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咨詢服務,正當時......期刊天空網是可靠的職稱工作業績成果學術咨詢服務平臺!!!

動漫角色的文化象征與符號性表達

發布時間:2021-11-20所屬分類:文史論文瀏覽:1

摘 要: [摘要]動漫角色是動漫故事建構的主體,也是動漫故事意義表征與符號性表達的載體。在實踐中如何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指導,準確把握動漫角色的內涵和本質特征,深入了解動漫角色對動漫文化產業發展的促進作用,全面認識動漫角色的社會性、審美性和商品性,以及其在文

  [摘要]動漫角色是動漫故事建構的主體,也是動漫故事意義表征與符號性表達的載體。在實踐中如何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指導,準確把握動漫角色的內涵和本質特征,深入了解動漫角色對動漫文化產業發展的促進作用,全面認識動漫角色的社會性、審美性和商品性,以及其在文化傳播、社會互動交流、符號性消費等方面的潛在意義和顯性價值,形成系統、完整的動漫角色研究學術話語體系,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這也為創新動漫表現形式,豐富動漫文化呈現方式,進而促進動漫產業發展提供了行動指南。

動漫角色的文化象征與符號性表達

  [關鍵詞]動漫角色;象征性;符號性

  動漫是伴隨現代藝術與科技進步發展起來的。從其本身來講,動漫不僅是故事與角色的傳播載體,還是一種能夠改變人們觀念,進而可以促進社會發展的有效工具;從其內涵與表現形式來說,動漫是一種有形的,可以跨越國界、跨越民族、跨越文化的,帶有全球性特點的流行語言和符號表征體系。它能流行并被廣泛接受的原因,一是故事內容的創造性編排,二是表現形式和呈現方式的創新性組合,三是對不同文化背景下不同群體的廣泛適應性。從一定意義上說,動漫是故事內容與角色形象的有機融合,是對世界性文化遺產的有效對接及日常生活方式的現代性表達。因此,動漫發展歷史既是一部故事演繹與角色演化的歷史,又是一部社會生活豐富與發展的歷史。隨著現代影視產業與視覺藝術的發展,動漫這種獨特且多元的角色表現藝術已經超越故事內容本身,從而使得角色成為動漫創作中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進而成為決定動漫作品成敗的關鍵。動漫角色塑造是對動漫符號體系的不斷豐富與發展,不僅決定著動漫故事的表現形式和呈現方式,還建構起一套系統的關于動漫研究的學術體系,并使得由動漫作品創作活動衍生出來的角色創意、角色人設、角色塑造,以及由角色商品、角色商品化演化出來的角色消費、角色市場、角色產業、角色經濟等方面的概念范疇更加明晰與完善,形成了動漫角色創意與符號表征的生成機理,角色社會化與社會角色化的實踐性應用機制,角色產業新模式與角色經濟新業態的多元化、生態化發展規律,進而由此引發了關于角色研究認識論、方法論和角色話語體系建構等研究內容的討論。也就是說,動漫角色作為動畫故事建構的主體,是動漫故事意義表征的主要載體;角色人設是動漫作品的社會觀照、審美客體和敘事對象,是動漫文化的核心要義,也是服務社會、引領時尚,以及塑造社會價值、生活理念和社會生活方式的重要參照。角色來源于社會又映照著社會,所以,從一定意義上說,社會是角色的社會,角色是社會的角色。角色的社會屬性使得角色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和象征意義,無論是顯性的象征還是潛在的隱喻,其內涵和寓意延伸到其他社會領域就會演化成為一種具有豐富社會蘊含的文化符號。于是,由角色社會化與社會角色化交互過程所引發的哲學思考與人文觀照就成為了現代動漫文化及其角色學術話語體系建構的方法論基礎,并由此形成了動漫角色文化象征與符號性表達的概念范疇及研究框架。

