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咨詢服務,正當時......期刊天空網是可靠的職稱工作業績成果學術咨詢服務平臺!!!

技術壁壘的社會福利效應經濟論文發表

發布時間:2014-03-29所屬分類:工程師職稱論文瀏覽:1

摘 要: 短期內,進口大國的損失要小于小國,出口大國的損失要大于小國,出口國的損失要大于進口國,發展中國家的損失要大于發達國家。從長期看,大國的損失要小于小國,發展中國家的損失小于短期的,發達國家則相反;進出口國福利損失大小比較,取決于供給彈性和需求

  關鍵詞:技術壁壘,福利效應,負外部性,符合成本,經濟論文發表

  內容摘要:短期內,進口大國的損失要小于小國,出口大國的損失要大于小國,出口國的損失要大于進口國,發展中國家的損失要大于發達國家。從長期看,大國的損失要小于小國,發展中國家的損失小于短期的,發達國家則相反;進出口國福利損失大小比較,取決于供給彈性和需求彈性的大小以及符合成本的分擔比例。當存在進口負外部性時,合理的技術壁壘能改善貿易雙方的福利水平。

  在當今國際貿易領域,技術壁壘又稱為技術性貿易壁壘(Technical Barriers to Trade, 簡稱TBT),是指一國或經濟體以保障人類及動植物健康和安全、保護生態環境、保證產品質量、維護正常貿易秩序和防止欺詐行為而采取的強制性和非強制性的技術措施。這些措施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經濟論文發表《經濟研究》是1955年創辦的全國性綜合經濟理論刊物,由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主辦,國內外公開發行。1998年被國家新聞出版署評定為“百種全國重點社科期刊”,1999年被評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優秀期刊”,2000年獲第二屆“百種全國重點社科期刊獎”和首屆“國家期刊獎”兩項大獎,是唯一入選的經濟理論刊物。2002年又獲中國社會科學院“優秀期刊一等獎” 第二屆“國家期刊獎”。

  國內外學者就技術壁壘的社會福利影響問題做過有益的探究。Dawn D.Thilmany和 Christopher B. Barrett(1977)在研究世界食品市場一體化中的法規壁壘時發現進口規則會增強消費者購買某種產品的信心,雖然法規在不能給消費者提供選擇產品的信息時會使消費者的福利受損,但法規會糾正市場無效并增加社會福利。劉尚鑫和顧海英(2010)在探討技術壁壘對畜產品貿易數量和價格影響時,分析了技術壁壘對進口國社會福利的影響。當進口國國內需求曲線不變時,技術壁壘會使商品價格上漲,從而增加生產者剩余,但消費者剩余的減少更大,導致出現社會福利凈損失。當需求曲線向右移動時,從長期看,技術壁壘對社會福利的影響具有不確定性,生產者會獲益,而消費者可能會受益,也可能性受損,但無論如何都會改善產品品質。張海東(2004)從經濟學視角分析技術壁壘的形成機制時引用西方經濟理論認為,技術壁壘是政府干預的結果,技術壁壘能克服進口可能產生的負外部性,從而增進社會福利。也有學者從公共利益理論出發,認為政府制定技術壁壘能促進社會福利最大化;然而,技術壁壘可能偏離公共利益目標,導致凈國民福利損失。鮑曉東(2004)在研究技術壁壘政策擇優時,利用均衡分析法對SPS措施進行成本收益分析,結果發現,如果SPS措施是濫用的,那么措施實施后的本國凈福利是下降的;如是合理的,即使在小國情況下,使用SPS措施也有可能增加社會福利。Calvin 和Krissoff(1998)運用計算等價關稅率的方法研究了日本對從美國進口的蘋果實施SPS措施所產生的價格和福利影響。結果得出,取消相關產品標準后,生產者福利損失每年約2.1億美元,而消費者福利則大增,從而使整個日本的社會福利為正。Gasiorek(1992)等人運用CGE模型分析了歐盟一些規模收益遞增部門實施TBT的政策效果,結論是:TBT對這些部門產生了貿易轉移、生產和貿易增長效應以及福利效應。

