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0-07-11所屬分類:護理職稱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摘 要:目的 分析肺癌病人應用心理支持護理干預對其自我感受負擔、生活質量的影響。方法 抽取2017年5月~2019年5月期間我院收治的94例肺癌病人為研究對象,電腦編號隨機分組,甲組(47例,采取常規護理)、乙組(47例,常規護理+心理支持護理干預),對2組病人自
摘 要:目的 分析肺癌病人應用心理支持護理干預對其自我感受負擔、生活質量的影響。方法 抽取2017年5月~2019年5月期間我院收治的94例肺癌病人為研究對象,電腦編號隨機分組,甲組(47例,采取常規護理)、乙組(47例,常規護理+心理支持護理干預),對2組病人自我感受負擔評分、生活質量評分及滿意度進行比較。 結果 干預前2組病人的自我感受負擔評分、生活質量各指標水平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乙組病人自我感受負擔評分(48.7±2.6)分低于甲組(53.9±3.4)分,生活質量各指標評分高于甲組,數據比較差異性明顯(P<0.05)。結論 肺癌病人采取心理支持護理干預,可以減輕病人的負擔,提高病人的生活質量,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心理支持護理干預;肺癌;自我感受負擔;生活質量
肺癌是臨床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發病率高,對人類健康、生命安全危害性大。目前,肺癌的發病原因尚未明確,可能與吸煙、環境污染、職業暴露等因素具有直接關系[1]。肺癌病人臨床多表現為咳嗽、胸悶、氣短等癥狀,降低了病人的生活質量。肺癌病人在疾病因素影響下,機體功能嚴重下降,心理負擔中,易喪失治療的信心,部分病人甚至放棄治療,影響病情的恢復。而病人的心理因素與臨床整體治療具有密切的關系,減輕病人的心理壓力,使病人保持積極的心態,對病情的改善具有重要的意義[2-3]。為探究心理支持護理干預對肺癌病人的應用效果,本次研究以94例肺癌病人分組干預,現對結果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病人資料
從2017年5月~2019年5月期間我院收治的肺癌病人中抽取94例研究,電腦編號隨機分組,甲組、乙組各47例,甲組:男29例,女18例,年齡范圍32~80(51.6±4.7)歲,乙組:男性25例,女性22例,年齡范圍35~78(52.1±4.2)歲,SPSS24.0軟件統計分析納入的病人資料,無差異性(P>0.05)。
1.2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1)病理學檢查確診為肺癌病人;(2)年齡≥32歲,預計存活時間不低于1年;(3)病人及其家屬知情同意,醫院倫理會批準[4]。
排除標準:(1)存在嚴重意識、精神障礙病人;(2)合并多種嚴重并發癥病人;(3)合并嚴重臟器功能障礙病人[5]。
1.3方法
甲組病人應用常規護理,方法如下:為病人提供安靜、清潔的病房,定期進行空氣消毒,為病人選擇高蛋白、高維生素食物,叮囑病人戒煙戒酒,少食多餐,加強病人疼痛部位的觀察、護理,多關心病人,耐心勸導病人,消除病人的恐懼,并針對病人實際臨床癥狀,采取相對應的護理干預。
乙組病人開展常規護理+心理支持護理干預,常規護理方法與甲組相同,心理支持護理干預方法如下:(1)成立心理咨詢室:邀請專業的心理學家及3名護理人員成立心理咨詢室,該咨詢室主要為病人提供線下的心理疏導,為保證病人的隱私性,所有病人可以提前進行預約,專家會根據預約人數合理安排時間,在疏導中,需要面帶微笑、語言平臺,耐心為病人解答疑惑,從而減少病人的心理壓力。(2)設立咨詢熱線、建立微信公眾號:對于線上病人,主要通過電話熱線咨詢、微信公眾號定期上傳肺癌相關知識等,增加病人對肺癌的認知,并通過咨詢,明確治療、護理中的注意事項,提高對肺癌知識的掌握,對病人心理存在的不解進行講解、答疑。(3)開展小組活動:根據病人的病情程度、性格、特點等進行分組,所有病人采取環坐式,活動前,可以邀請疾病治療成功的病人進行案例分析,幫助病人樹立信心,然后在護理人員帶領下,邀請大家進行跳舞、踢毽等活動,分散病人的注意力,利于病人保持愉快的心情。