  一、動漫角色的象征性與符號

  性象征是人類認識世界,能動地反映客觀事物以及聯系本體意義與他者意義的一種表達方式和藝術創作手法。象征的本質表現就是,使得象征的本體意義通過類比聯想的抽象化思維與象征意義建立起一種內在的聯系,并產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點到面、由特殊到一般的普遍性聯系。而符號的原本含義就是“標簽”“象征”。所以,從普遍意義上說,符號的本質在于,其自身之外的、又與其緊密聯系在一起的“隱喻”或“象征”意義,并由此生成一個既相互關聯、相互詮釋,又相互表意、相互強化的表征性體系。因此,從實踐意義上看,象征和符號的本質相同,但表現形式各異。象征可以是語言性描述,也可以是圖形式或者符號式表達;而符號可以是圖形式、圖像式表征,也可以是語言描述性形象表達。不管其借助的形式是隱喻還是借喻,是隱性還是顯性,對透過圖形、圖像、符號或者語言性描述所建構起來的藝術形象,人們感知到的不僅是表象,還有表象背后所蘊含的社會意義和價值觀念。

  作為視覺文化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動漫在視覺文化形式方面本質上并沒有發生變化,只是其表現形式及傳播效能在現代科學技術的催化下得到了巨大豐富和提升。動漫這種視覺文化形式本質上是,“以圖像為主因(dominant)的文化通過各種奇觀影像和宏大場面,主宰人們的休閑時間,塑造政治觀念和社會行為,不僅為創造認同性提供了種種材料,促進一種新的日常生活結構的形成,而且也通過提供象征、神話和資源等,參與形成某種今天世界上許多地方的大多數人所共享的全球性文化”①。在共享性全球文化中,動漫角色就是那些具有超強穿透力的無孔不入的重要元素之一。當前世界范圍內動漫角色的流行與發展不僅佐證了這一觀點,而且將角色符號表征體系發展到了一個更高的層面上。動漫角色不僅是作品中人物形象和故事演繹、變化的載體,而且在視覺文化的更高層次與認識論層面上承擔起了建構符號系統的責任。也正是這種符號性表征場域的形成與建構,使得動漫角色符號系統的象征性特質得以確立并在實踐中實現了能指與所指的統一,從而在動漫故事敘事中使得角色達成了自我、他我與客體對象的相輔相成和對立統一。從社會學角度看,圖像既是對客觀世界的反映或映照,也是一種符號化社會存在,但圖像就其本身來說并不具有任何效力,圖像只有與特定的社會環境或場景結合才能展現出其所蘊含的社會意義和價值取向。尤其是在現代社會條件下,圖像一旦與特定的社會群體、社會行為、社會生活方式和社會意識形態相鏈接,就會釋放出其獨特的社會影響力。而這種社會意識形態存在正是動漫創作者以及角色人設所要呈現給觀眾的真實要義和本質所在。由此,象征與符號在此基礎上達成了一致,并實現了二者的有機統一,這也正是視覺文化的魅力所在。當然,讀圖時代的到來并不意味著語言功能和效能在社會傳播領域的衰退,因為圖像的社會隱喻和表征始終離不開語言的表達和詮釋。只不過與傳統的話語文化形態相比,視覺文化的顯性效應與表征意義更加顯著,表象與表意更加簡潔明了;同時,圖像的創意、生產、傳播和接受更加高效,這也從另一個方面印證了現代社會環境下視覺要素在文化建設、文化傳播、文化創造方面的優勢與特色。這也就是動漫及其角色之所以成為世界流行文化的關鍵所在。

