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6-03-10所屬分類:教育職稱論文瀏覽:1211次
摘 要: 在小學數學中應該做的新方式有哪些呢,要通過什么制度來對現在數學技巧的新改革發展呢?本文是一篇數學論文。培養學生分析題目結構的能力是提高學生解題能力的關鍵,也是解題的核心。有人曾做過研究,顯示出這樣的結論:學習困難兒童解應用題的困難并不主要表
在小學數學中應該做的新方式有哪些呢,要通過什么制度來對現在數學技巧的新改革發展呢?本文是一篇數學論文。培養學生分析題目結構的能力是提高學生解題能力的關鍵,也是解題的核心。有人曾做過研究,顯示出這樣的結論:學習困難兒童解應用題的困難并不主要表現在解題比例上,而在于分析假設認知活動的差別。與優秀生相比,學習困難的學生缺乏對題目中隱含條件和中間狀態的分析,這說明兩組學生在分析階段所分析的內容有著本質區別。
摘要:應用題教學在小學教學中是一塊比例很大且較難的教學內容。學生往往很難掌握。在以往的教學模式中大多還是采取先講例題,然后訓練,訓練也是學生先做題,之后教師再講,缺乏有效的方法和策略,這樣學生普遍感到應用題難學,教師感到應用題難教。學生因此對應用題的學習失去了興趣,而教師為了提高教學質量,也只能采用題海戰術。在整個教學中如果只要求學生死記硬背公式和生搬硬套。這樣的話在整 淺談小學數學應用題教法
關鍵詞:小學數學,數學應用題,數學論文
在整個教學中如果只要求學生死記硬背公式和生搬硬套。這樣的話在整個教學中學生就會失去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學生只能程序化、機械化地接受。正是由于這幾種弊端的存在,使得本來饒有興趣的應用題教學失去了活力,變得越來越費時費力,學生的學習越來越郁悶困惑。
尊重每一個學生的個性特征,允許不同的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認識問題,鼓勵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是小學數學課程標準所倡導的。
一、應用生活中的數學
有些數學應用題單憑字面理解十分抽象,只憑口頭講解很難解釋清楚,而如果創設一些學生熟悉的有利于數學學習的思維情景,則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現在的新課改中雖然采用了很多生活中的例子,但有些并不是很貼切,需要教靈活的掌握。一個好的生活情景,能促發強烈的問題意識,利于引發學生的探究情感,培養創新意識。這就要求應用題的素材是學生自己熟悉的,或是自己感受過的、理解的,與他們的生活世界密切相關。這種呈現方式,對學生來說,具有親切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并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激發他們的學習動機,更重要的是能使他們把學到的知識運用于實際生活,培養他們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呈現方式也要打破以往純文字的形式,教師可利用圖象等形式,傳遞教學信息。讓學生不盡在聽覺上而且在視覺上也有收獲。據專家實驗結果表明:接受一個信息,單用耳朵能記住15%,單用眼睛看能記住10%,而將兩者結合可達35%�?梢姲鍟瀹嬍翘岣咝畔鬟f效率的重要手段。如“將兩個周長是8厘米的正方形拼成長方形,求這個長方形周長。這道題就可以引導學生通過圖形來解決,把較抽象的問題具體化。當學生清楚的“看到”兩個正方形拼成的長方形圖失去2條正方形邊長時,解法自然產生。
數學論文:《數學理論與應用》,《數學理論與應用》(季刊)創刊于1981年,是由中南大學主管、湖南省數學學會主辦的數學理論與應用性期刊。辦刊宗旨:發表數學研究成果,促進學術交流�!稊祵W理論與應用》主管單位:中南大學,主辦單位:湖南省數學學會,國內統一刊號:43-1334/O1,國際標準刊號:1006-8074
二、培養學生分析題目結構的能力
解決應用題關鍵在于發現解法,就是在“問題—條件”之間找出某種聯系和關系,通過分析題意,明確題目的已知條件,最后解決問題。例如:“體育室里有5個籃球,8個排球,6個足球,求:籃球和排球一共有多少個?”在這道題中給了我們3個條件,1個問題。那解題過程中是不是3個條件都要用到呢?往往有些同學是一看到“求一共”就很自然的把3個都加起來,就完了。不去思考它的問題�?梢娫趹妙}中看問題是很關鍵的。只有去分析問題,你才能解決問題。在這一題中我們要先觀察是求誰和誰的一共。(籃球和排球)問題就好解決了。再如:“花籃里有5朵紅花,黃花是紅花的3倍,藍花是黃花的4倍,求藍花有多少朵?”這題對于3年級的學生來說看似好復雜,但只要我們找好它們之間的關系就好解決了。在數學中逆向思維是解決問題的好思路。也就是從問題出發,找出關系,逐個解決。
声明:①文献来自知网、维普、万方等检索数据库,说明本文献已经发表见刊,恭喜作者.②如果您是作者且不想本平台展示文献信息,可联系学术顾问予以删除.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