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0-12-14所屬分類:工程師職稱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摘要:隨著時代的進步,國家的發展,建筑空間不斷深入地下,基坑工程既是影響建設工期和費用的主要因素,也是制約工程建設成敗的關鍵之一;庸こ桃驁龅乇旧砑爸苓叚h境限制,在進行勘察布點時往往難以滿足勘察范圍要求。在巖溶地區因溶洞、溶蝕洼地、溶溝
摘要:隨著時代的進步,國家的發展,建筑空間不斷深入地下,基坑工程既是影響建設工期和費用的主要因素,也是制約工程建設成敗的關鍵之一;庸こ桃驁龅乇旧砑爸苓叚h境限制,在進行勘察布點時往往難以滿足勘察范圍要求。在巖溶地區因溶洞、溶蝕洼地、溶溝、溶槽、石芽等影響,土層分布嚴重不均,巖土界面起伏大,土性狀態隨深度變化大,土的物理力學參數隨深度增加而降低,合理確定土層參數比較困難,基坑穩定性受其影響大。能否合理確定巖土參數決定著基坑工程施工的成敗。
關鍵詞:巖溶地區;建筑基坑勘察要點
引言
城市建筑中高層、超高層建筑越來越多、越來越高,伴隨而來的是基坑越來越深、規模越來越大。由于巖溶地區存在基巖面起伏較大、巖溶發育分布不均、巖溶水運動規律復雜等工程地質特性,降低了巖體的完整性和結構強度,容易引起基坑局部變形甚至整體失穩,破壞后果嚴重,可能危及人的生命,造成經濟損失。為了查明巖溶地區的工程地質情況,提出合理的設計參數和支護建議,正確地指導基坑的設計與施工,就要做好巖溶區的基坑勘察工作。
1巖溶地區的基坑勘察要點
1.1勘探孔的布置
基坑內外均應布置勘探點,勘探點的深度不僅要滿足確定持力層的要求,而且要滿足進行穩定性驗算和降水的要求。
1.2環境調查
環境調查的區域應包含基坑周邊范圍,不宜小于基坑開挖深度的兩倍,當附近有重要建筑物和設施時應擴大調查范圍;環境調查的內容包括:基坑周邊既有建筑物的結構形式、基礎形式和埋深等,地下交通工程和管線設施的類型、位置與埋深等。
1.3水文地質條件
當場地內存在地下水時,應查明地下水的類型、埋深、變化幅度、補給與排泄條件,當水文地質條件復雜時,應進行抽水試驗確定含水層的滲透系數,對基坑涌水量進行預測,并對地下室抗浮進行評價。
1.4巖溶發育程度
當場地內存在巖溶時,應加密勘探點查明溶洞、溶溝、溶槽等的形態、分布和發育規律,計算鉆孔見洞率或線巖溶率,對場地的巖溶發育程度進行評價。
1.5基坑邊坡穩定性分析
基坑勘察應該根據開挖深度、巖土層條件和地下水情況等對基坑邊坡的穩定性進行分析,推測可能的破壞模式,提出支護設計參數及支護措施建議。
2建筑基坑勘察存在的問題
2.1不重視地形地貌等因素,計算誤差大
在進行基坑勘察工作時,很多技術人員都不重視內部及周圍的地形地貌的勘察和分析。如果對于一個大型滑坡,工作人員沒有認真觀察四周的地形地貌,盲目的進行勘察,就有可能將其當做一般的場地進行規劃,發現不了滑坡體,這樣不僅會造成原本地質結構的損壞,而且還極有可能造成后期的計算錯誤和施工錯誤,從而產生不良的影響。
2.2施工人員綜合素質水平低
作為一項對專業技術要求很高的工作來說,其施工人員的專業知識和技術水平普遍較低。在進行勘察工作時就很容易出現與要求相脫離的情況,稍有不慎就有可能會造成工程的巨大失誤,不僅影響工程的進度和質量,還會威脅人員的生命安全。另外,與勘察相關的專業性人才隊伍數量比較稀少,雖然有些人員在工作中已經積累了一些經驗,但是由于缺乏專業的知識和專業的指導,所以無法將理論和實際進行結合,從而導致無法突破勘察技術的限制,影響勘察的準確性。
相關期刊推薦:《中國建設信息化》是建筑工程發展方向的期刊,雜志所刊發內容報道國家最新的產業政策,專業分析,預測國內外建設,建材生業的發展方向,權威發布各省、市、自治區計委、建設主管部門提供的擬建、在建、招投標及規劃項目信息具有權威性、準確性和實用性,是業內人士學習國家的有關政策法規,掌握國內外最新工程建設信息,提高業務水平的良師益友。
2.3勘察技術有限,勘察設備比較落后
