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咨詢服務,正當時......期刊天空網是可靠的職稱工作業績成果學術咨詢服務平臺!!!

碩士論文發表高中信息技術翻轉教學學習資源制作與發放

發布時間:2016-06-04所屬分類:教育職稱論文瀏覽:1

摘 要: 隨著教育事業的發展,高中的信息技術課程教學也有了很大的發展,翻轉課堂也是中學教育中常用的一種教學方式,本文是一篇 碩士論文發表 范文,主要論述了高中信息技術翻轉教學學習資源制作與發放。 摘 要 結合高中信息技術課程特點,從微課的設計與制作、其他

  隨著教育事業的發展,高中的信息技術課程教學也有了很大的發展,翻轉課堂也是中學教育中常用的一種教學方式,本文是一篇碩士論文發表范文,主要論述了高中信息技術翻轉教學學習資源制作與發放。

碩士論文發表

  摘 要 結合高中信息技術課程特點,從微課的設計與制作、其他學習資源的設計兩個方面詳細闡述學習資源的設計與制作,而后選擇合適的方式和時間發放學習資源,以期提高信息技術翻轉教學的質量。

  關鍵詞 信息技術,翻轉課堂,微課

  翻轉課堂的知識傳授主要是通過學生的自主學習實現,豐富的學習資源在翻轉課堂教學中顯得尤為重要。如何給不同性格特征、學習風格和能力基礎各異的學生提供適合自己的學習資源,成為翻轉課堂教學實踐的一個重要內容。

  1 微課的設計與制作

  微課是為支持翻轉學習、混合學習、移動學習、碎片化學習等多種學習方式,以短小精悍的微型教學視頻為主要載體,針對某個學科知識點或教學環節而精心設計開發的一種情境化、趣味性、可視化的數字化學習資源包。在翻轉課堂中,微課扮演了傳統課堂中教師的角色,傳授新知,啟發學生思考,并為教師的課堂教學提供依據。微課的設計和制作是關系學生自主學習效果的關鍵。

  設計原則

  1)以學習者為中心原則。微課作為學生自主學習的主要學習資源,其受眾是學生。因此,微課的設計應以學習者為中心,關注學生的學習體驗。微課設計時應充分分析學生的認知特征、學習風格、能力基礎等,合理安排學習材料和內容,為微課設置必選、可選、推薦,為不同能力基礎和個性差異的學生提供有差異的微課資源,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的需求。另一方面,微課的設計要面向學生生活實際,結合學生興趣愛好,創設多樣的問題情境,設計教學任務,以學生感興趣的語言和形式呈現知識,游戲、探究、講故事等都是不錯的選擇,同時全方位調動學生的感知覺,寓教于樂。

  2)整體規劃原則。高中信息技術課程各章節內容是連貫的結構化的整體,一個微課因時間短,往往以一個知識點為單位,人為地割裂了知識的完整性和系統性,不利于學生從整體把握知識體系。因此,設計微課時應遵循整理規劃的原則,考慮到微課之間的聯系以及微課間相互組合應用的可能性。

  根據高中信息技術課程的內容特點,可以將信息技術課程劃分為幾個獨立的模塊,然后根據各模塊內容,整體規劃設計微課,以避免知識點過于碎片化。如在信息集成一節,可以從整體上規劃制作網頁的要點,將其劃分為幾個知識點:如何新建站點,使用表格布局網頁,添加文字、圖片、動畫和背景音樂,設置超鏈接等。然后分別對各知識點進行設計,制作微課。

  微課設計

  1)選題。選題是微課設計的第一步,關系著微課的內容和核心,是微課設計的關鍵一步。主題的來源可以是每節課中的教學重點,學生有可能學有困難的難點、疑點,考試中可能會出現的考點或當前信息技術的熱點。微課主題的選取要求信息技術教師深入鉆研教材,抓住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掌握。

  2)結構設計和腳本設計。微課的結構基本包括片頭、教學過程和片尾三部分。

  片頭用來告知學習者微課的基本信息,如主題、學科、所屬單元等。片頭一般控制在10秒以內。

  教學過程是微課的主體,是對知識點講解的呈現。教學過程的設計要簡短完整,包括導入、講授新知和總結。導入要快,直接切入主題,引發學生學習興趣;講授新知要圍繞主題,盡量與真實場景相聯系,突出重點內容,語言準確簡潔,語速適中,富有感染力;技能型知識點的演示要流暢,不可中斷,操作速度適中,并添加必要的字幕提示;講授新知后要有總結,加深學生對所學內容的理解,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教學過程時間一般為5~8分鐘,最長不要超過10分鐘。

