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0-01-04所屬分類:文史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宜興紫砂文化與佛教文化有著極深的淵源關系,佛教自東漢由印度傳入我國,其思想與文化對我國的哲學、文學藝術及民俗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并與中國傳統文化有機結合,深入人心。 產生這種深遠影響的主要原因是佛教文化中的修身養性主旨, 可使人們去煩滌憂,從
宜興紫砂文化與佛教文化有著極深的淵源關系,佛教自東漢由印度傳入我國,其思想與文化對我國的哲學、文學藝術及民俗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并與中國傳統文化有機結合,深入人心。 產生這種深遠影響的主要原因是佛教文化中的修身養性主旨, 可使人們去煩滌憂,從而得到心靈上的凈化和安樂。 而茶文化、 壺文化同樣具備這一功能, 故歷代文人都有 “茶禪一味”之說。
宜興紫砂壺與佛教文化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宜興紫砂的鼻祖,除有實物遺存的供春外,還有一位就是傳說中的“金沙寺僧”。 據明代周高起《陽羨茗壺系》記載:“相傳壺土初出時,先有異僧經行村落,日呼曰:‘賣富貴土。 ’人群嗤之。 僧曰:‘貴不欲買,買富如何? ’因引村叟,指山中產土之穴,去。 經及發之,果備五色,燦若披錦。 ”這一傳說,道出了紫砂五色土的由來,紫砂五色土是佛(異僧)賜予宜興人民富貴的善舉,宜興紫砂文化的產生及發展也由此而始。
唐代的著名高僧從諗,常往河北省趙州觀音寺,他把“吃茶去”作為修行的偈語,流傳甚廣。 原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有詠茶絕句:“七碗受至味, 一壺得其味。 空持百千偈,不如吃茶去。 ”說明真正的禪宗修養,不是高深莫測的修行過程,恰恰是要日常生活中一點一滴的修煉。 由于對茶與禪之間的關系的深刻了解,我設計創作了“十八羅漢組壺”。 選用了十八把梨形壺,用紫砂的段泥、土黃泥、紅泥、綠泥、黑泥等,用彩繪的裝飾手法,一壺一像,把十八羅漢的線描像繪在紫砂壺上,壺的另一面則刻了“茶禪一味” 四字。
羅漢是阿羅漢的簡稱,意譯上有三層解釋,一說是可以幫助人們去除生活中的一切煩惱; 二說是可以接受天地間的人天供養; 三說是可以幫助人不再受輪回之苦。 成羅漢者皆六根清凈,無明煩惱已斷,已脫了生死,證入涅槃(歸真返本)。 “十八”是一個吉數,中國古代文人喜用“十八”這個數,如十八學士、十八般兵器等。 目前所知道的最早出現的十八羅漢像為五代的張玄及貫休所繪, 宋代的蘇東坡曾分別為他們所繪的十八羅漢像題十八首贊。 杭州飛來峰金光洞中刻在石床上的十八羅漢像, 也是宋代的作品。 元代以后,各地、各寺院的大殿中多供有十八羅漢,在民間產生廣泛、深遠的影響。
十八羅漢的題材能廣受歡迎, 其原因是每尊羅漢都有它特定的文化內涵和吉祥寓意。 如歡喜羅漢,意為把妖魔除盡,玉宇澄清,揚手歡慶,心花怒放;舉缽羅漢,意為托缽福利世人,為眾生降福;過江羅漢,意為身負經卷,跋山涉水,不辭辛勞,普渡眾生;挖耳羅漢,意為閑逸自得,怡神通竅,妙趣橫生,意味盎然等等。 “十八羅漢組壺”,表達的是茶禪一味的文人意趣,使人心清、使人神怡。 它使人放松心情,使人在繁忙之中覓得空閑,享受一下安閑、自在的生活,使人們充滿了活力,可以創造更美好的人生。
十八羅漢,各人的神態不同,所依的環境各異,有降龍、伏虎、看門、靜坐、沉思、長眉、挖耳、探手、托塔、舉缽、開心、歡喜、笑獅、騎象、坐鹿、過江、芭蕉、布袋。 繪制十八羅漢像必須有傳統的依據,這就是五代貫休的十八羅漢像, 還必須掌握中國畫的線描技法。 在唐代以前就有人物十八描之說,有游絲描、鐵線描、行云流水描、柳葉描、枯柴描等十八種,后人見它們過于繁復,把它們歸納為三大類。 一是游絲描,它行筆慢、速度勻,線型變化不大;二是柳葉描,它行筆快、變化多,壓力都在線條的中段,形成線條的粗細變化;三是減筆描,其特點是行筆快,且多用側鋒,壓力集中在線的一端, 線型變化大。 彩繪十八羅漢時,大多數采用的是前兩種線描技法。
在壺上泥繪,不同于在宣紙上作畫,筆尖的存泥量少,必須全神貫注細描慢行,特別要注意線的連貫性及表達形象的準確性,如面部表情的表達,差之毫厘則失之千里,要把每個羅漢的頭部特征描述出來,如寬額、深眼、隆鼻、闊嘴、長耳等。 衣紋的線條則需行云流水,要描畫得既飄逸又遒勁,線條的轉折既圓潤又厚重。 五代貫休的十八羅漢像,其夸張變形的技法用得出神入化,與凡人凡相有別,彩繪時要把這一特征傳承下來。 畫一幅畫,要做到情景交融,作為人物畫的布景也十分重要, 它對人物的神態特征起到烘托的作用,襯托出人物的心境、心態。 如“伏虎羅漢圖”,是羅漢與虎共處,他以己物飼虎,使猛虎受到感化, 而不是以武力壓伏。 所以要把猛虎畫得溫馴一點,它作為陪襯,是伏虎羅漢配景的一個組成部分,是為人物服務的,以襯托伏虎羅漢慈善的形象。 對背景的經營位置也要合理安排,不能喧賓奪主,整個畫面要留有足夠的空間,不可把畫面塞得過滿。 以簡勝繁,歷來是中國畫的一大特點。
在紫砂壺上泥繪, 對各種色泥燒成后色彩的變化要做到心中有數。 開始的時候, 要先在試片上上色, 然后入窯燒制, 燒成后對色彩的變化就一目了然,對必須掌握的燒成溫度也有所了解,這樣才能做到色彩為形象服務, 色彩用得好, 畫面就更生動自然,也使人賞心悅目。
相關期刊推薦:《江蘇陶瓷》(雙月刊)創刊于1963年,由江蘇省陶瓷研究所有限公司、無錫工藝職業技術學院主辦。本刊是陶瓷工業刊物。介紹陶瓷工業生產中的成功經驗,國內外陶瓷先進技術和最新的成果,報道國內外陶瓷工業動態和有關信息。主要報道陶瓷行業在科研、生產、教育、設計、管理等方面的新成果、新技術、新產品的開發與應用等,內容涉及陶瓷工藝、陶瓷機械、陶瓷美術、建筑衛生陶瓷、工業陶瓷、耐火材料及其有關基礎學科范圍的學術論文。讀者對象主要是從事該領域的科研人員、生產技術人員、管理人員、陶瓷藝術愛好者及大中專院校師生。有投稿需求的作者,可以直接與在線編輯聯系。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