  動漫角色是象征和符號的有機統一體。角色的創造過程是一個不斷豐富、不斷完善、不斷提升、不斷演化、不斷進化的過程,而這個過程對動漫角色創造者來說,沒有最好只有更好。當動漫角色經過一系列故事敘事而在大眾心目中形成相對固定的形象特征時,即角色的內涵和特質成為了某種社會形象、人物的特定標識或替代物時,動漫角色象征就具有了符號意義。這是因為,“‘象征’其實是一種隱喻,當一個隱喻的喻旨是一種具有無限延伸可能的精神內容時,就可以被稱之象征。象征與比喻的區別,在于喻旨的隱在性和不可窮盡性。也就是說,象征是在一個形象的背后,隱藏了無限豐富的精神內容或文化密碼……倘若能部分地解讀其中的內涵,欣賞者就可以獲得巨大的審美享受。象征使審美具有了層次性,不同的欣賞者可以在不同的層次獲得不同的審美愉悅”②。如此一來,不僅動漫作品實現了其社會價值和市場價值,角色也由此進入社會文化和商業領域,展現出其自身的價值和意義。

  動漫角色創作活動與其他文藝創作活動一樣是一種社會認知活動,屬于社會意識的范疇,其自身具有鮮明的內在規定性和本質特征。動漫角色創作反映的對象是社會,是社會中的客觀存在,而社會又是一個豐富多彩的不斷發展變化著的社會。動漫角色創作是一種文藝創作實踐活動,創作者要想準確、及時、客觀、能動地反映社會現實,創作出既具有鮮明的藝術特色又具有豐富社會內涵的動漫角色,就必須堅持實踐的觀點,撲下身子深入到社會生活中去認識和了解人們的所思所想和現實生活需求,去把握人們的社會價值取向和精神追求,由此塑造出來的動漫角色形象才能夠具有鮮明的思想性、現實性、時代性和人民性,才能具有鮮明的關注度、親和度和粘合度,才能具有強大的穿透力和滲透力,才能夠引起人們的共鳴和積極的社會反響;否則就是虛幻的、膚淺的,僅僅是為了創作而創作而已,既不會引起人們的關注,也不會激起任何生活漣漪和思想火花。也只有如此,才能創作出具有旺盛生命力和活的靈魂的動漫角色。當然,這種對社會現實的能動反映與認知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是一個不斷提高與深化的實踐過程。這個過程又是一個隨著社會的發展而不斷發展的過程,即必須始終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原則,持續不斷地投入到社會實踐活動中,在實踐基礎上不斷提高認知能力,在新的認知能力層面上更加深入地開展實踐活動,并形成良性循環。

  二、動漫角色的文化象征

  動漫角色是動漫文化的主要構成要素,是動漫文化產業生產、市場拓展與非線性擴張的基礎性生產資料,并且這種生產資料不是一次性消費資料,而是一種不斷累積和自我增值的生產資料,應用次數越多,使用頻率越高,其經濟效益就越大,社會效益就越強,即動漫角色具有很強的迭代疊加效應。與此相關聯的是,這種迭代疊加效應與文化價值認同呈正相關關系,從而構成文化認知、文化想象和文化記憶的核心要素,即“文化酵素”。

  從動漫作品創作與傳播過程來看,動漫角色在動漫作品中不是一個個“特行獨立”的存在物,每一個相對獨立的動漫角色都會與其他動漫角色發生關系,建立相對固定的交互關系,由此生成相互聯動、互相影響的全景式角色關系圖譜,并構建出一幅幅充滿活力的文化鏡像,既映照社會事物,又反映社會現實,進而在特定的社會背景下豐富或重構社會的價值取向和生活理念。因此,源于動漫作品又相對獨立于動漫作品的角色不僅是動漫作品的“析出物”,而且是社會的產物,其從誕生的那一天起就被打上了鮮明的文化烙印。所以說,無論是動漫創作還是角色人設及其角色塑造,絕對不是一種游離社會、脫離時代的天馬行空和隨心所欲的“夢幻遐想”,而是對優秀傳統文化的活化、傳承以及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更是對社會責任、社會理想、社會價值取向的深刻認識與堅守。因此,動漫角色創作必須秉持正確的價值取向,堅持鮮明的教育導向。動漫角色不是一個簡單而又純粹的“角色”,其應該是一個承載著特定社會價值取向,擁有豐富文化內涵、鮮明標識性和象征意義的充滿社會責任感的文化符號。