  片尾主要用來說明制作單位、人員、時間等。

  微課的錄制不能隨心所欲,在錄制微課前,要根據微課選題內容編寫詳細的制作微課的腳本,如圖1所示。腳本是錄制微課的依據,在錄制前可按照腳本內容預先演練一遍。

  微課制作 制作微課的方法主要有:錄像機+白板、手機+白紙、錄屏軟件+PPT。目前,錄屏軟件+PPT的方法因成本低、操作簡單,成為眾多一線教師的選擇。在使用錄屏軟件制作微課時,教師針對知識點一邊操作一邊講解,錄屏軟件記錄電腦屏幕的全部或部分區域,錄制完成后直接對錄制的內容進行編輯或添加字幕和習題。制作方法簡單,教學思路清晰,便于學生理解,適用于信息技術課程操作性強的特點,有利于學生知識和技能的掌握。

  在錄制微課前,教師要充分分析學生的能力基礎、學習時間和教師的媒體素養、時間精力,決定錄制風格和形式。錄制時應盡量選擇在安靜的環境中進行,確保音質好,音量適中,語速則可稍快,畫面清晰流暢。使用PPT錄屏時可以使用勾畫,使畫面具有視覺吸引力,同時畫面和聲音停頓不宜太久,否則學生會感到枯燥乏味。教師在操作時鼠標不要在屏幕上晃動,鼠標的移動速度不宜太快。視頻背景簡潔,避免出現分散學生注意力的無關內容。最后,教師要及時獲取學生觀看微課效果的信息反饋,以便以后修改微課。

  2 其他學習資源的設計

  翻轉課堂的學習資源除微課外,還包括其他學習資源。不同的學習資源針對不同的學習內容,或呈現事物的發展過程,或揭示事物發生的規律和產生原因,這些學習資源主要有PPT課件、圖片、文本、動畫等。

  PPT課件主要與微課一起搭配教師的講解,一邊講解一邊顯示課件內容。PPT課件是微課教學內容呈現的主要載體,其內容的設計要簡單明了,重點突出。教師要合理組織學習資源,只顯示主要教學內容,避免信息過載。制作PPT時采用的字體、字號、行間距、布局等要合理規范。PPT的設計要便于操作,不要設計過多鏈接和跳轉,造成教學流程凌亂。同時,PPT畫面要具有美感,賞心悅目,動靜結合,PPT頁面之間要有切換,知識點一個一個出現,畫面由空到滿,呈現設計感。

  另外,為了使學生獲得所學知識的全面、豐富的感性認識,教師還要提供必要的圖片、文本、動畫等學習資源。這些學習資源與微課組合在一起,共同影響學生的自主學習。

  學習資源的質量直接影響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和效果,教師在設計學習資源時要做好教學設計,充分考慮學生的學,將幾種學習資源按照知識固有的結構順序和學生的學習過程有序地呈現給學生。

  3 學習資源的發放

  教師設計好學習資源后,應考慮好學習資源的發放方式和發放時間。發放方式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選擇發布到網盤或教學管理平臺上。發放時間的選擇既要確保學生有足夠的時間學習完學習資源,又要確保教師有足夠的時間收集學生的學習情況,同時確保學生在上課前沒有發生遺忘。一般提前兩三天發放為宜。

  參考文獻

  [1]黃建軍,郭紹青.論微課程的設計與開發[J].現代教技術,2013(5).

  [2]張聞語.淺談微課程的制作方法與制作技巧[J].才智,

  2013(5).

  [3]李龍.論“微型學習”的設計與實施[J].電化教育研究,

  2014(2).

  [4]單從凱,王麗.微課程的開發與應用[J].中國遠程教育,2013(12).

  [5]張琛.微課程的設計與制作[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

  2013(35).

  [6]蘇小兵,管玨琪,錢冬明,等.微課概念辨析及其教學應用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14(7).

  [7]李小剛,王運武,馬德俊,等.微型學習視野下的微課程設計及教學應用研究[J].現代教育技術,2013(10).
  教育類碩士論文發表期刊推薦《教育評論》(雙月刊)創刊于1983年,1985年更名為《教育評論》,系內部刊物。1987年10月,轉為公開發行刊物。該刊由福建省教育科學研究所、福建省教育學會聯合主辦,以繁榮教育科學,探討具有中國特色的教育理論體系,介紹國內外教育科研成果與改革動態。

2023最新分區查詢入口

SCISSCIAHCI

7799精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