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咨詢服務,正當時......期刊天空網是可靠的職稱工作業績成果學術咨詢服務平臺!!!

透過歷史比較視角論中西方文化的共性文史核心期刊論文發表

發布時間:2013-12-17所屬分類:文史論文瀏覽:1

摘 要: 沖突和對抗并非人類發展的主旋律,中西方文化更多的是相似與和諧的一面。通過從神的特點、創世與造人說、基督教與佛教的教義、羅馬帝國與秦王朝及漢王朝及江山與美人等十個方面對中西方文化進行的歷史對比發現,二者在風俗習慣、信仰、道德觀、價值觀及世界觀

  摘要:沖突和對抗并非人類發展的主旋律,中西方文化更多的是相似與和諧的一面。通過從神的特點、創世與造人說、基督教與佛教的教義、羅馬帝國與秦王朝及漢王朝及江山與美人等十個方面對中西方文化進行的歷史對比發現,二者在風俗習慣、信仰、道德觀、價值觀及世界觀方面有很大的共性。本文旨在為世人提供一點啟示:尋求共識,著眼共同利益、求同存異是實現世界和平與和諧的基礎。

  關鍵詞:文化,歷史比較,共性,和諧

  眾所周知,世界文明劃分為五大文明:兩河流域文明、黃河流域文明、尼羅河流域文明、印度河流域文明及中亞美利加文明。本文所討論的東方文明及中華文明分別指兩河流域文明、印度河流域文明和黃河流域文明。西方文明指古希臘文明和羅馬、基督教文明及現代意義上的西方(歐洲與美國)文明。筆者將用歷史對比的方法,從宗教、神話、社會、歷史事件等方面揭示中西文化在信仰、社會發展、道德觀及價值觀等方面的共性,為中西雙方實現共同發展、建立世界和平的目標尋找共同的基礎。

  1神話、傳說、宗教

  1.1神的特點

  中西方的神有著共同的特點。第一個特點是它們形象多樣、怪異。例如:希臘—羅馬神話中的蛇發女怪美杜莎,女人頭飛獅身的斯芬克斯(Sphinx),獅首、蛇尾、背部中間是黑山羊的喀邁拉,牛首、人身的女怪彌諾陶洛斯,人身馬首的怪物內薩斯及人身羊腳、頭上長腳畜牧神潘等。中國神話中的盤古是一個渾身長毛、頭上長角、脾氣暴燥、長相丑陋的巨人。伏羲與女媧的形象是人身蛇尾。黃帝的官吏倉頡頭上長著四只眼睛八個瞳孔。神農的形象是牛頭人身。

  中西方諸神的第二個特點是它們都與自然與人的生活息息相關。例如,在上面談到的奧林匹斯神族中,阿佛洛狄忒(Aphrodite/Venus)是愛與美的女神。阿波羅(Apollo)是預言與音樂之神。雅典娜(Athena)是智慧、戰爭以及雅典的守護神。宙斯(Zeus/Jupiter)是奧林匹斯神族之首,主宰整個神界。在提坦神族中,蓋婭(Gaia/Tellus)為大地之神。俄刻阿諾斯(Okeanos/Oceanus)為大洋之神。西彌斯(Themis)是法律、正義及和平的化身。阿斯克勒庇俄斯(Asklepios/Asclepius)為醫藥之神等。

  同樣,在中國古代的諸神中,不同的神也有不同的分工。例如,盤古負責開天辟地、創世。女媧負責造人與補天。共工負責洪水。三皇五帝中的伏羲與女媧造人。伏羲仰觀天文、俯察地理,“近取諸身,遠取諸物”而創造陰陽八卦!妒酚洝分姓f,顓頊“靜淵以有謀,疏通而知事,養才以任地,載時以象天,依鬼神以制義,治氣以教化,潔誠以祭祀。”舜被人們贊頌為“其仁如天,其智如神”。據《史記》記載,大禹奉舜的命令治水有功,被封為“夏伯”(程裕禎2004:31-32)。

  中國的道家也有諸如風之神、雷之神、地之神、天之神、水之神、火之神、山之神及澤之神。

  1.2創世與造人說

  中西文化中都流傳著類似有關創世的傳說。根據《舊約•創世紀》第二章記載,上帝耶和華創世之前,世界一片混沌。整個天地都是一片莊嚴的寂寞和黑暗。于是,耶和華第一天創造了白晝與夜晚。第二天創造了天、云、水及風。第三天創造了陸地、山、植物。第四天創造了星星、四季、太陽、月亮。第五天創造了魚和鳥。第六天創造了爬行動物和野獸。第八天,上帝用泥土造人并將生氣吹進他的鼻孔里,于是,他就成了有靈性的人。上帝把他命名為“亞當”(Adam意思是“人”、“受造者”、“來自泥土”,合起來的意思是“用泥土造的人”)。然后,上帝又從亞當的身上取下一根肋骨造了一個女人,叫“夏娃”(Eve意思是“生命”、“生命之源”)。于是亞當與夏娃就成了人類的始祖。

