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0-05-27所屬分類:護理職稱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摘要:小兒腹瀉是兒科疾病中的常見病與多發病,一年四季均有發病,尤以10月份多發。可由細菌、病毒、腸滴蟲等感染,或由飲食不調,或因氣候因素等致
摘要:小兒腹瀉是兒科疾病中的常見病與多發病,一年四季均有發病,尤以10月份多發?捎杉毦、病毒、腸滴蟲等感染,或由飲食不調,或因氣候因素等致病。本文統計的腹瀉患者大都來自鄉村,為維吾爾族。由于受傳統觀念的影響,加之小兒疾病的易變等,小兒腹瀉是臨床護理工作中的難點之一。耐心細致的護理,可以提高痊愈率。
關鍵詞:飲食不調、腹瀉、致病、痊愈率
小兒腹瀉是兒科疾病中的常見病與多發病,一年四季均有發病,尤以10月份多發。可由細菌、病毒、腸滴蟲等感染,或由飲食不調,或因氣候因素等致病。本文收集我院內兒科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間的279例小兒腹瀉的護理情況報道如下:
臨床資料
1、一般資料
279例中,男性162例,女性117例;年齡為10天至14歲,1歲以下患兒223例,約占79.90%。1歲以下患兒中,行母乳喂養者158例,行人工或混合喂養者65例;發病時間為1小時至1年,發病在15天以內者264例,約占94.6%,超過15天者15例,約占5.4%。患兒均有腹瀉,同時有嘔吐者加例,有發熱者口0例(高熱驚厥者4例);所有患兒都有不同程度的脫水,Ⅰ度脫水100例,約占35.8%;Ⅱ度脫水169例,約占60.5%;Ⅲ度脫水20例,約占3.7%;有低鉀癥5例,酸中毒5例,低鈣癥4例。有合并癥者113例,約占40.5%。其中:有佝僂病者14例,有營養不良者51例,有肺炎者34例,有支氣管炎者7例,有扁桃腺炎者3例,有口腔炎者1例,有中耳炎者2例,有結膜炎者1例,有心衰及呼吸衰竭者各1例。
2、實驗室檢査
血色素低于110克/升者192例,約占68.8%,血色素最低為60克/升;白細胞4- -44×109升,10×109升以下者178例,約占63.7%。大便有脂肪球者43例,有紅、白細胞者21例,有腸滴蟲者15例,有膿球者3例。
相關論文推薦:正確認識小兒腹瀉護理的新管理措施及意義
3護理體會
本文統計的腹瀉患者大都來自鄉村,為維吾爾族。由于受傳統觀念的影響,加之小兒疾病的易變等,小兒腹瀉是臨床護理工作中的難點之一。耐心細致的護理,可以提高痊愈率。
3.1、醫患之間進行心靈溝通,建立與病員間的良好關系,利于配合治病。用病員的本族語言進行交談,易獲病員的信賴,以平和親切的態度向病員交代住院過程中的注意事項,可使病員感到放心。
3.2、患兒入院后,盡快測出生命體征指數,及時向醫生匯報。常規做青霉素皮試,利于及早治療。
3.3、飲食:合理的喂養或飲食,利于患兒康復。應耐心細致地向病家交待喂養或飲食方法及注意事項。原則上要求菜食,但嘔吐嚴重者則應停止進食12—24小時。
3.4、輸液:適時適度的輸液,是腹瀉嬰兒治療與護理的關鍵。根據患兒的病情狀況,確定輸液的成份、數量及速度。本文是以5%糖鹽液與8%或10%葡萄糖液相互調配,將每日的液體總量分為三批;第—批用5%糖鹽液,第二批用5%糖鹽液配5%或10%葡萄糖液,第三批用5%或10%葡萄糖液同時在第二批或第三批液中加毎日該用的10%氣化鉀,再結合不同情況減用或加用其它成份。每日的輸液量及速度等的要求與教科書基本相同。
3.5、勘察患兒的病悄動態,根據不同狀況進行相應的處理。嘔吐者或有煩燥不安者,給用冬眠靈針肌注;腹瀉著者,可用654--2針行足三里(或配天樁)穴位注射,或用中藥貼臍;有高熱者,給于物理降濕,或加用解熱針劑;有悚厥或抽搐者,應盡早合理處理,以防病情惡化難愈。有肺炎及營養不良者,要防止輸液過快而引發肺水腫、心衰、浮腫;重病營養不良及貧血較著者,可給輸新鮮血液,嘔吐患兒要防止引起嘔吐物性窒息;再者,在輸液過程中應盡量不給進食,以防嗆咳而致窒息。
3.6、加強嘔吐物及糞便的管理,做到一個患兒一個便盆,一個痰盂,不要互用。一歲半以下的患兒要勤換尿布,及時清洗,或用開水熱燙消毒;便后用水清洗臀部,保持臀部清潔與干燥,以防臀紅。及時清理大小便及便金,以防交叉感染。保持室內清潔、安靜、通風,每周用紫外線或消毒液消毒病房2-3次。
3.7、加強皮膚護理,及時清除皮膚分泌物,保持皮膚清潔。有臀紅者,可用硼酸水清洗,涂魚肝油,或用云南白藥涂布等。加強口腔護理,防止鵝口瘡。已有鵝口瘡或口腔炎者,可用云南白藥涂布,每日2-3次。
3.8、患兒出院時,應向病家宣傳育兒知識,注意喂養技術,做到合理喂養。注意飲食衛生,避免發生腸道疾病。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