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9-11-08所屬分類:文史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中國畫有人物、山水、花鳥三科,在內容和藝術創作上體現了畫家對自然、社會及與之相關聯的政治、經濟、哲學、宗教、道德、文化等多方面的認知,具有豐富的文化和精神內涵。 遠古之人物畫最主要的功能是教化,唐張彥遠的《歷代名畫記》載:以忠以孝,盡在于云
中國畫有人物、山水、花鳥三科,在內容和藝術創作上體現了畫家對自然、社會及與之相關聯的政治、經濟、哲學、宗教、道德、文化等多方面的認知,具有豐富的文化和精神內涵。
遠古之人物畫最主要的功能是“教化”,唐張彥遠的《歷代名畫記》載:“以忠以孝,盡在于云臺。有烈有勛,皆登于麟閣。見善足以戒惡,見惡足以思賢。留乎形容,式昭盛德之事。具其成敗,以傳既往之蹤。”
山水畫從表面上看是在描寫自然山川,卻折射了人類的社會生活,表現了人與自然的和諧關系,表達了創作者的精神追求和情感。
花鳥畫在呈現大自然生靈之美的同時,以物寓意,表達人類的思想和愿望。
首先,我請大家共讀《北宋·宣和畫譜·卷七》載的五代南唐 顧閎中的《韓熙載夜宴圖》。
《宣和畫譜》曰:“顧閎中,江南人也。事偽主李氏為待詔。善畫,獨見于人物。是時中書舍人韓熙載,以貴游世胄,多好聲伎,專為夜飲,雖賓客揉雜,歡呼狂逸,不復拘制,李氏惜其才,置而不問。聲傳中外,頗聞其荒縱,然欲見樽俎燈燭間觥籌交錯之態度不可得,乃命閎中夜至其第竊窺之,目識心記,圖繪以上之,故世有夜宴圖。”
《韓熙載夜宴圖》中的主人公韓熙載是一位很有才干的人,他在唐朝末年中了進士,唐朝滅亡后到南方避亂,得到南唐后主李煜的器重,官居中書舍人。在鄰國宋朝越來越強大對南唐產生威脅之時,李煜想任他為宰相,治理朝政,但他十分清楚朝中貴族官僚間的關系盤根錯節,不易處理,又不好對后主明說,怕招來抗旨之罪,便想了一個辦法,假裝日日沉醉于歌舞夜宴之中。李煜不相信韓熙載會墮落,便命宮廷畫師顧閎中前去觀察并將看到的一切都描繪出來,顧閎中遵旨入韓府做客。韓熙載很清楚顧閎中來府中赴宴的目的,為了能蒙騙后主,故意以奢侈放縱的生活方式表演給顧閎中看。顧閎中靠目識心記,把夜宴所見以長卷的形式真實地描繪出來,呈送給了后主。
《韓熙載夜宴圖》雖然是一幅畫作,卻具有一定的思想深度,不僅如實地反映了那個時代的風貌,真實地揭露了那個時代統治階級內部的斗爭,記錄了那個時代的一段史實,而且還淋漓盡致地呈現了那個時代貴族的文化生活,是五代十國南唐時期文化、生活的現實史料。
然后,我請大家共同討論北宋畫家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為什么會被世人尊為“風俗性山水史畫”。
我們來看這幅畫,這幅畫的內容大致分為汴京郊外春光、汴河場景、城內街市三部分:
(1)幅首描寫的是汴京郊區農村的景色。遠處,幾間茅舍掩映于疏林薄霧,幾位農民勞作于田間地頭。通向城市的鄉間小道上柳樹已吐新綠。路上有一隊人悠閑地向城里行進著:有人抬插有柳條和雜花的轎,轎里坐著一位貴婦;有人騎著馬,象是一位官人;有人挑著擔,他們是伙計;這隊人仿佛是在鄉下掃墓踏青歸來。另外還有一隊人是在為生計奔忙,他們趕著馱炭的毛驢匆匆奔向城里……
(2)汴河里,舟船云集,或滿載貨物逆流而上,或停于岸邊裝卸貨物,或空船稍息養精蓄銳。一座宏大的拱橋橫跨汴河兩岸,橋上,車水馬龍,行人如潮,熙熙攘攘;橋下,有一只正要過橋洞的大船,船夫們正齊心協力地全力劃漿。
(3)幅尾描寫了城市街道的景象,街上的行人來來往往,絡繹不絕,茶館里有聚會聊天的,飯鋪里有進餐飲酒的,店鋪里有購物談生意的,路邊上有看相算命的……
整幅畫呈現了一派繁榮的景象。
張擇端在五米多長的畫卷里,以寫實的手法真實地記錄了北宋宣和年間清明時節都城汴京的城市風貌和那個時代各階層人民的現實生活。讀過這幅畫的人都會為畫里儲備了如此龐大的信息量而感嘆,它不僅讓后人看了北宋宣和年間的繁榮盛世,而且讓后人了解了那個時代的經濟、文化、建筑等諸多方面的內容。后人尊其為“風俗性山水史畫”不為過。
