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咨詢服務,正當時......期刊天空網是可靠的職稱工作業績成果學術咨詢服務平臺!!!

遙感技術在地震預測工作的應用

發布時間:2017-03-09所屬分類:工程師職稱論文瀏覽:1

摘 要: 這篇地震工程論文發表了遙感技術在地震預測工作的應用,世界上很多國家都經歷過地震的傷害,我們國家是一個地震頻發的國家,所以加強對地震的預測工作尤為重要,及時準確的預防和監測地震可以避免人民財產的損失,論文對遙感技術在地震預測工作中的應用進行了

  這篇地震工程論文發表了遙感技術在地震預測工作的應用,世界上很多國家都經歷過地震的傷害,我們國家是一個地震頻發的國家,所以加強對地震的預測工作尤為重要,及時準確的預防和監測地震可以避免人民財產的損失,論文對遙感技術在地震預測工作中的應用進行了分析。

地震工程論文

  關鍵詞:地震工程論文,遙感技術,地震預測工作

  我國位于亞歐大陸板塊交界處,大陸板塊的緩慢運動,使我國的地震發生頻率相對較高。所以,能夠及時、準確、有效地進行地震預報、監測以及震后救災工作就顯得非常有必要。遙感技術的特點是高效率信息收集、獲取信息量較大、方式多樣與間隔時間較短等,可以保證全方面24h的動態監測,所以其用于地震預測、地震災害現場調查與震后損失核算等是一個比較有價值的課題。該文主要對遙感技術用于地震預測工作進行簡要描述。

  1遙感技術與地震

  遙感技術(RS)指的是通過使用一定的方式能夠遠距離獲取“物體”的各種信息。使用遙感器遠距離獲取目標對象的各種數據,再采用特定方式對收集的數據進行分析研究,進而得到目標對象的相關情況。遙感技術是根據電磁波和地球表面物質之間的特定關系建立的,目的在于探測、分析、研究地球現有的資源和地理面貌,是對地球表面的空間與時間的特征以及規律變化進行觀察研究的新型技術。遙感技術的優點是概括性強、綜合性優異、宏觀調控力強、具有直觀可視性等,由此能夠最大限度地預防人為性的干擾,在合理分配有限資源的同時,使震區各項數據能夠快速有效地傳輸。通過將遙感技術和傳統地震探測技術進行對比,能夠發現遙感技術要更先進、更科學以及更加具有時效性,其使用于地震的預測工作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地震的實質是地球內部的某種結構產生突然性的破裂引發震波,在某個范圍中引發地震的現象。地震現象伴隨的是災難與危險,具有突然性、危害嚴重性以及影響較大等特征,是國際上公認的最危險的自然災害之一。我國所處的位置是亞歐大陸板塊交界處,地殼運動頻繁,因此地震發生的數量也相對較多。世界范圍內死亡人數前十的地震中,有一半發生在我國。使用遙感技術進行地震預測、地震災害調查和損失評估等震前震后各種處理工作,提高了地震預測的準確性,能有效控制和減少震后各種問題的發生。目前,遙感技術在災后重建工作的規劃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在強震區之中,利用遙感技術還可以評估災后重建工作的進展,為管理人員提供堅實的技術支撐。利用遙感技術,還可以獲取震區的地理資料,為災后重建工作的開展提供科學的科技保障。

  2遙感技術應用于地震

  傳統的地震預測、地震情況調查、災情了解等信息收集方式只能采用實地勘測等方法。雖然能夠得到精確性和可信度很高的數據信息,但其附帶著巨大的人力和成本的投入。那么使用遙感技術能夠優化傳統實地勘測方式的缺陷,伴隨而來的是更加先進、更加科學的地震各個階段的處理工作,其在地震領域中具有很大的應用前景。遙感技術主要以航天遙感影像分辨率為基礎,伴隨高分辨率影像技術的發展,推動著遙感技術在地震各個階段的廣泛使用。

  3遙感技術在地震預測中的應用

  地震的預測工作是一個國際性的研究課題,主要是由于地震形成原因的復雜性和多樣性,且受到目前科學技術的限制,無法形成及時有效、準確的地震預測工作,F在將衛星遙感技術應用到地震預測的研究正在處于發展階段,伴隨而來的是很多難關需要攻克,現在科研人員研究的重點是使用遙感技術進行地震震前監測,其中心是對震區的熱異常情況進行探測分析。地震發生前的地表溫度異常在國際的歷史上有很多記載,我國歷史文獻中也有很多資料記錄了地震時地表溫度異常的情況。在強烈地震發生時,震中位置周圍一定范圍內將會出現溫度升高的情況,同時這種溫度升高包括空氣溫度、地表溫度以及地表下淺層溫度等。傳統地震預測技術對震前溫度變化的研究主要是對全國臺網監測的氣溫、淺層土地溫度與中、深層水溫等數據的分析,同時對震中位置附近區域的地表與指定深度的地下溫度情況變化的分析研究。然而其有一定的局限性,只能監測局部位置的溫度異常,無法形成范圍性溫度變化趨勢的數據。熱紅外遙感技術的特點是覆蓋性、24h動態信息監測、信息多樣性等,因此能夠對震區熱異常信息影像形成連續性監測。

  4遙感技術在地震災害評估中的應用

  地震災情的獲取與評估是降低災害影響的有效途徑,但是傳統人工勘探途徑不僅費用高,且工作效率低。實際上,早在1906年,美國科學界就利用風箏記錄了地震災后影響,從此,遙感技術開始應用在地震災害的調查與分析中,自此之后,遙感技術開始普遍應用在地震災害信息的預測中,獲取了突出的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利用遙感技術來獲取震害信息,可以及時收集到道路、橋梁、建筑物等設施的信息,為地震后的災害評估提供資料支持。作為一種新興的空間對地觀測技術,遙感技術正日益發展成為一種先進的手段,并應用于各個不同的科學領域當中。對地震科學而言,快速、高效及準確地獲取信息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而遙感的特性恰好滿足了這一需求。不同光譜段和不同空間分辨率的遙感數據可以根據其自身的特點應用于地震研究的各個研究方向。開展多源地震空間數據的綜合研究,并建立多源遙感數據地震應用模型是今后空間技術應用于地震行業的必然發展趨勢。震害損失快速評估未來的發展應主要定位于結合高精度遙感數據和遙感震害模型的3S技術(RS、GIS及GPS)的應用,通過震害信息自動識別技術和目標物的精確定位技術真正實現震害快速得出結論。

  5結語

  在我國,地震發生次數相對較多,那么如何準確與及時地進行地震預測以及指導災后救助工作是目前國內地震研究學者們應該首要關注的問題。遙感技術相對于傳統方式,其更加適應不斷發展的經濟與文化要求,是一種較為先進的科學技術。伴隨時間、空間與光譜分辨率以及多傳感器遙感影像技術的不斷研究進步,推動著遙感技術不斷完善,使其能夠更加廣泛地應用于地震預測工作。

  作者:王雨珂 單位:成都鐵路中學

  推薦閱讀:《東北地震研究》是遼寧、吉林、黑龍江三省聯辦的綜合地震學術性刊物,編輯部設在遼寧省地震局地震信息中心。

2023最新分區查詢入口

SCISSCIAHCI

7799精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