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咨詢服務,正當時......期刊天空網是可靠的職稱工作業績成果學術咨詢服務平臺!!!

風險管理在精神科老年住院患者護理管理中的應用

發布時間:2021-02-21所屬分類:護理職稱論文瀏覽:1

摘 要: 摘要:目的文章主要針對預見性風險評估在精神科安全管理中的應用效果進行分析研究。方法:160例研究對象均來自2017年3月~2019年1月期間醫院精神科收治的患者。根據是否采取預見性風險評估管理進行分組,160例患者分為觀察組、對照組,每組80例。對照組采用

  摘要:目的文章主要針對預見性風險評估在精神科安全管理中的應用效果進行分析研究。方法:160例研究對象均來自2017年3月~2019年1月期間醫院精神科收治的患者。根據是否采取預見性風險評估管理進行分組,160例患者分為觀察組、對照組,每組80例。對照組采用常規管理方法,對患者的病情進行客觀評估后,給予常規的心理干預和健康教育管理工作。觀察組采用預見性風險評估管理模式。統計并比較兩組患者住院治療期間不良事件發生率、管理質量相關指標評分。結果:觀察組不良事件總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風險預測評分、醫囑執行評分、管理程序應用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預見性風險評估管理能夠明顯減低精神科患者住院期間不良事件的發生率,提升管理者的管理能力。

風險管理在精神科老年住院患者護理管理中的應用

  關鍵詞:風險管理;精神科;安全管理

  引言

  護理風險標準化管理是保障醫護人員、病患和家屬安全的預防措施,有利于早期評估和識別風險,及時實施有效干預措施。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患者對醫療護理服務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精神科收治對象特殊,患者具有較高的不可控性,一旦出現風險問題就可能引發醫患糾紛。精神科的安全管理工作,是護理管理工作中的重點,但由于缺乏準確的評估標準,護士更多的是通過自身經驗來進行判斷,并進行風險預防的,這種模式很大程度依賴于護士自身的工作能力和工作經驗,極易導致護理差錯的發生。入院風險評估管理指的是將風險因素進行量化,以簡單、方便的形式來進行風險級別的劃分,從而提高風險預防效果。本次研究對入院風險評估方案在精神科的應用成效進行了研究評價。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160例研究對象均來自2017年3月~2019年1月期間醫院精神科收治的患者總體。根據是否采取預見性風險評估管理進行分組,160例患者分為觀察組、對照組,每組80例。對照組,男50例,女30例;年齡35~75歲。觀察組,男48例,女32例;年齡35~75歲。兩組一般資料無顯著差異(P>0.05)。

  1.2方法

  對照組實施精神科常規護理,觀察組實施高危風險標準化管理。1)護理部建立健全精神科護理風險管理預案、高危風險防范管理制度、制定風險評估表評分標準,風險級別劃分標準,統一培訓。2)病區建立護理風險標準化管理護士采用本院護理部統一制定的護理風險評估表進行常規評估,設有新入院及在院病人護理評估記錄單、暴力風險評估及防范記錄表、出走風險評估及防范記錄表、自棄風險評估及防范記錄表、跌倒/墜床風險評估及防范記錄表等。新入院患者均進行三級評估,一級評估由責任護士在患者入院30分鐘內完成,將高;颊叩淖o理風險及特殊護理措施告知家屬,并囑其簽字;二級評估由責任組長(主管護師)在患者入院1h內完成,對責任護士評估欠缺之處給予修改補充;三級評估由護士長在患者入院3h內(危急患者在入院時共同評估)完成,并進行具體的護理指導。護士長將高危護理風險患者上報護理部備案。3)嚴格執行責任制整體護理及高危再評設立高;颊哓熑巫o士,全面負責高;颊叩闹委煛⒆o理、病情觀察、工娛治療、康復指導、健康教育、心理護理,對高;颊呙刻爝M行風險再評并記錄一次,直至評估達到中、低危。夜班護士持續落實風險防范措施。4)分類管理患者在入院后,由責任護士做好告知說明工作,并對患者進行入院風險評估,根據評估級別的不同,實施分類管理。①紅色預警:進行重點看護,必要時對患者進行約束管理,要做好患者家屬的解釋說明工作。②橙色預警:風險程度較高,要做好重點時段的看護工作,尤其是在公共活動時間、用餐時間等易發生風險事件的時段,增強與患者的溝通交流,逐漸安撫患者的情緒。③黃色預警:每周進行一次風險評估,針對患者的風險因素做好指導宣教工作,做好個體化管理。④紫色預警:積極治療傳染病并隔離。

  2結果

  2.1兩組不良事件發生率比較觀察組精神科不良事件(跌倒、沖動、毀物、摔傷、墜床)低于對照組(P<0.05)。

  2.2兩組管理質量相關指標評分比較觀察組風險預測評分、醫囑執行評分、管理程序應用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

  相關知識推薦:主治醫師評副高的學術成果要求

  3討論

  精神科的風險事件具有客觀性、普遍性、多樣性、多層次性、不確定性,因此選取的質量管理工具,是通過根因分析法對精神科風險管理過程中的重點環節主要問題進行量化評估,并進行管理流程的優化。對風險因素的篩選過程,也就是建立風險預警機制的過程,管理的目的是通過關注各個管理細節,能夠使潛在的風險得到控制。將基于質量管理工具的管理方法與精神科疾病的風險管理進行整合,首先是管理目標的設立過程,將管理目標設定為通過分析影響管理環節各管理質量、患者生活質量、患者及家屬安全認知的危險因素,進行管理方法的優化,提高科室管理質量、患者生活水平、患者及家屬的安全認知水平。具體的管理方法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通過組建風險管理小組,為小組成員分配任務,進行國內外醫學文獻數據庫的查閱,采用文獻分析法,收集、整理、篩選出影響科室管理質量、患者生活質量、患者及家屬安全認知的相關變量,結合科室實際情況進行相關變量的影響因素分析。第二階段是管理方法的優化階段,將通過第一階段的管理篩選出來的風險事件影響變量進行討論,探討解決方法,并納入科室的管理流程中,優化現有管理方案。護理管理是影響護理工作質量的重要因素,合理科學的管理制度能夠有效提升護理服務質量。精神科工作性質特殊,與其他臨床科室相比,護理風險更高,如果未做好風險預防工作,就可能導致風險事件的發生,不但影響患者的安全,還可能引發醫患糾紛,影響醫院的整體評價。傳統管理模式下,患者的風險評估、風險預防都需要依靠護士的個人能力和工作經驗,而目前護理資源有限,護理隊伍普遍年輕化,低年資護士工作經驗有限,很難準確識別風險因素,并做出正確的應對。入院風險評估管理的意義在于將風險因素量化,通過制度、流程的調整,來實現更有效、更準確的風險識別和預防工作。本研發現,精神科發生風險事件的危險因素主要涉及到安管管理機制不完善、護理人員缺乏護理安全意識、住院患者因素和醫院環境因素幾個方面。通過風險識別,及相應的統計學方法對各個危險因素的危險系數進行評估,再有針對性地制定管理方法。

  總之,精神科的風險管理是規避各項管理風險、控制并保證醫療服務水平和工作質量的必要手段,采用醫學質量管理工具能夠將影響風險管理質量的可疑變量進行篩選,從而有針對性的進行風險管理方法的優化,最終達到提高科室風險管理水平和患者生活質量的管理目的。——論文作者:周興興

2023最新分區查詢入口

SCISSCIAHCI

7799精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