聽者的思維能力。心理學家通過研究發現,人的大腦分左右腦,而這二個部分是具有不同的功能的,左腦主音樂和教學等抽象能力,右腦主語言、文字等形象思維。在欣賞音樂時,人們的大腦是完全放松的,但是我們的大腦卻不是空白的,多變優美的音樂節奏反應到腦海里,會促使聽者展開豐富的想象力,使思維更加活躍,思維的反應也更加的靈敏。就如愛因斯坦說的:“想象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并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
三、音樂欣賞對小學素質教育的意義
作為小學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音樂欣賞在小學素質教育中起了積極的作用。它對小學素質教育的意義和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音樂欣賞對小學生的智力發展具重大的意義。在《智能的結構》一書中,加登納提出了人類的七種智能,包括語言智能、音樂智能、空間智能、身體動覺智能、邏輯――數學智能、交往智能、人格智能等。加登納指出,沒有音樂教育,這些智能將會喪失或部分喪失,個體因而會變成一個智能不健全的人,由此證明,音樂教育能有效促進人類智能的發展。美國學者羅斯徹研究發現通過音樂欣賞和音樂教育小學生的智力提高了46%,而不上的只有6% 的改善。
2、音樂欣賞對小學生道德影響。任何道德素質教育如果沒有情感做基礎,只靠空洞的說教或生硬灌輸,都將難以達到預期目的。我們的祖先認為音樂教育可以移風易俗,可以教化民心 。音樂是具有濃重情感和鮮明意向的藝術,帶有濃郁的感情色彩和思想傾向。通過音樂欣賞,是小學生在旋律中感悟真善美,并將這種感悟的真善美內化于心中成為他們的道德準則。這就是音樂欣賞對小學生道德的影響。
3、音樂欣賞培養學生對生活積極樂觀的態度。音樂是一種善于表現和激發感情的藝術,可以說,音樂欣賞的過程就是感情體驗的過程。它既是欣賞者對音樂的感情內涵進行體驗的過程,同時也是欣賞者自己的感情和音樂中表現的感情相互交融、發生共鳴的過程。無論是對于普通的音樂聽眾,還是對于音樂的專家來說,感情體驗都是在進行音樂學習時不可缺少的一種心理要素。教師應充分挖掘音樂形象中的情感因素,引導學生由淺入深,由簡單到復雜,去體驗音樂中的情感,使學生的情感體驗在音樂的審美實踐與創造中逐步發展與豐富。由此,在音樂教學實踐中,我首先以自己的情感去撥動學生情感的琴弦,用愛心與激情在孩子們情感世界里播種出絢麗的彩虹。讓他們帶著一份真情去體驗音樂,享受音樂帶給他們的樂趣。使之產生共鳴,愉快地進行教學。
4、音樂欣賞能提高小學生的創造力。小學生在進行音樂欣賞時要充分的發揮想象,通過經常的想象,使想象成為他們的一種學習習慣。我們知道創造力是從豐富的想象開始的。愛因斯坦說:我的科學成就很多是從音樂啟發而來的。因此音樂欣賞對小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都具有極大的提高。
總之,音樂在很大程度上是“只能用心去揣摩體會,沒法用語言具體地表達出來”的東西,音樂的內在感染力,更多的體現為一種內心體驗、一種藝術審美愉悅的體驗。音樂欣賞對小學生素質教育的積極意義遠不止于筆者上述論述,由于篇幅原因未能深入展開是筆者的一大憾事。問題不清,筆根不輟,筆者將繼續努力。
參考文獻:
[1] 吳昊:《音樂欣賞的重要性》,《大舞臺》,2010(7)。
[2] [ 奧] 愛德華・漢斯立克、楊業冶譯:《論音樂的美》,人民音樂出版社,2003 年版。
[3] 徐楓、白冬林:《音樂欣賞之初探》,《許昌師專學報》( 社會科學版),1997 年。
[4] 陳勝海:《音樂教育學》,人民音樂出版社,2000 年版。
教育類期刊推薦:《藝術教育》是為全國各大、專院校(藝術院系)、藝術類中專師生和熱愛藝術的各界人士提供信息、服務和交流的大型權威學術期刊。《藝術教育》涵蓋藝術教育的諸多方面。從門類上分,包括藝術的所有門類如(音樂、美術、戲劇、影視、曲藝、舞蹈等);從屬性上分,包括專業教育、師范教育、普通學校教育和大眾教育等。印刷精美、品位高雅,集學術性、思想性、知識性為一體。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