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4-10-10所屬分類:文史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摘要:濟南有山,但不叫山城。不叫山城不是因為濟南沒有山。老舍先生說,上帝偏愛濟南,把秋和冬都賜給了濟南。其實,上帝不僅把秋和冬賜給了濟南,還在壘筑泰山時,順便把它的余脈,一古腦兒地也賜給了濟南。濟南能沒有山嗎?但上帝偏愛濟南到了極點。它怕逶
摘要:濟南有山,但不叫山城。不叫山城不是因為濟南沒有山。老舍先生說,上帝偏愛濟南,把秋和冬都賜給了濟南。其實,上帝不僅把秋和冬賜給了濟南,還在壘筑泰山時,順便把它的余脈,一古腦兒地也賜給了濟南。濟南能沒有山嗎?但上帝偏愛濟南到了極點。它怕逶迤出的1300多座山,壓壞了泉,就把連綿的山,統統安放在了城南。盡管城北也有幾座山,但都是不連丘陵,孤峰拔天。那是上帝怕濟南寂寞。
上帝的偏愛,在賜給濟南山的同時,還給了濟南太多的泉,使得濟南遍地流泉。因此,濟南的另一個名字,叫泉城,其因非山不美,水不秀,只因濟南泉水太多,多得匯成了湖,流成了河,潤了一城山色,澤了半城湖泊。
任何江河,都有源頭。我曾到過三江源,那是長江的源頭、黃河的源頭、瀾滄江的源頭,那里有湖、有泊,有溪流,也有小河,而湖泊、溪流、小河的水,也如濟南的水,不含雜質,未經污染,順勢分流,各自獨占了三江源頭。而濟南,河的源頭是湖,湖的源頭是泉。那么,泉的源頭呢?
古人曾經尋找過泉的源頭,但我不知道他們是駕車而來,還是騎馬而來?反正我是踩著玉水,騎著玉符河來的。
沿河溯流而上,走進群山腹地,但見三川合流,聚流成湖,宏闊終軍故里。那三川,一曰錦繡,一曰錦陽,一曰錦云。它們的名字告訴我,它們是錦字輩的同胞兄弟。佇立在三川合流處,俯視湍急的河流,我想起了不知哪位名人說的一句話:一滴水,只有匯入江海,才會化為不朽的生命。雖然我不知道這位三兄弟,是否懂得 “一根筷子易折”的道理,但我知道終軍故里人,凝神聚力,融智合慧,用豪邁的情懷,錦繡了三川,蕩漾了兩湖,長青了四季,滋養了終軍故里的一城山色。
道家以為,水生萬物;水是生命之源。換句話說,水是根,山是苗,根深苗才旺。所以,在我看來,人們常說的“山青水秀”,或者說是“青山秀水”,是語句的倒裝。但是,不管山青也好,青山也罷,都是因水而來,因水而去的。而且,這水是初始的圣潔之水。
因此,古人不惜筆墨,用“春風繪錦繡”、“云林競疏柳”、“霞彩映晴川”來描繪三川,但他們沒有深究一個為什么。而在我看來,三川之美,緣于三川之水,豐盛,秀澤,圣潔。不是嗎?佛峪的玲瓏泉,從巖石峭壁叮咚而出,涌出了錦繡源頭的第一條溪流;長城嶺的神泉、馬刨泉,穿山破壁,伏流噴發,淌出了錦云川的源頭;許許多多的無名泉,云集黃巢嶺,蜿蜒下山……而源頭的溪流,非孤身單走。比如玲瓏泉。它途經林枝、棗林,南岸接葫蘆峪的水,北岸納天晴峪、東嶺角、積米峪、鴨子泉的水,它們結伴成行,擰成了一條河;它們又蹦過絕壁,跳過斷崖,再匯梯子山上的水,融藕池、羅伽、黃鹿泉的水,一瀉十里,由河變川,涵養了這方神奇的圣土
望炊煙,離川上岸,尋路進村,但見儼然屋舍處,只聞雞犬聲,卻不見泉水淙淙。不免有些失望。但是,失望之余,又有或許的疑問:無泉之村,何以山野蔥蘢,人丁興旺?山民笑了,說:從一口口老井里汲出的水,不是泉嗎?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