  縱觀世界動漫發展史,動漫角色的圖像敘事功能和價值取向是其與生俱來的本質特性,無社會價值內涵和文化意義的角色是不存在的,即使是首屈一指的迪士尼角色也不例外。雖然米老鼠的創作者華特·迪士尼曾反復強調,米老鼠本身沒有什么主義,沒有人生哲學,沒有內在的政治、社會價值或心理宗旨,也沒有東方的神秘主義存在,假若有人從它的身上看出了什么意義來,這不關米老鼠的事。是的,假若有什么意識形態方面的意義存在的話,是不關米老鼠的事,但與米老鼠故事的創作者和生產者有關,這是一個不容否定的客觀事實。因為米老鼠是一只被擬人化了的,也就是被社會化了的,具有鮮明社會屬性的“社會性”老鼠,已經不是原來意義上的純粹的動物性老鼠了:其具備了人的所有特征,如學習、觀察、思考、想象、認知、行動、交往、理想;其已經是一個具有特定文化意蘊的社會角色,承擔起了塑造社會形象、傳播社會文化的職責,其價值判斷、思想認知、思維方式和社會行為會影響、沖擊或重新建構傳入地的社會認知和社會生活氛圍,進而滲透到政治、經濟、文化領域。為此,楊揚指出:“嚴格地講,迪士尼是一種文化產業,但它不是一次性消費就結束了,而是與文化價值認同有密切的關系,構成了文化認知與文化想象的核心。如唐老鴨、米老鼠的形象,是很多人回味1980年代、1990年代兒童生活的一個記憶亮點。我并不否認米老鼠、唐老鴨的存在價值,關鍵在于如果中國孩子的童年記憶只有米老鼠、唐老鴨的強勢記憶,而沒有我們中國文化相關符號價值記憶,這從中國文化建設角度講,應該是一個很大的文化缺失和教育缺失。”①這應該引起我們的警覺和思考。

  正是動漫角色的價值屬性和文化象征意義使得日本在引進迪士尼文化的同時產生了幾分文化安全方面的警覺,其在形式上照搬了迪士尼的管理體制、機制以及表現、表達方式,但在內涵上則融入了東方價值理念和本地文化。一方面,東京迪士尼樂園的運營體系是迪士尼授權下的本土經營;另一方面,它也是全球化與地方化交織影響、發展中的“文化適境”與“文化雜糅”的代表,揭示了一個動態、融合發展的過程。阿維德·拉茲指出:“從‘文化適境’視野來看,東京迪士尼符合日本的規則與價值。有趣的是這不僅涉及傳統的‘理性環境’、外來市場、技術發展與監管壓力,還有體制環境及其體制規范、社會結構與文化傳統……東京迪士尼的案例說明,威懾的同構可以轉變為規范的同構……這是一個動態活躍的同構過程,而過程本身也是雜糅生成的。”①這也說明,迪士尼動漫、動漫角色以及其所打造的夢幻世界之于社會文化猶如國旗之于旗幟一樣,從形式上來說國旗與旗幟是相同的,但從其內涵來說,國旗卻有著不同的象征意蘊和組織結構。

