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4-03-11所屬分類:工程師職稱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進入21世紀,科學技術的引領和推動促進了知識經濟高速發展,經濟全球化趨勢日益明顯,知識產權在國際競爭中的作用愈發重要,它是國家發展的戰略性資源和國際競爭力核心要素。同時,它也是企業的核心價值資產、賺取利潤的重要來源、爭奪市場最有殺傷力的武器以
關鍵詞:知識產權,新時代,國際競爭優勢,核心期刊發表
內容摘要:進入21世紀,科學技術的引領和推動促進了知識經濟高速發展,經濟全球化趨勢日益明顯,知識產權在國際競爭中的作用愈發重要,它是國家發展的戰略性資源和國際競爭力核心要素。同時,它也是企業的核心價值資產、賺取利潤的重要來源、爭奪市場最有殺傷力的武器以及國際貿易中的壁壘。因此,構建新時代的競爭優勢需要大力實施知識產權戰略。
經歷了改革開放30余年,在幾代中央領導人的帶領下,我國經濟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其快速穩健增長的速度讓世界其他大國,甚至強國刮目相看。但知識產權創造、自主創新能力不足,數量少、質量不高,只有中國“制造”,卻沒有中國“創造”。粗放式低附加值的經濟發展模式在當代日益凸顯出其與國際經濟形勢的不相適應。核心期刊發表《中國經貿》雜志創刊于1996年,是國家商務部主管、中國對外貿易經濟合作企業協會主辦、中國經貿雜志社承辦的大型綜合性級經濟期刊,國內統一刊號:CN11—4582/F,國際標準刊號:ISSN1009—9972,郵發代號:82-378,國內外公開發行,是國家級期刊。
2012年3月,美國蘋果公司發布第三代IPAD,并聲稱用戶從即日起可以預訂新款IPAD,有關產品將于3月16日開始率先在中國香港、新加坡、澳大利亞、加拿大、法國和美國等10多個國家和地區率先上市,但中國大陸卻不在其中。唯冠科技向大陸海關投訴,申請海關備案扣壓,制止蘋果進出口IPAD產品。事實上,這是一起典型的國際市場競爭下,看似企業知識產權糾紛案件的市場之爭和利益之爭。由此可見,懸而未決的IPAD商標侵權案使得商標案之爭更加撲朔迷離,其背后卻隱藏著國家知識產權戰略部署。
我國和國際發達國家的知識產權戰略
知識產權制度以律法的形式賦予創造主體在特定時間內專有權,由此所產生的壟斷利潤歸創造主體所有。由于知識產權具有發揮激勵創新、促進創造的作用,所以世界各國紛紛將其實施知識產權戰略作為提高國家科技和經濟競爭力的有力工具。
(一)我國實施知識產權戰略部署
2005年4月19日,溫家寶參觀中國保護知識產權成果展時發表重要講話強調:“世界的競爭歸根結底是知識產權的競爭,就是品牌、質量和技術的競爭”。同年5月26日,胡錦濤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31次集體學習時講話強調:“要充分發揮知識產權在增強國家經濟科技實力和國際競爭力、維護國際利益和經濟安全方面的重要作用,為我國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提供強有力的支持”。在黨中央、國務院根據國內外新形勢做出重大戰略部署下,《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綱要》應運而生,并于2008年6月5日由國務院頒布,從此國家知識產權戰略得以實施。
(二)美國知識產權戰略部署
1979年,為了應對來自歐洲和日本等經濟強國的強烈沖擊,美國首次提出實施知識產權戰略,將其提升到國家級戰略高度,全面加強知識產權保護,作為贏回科技優勢的籌碼(張真真,2006),并采取了相應措施。除了倡導有條件的機構和組織大力自主創新、加速技術成果轉移之外,還極力推動知識產權保護國際化,運用本國的“337條款”在進口貿易方面直接對侵犯本國知識產權行為進行調查并采取單邊強制措施,甚至貿易報復措施以保護本土企業利益。
