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咨詢服務,正當時......期刊天空網是可靠的職稱工作業績成果學術咨詢服務平臺!!!

基于地球物理深部信息的三維地質結構模型

發布時間:2022-04-15所屬分類:工程師職稱論文瀏覽:1

摘 要: 摘 要:依托永寧縣幅、梧桐樹幅、橫山堡幅(寧夏境內)1︰5 萬綜合地質調查項目,利用音頻大地電磁測深技術獲取研究區的深度電性結構,分析解譯研究區內地下 2 km 深度內的深部結構,并基于 GMS 軟件構建了三維立體地質結構模型,直觀展示了研究區深部結構信息。 關鍵詞

  摘 要:依托“永寧縣幅、梧桐樹幅、橫山堡幅(寧夏境內)1︰5 萬綜合地質調查”項目,利用音頻大地電磁測深技術獲取研究區的深度電性結構,分析解譯研究區內地下 2 km 深度內的深部結構,并基于 GMS 軟件構建了三維立體地質結構模型,直觀展示了研究區深部結構信息。

基于地球物理深部信息的三維地質結構模型

  關鍵詞:銀川斷陷盆地;陶樂—彭陽沖斷帶;音頻大地電磁測深;三維地質建模

  地球物理技術是利用儀器設備獲取地球中深部信息、劃分地質結構的主要手段之一,在綜合地質調查中廣泛運用,并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以往地球物理成果主要以二維斷面圖來表達,近年來隨著三維地質建模技術的發展成熟,三維立體成果已廣泛應用于地質調查項目中[1]。利用地球物理深部信息構建地下一定深度的立體結構模型[2],能夠直觀地對深部結構進行認識和了解。

  基于“永寧縣幅、梧桐樹幅、橫山堡幅(寧夏境內)1︰5 萬綜合地質調查”項目,本文以調查區為研究范圍,利用音頻大地電磁測深剖面,結合已有研究成果,分析解譯研究區 2 km 以淺的地層結構特征,并基于 GMS 軟件平臺構建了研究區三維地質模型。

  1 研究區概況

  1.1 地質概況

  研究區大地構造位置屬于柴達木—華北板塊中部,華北陸塊之鄂爾多斯地塊,鄂爾多斯西緣中元古代—早古生代裂陷帶,陶樂—彭陽沖斷帶和銀川斷陷盆地,其地質結構、邊界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受裂陷帶這一獨特的構造帶位置制約和影響[3]。以黃河斷裂為界,以西為銀川斷陷盆地,以東為陶樂—彭陽沖斷帶。

  研究區地表出露地層主要為第四系、新近系和古近系,見圖 1。銀川斷陷盆地被巨厚的新生界所覆蓋,第四系厚度在永寧縣一帶超過 800 m,第四系之下主要為新近系和古近系,結合已有鉆孔資料、重力解譯成果可知,該地區新生界厚度最深可達 6 km。陶樂—彭陽沖斷帶地表出露地層以新生界和中生界為主,根據該地區鉆孔揭露情況,區內地層自老至新有奧陶系、石炭系、二疊系、三疊系、白堊系、古近系、新近系和第四系。

  1.2 電性參數

  研究區銀川盆地和陶樂—彭陽沖斷帶 2 個構造單元地質結構迥異,其垂向電性結構也存在明顯差異,因此在充分收集銀川盆地和陶樂—彭陽沖斷帶已有水文測井數據和鄰區物性標本測量結果后,對兩個構造單元的物性進行統計和分析,見表 1。

  黃河斷裂以西的銀川盆地,西段對應為賀蘭山洪積傾斜平原區,其地層巖性主要為粗粒相的塊石、漂礫、砂礫石,該段表現為明顯的高阻特征,電阻率一般在 100~500 Ω·m 之間;東段屬河湖積平原區,第四系厚度較大,最厚處位于永寧縣一帶,厚度達 800 m,其地層巖性主要為細砂、粉細砂夾砂黏土層,地層電阻率差異一般在 10~50 Ω·m 之間;第四系之下為新近系和古近系泥巖地層,電阻率一般小于 15 Ω·m。