  從我國動漫發展來看,民族文化背景、價值呈現方式和社會象征意義是動漫角色創作的源泉和基礎②,無論是20世紀30—40年代的民族動畫創作高潮,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后“中國動畫學派”的形成,還是當下的國產動漫崛起都證明了這一點。20世紀30年代,我國動畫先驅萬氏兄弟曾直言:“常常在電影上看見鋼筆墨水畫片(弗萊雪兄弟動畫作品《墨水瓶人》),一個像馬戲場上丑角裝束的人,從墨水瓶里跳出來,做出種種滑稽的表情,引得觀眾捧腹大笑,演畢又跳進墨水瓶里去。我們見了這種畫片,都很感覺到興味,于是逐漸被這種濃厚的趣味所引誘,結果生出創造中國活動墨水畫片的動機來。”③正是在動畫及其角色的吸引下,萬氏兄弟走上了動畫創作的道路,并且“發奮專研,決心為創作中國的美術電影貢獻出自己的青春,為中華民族爭氣,不讓外國人專擅其美”④。在萬氏兄弟看來,“萬氏卡通的主角,多半用黑猴、黑貓、黑狗、小白兔等,有時也用墨水畫的小人作主角……其余也有昆蟲和水族及飛禽類,能表演的很多,他們雖然都是謔畫化了的動物,但我們卻是希望他們能夠表現人類的現實生活”⑤。這是因為,在動畫創作過程中,作者已經賦予了擬人化角色以明顯的社會價值和文化表征意義。萬氏兄弟也將這一理念貫穿到了其系列作品的創作中,使得動漫角色的符號性表達逐漸明晰且更加系統化,并形成了一系列具有民族特色和優秀傳統文化內涵的動漫角色形象。20世紀50年代由上海電影制片廠美術片組制作完成的作品《烏鴉為什么是黑的》就是在動畫角色“美麗鳥”的形象塑造方面,將角色的內在情感與民族性表現形式完美結合,達到了統一。據參與創作的浦稼祥回憶,這部作品在西洋畫的基礎上結合了民族繪畫的虛實處理,其中的特色鏡頭、背景陳設都以民族風格表現為主;角色“美麗鳥”也是以古代傳說中的鳳凰為參照,其前胸的粉紅色裝飾則源于以前婦女的服飾,進而成為民族化人物造型;動作表現上參考了少數民族的舞姿,也是表現其性格的重要序曲;反映影片主題的美麗鳥被火燒著尾巴的設計也是源自民族舞蹈中人們圍著篝火唱歌、跳舞的場景。⑥近年來,國產動漫業振興,“伴隨著國家政治和經濟實力的崛起,中國文藝作品意欲在世界范圍內表達對于本土文化的自信”⑦,涌現出一批將鮮明民族文化背景與當代現實生活相結合的優秀作品。例如,動漫《非人哉》的角色即以《山海經》《西游記》等中的人物為題材,既保留了其原有的人物元素與關系,也進行了現代化延伸與性格演繹;動漫作品《一人之下》在故事線展開、角色動作設計上既融合道家文化以展現出深厚的中華文化內涵,還配以當下社會生活中的場景打造,讓人們倍感真實。

  相關知識推薦:寫動漫產業論文能引用哪些文獻

  實踐證明,要創作出優秀的動漫角色并使之具有文化魅力和傳播效能,就必須堅持交流開放、兼容并蓄的理念。必須辯證地認識、分析豐富多彩且滑稽有趣的迪士尼等域外動漫作品及角色形象。以迪士尼為代表的動漫角色的創新發展走在了世界娛樂行業的前列,但其所蘊含的文化象征與價值隱喻值得反思與借鑒。從人類文明發展歷史來看,娛樂是人類的天性,是特定文化的自然表征。娛樂的表現形式、呈現方式具有共同性、普遍性,但娛樂的內容以及應用場景卻具有鮮明的民族性和國家意識形態屬性。對于娛樂的傳播,應清楚意識到:“社會文化的轉型交替是媒介文化與政治社會關系交互決定的結果。我們對全球媒體文化所賦予的頌揚/詬病/信心/憂慮等等復雜情感,不應停留在對媒體和文化本身,而應該指向更復雜的對政治經濟和社會權力的辨析以及行動主義層面。”⑧這就要求動漫從業人員,必須正確認識和了解動漫創作及其角色塑造的社會意義和時代價值,以及其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論文作者:韓若冰

2023最新分區查詢入口

SCISSCIAHCI

7799精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