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0-02-15所屬分類:文史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一直以來,紫砂壺都有著世間茶具稱為首的贊譽,喜歡傳統文化并且還喜歡喝茶的人可能聽說過《紫砂賦》中的一段話:試問江南茶客,有誰不知陽羨?既然中國文士,無人不愛紫砂。寥寥數言就將紫砂壺最重要的幾個特點概括其中,正所謂詩之余,畫之余,補之以茶道;
一直以來,紫砂壺都有著“世間茶具稱為首”的贊譽,喜歡傳統文化并且還喜歡喝茶的人可能聽說過《紫砂賦》中的一段話:“試問江南茶客,有誰不知陽羨?既然中國文士,無人不愛紫砂。”寥寥數言就將紫砂壺最重要的幾個特點概括其中,正所謂“詩之余,畫之余,補之以茶道;茶之中、道之中,顯之以紫砂。”文人好茶,亦好紫砂。不過這些話都沒有講出紫砂最根本的魅力,那便是紫砂的材質。
對于現代人來說,要去理解紫砂的原料、制造、成形、燒制等等的環節太過復雜,以至于往往更偏向于紫砂身上所帶有的文化屬性,而忽略了其本身的材質特性,只能大概的對紫砂的材質有一個模糊的了解。這跟缺乏現代科學技術的古人們可謂相仿的,在很久以前,雖然沒有自然科學帶來的種種便利,但通過一代又一代人的經驗總結,還是描繪出了紫砂所應有的樣子,古人形容紫砂“體如鐵、色如銅、音如磐、亮如鏡、光照鑒人,透而不漏……”我們今天所說的紫砂壺的透氣性,便是指的這段文字中的“透而不漏”。而這種“透氣不透水”的特性,關鍵便在于紫砂泥料中的紫砂顆粒。
解放以前,由于制作工具和技術的落后,大部分紫砂泥料的煉制都較為粗放,只是經過簡單的揚塵、水漂、去脂后陳腐,工藝遠沒有后來的細致,導致泥料當中顆粒大小完全是自然形成的比例,不同批次的紫砂泥料往往特性天差地別,這直接影響了后續的成形和燒制等工藝,導致產量下降,成品率低等等后果。但之后由于紫砂工藝廠的成立,工具技術進步,原料總廠研制出拼配系列,俗稱拼紫,就是可以人工配置不同大小砂粒的比例,在保證成品率的前提下,大大提高了泥料的品質,這是紫砂泥料煉制史上的巨大進步,意味著紫砂原料提取進入了一個可以人工精煉的時代,但可惜的是,之后由于紫砂工藝廠解體,紫砂原料的煉制開始出現一定程度的混亂,市場上既可以找到顆粒均等的純正紫砂泥料,也充斥著大量的粉砂料,某些材質可以說已經喪失了“透而不漏”,以這種原料制作出來的茶壺,僅僅只是既不透也不漏而已。
當然行業的擴張雖然會讓整個行業內的從業人員以及產品品質良莠不齊,但對于整個行業的發展依然是利大于弊的。相對于古人以經驗來挑選泥料制壺,現代人以科學的方法,煉制出更為優良的紫砂礦料,無疑大大提升了紫砂壺的整體品質。所以如果同古代制壺作品來比較的話,有著優秀材質作品大大增加,但同時低品質的紫砂也同樣大大增加。這稱不上誰優誰劣,都是為了適應社會文化生活對紫砂的需求所產生的變化,相對于古代原料品質的同質化,現代紫砂原料品質的高低差異,直接影響了紫砂成品的品階,這也為細化市場需求提供了條件,大量低品質但也低成本的紫砂壺擴張了紫砂行業的傳統領地,而更多的高品質紫砂作品,亦滿足了人們日益增長的對于文化和品質的追求。
高品質的紫砂礦料除了需要純正的原礦以外,其煉制成熟泥的過程也至關重要,紫砂在地底巖化結晶并聚合,結晶間的連接能夠隨著巖化的過程而不斷加強,所以越優質的紫砂原礦其儲存在地底的時間越長,在挖掘這些礦料的時候,首先要了解其巖化程度,從而判斷這種原礦適合煉制多少目數的紫砂泥料,并在分篩階段,碾磨出不同目數的顆粒,倘若用機器大約能提取 60%~70%的紫砂顆粒,通常來說 120 目以上的顆粒其透氣性近乎沒有,嚴格的說,已經不能夠成為正宗的宜興紫砂壺原料了。除此之外,紫砂礦料對于紫砂壺的品質并沒有高下之別,其質感、硬度、透氣性等依賴于其后的制作工藝,但需要注意的是,紫砂材質作為所有紫砂壺的基礎,其品質決定了最后的紫砂成品所能達到的最高材質品質,這是后續任何工藝所無法彌補的。所以總得來說,越高品質的紫砂泥料,越是能制作出好的紫砂壺。
相關期刊推薦:《山東陶瓷》Shandong Ceramics(雙月刊)1978年創刊,內容包括日用瓷、建筑衛生瓷、工業陶瓷、窯爐及相關耐火材料等無機非金屬材料工業的新技術、新材料、新成果、新設備的研制推廣和應用。有投稿需求的作者,可以咨詢期刊天空在線編輯。
紫砂礦料工藝的發展相對于先人確實已經取得了長足的進步,當代紫砂從藝業者在整體制作中可以說在原料上比先輩要有很大的優勢,但這并非是紫砂泥料以及紫砂壺的終點,其處理工藝、制作工藝必然會隨著紫砂的傳承逐漸的發展下去,未來可以預見會有更好品質的紫砂泥料來制作更精美的紫砂茶壺。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