  中國也有“盤古開天地”、“伏羲女媧造人”的古老傳說。為了把天地分開,盤古用手將天頂起。一萬八千年后,盤古死了。他的呼吸變成了風;他的聲音變成了雷;他的左眼變成了太陽,右眼變成了月亮;他的身體變成了山;他的血變成了河流;他的肌肉變成了肥沃的土地;他的胡子變成了星星和銀河;他的毛發變成了森林;他的骨頭變成了寶貴的礦藏;他的汗水變成了雨;他身上的跳蚤被風一吹就變成了人。根據“伏羲女媧造人”的傳說,一場大洪水后,只有伏羲和女媧姐弟倆幸免于難。這對人首蛇身的姐弟后來結為夫妻并繁衍了許多后代。他們的子孫就是人類的始祖。伏羲和女媧也可以說是中華文明中的亞當與夏娃。

  1.3原罪說

  西方基督教中有一個十分重要的信條,那就是所謂的“原罪”。亞當、夏娃經不住蛇的誘惑,偷吃了“善惡之樹”(the tree of knowledge of Good and Evil)的果子¬¬——禁果。于是,上帝把他們驅逐出了伊甸園,從此,死亡與災難就與人類人類結下了不解之緣。這就是基督教所說的原罪。這一原罪所帶來的第一個惡果是該隱因嫉妒而殺死弟弟亞伯。第二個惡果是上帝為鏟除人類的罪惡,引發了一場大洪水。在這場大洪水中,只有諾亞一家得到上帝的拯救。

  中國文化中,雖沒有“原罪”這一概念,但卻有相同的理念及價值觀。傳說,黃帝命其史官倉頡造字。倉頡仰觀天文,俯察地理、近取諸身、遠取諸物,終于創造出了文字。然而,自從文字出現以后,詐偽應運而生,世人則棄本趨末,本末倒置,放棄耕種田地正業,而開始追逐功名利祿,一個心思地想著“錐刀之利”,上天知道,這樣下去,人將挨餓,人民將生靈涂炭。于是,“天雨粟,夜鬼哭”(老天降下糧食;神鬼怕受到文字的詛咒,而在夜里痛哭不止)。

  1.4基督教與佛教的教義

  從嚴格的意義上講,中國不能算是一個信仰佛教的國度,但與儒家教義及道教教義幾乎占據同等地位的佛教不可不說已深深扎根于中國的文化之中,早已融入中華民族的血脈之中。

  基督教最核心的“三德”,“Faith”、“Hope”及“Charity”正好與佛教的三大基本信條“信”、“望”及“愛”一一對應。Faith是基督教對上帝的愛與忠誠;佛教的信讓人們相信,在這個世界之外,還有一個看不到的世界。Hope是基督教的希望與對未來的憧憬;望是佛教信徒在現世修行積德、來世進入“西方凈土”的愿望。Charity是基督教對蕓蕓眾生的普世的愛;愛是佛教的慈悲,即愛護眾生,拔出苦難(悲)。

  2歷史環境與歷史的見證

  2.1羅馬帝國與秦王朝

  眾所周知,羅馬帝國與秦王朝都曾經是世界的兩大帝國。這兩個當時的世界霸主也有許多相同之處。首先,這兩大帝國都實現了自己統一天下的抱負。羅馬帝國處于鼎盛時期,它的疆域,東到西亞的兩河流域和亞美尼亞,南到埃及、蘇丹北部及整個北非的地中海沿岸,西到大西洋,北達不列顛及萊茵河與多瑙河流域。秦王朝的秦始皇先后消滅了韓、趙、魏、燕、楚、齊六國,結束了中國長期以來諸國爭霸的分裂局面,于公元前221年,在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實現了統一。建立起一個大一統的秦王朝。秦王朝的疆土東到東海,西至今甘肅、四川,西南至云南,南至廣西及南嶺,北到長城。

  統一后的羅馬帝國,加強法律的建設、使用同一貨幣、統一使用官方語言:西羅馬統一使用拉丁語;東羅馬統一使用希臘語。整個羅馬帝國都崇拜同一個皇帝、信仰同一個上帝。秦始皇統一中國后,焚書坑儒、崇尚法家、重視法律、以法治國。他廢除分封制,改郡縣,修建了通往東方燕齊地區和東南吳楚地區的兩條大道,“馳道”。實現了書同文、車同轍、錢同幣、統一度量衡的大一統的治國方略。

