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咨詢服務,正當時......期刊天空網是可靠的職稱工作業績成果學術咨詢服務平臺!!!

水土保持與水利可持續發展環境科學論文

發布時間:2014-03-28所屬分類:工程師職稱論文瀏覽:1

摘 要: 可持續發展是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唯一途徑,對水利可持續發展的必要性進行分析,闡述了中國水土流失現狀及其對水利的危害以及水土保持在水利中的積極作用,以促進水土保持的可持續發展。

  摘要:可持續發展是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唯一途徑,對水利可持續發展的必要性進行分析,闡述了中國水土流失現狀及其對水利的危害以及水土保持在水利中的積極作用,以促進水土保持的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水土流失,水土保持,水利可持續發展,環境科學論文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水利工程也在不斷發展。但是,目前人類豐富的物質生活和較高的經濟水平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資源迅速耗竭和環境惡化的基礎上。在保護環境及合理利用資源的前提下發展經濟是當今世界追求的目標,可持續發展就是實現這一目標的有效、唯一的途徑。水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無可替代的寶貴資源,是社會經濟發展的物質基礎。經濟發展和人類的生活離不開水的供給和保障。水利包含水資源開發利用、節約水資源、保護水資源等內容。水利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重要的基礎設施和基礎產業。環境科學論文《生態與農村環境學報》(原《農村生態環境》)系環境保護部主管、環境保護部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主辦的全國性學術期刊,本刊宗旨是及時報道生態與農村環境保護領域研究的動態、理論、方法與成果。是中文核心期刊,江蘇省優秀期刊,被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和CA、BA等國內外幾十家重要刊庫收錄。主要讀者對象:從事生態環境保護、生態安全研究以及農林、自然資源開發等相關專業的科研、教學、管理人員。

  1我國水利發展存在的問題

  目前我國在水資源的利用方面存在一些問題。

  (1)人均水資源占有量低,時空分布不均勻,利用粗放。目前全國的總供水量,不能滿足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與此同時,我國的水資源利用大多是粗放型,不注重節水,浪費嚴重。到下個世紀中葉,我國人口將接近16億,社會經濟發展要求達到和接近世界發達國家水平,對水的需求將進一步提高,供需矛盾將更為突出。

  (2)洪澇、干旱災害頻繁。我國洪澇災害十分頻繁,幾乎每年都有發生,加之水利工程及城市、鄉村的防洪標準普遍偏低,災害損失十分嚴重。干旱災害也經常發生,隨著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一次災害的直接損失將不斷加大。

  (3)耕地中有效灌溉面積少,灌溉技術落后,管理粗放,水的利用率較低。

  (4)我國現有水利工程有相當一部分工程質量不高。設計標準偏低,一些水利工程設施老化、失修嚴重,大中型灌區工程配套不齊,致使工程效益衰減,有的工程甚至報廢。

  (5)水污染十分嚴重,水環境問題突出。因此,只有確保水資源和水利工程的可持續利用,才能保障國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只有確保水利的可持續發展,才能保障經濟、人口、資源、環境的協調發展。水利可持續發展既是我國總體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又是整個國民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基礎和保障。21世紀的中國,經濟和社會能否順利實現可持續發展,將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水資源能否可持續利用。水利的可持續發展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涉及到很多方面,如水資源的開發、利用、治理、配置、節約、保護、工程的運用與管理、水利的投資與建設、人才的培養與使用、水土保持、防洪除澇、體制與機制、科教與法規等。其中,水土保持是水利可持續發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2水土流失對水利的危害

  (1)枯水季節水量減少,容易發生澇災。水土流失的首要后果是使枯水季節水量減少,嚴重的是水源枯竭,河道斷流,具體表現在2個方面:一是使土壤蓄水量減少。土壤顆粒間的空隙占土壤總體積的30%~50%,空隙是水分存在的空間,是涵養水源的關鍵,由于土壤隨水而流失,貯水空間就隨之喪失,土壤的蓄水量也因此減少,從水文角度講,增強了徑流的年內變化,使洪水季節水量更多,枯水季節水量更少。二是水土流失使梯田、水塘、水凼、水庫、湖泊、河道等發生淤積,蓄水容積減小,蓄水量也相應減少,也同樣使汛期水更多,枯季水更少。因此,水土流失容易造成澇災。

  (2)增加地表徑流,加劇洪水泛濫。水土流失使枯水季節水量減少,但在洪水季節恰恰相反。水土流失嚴重的地區,植被大部分遭到了破壞,同時,山區更容易發生水土流失。當暴雨發生時,由于地面坡度大,植被少,坡面截流能力較差,土壤表層涵水能力低,使降雨強度遠遠大于土壤入滲速度,雨水來不及入滲,迅速大量產流,瞬時形成山洪,洪水過程與暴雨過程相似,陡漲陡落,歷時短暫,洪水夾雜泥沙傾瀉而下,使下游人民的生命財產遭受嚴重損失。

  (3)造成河庫淤塞,降低水利工程的效益。由于表層土壤裸露,在水力的侵蝕下,大量泥沙隨地表徑流流向塘庫、江河。一方面,淤積的泥沙減少了庫容,削弱了水庫的防洪能力,減少水庫的使用壽命,嚴重時易造成漫壩、垮壩等災害;另一方面,造成溝渠江河河床拾高,嚴重影響泄洪能力,致使洪水宣泄不暢,水位上漲,因此經常出現10年一遇的流量或20年一遇的水位現象。

  (4)容易引發山體滑坡、泥石流等災害。由于植被破壞、徑流改變,土壤乃至地質結構受到影響,一遇暴雨,極易形成山體滑坡和泥石流,造成山洪災害。滑坡、泥石流等災害除了沖毀房屋、道路、電力通訊等設施外,也將破壞農田、水塘、水凼、水庫等水利設施,嚴重的還會影響航運,使河道斷流。

  (5)水環境質量下降。由于洪水強度增大,發生次數增加,表層土壤以泥沙形式進入水體,水體中含沙量增加,使水的濁度增大。同時,流失的土壤中含有大量的有機質及殘留的農藥、肥料等物質,這些物質隨土壤一起進入水體,使水體的面源污染加大。水土流失越嚴重,進入水體的污染物就越多,水污染越嚴重;如前所述,水土流失使水庫、湖泊、河道等發生淤積,同時,枯水季節水量減少,因此,造成水體的自凈能力下降,水環境容量減少,水污染速度加快。

  3水土保持在水利中的作用

  水土流失危害十分嚴重,影響水資源的利用,在某種程度上講,是中國的頭號環境問題。具體說來,水土保持在水利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一是減少洪澇災害的發生。水土保持可以維持或增加土壤的入滲量,一些工程水土保持措施(如梯田、水凼、水庫等)還可以攔蓄徑流,一方面,在汛期可以削減洪峰,提高防洪能力;另一方面,在枯水季節可以補充徑流,減少徑流的年際變化。二是水土保持可以減少水土流失量,很多水土保持設施(如水平梯田、小山塘、排灌溝渠等)可以攔泥拽沙,增加塘庫蓄水,提高水利工程的效益,減少水庫、湖泊、河道等的淤積,延長水庫的使用壽命。三是水土保持可以減少滑坡、泥石流等災害的發生,從而降低滑坡、泥石流對水利工程的損壞率。四是水土保持可以提高水環境的質量。

  4小結

  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堅持可持續發展是當今世界的必由之路,水利作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基礎性行業,其可持續發展尤為重要。水土流失對水利的危害十分嚴重,水土保持是水利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水利可持續發展中作用巨大。

2023最新分區查詢入口

SCISSCIAHCI

7799精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