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分類:文學期刊瀏覽:次
《中國文物科學研究》(季刊)2006年創刊,是當今全國唯一的文物學科理論和文物保護科學技術綜合性學術刊物。每期內容分學科論壇和文保科技兩大版塊。兩者“和而不同”,共生共榮,推動當今文物學科理論建設和文物保護科技創新發展。
《中國文物科學研究》遵循實踐-理論-實踐規律,重視實踐經驗總結,努力使之升華為理論,再指導實踐;對當前文物工作中的新情況,新動態,新問題從理論上進行研究與解釋,并提出對策與建議;重視文物保護科技的長遠發展和現實應用的研究創新,確保研究與應用的協調,持續發展,展示科技研究新成果,交流科技研究新經驗。
中國文物科學研究收錄情況/影響因子
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收錄 維普網、萬方數據庫、知網數據庫收錄
1、數據:MARC數據、DC數據
2、圖書館藏:國家圖書館館藏、上海圖書館館藏
3、影響因子:
截止2014年萬方:影響因子:0.206;總被引頻次:59
中國文物科學研究欄目設置
文物學說、保用視野、管理縱橫、縱觀全局、花果薈萃、傳統技藝。
中國文物科學研究雜志社介紹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嚴謹的學風和樸實的文風,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討論。凡采用他人學說,必須加注說明。
二、不要超過10000字為宜,精粹的短篇,尤為歡迎。
三、請作者將稿件(用WORD格式)發送到下面給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來稿請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為規范排版,請作者在上傳修改稿時嚴格按以下要求:
1.論文要求有題名、摘要、關鍵詞、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單位(名稱,省市郵編)等內容一份。
2.基金項目和作者簡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項目:項目名稱(編號)
作者簡介:姓名(出生年-),性別,民族(漢族可省略),籍貫,職稱,學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數字分級編號法,一般用兩級。插圖下方應注明圖序和圖名。表格應采用三線表,表格上方應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參考文獻列出的一般應限于作者直接閱讀過的、最主要的、發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獻。其他相關注釋可用腳注在當頁標注。參考文獻的著錄應執行國家標準GB7714-87的規定,采用順序編碼制。
《中國文物科學研究》范例
1.在《文物保護法》修訂實施五周年座談會上的講話 路甬祥
2.在《文物保護法》修訂實施五周年座談會上的講話 單霽翔
3.完善文物法律制度嚴格依法行政——在《文物保護法》修訂實施五周年座談會上的發言 汪永清
4.民主立法與科學立法的成功實踐——紀念《文物保護法》修訂實施五周年 張文彬
5.在《文物保護法》修訂實施五周年座談會上的發言 謝辰生
6.在《文物保護法》修訂實施五周年座談會上的發言 鮑賢倫
7.論文物史跡網 李曉東
8.淺談軍墾文物征集工作 劉靜
9.試談鐵路可移動文物的鑒定 賈本義
10.深入發掘民族村寨的文化內涵——關于貴州民族村寨的保護與利用 吳正光
11.淺談城市遺址的保護方式 陳星
12.一代名將楊虎城的文化遺產情結 張志強
13.民國時期關于文物歸屬權的爭議——以殷墟發掘為中心的歷史回眸 徐玲
14.文化遺產保護視角下的中國營造學社工作及其觀念分析 劉守柔
15.文化遺產保護與保存科學 黃克忠
16.漢白玉防風化保護材料研究 郭艷敏,高峰
17.博物館古玉器修復與復制保養 李新秦
18.唐墓壁畫保存現狀及保護修復方法 段萍
19.古銅鏡的修復與保護 李新秦,楊倩
20.淺析小型博物館絲綢文物庫藏保護 張國華
21.廣州錦綸會館整體移位保護過程及其科學意義 陳玉環,李國雄,李繼光
文學方向論文范文:古建筑文物全景圖生成方法研究
摘要:隨著全景圖技術的快速發展及廣泛應用,古建筑文物全景圖生成方法備受關注并得到研究和發展。本文從全景圖照相設備、全景圖生成工具和全景圖拼接算法三方面來對目前古建筑文物全景圖生成方法進行概述、比較和分析,最后得出相關結論并給出展望,希望為從事古建筑文物全景圖生成、圖像處理方面的設計人員和研究人員提供一定的參考。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