  黃河斷裂以東的陶樂—彭陽沖斷帶、馬鞍山地區地表主要以白堊系砂巖為主,電阻率一般大于 100 Ω·m。馬鞍山以東為寧東地區,新生界、中生界和古生界均有不同程度的發育。淺表多出露第四系風積沙層,厚度較薄,電阻率一般大于 100 Ω·m;古近系厚度一般在 100~200 m,巖性以泥巖為主,電阻率一般小于 15 Ω·m。新生界之下為中生界和古生界,根據已有鉆孔揭露情況,探測深度內分別為二疊系、石炭系、奧陶系、寒武系,由淺入深電阻率逐步抬升。

  2 探測方法及技術參數

  2.1 方法原理

  深部信息的數據獲取采用了音頻大地電磁測深法,該方法基于頻率域大地電磁測深原理,以天然交變電磁場為場源,利用電磁波在地下介質中傳播時產生的電磁感應效應,通過研究地下介質對天然電磁場的頻率響應,獲取地下不同深度介質電阻率分布信息[4]。

  2.2 方法技術

  儀器采用 EH-4 電導率成像儀,測深點點距為 500 m。采用 GPS 差分定位方式測定點位,平面坐標精度在±10 m 以內,點距為 500 m。在人文干擾較大的地段對測點進行了適當偏移,橫向偏差不大于 400 m。

  2.3 主要參數

  根據大地電阻率及探測深度初步估算,結合參數試驗,確定工作采樣頻段為 0.1~10 kHz,測量方式為標量測量,電偶極距為 60 m,有效探測深度約 2 000 m。

  3 電性結構及剖面成果解譯

  3.1 Ⅰ-Ⅰ′剖面成果

  由Ⅰ-Ⅰ′剖面視電阻率等值線及推斷解譯成果圖(圖 2)可以看出,剖面由西向東電性差異明顯,分別反映了銀川斷陷盆地和陶樂—彭陽沖斷帶的電性結構。

  銀川斷陷盆地除局部地段存在“透鏡狀”高阻異常區外,自上而下總體表現為相對低阻特征,電性曲線多呈 D 型、KH 型曲線。淺部“透鏡狀”高阻異常埋深在 200~380 m 之間,視電阻率在 40~100 Ω·m 之間,主要為山前洪積砂礫石層的反映。砂礫石層之下地層視電阻率小于 15 Ω·m,對應新近系泥巖、粉砂質泥巖。從銀川盆地整體電性結構特征分析,該段第四系由西向東厚度逐漸變大,在永寧縣一帶厚度可達 800 m。第四系之下為新近系,厚度大于 1 500 m。

  陶樂—彭陽沖斷帶電性單元分為兩個次一級的電性單元,即馬鞍山電性單元和寧東電性單元。馬鞍山電性單元曲線類型多呈 H 型,由淺入深呈高— 低—高三元電性結構。結合地質背景分析,對成果進行推斷解譯,初步認為淺部高阻層為白堊系砂巖夾礫石層的反映,厚度約 1 000 m;白堊系之下對應二疊系和石炭系,厚度在 850 m 左右;深部高阻層隆起主要對應奧陶系。寧東電性單元不考慮淺部電性不均,基本呈上低下高二元電性結構。該段淺部為第四系黃土、風積沙層,之下為古近系,厚度一般在 200 m 左右,深部電阻率逐步抬升,主要反映了中生界和古生界的隆升。

  3.2 Ⅱ-Ⅱ′剖面成果

 、-Ⅱ′剖面與Ⅰ-Ⅰ′剖面電性結構基本一致,視電阻率等值線及推斷解譯成果圖(圖 3)顯示,銀川盆地電性單元中,賀蘭山洪積傾斜平原區淺部主要以洪積砂礫石層為主,為明顯的高阻特征,厚度由西向東逐漸增厚,一般在 100~400 m 之間。而河湖積平原區淺部第四系巖性以粉細砂、砂黏土為主,電阻率在 15 Ω·m 左右,厚度最深達 700 m。第四系之下為新近系和古近系泥巖,靠近陶樂—彭陽沖斷帶,盆地深部存在電阻率抬升現象,推斷可能為白堊系隆起。

