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6-10-10所屬分類:護理職稱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這篇現代臨床護理論文發表了健康教育模式在糖尿病護理管理的應用,近兩年糖年病人數量明顯增加,為了降低糖尿病的病發率,論文探討了全程健康教育模式的應用,很好的控制血糖,讓更多的人知道糖尿病,并針對性的防范。
這篇現代臨床護理論文發表了健康教育模式在糖尿病護理管理的應用,近兩年糖年病人數量明顯增加,為了降低糖尿病的病發率,論文探討了全程健康教育模式的應用,很好的控制血糖,讓更多的人知道糖尿病,并針對性的防范。
[摘要]目的探討糖尿病護理管理中全程健康教育模式的應用情況。方法選取201例糖尿病患者,2012年前收治的101例應用傳統教育模式(對照組),2012年后收治的100例應用全程健康教育模式(觀察組),比較兩組血糖管理結果。結果護理管理前兩組血糖水平、糖尿病認知度等無差異(P>0.05),護理管理后兩組血糖水平均降低,疾病認知度升高,但觀察組降低或升高程度更具優勢(P<0.05)。結論全程健康教育模式的應用可改善血糖控制結果,提升患者對糖尿病的認知,值得推廣。
[關鍵詞]現代臨床護理論文,糖尿病,健康教育模式,護理管理
糖尿病屬慢性代謝性疾病的一種,病發主要與飲食結構存在直接關聯,近幾年來,隨著社會物質生活水平的提升,人們攝入的糖分越來越多,致使糖尿病發病呈明顯的上升趨勢[1],F階段,臨床尚未研發糖尿病治療的特效藥物,需加強自我管理,合理控制血糖水平。該院自2012年開始應用全程健康教育,患者自我管理效果顯著,現匯報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2010年1月—2013年6月期間,石柱土家族自治縣人民醫院共收治201例糖尿病患者,依據來院治療時間先后,2012年前收治患者給予常規教育,為對照組,共101例,男57例、女44例,年齡44~73,平均(53.8±6.7)歲,病程4~12年,平均(7.6±2.7)年;2012年后收治患者應用全程教育模式,為觀察組,共100例,男55例、女45例,年齡46~74歲,平均(54.7±7.1)歲,病程5~12年,平均(8.1±2.9)年;基礎資料對比,兩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對比性。
1.2方法
常規教育模式主要針對患者提出的問題進行回答,采用口頭進行健康教育,教育形式、時間等無限制;觀察組治療期間,醫院已應用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具體護理措施如下。1.2.1組建健康教育中心醫院組織護理人員、專業醫師、營養師等組建專業健康小組,并聘請專業心理咨詢師進行指導,從疾病知識、臨床經驗、心理學等多方面提高小組護理管理能力;完善相關健康教育方面的制度建設,為醫院護理管理提供制度支持,健康教育中心的成員責任要明確,分工協作,強化健康教育工作,提升護理管理質量。1.2.2制定并落實針對性護理方案糖尿病患者入院后,健康教育小組成員需了解病情,針對患者個體差異,以及現階段醫院護理能力,制定針對性的護理方案,護理內容要包含心理護理、飲食指導、運動指導、用藥指導、疾病知識宣傳、出院指導等。
1.3觀察指標
護理管理前、后對患者血糖水平進行測定,包含空腹狀態下、飯后2h的血糖情況;采用調查問卷的方式,對患者的疾病認知度進行測定,問卷涉及內容均為糖尿病相關的基礎知識,問卷采取百分制,分值越高認知度越高。
1.4統計方法
選取統計學軟件SPSS18.0,計量資料用(x±s)表示,行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血糖水平改善情況對比
護理管理前血糖水平均較高且組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管理后,兩組均較管理前降低(P<0.05),且觀察組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
2.2糖尿病認識度方面組間對比
護理管理前組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管理后觀察組認知度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
3討論
糖尿病屬慢性疾病,發病人群以中老年為主,發病與機體免疫功能、遺傳、飲食等諸多因素有關,隨著近幾年物質生活水平的改善,糖尿病發病呈現年輕化、高增長等特點[2]。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則以組建專業運作機構,全面、高效、有針對性的加強疾病治療與預防的教育宣傳,并結合基礎護理具體落實。糖尿病護理管理中,應用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后,需強化落實的具體措施包含4點:①心理護理。護理管理中加強對患者情緒觀察,給予及時的心理疏導,幫助患者樹立疾病治療信心,平復情緒、樂觀治療。②用藥指導。護理期間耐心向患者講解降糖藥物相關知識,告知按時服藥的重要性,引導患者嚴格遵循醫囑服藥,保證用藥定時、定量。③飲食指導。講解飲食結構與糖尿病之間存在的關聯,指導患者自行計算飲食量,飲食量計算需由身高、體重與運動量三者共同決定;日常飲食要控制對甜食的攝入,多攝食蔬菜、低熱食物[3]。④運動指導。中老年是糖尿病多發者,護理管理中要根據患者體質情況,制定運動方案,比如太極拳、慢跑、乒乓球運動等,運動強度不易過高,應在餐后1h后進行運動,且時間要控制在1h之內。研究結果顯示,全程健康護理模式下,患者對糖尿病的認知度顯著提高,認知水平高達(91.34±6.35),對空腹與餐后血糖進行測定,均較護理前與對照組顯著降低,臨近正常水平。由此可見,護理管理中推廣應用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可顯著提高患者對糖尿病的了解,促進患者自我管理水平,進而有效控制血糖水平。
[參考文獻]
[1]肖彬.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在糖尿病護理管理中的作用[J].按摩與康復醫學,2015,6(23):119-121.
[2]尹麗芬.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在糖尿病護理管理中的作用研究[J].糖尿病新世界,2014,34(10):58-59.
[3]王偉,李桂俠.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在糖尿病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型電子期刊,2016,16(3):192,195.
作者:楊增群 單位:重慶市石柱縣人民醫院
推薦期刊:《國際放射醫學核醫學》(雙月刊)創刊于1977年,由華醫學會、中國醫學科學院放射醫學研究所主辦。為國家級醫藥學學術期刊,是衛生部統一領導和規劃的《國外醫學》系列期刊之一,由中國醫學科學院放射醫學研究所主辦。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