1.4觀察指標
對兩組病人干預前后自我感受負擔、生活質量評分進行觀察,對指標數據統計、整理,對比指標結果,探究心理支持護理干預的效果。
1.5指標評估
自我感受負擔評分評估:應用SPB(癌癥病人自我感受負擔量表)對自我感受負擔進行評估,包括5個方面,分別為社會性負擔、時間依賴負擔、身體性負擔、情感性負擔及發展受限負擔,總分100分,分數越低表示病人負擔越輕,對病人干預前后總分評估[6]。
生活質量評分評估:應用生活質量自評量表(SF-36)對病人生活質量改善進行評估,該量表包括8個維度,分別為生理機能、生理職能、軀體疼痛、一般健康狀況、精力、社會功能、情感職能、精神健康,各維度評分均為100分,分數高,病人的生活質量改善好[7]。
1.6統計學方法
SPSS24.0軟件用于本次觀察指標數據分析表示指標中計量資料,對應的檢驗為t檢驗,檢驗水準0.05,對比有差異性用P<0.05表示。
2結果
2.1 自我感受負擔干預前后評分結果
甲組、乙組病人干預前自我感受負擔總評分無統計學差異(P>0.05),乙組病人干預后評分低于甲組,差異性十分明顯(P<0.05),見表1。
2.2生活質量干預前后評分結果
對兩組病人干預前生活質量中的各指標水平包括生理機能、生理職能、軀體疼痛、精力、一般健康狀況、社會功能、情感職能、精神健康無差異性(P>0.05),乙組干預后各指標水平評分均比甲組高,有差異性(P<0.05),見表2。
3討論
肺癌是臨床胸外科常見、多發性疾病,是導致人們死亡的重要疾病之一。環境污染的加重,臨床數據調查發現肺癌病人的數量越來越多,其發病率、死亡率均位居惡性腫瘤首位[8]。大量資料表面,肺癌的發生與長期吸煙具有直接關系,且不吸煙病人肺癌發病率遠遠低于吸煙病人[9];熓欠伟┡R床重要的輔助治療手段,但化療治療期間,因病人會出現不同程度的惡心、嘔吐等不良反應,易加重了病人的心理壓力,導致病人自我感受負擔極為嚴重,嚴重影響了病人的日常生活質量[10]。基于此研究背景下,筆者認為,對肺癌病人開展有效的護理干預至關重要。
現代醫學的發展,臨床的護理模式也發生的極大的變化。以往臨床的護理干預中,常規護理為常用的干預模式,在常規護理干預中,護理人員更注重病人的臨床癥狀護理、生理護理,而未對病人的心理狀態予以足夠的重視,導致大部分病人因心理壓力大,退出治療,增加了臨床死亡率[11]。近幾年,心理支持護理成為臨床護理中重要組成之一,在臨床病人干預中取得不容忽視的作用效果。相關研究指出,心理支持護理干預的應用,可以有效的消除病人的絕望情緒,緩解病人的不安、焦慮等復雜心理,對于肺癌病人預后具有積極的影響[12-13]。為減輕肺癌病人自我感受負擔,在臨床中可以采取心理疏導方式,減輕病人的負擔,增強病人的自護行為,提高病人的存在感,讓病人充分感受到護理人員的關心。
李晶晶[14]指出在對肺癌病人開展常規護理基礎上,加強心理護理干預,病人的SAS評分、SDS評分均明顯改善,且評分低于單純應用常規護理干預病人,此外,生活質量評分方面比較,常規護理+心理護理病人的評分比單純應用常規護理病人評分高,有差異(P<0.05)。姜雅萍[15]等學者對60例癌癥病人分組觀察,干預組病人自我感受負擔低于對照組,生活質量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性強(P<0.05)。分析本次研究結果,乙組病人干活后自我感受負擔評分低于甲組,生活質量各指標水平評分高于甲組,與上述報道具有一致性(P<0.05),對該研究結果分析,肺癌病人在常規護理基礎上,應用心理支持護理干預,可以鼓勵病人主動訴說內心的感受,通過開展小活動,可以增強病人的存在感,讓病人感受到他人的支持,能有效的減輕病人的感受負擔,對病人生活質量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義。
相關知識推薦:心理學論文可以投學報嗎
綜上所述,肺癌病人應用心理支持護理干預,減輕了病人的自我感受負擔,提升了病人生活質量,應用效果突出,具有重要的臨床推廣應用價值。——論文作者:陳文靜 史金鳳 屈錦蘭,樊惠強,王穎楠,駱建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