  相關知識推薦:哪里能指導地球物理與信息專業論文發表

  陶樂—彭陽沖斷帶電性單元可以分為馬鞍山電性單元和寧東地區電性單元。馬鞍山電性單元與上述Ⅰ-Ⅰ′剖面基本一致,自上而下呈高—低—高三元電性結構,淺部存在較大厚度的高阻體,厚度約為 300 m,主要為白堊系砂礫巖的反映。白堊系之下的低阻層電阻率在 15~30 Ω·m 之間,推測可能為二疊系和石炭系的反映,厚度由西向東逐步變薄。深部電阻率逐漸抬升,主要為前奧陶紀地層的反映。寧東地區電性單元位于剖面的東段,不考慮淺表電性不均的影響,曲線類型多呈 AA 型,表現為電阻率由低到高。結合區域鉆孔資料,經對比分析,淺部 150 m 深度內電阻率小于 15 Ω·m,主要對應為古近系泥巖地層。下伏地層電阻率變化范圍為 10~30 Ω·m,主要對應古生界,總厚度為 900 m。1 050 m 深度呈明顯的高阻抬升,推測其對應前奧陶紀地層。

  4 三維結構模型構建

  三維地質模型構建是利用計算機技術,將空間分析、圖形數字化、圖形可視化等工具結合起來,進行地質研究的三維空間模擬技術[5]。本文以研究區為模型構建的限定范圍,基于研究區音頻大地電磁測深所獲取的 2 km 以淺的深部電性結構和地質解譯成果,依據工作區地質構造特點,按一定距離提取單點地層結構作為虛擬鉆孔數據,導入軟件 borehole data 模塊后,連接地質剖面,并利用 solids 模塊完成三維地質模型的構建。

  本文利用 2 條剖面成果提取了 181 個虛擬孔數據(圖 4)。其中,在銀川盆地提取 96 個虛擬孔數據, 2 km 以淺分為第四系和新近系 2 層;在陶樂—彭陽沖斷帶提取 85 個虛擬孔數據,2 km 以淺自上而下分為第四系、新近系-古近系、白堊系、三疊系、二疊系-石炭系、奧陶系、寒武系 7 層(圖 5)。

  為了直觀地了解不同位置的垂向地層分布情況,對所構建的研究區三維地質結構(圖 6)提取了三維切面圖,并沿東西向、南北向進行了提取(圖7),以便其他相關人員了解任何一個位置的地層分布情況。

  5 結論

  (1)通過東西向分布的兩條音頻大地電磁測深剖面,獲取了研究區地下 2 km 深度內的電性結構。結合已有研究成果及認識,較為精細地分析解譯了研究區的深部地層結構。

  (2)基于 GMS 軟件平臺,利用音頻大地電磁測深解譯成果,構建了研究區的三維地質模型。該模型相對傳統二維成果剖面,能夠直觀地反映出研究區地下深部信息。——論文作者:楊 勇, 趙銀鑫, 馬玉學

  參考文獻:

  [1] 王永立.3DGIS 支持下的城市地質調查[J].地理空間信息, 2008,6(1):68-70.

  [2] 朱威,王大勇,王書民.立體地質填圖三維建模技術方法與應用研究[J].物探化探計算技術,2016,38(4):571-578.

  [3] 寧夏回族自治區地質調查院.中國區域地質志·寧夏志[M]. 武漢:中國地質大學出版社,2017.

  [4] 楊勇,尹秉喜.EH-4 在衛寧北山地區多金屬找礦中的應用[J].寧夏工程技術,2013,12(1):24-26. [5] 郭輝.基于 GMS 的三維地質模型的建立[J].黑龍江水利科技,2015,43(9):6-10.

2023最新分區查詢入口

SCISSCIAHCI

7799精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