(三)韓國知識產權戰略部署
韓國于1967年3月正式加入WTO。接下來數十年里,韓國創造了“漢江奇跡”與“韓國模式”, 1994年1月1日,韓國與WTO組織達成TRIPS協議后,隨即開始全球化知識產權戰略,一方面繼續增加研發力度,提升自主創新能力,與此同時大力鼓勵有實力的企業對發達國家直接投資以獲取技術能力。從此韓國的知識產權總量PCT國際專利數擠入世界先進行列。
(四)日本國家知識產權戰略部署
20世紀90年代末期,日本為了重振經濟強國,將知識產權提升到戰略高度,并開始借鑒美國經驗,向原創技術專利戰略過渡。通過加大基礎研究投入來提高高新技術領域競爭力,與此同時,對國有機構放權并鼓勵產學研結合向企業轉化科技成果。從此拉開全面調整知識產權制度、技術創新和轉化的戰略序幕。
知識產權戰略實施對國家層面的重大意義
國家將知識產權戰略作為新型的基本戰略,因為它關系著民族興旺和國家前途,只有強調知識產權制度才能保證創新性國家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才能提高國家國際核心競爭力,才能轉變新時期下國家經濟發展模式,才能極大地激發全社會的創新熱情,才能提升我國團體和組織的自主創新能力,具體體現在以下方面:
(一)實施國家知識產權戰略,有利于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
科技興國,知識產權作為科技的一部分,間接促進我國社會生產力提高,在相同時間內、相同資源的條件下,產出更多的物質,緩解或根本解決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力之間的基本矛盾,從而提高全國人民生活水平,為實現我國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提供強有力支撐。
(二)實施國家知識產權戰略,有利于提高我國國際核心競爭力
知識產權已經成為維護國家利益和經濟安全的最重要的戰略資源之一,也已成為世界各國經濟、科技和國際競爭力的重要體現。蘋果與唯冠商標案之爭,實際上是企業通過國家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權益。之所以唯冠能使用這把利器,緣由就是國家實施了知識產權戰略,對合法的法人進行保護,從而讓民族品牌巔峰對決世界大鱷,既維護了企業的經濟利益,也維護了國家的權益,最大程度地激發全民的創新意識。
(三)實施國家知識產權戰略,滿足了建設創新性國家迫切需要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建設創新性國家核心就是增強自主創新能力,與此同時,必須對創新者的合法權益進行保護,合法的強制性的知識產權制度為創新者提供了前進的動力。
知識產權戰略實施對企業層面的重大意義
企業是國民經濟的基本單位,是經濟活動的主要參加者,企業的興衰直接關系到國家經濟的發展。知識產權對于企業來說具有重要意義,可以說,知識產權是企業的核心價值所在,是企業利潤的吸金石,是企業在應對國際市場激烈競爭時最有力的武器,換個角度來說,如果沒有知識產權的保護,企業就無法順利走向國際市場,就無法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取得自己的一席之地,在如今全球化趨勢逐漸加快的背景下,無法“請進來”或者“走出去”,對于一個企業,對于一個國家來說,都是致命的,而知識產權戰略的實施,正是為企業在國際市場上保駕護航,正是企業在國際市場競爭中處于不敗之地的根本,因此,知識產權戰略的實施對于企業而言具有重要意義,具體如下:
(一)知識產權是企業的價值核心