  除了實施大一統的治國方略外,這兩個當時的世界帝國都修建了長城。羅馬帝國在大不列顛修建的“哈德良長城”,在希臘境內修建的“六英里長城”(Hexamilion wall)。秦始皇時期的“萬里長城”。秦王朝以后,漢、北魏、東魏、北齊、北周、隋、遼、金、宋、明等十個王朝都陸續修過長城。

  2.2羅馬帝國與漢王朝

  公元前二世紀到公元一世紀,世界上有兩個最強大的帝國:一個是西方的羅馬帝國,另一個是中國的漢王朝。

  在羅馬帝國最強盛時期,如前所敘,版圖極為遼闊。漢朝是當時東方的強大帝國。它與之后的唐王朝合稱為“強漢盛唐”。公元前,漢帝國的勢力已影響到中亞和西南,并開始與北面的匈奴作戰。張騫出使西域并建立了廣為后世傳頌的絲綢之路。漢王朝與同時代的羅馬帝國及印度的孔雀王朝堪稱當時世界上最強盛的文明。當時中國漢王朝的勢力已經擴展到中亞土耳其斯坦西部地區。東漢王朝時期的班超曾率領遠征軍到達黑海,并派使者打探羅馬帝國的實情。

  然而,這兩個當時的世界霸主卻都面臨不斷來自北方的侵擾。正如羅馬帝國北面的日耳曼民族不斷從自己的土地涌入南方,涌向美索不達米亞與地中海這些興盛的文明地區,漢王朝北面的匈奴人也以侵略者、征服者或逃荒者的身份涌入漢王朝的國土。這兩股來自各自北方的侵擾的結果是,在西方,由于匈奴人西進引發的“多米諾骨牌效應”,最終導致羅馬帝國的崩潰;在東方的中國,從公元前133年,漢武帝向匈奴發動了連續的戰爭,并徹底擊敗匈奴人。漢武帝最終用武力迫使匈奴人向西遷徒。

  2.3江山與美人

  縱觀東西方的歷史,不乏“紅顏禍水”的故事。有的是“沖冠一怒為紅顏”而引發的戰爭,有的卻是因為“不愛江山愛美人”而失去江山。

  發生于公元前1200年的特洛伊戰爭,就是一個典型。在羅馬帝國時期上演了兩出“不愛江山愛美人”的悲劇,以致于極大地震撼了羅馬帝國的江山,也改寫了埃及的歷史。這兩出歷史悲劇的女主角都是一個人,即埃及女王克里奧帕特拉(Cleopatra)。另外兩個男主角,一個是杰出的政治家和軍事統帥,愷撒(Julius Caesar),另一個是羅馬歷史上的“后三頭政治”之一的安東尼(Make Antony)。本文由教育大論文下載中心WwW.JiaoYuDa.CoM整理

  中國歷史上也有類似的故事。據說,中國遠古的夏朝、商朝及周朝都是因為女人而失掉江山的。夏朝敗在妹喜手中;商朝因商紂王的妃子妲己而亡國;西周末代君王周幽王為博得寵妃褒姒千金一笑,不惜點燃千里烽火臺,以烽火戲諸侯,最后招致殺身之禍。近代的吳三桂也演繹了一幕“慟哭三軍懼縞素,沖冠一怒為紅顏” 典型范例。

  中西方文明的發展史讓我們看到兩種不同文化的共性:它們之間在信仰、傳說、宗教、社會發展及道德和價值觀方面都有很大的相似和共通之處。雙方完全可以著眼共同利益、求同存異、共同發展,創建一個和諧的世界。

  3結語

  縱觀人類文明的發展史,從特洛伊戰爭、十字軍東征、拜占庭—阿拉伯戰爭。西方列強對世界,包括對東方的殖民統治,武力沖突、宗教及意識形態之間的摩擦似乎就從未停止過。然而,我們也不難看到中西方文化在風俗習慣、信仰、價值觀及世界觀方面有很大的共性。中國文化與西方文化有深刻的相通之處,探索西方文化的歷史和回眸中華文明的演繹有相得益彰之效。任何刻意強調、放大文明之間的差異與沖突、任何僅僅為尋求本民族認同而采取的求異棄同的做法都與人類共同的利益相違背,都將給整個人類帶來災難。本文旨在拋磚引玉,力圖通過中西文化共性的對比,把人們的注意力引向人類文明的和諧與共性,更多地挖掘人類和諧發展的歷史,以更樂觀的態度,展望世界各國家、各地區及各民族和諧發展的美好前景,最終實現一個世界、一個夢想這一人類共同的理想。

  參考文獻:

  [1] 北京大陸橋文化傳媒.《改變歷史進程的七大王朝》.中國發展出版社,2006.

  [2] 程裕禎.《中國文化要略》.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4.

  [3] 房龍著(秦立譯).《圣經的故事》.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4] 黃未未.《人生要知道的100個圣經故事》.中國戲劇出版社,2005.

2023最新分區查詢入口

SCISSCIAHCI

7799精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