  在此結果基礎上,Harrison(1996)等人通過建立壟斷競爭條件下的CGE模型對上述結果進行了拓展,從需求角度分析了EU內部措施的標準化使成本下降2.5%,福利水平增加約GDP的0.5%;標準化提高了EU各國產品間的替代性,使福利可以提高一倍;從長期看,每年的福利會增加到GDP的2.4%。喻麗和何金旗(2004)在研究技術壁壘對中國的貿易影響及跨越中,從貿易條件變化的角度分析了技術壁壘對我國社會福利水平的影響,結果顯示:發達國家實施TBT后,我國貿易條件惡化,導致社會福利受損。李光德(2010)在國外技術壁壘研究述評中,綜述西方學者研究技術壁壘的社會福利影響時,談到學者Tsuyoshi Toshimitsu 的研究成果,Tsuyoshi Toshimitsu(2008)分析了古諾壟斷競爭和伯特蘭寡頭壟斷市場結構下,排放法規對進口環境及進口國社會福利的影響。結果表明:在古諾壟斷競爭市場中,制定嚴格的排放標準會提高消費者的總福利水平;而在伯特蘭寡頭壟斷市場中,制定嚴格的排放標準會使得凈社會福利降低。 因此,技術壁壘制定和實施并不一定增加社會福利,也有可能使社會福利下降。不過,這些研究都是在探討與技術壁壘相關的其它問題時,附帶性地分析了社會福利影響。

  在國內,也有極少數學者對技術壁壘的社會福利影響做過專題研究。盧成東(2011)運用關稅的社會福利影響模型探討了綠色壁壘對進口國社會總福利的影響。結果表明:在假定進口國為小國情況下,綠色壁壘的實施使社會凈福利為負值,表明社會總福利水平下降。在進口國為大國情況下,綠色壁壘可能會提高本國社會凈福利,也有可能使福利下降。但如果綠色壁壘的實施導致進口完全停止,此時,進口國不管是大國或是小國,社會總福利都會下降。湯麗娜(2010)從交易費用的視角,在信息不確定和不對稱情況下,分析了技術壁壘對社會福利效應的影響。結果表明:技術壁壘具有降低進口國與出口國之間、生產者與消費者之間的交易費用的作用,從而有利于促進國際貿易和提高世界整體福利效應。

  從以上學者的研究成果來看,大都以貿易中的某一方為研究對象,要么探討技術壁壘對出口國福利的影響,要么考察對進口國福利的影響,鮮有對兩者同時加以分析的。事實上,技術壁壘不但對進出口國社會福利在大國和小國、長期和短期情況下產生不同的影響,而且對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也產生不同的影響,因此運用局部均衡分析法探究技術壁壘對進出口國的福利影響具有理論和現實意義,本文基于此進行研究。

  技術壁壘的社會福利效應分析

  (一)短期福利效應

  1.進口國模型。技術壁壘的短期社會福利效應模型分大國和小國兩種情形。所謂大國是指貿易量占世界市場很大比例,貿易量的變動能引起世界市場價格變化的國家;小國是指貿易量占世界市場比例很小,貿易量的變化無法影響世界市場價格的國家。

  在小國模型中,其基本假設條件包括:進口國的技術壁壘是無歧視的。不存在貿易轉移。進口商品與本國產品具有同質性和完全可替代性,市場是完全競爭的。不存在負外部性。供給曲線和需求曲線不發生位移。

  模型以消費者剩余和生產者剩余的變化量來衡量技術壁壘的社會福利效應。如圖1所示,X代表進口商品,SX代表該商品的國內供給曲線,DX為國內需求曲線,PW為自由貿易時商品X的世界市場價格,T代表符合成本(出口國為達到進口國的技術標準而額外增加的成本)。在進口國,技術壁壘會引起進口商品價格由PW上升至PW+T,需求量從自由貿易時的QS1QD1下降到QS2QD2,生產者剩余由COH變為OAF,增加了AFCH,消費者剩余由CDJ變為ABJ,減少了ABCD,社會凈福利損失量為FBHD,表明小國設置技術壁壘會遭受凈社會福利損失。

