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9-10-12所屬分類:工程師職稱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摘 要:本文結合現代測繪生產工作實際,從提升人員能力素質、健全法規制度體系、創新管控方式手段3個方面,闡述了質量意識、人員結構、業務技能、法規制度、管理模式等在質量建設中的作用,提出了加強質量建設的方法途徑。只有嚴把質量關,我們的測繪產品的
摘 要:本文結合現代測繪生產工作實際,從提升人員能力素質、健全法規制度體系、創新管控方式手段3個方面,闡述了質量意識、人員結構、業務技能、法規制度、管理模式等在質量建設中的作用,提出了加強質量建設的方法途徑。只有嚴把質量關,我們的測繪產品的質量水平、技術水平才會再上新臺階,才能永葆青春活力,才能在現代競爭激烈的測繪市場占有一席之地。
關鍵詞:數字地圖 質量管理
隨著遙感衛星技術、地理信息技術與計算機技術的快速發展,對測繪生產產生了深刻和廣泛的影響,測繪領域也迎來了一個全新的時代,航空航天正射影像、電子導航圖、無人機航拍影像圖等新成果數字,催生出許多新型的數字化產品和地圖生產手段,產生形式多樣的數字地圖復合產品。同時對新型測繪產品的成果質量和生產過程中的質量建設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對人員業務技能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傳統的質量監管方法已不能滿足任務需求。筆者結合多年的工作實踐經驗,闡述個人對現代測繪生產質量建設的認識,與大家共同探討。
1 對策探討
1.1 不斷提升人員能力素質
在測繪生產過程中,提高測繪生產質量,歸根結底離不開人的因素。測繪人員的責任心、事業心、使命感、能力素質,將直接決定著測繪產品質量的好壞。要抓好質量建設,生產出優秀的產品,必須從不斷提升人員能力素質入手,努力建設一支層次分明、結構合理、技術精湛的人才隊伍。
(1)提高人員責任意識。影響和制約測繪導航質量建設的因素很多,但離不開各類人員對測繪導航質量建設的思想重視和實踐。愛崗敬業,樹立強烈的責任意識,是作業人員提高業務素質的思想基礎。首先,進行經常性質量教育,講清測繪成果質量準確性、時效性的重要意義,通過宣講身邊的真人、真事將質量教育生動開展起來,賦予“認真、細致、準確、及時”測繪作風新的時代內涵。同時,大力開展“業務成果評比”活動,每月把任務成果曬出來,成績單上墻,把人員使命感、責任心比出來,通過經常性教育強化從業人員的質量意識、職業意識,用專業化隊伍保障成果的質量,持續打牢質量建設的思想根基,自覺樹立“質量就是生命”的意識,從主觀上自覺產生出精品意識,才能做出高質量的成果。
(2)優化人員組織結構。測繪專業人才可以分為管理人才、技術指導人才、和普通作業人員三大類。測繪隊伍人才濟濟,應遵循各人的能力素質不同的角度,有針對性地培養各類人員,盡量做到人盡其才。區分組織管理、指導驗收和生產實施3個層次,配強技術力量,把好人員入職關口,做到用人所長,實現任務和人員技能的最佳結合。
(3)加強業務技能培訓。業務技能指技術人員從事測繪生產的能力與素質,是制約測繪生產順利開展和成果質量的關鍵。工作中,我們的做法:一是在進行任何一項任務前,首先進行業務培訓。吃透細則、規范,并對運用的軟件進行授課講解,根據各類人員的層次類別,摸清能力現狀,制定個性化培訓方案;二是及時匯集作業經驗,編撰基礎培訓教材,發揮“傳、幫、帶”的優良傳統,實現老對新的指導幫教,從長遠打算,培養可持續發展的業務力量;三是堅持請進來、走出去,采取專家授課,借助外力拓展能力。定期派送人員外出學習進修,不斷提高業務人員能力素質,學習前沿技能;四是定期組織比武競賽,形成 “比、學、趕、幫”的積極良性業務氛圍。
1.2 努力健全法規制度體系
健全法規制度有利于實現科學管理,提高勞動效率和經濟效益,確保生產經營活動的正常順利進行,是加強企業管理,推動企業發展的可靠保證。不斷創新信息化條件下質量管理運行機制,是提升測繪產品質量的重要途徑。加強質量建設必須以完善法規制度為根本,狠抓落實、嚴格督導,保證質量建設規范運行。