接下來,我還要請大家共讀清代畫家沈銓在乾隆五年完成的令世人嘆為觀止的花鳥巨作《百鳥朝鳳》。
畫里以兩只棲息在梧桐樹上的鳳凰為中心,繪禽鳥近三百,有孔雀、鷹、仙鶴、綬帶鳥、錦雞、鴛鴦、雁、白頭翁、鴨、山鵲、喜鵲、燕、鳩等,并按照它們的生活習慣置于春夏秋冬四季自然環境之中,配以樹木花卉,如松柏、梧桐、楊柳、桂樹、桃花、杏花、荷花、菊花、梅花、牡丹、芍藥、芙蓉、薔薇、月季等。靈動的禽鳥、蓬勃的樹木、嶙峋的山石,奔流的溪水,綻放的花朵,構成了一幅和諧且生機盎然的大自然畫卷。
畫里的物象都是有寓意的:群鳥圍繞著鳳凰,寓意百鳥朝鳳、國泰民安;仙鶴立于松樹間,寓意松鶴延年,長命百歲;喜鵲棲息于梅枝,代表喜鵲登枝、吉祥高照;鴛鴦相互依偎,象征夫妻恩愛、白頭偕老……
我聽說過“百鳥朝鳳”的神話傳說。“相傳鳳凰是一種吉祥的神鳥,居住在仙境,能究萬物,通天地,覽九州,觀八極,是百鳥之王,只有天降圣君和天下太平的時候它們才會出現。在黃帝平定天下,親自率領遠近臣仆子民,共祭天地神明,歡慶中華一統,祈禱豐收之時,突然鳳凰出現在高空,繼而數不清的珍鳥靈雀飛來,環繞著鳳凰翩飛起舞,引亢鳴囀,與人類共慶天下太平,祈禱五谷豐登。”
我查了一下資料,此作是沈銓從日本執教歸國后,有感于乾隆盛世國泰民安,為表達祝福祖國繁榮昌盛的思想情感而作。我想,沈銓創作此畫的靈感可能來自“百鳥朝鳳”的神話傳說。
中國的花鳥畫都是“圖必有寓意”的,這是我們的先輩感悟自然,對自然物象之品性有了切實的認知后,賦予它們的,是中國獨有的民俗文化。以物寓意,表達畫者的思想情感,是中國花鳥畫獨有的特征。《百鳥朝鳳》是中國民俗文化的集大成者。
瓷畫與國畫同源,瓷畫的題材都是延用國畫的題材,因此瓷畫與國畫一樣有著豐富的文化和精神內涵。
以瓷上花鳥畫為例,瓷畫創作者們常以傳統文化中寓意富貴的牡丹花,表達希望生活富裕之意,以寓意長壽的松柏、仙鶴、白頭鳥、綬鳥、桃子,表達祝福長壽之意,以寓意多子多孫的石榴、橘子、柚子,表達祈求家族興旺之意……;以鯉魚表成功、鴛鴦表恩愛、喜鵲表喜慶、荷花表清廉、菊花表頑強、梅花表堅貞、蘭花表賢德 … … ; 以 牡 丹 和 白 頭 翁 組 合 寓 意 “ 富 貴 白頭”,以喜雀和梅花組合寓意“喜上眉梢”;以松、竹、梅歲寒三友寓意忠貞的友誼和做人要有品德、志節……,不勝枚舉。
我是一位陶瓷藝術工作者,專業是陶瓷色釉調配和陶瓷藝術設計,也擅長瓷畫和雕塑。我的創作以弘揚中國文化和傳遞正能量為宗旨。
我的瓷畫主要是人物和花鳥兩科。人物畫多取材于歷史、文學、神話、傳說和現實生活,花鳥畫多采用傳統文化中約定俗成的素材。我以瓷瓶為載體創作的《貂蟬拜月》,取材于歷史小說《三國演義》,我以瓷板為載體創作的《連年有魚》,取材于中國文化最傳統的素材“蓮花”、 “鯰魚”,我將它們組合在一起,表達中國人最深切的愿望——“祝福祖國繁榮昌盛,祝愿人們生活富足”。
我的雕塑作品多為圓雕。人物雕塑《渡海觀音》取材于佛教文化。佛教文化雖是外來文化,但傳入中國后,已成為中國文化的一部分,佛教文化中的人物也成為了中國雕塑藝術的主要創作素材,觀音之“善良、智慧”是中國人所崇拜的。人物雕塑《關公》,取材于歷史小說《三國演義》,關公之“忠義仁勇”是中國人所崇敬的。
中國的藝術從來都不是純粹的美學藝術,而是集美學與文化、精神內涵于一體,讓人們在享受美的同時,能得到思想教育,產生精神共鳴的藝術。中國的藝術家們,在創作時,除了彰顯自己的藝術才華,呈現自己的藝術主張之外,更多地是想表達自己的內心情感和精神追求,中國畫之所以有“以物寓意”、“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等說法,原因就在于此。
我作瓷畫和雕塑,同樣也是以表達自己的內心情感和精神追求為目的,當然是以中國的文化為根基的。
期刊推薦:《中國畫》是中國重點學術期刊,融藝術理論與作品欣賞為一體,其刊物的主要欄目包括專題研討、藝術批評、學術研究、畫家介紹、畫家心語、古代美術、特別報道、院校文萃、畫家作品等,圖文并茂,內容豐富。有投稿的,可以直接與期刊天空在線編輯聯系。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