  大國模型;炯僭O條件與小國模型相同,但大國進口量的減少會引起進口商品的世界市場價格下降,有利于改善本國的貿易條件。如圖1所示,在進口國,技術壁壘使進口商品價格由PW上漲至PW+T0,但要低于小國情況的PW+T,價格上漲引起國內需求量下降,短期內,世界市場上出現供過于求,價格隨之下降,由PW降到PW1,出口國分擔了部分符合成本。相較于自由貿易時,凈福利損失為F1B1H1D1,小于小國的福利損失FBHD。

  2.出口國模型。在出口國模型中,用出口貿易量、出口成本、貿易條件的變化來衡量出口國的社會福利變化;炯僭O條件包括:不發生出口貿易轉移。出口商品具有完全可替代性。目標市場是完全競爭的。消費者對本國產品沒有特殊偏好。出口商品不存在負外部性。

  小國模型。如圖2所示,SF為出口國X商品的出口供給曲線,DF為進口國X商品的進口需求曲線,PW為世界市場價格。在自由貿易時,出口供給等于進口需求,曲線SF與DF相交于均衡點E,均衡貿易量為OQ,均衡價格為PW。當進口國實施技術壁壘后,符合成本T使出口國的出口成本上升,進口國的進口商品價格由PW上升至PW+T,貿易量由OQ降到OQ,此時,世界市場價格仍為PW,出口量卻下降了Q1Q。小國情況下,出口量下降不會引起世界市場價格上漲,出口國的貿易條件無法改善,反而因短期供給彈性小使貿易條件趨于惡化,社會福利受損。 大國模型。技術性壁壘所導致的出口量下降會在短期內引起出口商品的世界價格上漲,由PW上升至PW1,出口國貿易條件得到改善,進口國分擔了部分符合成本,出口量相較于自由貿易時雖然下降了Q2Q,但比小國時增加了Q1 Q2,社會福利損失小于小國情形。

  3.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模型。在該模型中,假定發展中國家是出口方,發達國家為進口方,且雙方都不發生貿易轉移。如圖3所示,SH代表發達國家國內供給曲線,SH+F代表總供給曲線,它是國內供給曲線SH和發展中國家的出口供給曲線SF曲線之和,DH代表總需求曲線,貿易品在自由貿易時的世界市場價格為PW。當發達國家實施技術性壁壘時,符合成本T使國內進口商品價格由自由貿易時的PW上漲至PW+T,進口數量由S1D1下降到S2D2,靜態社會福利凈損失為梯形ABCD的面積。短期內,盡管技術壁壘會使發達國家的進口量下降,世界市場出現供過于求,價格下降,發達國家的貿易條件趨于改善,從而獲得貿易收益,但仍然難以彌補因消費者剩余大幅減少而導致的社會福利凈損失。當發達國家國內需求不變時,供給缺口只能由國內生產商來填補,此時,社會資源配置背離了比較優勢原則,出現動態福利損失。

  對發展中國家而言,技術壁壘導致出口數量下降,短期內由于供給彈性小,世界市場上出現供過于求,出口商品價格下降,由自由貿易時的PW降到PW1,,發展中國家分擔了部分符合成本,貿易條件趨于惡化,靜態貿易損失為長方形GHIJ+AHS1S2+IBD1D2的面積總和。很明顯,發展中國家因技術壁壘而遭受的福利損失是巨大的。如果再考慮對上、下游產業所產生的負效應,貿易“逆乘數效應”對經濟增長和就業水平的負面影響,以及比較優勢扭曲所形成的福利損失等動態效應,技術性壁壘給發展中國家帶來的凈福利損失更大。

  (二)長期社會福利效應

  1.進口國模型。分析技術壁壘的長期社會福利效應時,除了短期福利效應分析假設條件中的第四、第五項之外其它假設條件仍然成立。從長期看,技術壁壘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或消除進口商品的負外部性,增強消費者的消費信心和偏好,使進口國國內需求曲線向右上方移動,大國和小國情況都如此。如圖1所示,技術性壁壘一方面會使國內進口商品的世界價格由PW上升至PW+T,另一方面也使消費者對進口商品的信息掌握得更加充分和完整。在比較優勢基礎上,進口數量會增加,需求曲線由D右移至D1,進口量由S2D2增加至S2D3。進口商品價格上漲雖然減少了消費者剩余,但生產者剩余的增加以及消費者從更多高品質消費品中獲得的收益能抵消部分消費者剩余損失,從而使長期的社會福利損失小于短期的,這是小國情況。