雖然現階段,許多高科技已被應用到人們的方方面面,但是在進行基坑勘察時,大多數的單位還是采用比較常規的方法和手段,因此由于技術的限制,就無法保證勘察結果的準確性。并且,勘察的設備也相對比較落后,無法滿足現階段工程建設的需要,從而造成勘察資料的不完善、不規范。
3巖溶地區基坑工程勘察要點
3.1工程地質調查要點
通過工程地質調查,除了解和收集場地附近地質構造、地層分布、巖層產狀、巖溶發育現象及建設所形成的基坑邊坡特點和周邊環境條件外,還應重點調查下列內容:(1)場內溶溝、溶槽的發育分布情況,溶洞的分布及填充情況;紅黏土的分布及厚度變化、結構類型、靈敏度和裂隙發育特征;場區是否存在斷層或破碎帶等不良地質作用,斷層或破碎帶的形態、走向、規模、發育程度及其對基坑邊坡穩定性的影響。(2)巖層軟弱結構面的分布、產狀及填充膠結情況,巖體節理裂隙的發育程度、貫通性、走向、傾角及填充膠結情況等。(3)臨近建筑物的基礎類型及埋深,地下設施和周邊道路的現狀、分布、走向及結構特點,并評估其對基坑開挖變形的承受能力。(4)地下水類型、補給來源、排泄條件,地下水與地表水的補給關系,含水層特征、埋藏深度、水位變化對基坑穩定性的影響,泉眼位置及流量變化等。
3.2勘探要點
勘探是直接揭露巖土層平面分布及分層厚度變化的最主要手段,勘探布置應根據地質調查成果、基坑邊坡等級、地形地貌特征、周邊環境條件及建設紅線位置綜合確定,在進行基坑邊坡勘探時應重點探明下列內容:(1)紅黏土的平面分布及厚度變化,紅黏土狀態隨深度的變化。在土層中嚴禁采用跟水鉆進,應采用回旋鉆進或振動鉆進,根據鉆進的難易程度及速度判斷土性狀態的變化,并在每個支護段或溶溝、溶槽較深處布置不少于3個鉆孔,至紅黏土頂面往下每間隔0.5m取一件土樣,測定其含水比變化,特別應測定巖土界面附近的土樣含水比,以此判斷紅黏土狀態隨深度的變化。(2)在鉆進過程中,應通過固定活塞、自由活塞或單動雙管等方法采取不擾動土樣進行室內試驗;在地質環境或周邊條件復雜一級基坑邊坡,鉆探方法難以準確查明地下情況時,應通過探井、探槽等方法進行勘探,以查明紅黏土層的結構類型、裂隙發育特征及狀態隨深度變化情況等;在鉆探取不擾動土樣困難時,可在探井或探槽壁刻取不擾動土樣進行室內試驗。
3.3物探要點
因周邊環境或建設紅線限制而無法布置鉆孔,或鉆孔數量不足不能充分揭露巖土界面變化、巖溶分布及規模等條件下,應充分利用場地條件布置物探測線,以查明紅黏土平面分布、深度變化,及溶溝、溶槽、溶洞等分布、規模、發育情況等。
3.4室內試驗及原位測試要點
室內試驗及原位測試成果是基坑支護設計中進行巖土側壓力計算的重要參數,該參數取值是否合理,不僅關系基坑工程的經濟成本,同時對基坑支護安全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另外,巖土體作為基坑支護體系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其巖土參數不僅受到不同支護結構體系的影響,同時也受到施工過程的影響。在進行室內試驗和原位測試時,應重點控制下列內容:(1)在進行原狀土試樣制備和強度試驗過程中,應避免對土樣的擾動;在進行土體及巖土體沿軟弱結構面(或巖土界面)的現場直接剪切試驗時,應充分模擬基坑邊坡的實際受力變形及施工擾動的不利因素,使測試成果盡可能反映基坑施工擾動的不利影響及巖土體實際受力變形等因素。(2)室內試驗除測定不擾動土樣的抗剪強度參數外,還應測定擾動土樣或土層的殘余抗剪強度。(3)在基坑工程勘察報告中,推薦巖土抗剪強度設計值時,應根據原狀土試樣抗剪強度、現場直接剪切測試抗剪強度及擾動土樣或土層的殘余抗剪強度值,區分不同工況下進行使用或經折減后使用。
結語
綜上所述,高層建筑基坑勘察是一項基礎性的系統工程,對整個建筑工程的安全具有重要作用?辈靻挝粦槍涌辈熘械膶嶋H情況,加大投入力度,提高勘探人員專業水平。不斷創新完善勘察勘探技術,推進信息化數字化勘察。全面提高基坑勘察的準確性和效率性,為高層建筑工程按期高質量完工發揮積極作用。——論文作者:龐夏濱 付軍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