(1)健全完善的質量法規制度。制度設計合理是生產順利進行的基礎,《測繪生產質量管理規定》和“測繪產品質量評定系列標準”等法規制度是提高成果質量的基本依據。工作中,我們還需緊跟測繪技術發展,依據上級業務質量管理相關規定,接合本單位實際情況,修訂完善適應本級編制結構和人員、任務特點的《質量工作實施細則》《專業技術人員考核評價細則》等規章制度,明確各級職責,提高機關依法指導、基層依法抓建、依法自律的能力,使各級在質量管理上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2)建立全面的質量管理體系。測繪生產質量管理,是指從任務受領、組織準備、技術設計、作業實施、成果檢查驗收和成果移交全過程的管理。我們應做到:一要加強技術標準和任務要求學習,不同任務分別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去完成任務,嚴格審核技術設計書、作業方案,提高頂層設計質量;二要加強工序管理, 將質量管理深入進行在生產全過程,加強過程監督,推行項目質量負責制,明確工序質量責任,強化作業現場監管,將錯誤消滅在萌芽階段,而不是集中在最后階段;三要嚴格落實“二級檢查、一級驗收”制度,加強自校工作,樹立“好圖是做出來的,不是審校出來的”思想,在生產的關鍵環節設置必要的質量控制點,重點加強監控;四要根據檢查結果,采取倒查追責措施,建立質量跟蹤卡,實現質量責任追溯和終身負責。
(3)實施質量與獎懲掛釣。發揮獎懲制度的激勵作用,研究制定與成果質量相適應的獎懲措施,獎優罰劣,激勵先進,鞭策后進。把成果質量作為評價工作業績的重要指標,作為提拔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據,作為個人立功受獎的重要參考,作為年終獎金的依據,充分調動人員的積極性,通過獎懲激發和調動全員參與質量建設的積極性,為質量建設提供精神和物質支持,促進業務成果質量穩步提升。
1.3 加快創新管控方法
在現有的技術水平、生產管理模式的基礎上,結合生產任務的特點和發展趨勢,積極地進行技術革新和新模式探索,能夠有效提高生產效率和質量水平。
(1)技術手段創新。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和完善,測繪導航產品、種類逐漸增多,也為測繪成果的自動檢查或人機交互檢查提供了更多可能。在作業生產和成果驗收中,基于各種生產軟件,結合任務需求進行二次開發,對于縮短成圖周期、提高成果質量能夠起到重要作用。充分發揮一線作業人員的主觀能動性,鼓勵緊貼生產任務研制小程序、小插件,在完成任務中提高效率的給予重獎。
(2)管理模式創新。測繪產品的社會需求隨著技術進步不斷發生著新的變化,任務的組織方法、質檢方式不能千篇一律,要根據任務的特點、工藝技術、時間要求等適當調整,才能提高效率。明確任務需求,確保技術標準執行一致、理解相同,指導和質檢部門研究確定的技術處理意見,由指定專人負責匯總、向上匯報和向下傳達;實行試生產、試驗收,任務初期選取典型圖幅進行專項實驗,進而深入分析任務特點和重難點環節,歸納問題傾向,把握質量方向,能夠實現對成果質量的精細化控制;針對地圖測制任務中數量大、有難點的項目,可以采取繪制過渡標描圖、判繪樣圖等方式,分擔作業過程的作業量,分級控制質量,確保成果風格一致,避免作業反復、錯漏堆積,提高成果質量效益。
推薦閱讀:接收測繪方面論文的雜志有哪些
2 結語
質量建設是個永恒課題,需要我們持之以恒、常抓不懈,F代測繪生產隨著現代信息技術不斷深入發展,各行業對測繪保障的要求越來越高,保障的領域不斷拓寬,保障的范圍不斷擴大,保障的需求不斷增加,測繪成果質量建設任務將更加繁重。只有嚴把質量關,我們的測繪產品的質量水平、技術水平才會再上新臺階,才能永葆青春活力,才能在現代競爭激烈的測繪市場占有一席之地。
參考文獻
[1] 何平,袁秀麗,徐立崗,等.淺談測繪生產單位質量管理[J]. 吉林地質,2003(4):22-25.
[2] 胡景海.測繪行業的質量管理 [ J ].地理空間信息, 2007(6):55-59.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