  對大國而言,技術壁壘不但能改善本國貿易條件,而且使出口國分擔了部分符合成本,進口商品價格由PW+T降為PW+T0,世界市場價格由PW降為PW1,進口量由S2D2增加至S2D3,社會福利凈損失由短期時的F1B1H1D1變為F1B0 H1D0,兩者的大小比較取決于供給彈性和需求彈性的大小以及符合成本的分擔比例,但進口量的增加以及貿易條件的改善會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大國的福利水平,使大國的長期福利損失小于小國情況。

  2.出口國模型。從長期看,技術壁壘對出口國會產生以下幾方面的影響:

  第一,有利于提高出口產品的競爭力和市場力。第二,使出口數量增加。如圖2所示,在實施技術壁壘之前,貿易品的世界價格為PW,E為貿易均衡點,在該點的貿易量為Q。技術壁壘實施后,進口需求增加,需求曲線DF向右上方移至DF1,與出口供給曲線SF相交于新的均衡點E1,貿易量由短期的OQ1增加到OQ3,增加量為Q1Q3,這是小國情況。在大國,除了出口量由短期的OQ2增至OQ4之外,技術壁壘會使世界市場出現供不應求,出口商品價格隨之上升,出口國貿易條件得到改善,社會福利損失要小于小國情況。第三,有助于建立標準互認制度。長期的技術壁壘會招致出口國的貿易報復,從而迫使進口國建立雙方標準互認制度或降低技術壁壘門檻。

  3.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模型。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在技術壁壘博弈中,雙方處于不對等地位。對發展中國家而言,發達國家的技術壁壘短期內會給出口數量、出口成本以及貿易條件帶來負面影響,社會福利損失較大。但從長期看,發展中國家出口產品的供給彈性較大,而發達國家的需求彈性和供給彈性都很小,技術壁壘使發達國家分擔部分符合成本,發達國家國內進口商品價格也由短期的PW+T下降到PW+T0,貿易量由短期的OD2增至OD3,但依然低于自由貿易時的水平OD1。如圖3所示,技術壁壘使發展中國家的出口供給曲線向左上方移動,從而引起總供給曲線SH+F左移至SH+F+T,出口商品價格由PW上漲至PW2,出口國貿易條件改善。此外,技術壁壘具有提高發展中國家的生產技術水平和產品質量,提升產品競爭力,增進動態福利效應的作用。

  對發達國家而言,長期實施技術壁壘,會給本國帶來更大的社會福利損失。首先,技術壁壘使進口商品的國內價格居高不下,在PW+T0價格上高位運行,消費者剩余減少,社會福利損失長期存在。其次,技術壁壘使資源配置背離比較優勢原則,導致社會資源浪費和福利損失。再次,技術壁壘增添了設置成本。最后,技術壁壘容易導致貿易報復。

  結論

  本文基于局部均衡分析框架,分析了技術壁壘對進口國、出口國在大國和小國情況下的短期和長期社會福利影響,建立了技術壁壘對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的短期和長期社會福利效應模型。分析結果表明。

  不管從長期還是短期看,在不存在進口負外部性的情況下,技術壁壘會給國際貿易所有參與國造成社會福利損失,不過,損失程度各不相同。短期內,進口大國的福利損失要小于小國,出口大國的福利損失要大于小國,出口國的損失要大于進口國,發展中國家的損失要大于發達國家。從長期看,不管是進口國還是出口國,大國的福利損失都要小于小國;出口國與進口國福利損失的大小比較存在不確定性,取決于供給彈性和需求彈性的大小以及符合成本的分擔比例;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福利損失的大小也難以比較。但對發展中國家而言,長期的福利損失要小于短期的,而發達國家則相反,短期的福利損失要小于長期的。當存在進口負外部性時,適度且合理的技術壁壘能抑制負外部性的傳播,改善貿易雙方的福利水平。

2023最新分區查詢入口

SCISSCIAHCI

7799精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