企業生存依靠核心價值。例如富士康擁有全世界電子代加工的生產基地,其土地廠房、機器設備和員工人數均是超一流,其在意識形態上確立了傳統的以土地廠房、機器設備等有形資產為企業的核心價值。然而,隨著知識經濟的勃興和經濟全球化的推進,信息技術已經逐步替代傳統技術,以跨國公司為代表的現代企業核心價值已經越發無形化,以知識產權為核心的無形資產已經成為現代企業的核心價值。美國前500家上市公司1982年的資產構成中有形資產占到62%,以知識產權為核心的無形資產僅占38%,而20年后的2002年,美國前500家上市公司的資產構成發生徹底改變,有形資產下降為13%,以知識產權為核心的無形知識產權飆升為87%。蘋果與唯冠商標之爭,實際上就是對企業核心價值的博弈。
(二)知識產權是企業利潤的吸金石
企業的目的是獲利。據悉,截至2011年底蘋果公司有專利近700項,僅憑借在中國大陸獲得40余項專利的應用,創導了智能手機IPhone新革命。也正是通過控制專利、品牌等知識產權進行加工外包的方式,坐享近30%的利潤。再如,我國自2009年全面進入3G時代,雖然擁有世界上規模第一大通信用戶市場,但缺乏足夠的自主知識產權和技術實力,只有依賴發達國家的信息技術平臺,為此每年支付巨額專利費。美國高通公司80%以上的收入來自其專利,達10多億美元。2000年,IBM公司申請注冊專利2886項,專利許可轉讓費占17億美元,專利許可轉讓費的年增長率為25%。不難看出,唯冠科技使出各種招數也似乎意圖通過轉讓IPAD商標權獲得巨額利潤挽回資不抵債的現實。
(三)知識產權是企業國際市場競爭最有殺傷力的武器
競爭是市場經濟的不變主題。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企業經歷了數量的競爭、質量的競爭到價格競爭的轉化。但跨國公司在中國進行投資擴張時,除了投入資金、設備等有形資產外,更注重的是投入技術、品牌等以知識產權進行控制。從上個世紀90年代開始,一批國內企業開始尋求與國外知名大企業的合作,當初合作的初衷是通過雙方的合作,達到雙贏,國內企業取得國外企業的資金設備,而國外企業獲得一部分國內的市場,成為進入中國廣闊市場的橋頭堡。但是事實的發展卻和當初國內企業設想的相差很大,由于我國企業在自身實力上的缺陷和對國際知識產權制度的不了解,很多國內企業在被國外企業收購后,不僅沒有取得當初預想的成果,反而品牌逐漸消亡,這樣的案例非常多,其中比較典型的有:1994年,上海牙膏廠的控股權被聯合利華取得,并采用品牌租賃的方式經營“中華”牙膏,如今,中華牙膏在市場上的份額幾乎殆盡。1996年,德國美潔時公司與“活力28 沙市日化”合資后,“活力28、沙市日化”從此銷聲匿跡。2003年,樂百氏被達能公司收購,樂百氏品牌基本謝幕告別。2003年小護士被法國歐萊雅收購,5年后小護士在市場上從人們的記憶中消失。日前,飛科小家電被飛利浦收購,飛科在媒體上的廣告也慢慢消失。這些案例無一例外說明了一個共同點:世界大鱷通過在市場經濟環境下控制知識產權這把殺手锏,合法壟斷吞并對手。不明而喻,IPAD商標歸唯冠所有,而其品牌價值為蘋果所創造,因此,2012年2月17日,唯冠科技方面在北京召開了媒體說明會聲稱,預計向蘋果索賠至少數十億美元。
結論
科技興國,知識產權勢在必行。由于知識產權是一種民事權利,具有非物質性、專有性、時間性以及地域性等特點,不論世界經濟如何發展,始終避免不了在同一時期不同地域范圍內,國家與國家之間、地區與地區之間從自身的利益出發,會對他國進行極力克制,甚至打壓,此時知識產權就變成了世界經濟貿易的壁壘。其中最典型的地方性法律如美國“337條款”,日后中國企業便頻頻成為美國調查的重點對象。據商務部的調查數據顯示,僅2002年我國71%的出口企業中有39%的出口產品受到國外技術壁壘的限制,損失高達170億美元。因此,在國際經濟一體化和知識產權保護國際化的新時期下,我國企業想要走出國門、走向世界,首先要構建國際競爭優勢,那么知識產權的構建便為必經之路。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