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咨詢服務,正當時......期刊天空網是可靠的職稱工作業績成果學術咨詢服務平臺!!!

宋代耀州瓷牡丹紋的裝飾藝術研究

發布時間:2019-11-07所屬分類:文史論文瀏覽:1

摘 要: 摘 要: 以宋代耀州瓷牡丹紋的裝飾紋樣為出發點,通過對牡丹紋裝飾紋樣的總體特征、裝飾形式、地域性文化內涵以及產生的原因來分析耀州瓷牡丹紋的形成和表現形式,從而總結出它固有的裝飾形式。 關鍵詞: 耀州瓷; 牡丹紋; 裝飾紋樣 耀州瓷作為北方青瓷的代表,

  摘 要: 以宋代耀州瓷牡丹紋的裝飾紋樣為出發點,通過對牡丹紋裝飾紋樣的總體特征、裝飾形式、地域性文化內涵以及產生的原因來分析耀州瓷牡丹紋的形成和表現形式,從而總結出它固有的裝飾形式。

  關鍵詞: 耀州瓷; 牡丹紋; 裝飾紋樣

宋代耀州瓷牡丹紋的裝飾藝術研究

  耀州瓷作為北方青瓷的代表,是宋代六大窯系之一,由于其獨特的人文特征和地域環境使得宋代成為耀州瓷的鼎盛時期。 “耀州瓷的裝飾紋樣豐富多彩,圖案構圖謹慎,手法巧妙嫻熟,在中國古代古陶瓷史上獨樹一幟,對中國陶瓷的發展產生了廣泛深遠的影響,被譽為北方青瓷之冠。”[1] 耀州瓷的植物紋樣題材約有 200 多種,其中牡丹紋最為多見。牡丹花被稱為 “百花之王”,是圓滿、富貴、繁榮的象征,牡丹紋自唐以來,深受社會各階層的喜愛,這也讓牡丹紋成為宋代耀州瓷的典型裝飾紋樣,它以其豐富的形態種類體現了耀州瓷別具一格的美。

  1 宋代耀州瓷牡丹裝飾紋樣的總體特征

  牡丹紋是中國古代最典型的陶瓷裝飾紋樣之一,它以形態豐富、寓意吉祥成為了耀州瓷植物裝飾紋樣中運用最多的一種。在所有植物類裝飾紋樣中,耀州瓷的牡丹紋樣一直從唐代延續應用到元代。 “宋代耀州瓷牡丹紋的形態種類豐富,造 型 多 變,品 種 繁多。”[2]在裝飾形式上,常見的裝飾形式有折枝、纏枝、交枝、對枝,另外還搭配動物、嬰孩和其它植物紋樣賦予其新的寓意,在構圖上,耀州瓷的紋樣裝飾形式對稱且緊密,牡丹紋樣多以瓷器的中心點位置呈左右,上下或對角對稱,向四周發散,體現了中國裝飾紋樣的嚴整和對齊,這使得耀州瓷不僅具有功能性還兼具審美性。在宋代以前,耀州瓷的裝飾紋樣并不算豐富,素面瓷器隨處可見,裝飾技法也十分單一,由于制作工藝和其它因素的限制,工匠們無法給耀州瓷添加更多的紋樣,而宋代作為耀州瓷發展的鼎盛時期,在工藝技法上,最常見的有刻花、印花和剔花,另外還有劃、堆、塑、畫、戳等技法,印花和刻花在當時較為流行,很多瓷器更是結合了多種技法進行裝飾,這不但體現了耀州瓷高超的制瓷工藝,更是反映了當時工匠們對瓷器的別有用心。在構圖上,通過印花工藝中的內范和外范我們可以清晰的看出牡丹紋在瓷器上的分布特征,在牡丹紋的構圖裝飾上,都是以飽滿的填充分布在瓷器上,外范和內范同樣飽滿,碗口和盆口大多留有一圈空白,在紋樣分布盈滿的基礎上留有空白給人在視覺上得以放松。在藝術成就上,耀州瓷紋樣以 “因形施飾”的特征將紋樣與器型完美的結合,根據不同的瓷器造型給予它不同的紋樣裝飾。如圖 1: 青釉刻花倒裝壺,倒裝壺在宋代最為出名,纏枝牡丹紋作為整個瓷器中面積最大的紋飾,在壺身的中心位置被雕刻的飽滿富麗,以二方連續的形式分布在壺腹一周,形體飽滿、雍容華貴,下飾仰蓮加以襯托。倒裝壺的壺身并沒有可以打開的壺蓋,壺底有一個梅花形的小孔作為壺口,裝滿水但卻能滴水不漏,古人通過他們的聰明才智,巧妙的運用了 “連通器液面登高”的物理原理使得瓷器不但外形獨特美觀,在工藝水平和創造力上也是首屈一指,是我國陶瓷藝術的一朵奇葩。耀州瓷中以牡丹紋作為主體裝飾紋樣的裝飾形式不在少數,人們對牡丹紋的喜愛和重視可以在宋代耀州瓷的裝飾紋樣中清晰的體現出來。

  耀州瓷的主要裝飾紋樣多以人們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動植物為對象,工匠們將這些紋樣以它們最美的姿態和最合適的構圖方式融入到耀州瓷中,運用了多種多樣的構圖方式和表現手法,不管是工藝技法、構圖特征還是藝術成就,耀州瓷的制作工藝和裝飾紋樣在當時都是北方青瓷的代表,而正是因為這些精湛工藝和工匠智慧的完美結合才創造出極具特色的宋代耀州瓷牡丹紋樣。這些紋樣在一定程度上是人們生活的真實寫照,也體現了古代人們的審美意識以及對理想生活的寄托。

  2 宋代耀州瓷牡丹紋的造型結構分析

  宋代耀州瓷的紋樣以植物類紋樣題材運用的最為廣泛,而牡丹紋也是其中最常見的一種,以宋代的瓷形態種類最為豐富,宋代耀州瓷牡丹裝飾紋樣集自然美、生活美、生活美于一體, “先民們從現實生活中感受到牡丹紋的視覺審美價值及其豐富的象征含義,他們將這種對美好事物的追求,以牡丹為寄托,作為裝飾藝術的取材以各種形式的組合作為對美好事物與生活的向往,生動、形象地表現在裝飾紋樣和圖案上,”[3] 在中國陶瓷裝飾紋樣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在宋代耀州瓷牡丹紋的單朵牡丹紋樣裝飾中,以形態類型可分為寫實形態和寫意形態,如圖 2: 寫實形態在造型上接近現實中的牡丹形態,但也不追求其逼真性,花瓣上有細小的紋理走勢,花瓣大而飽滿,造型類似統一,沿花蕊依次均勻對稱分布。寫意形態在寫實形態的基礎上將其抽象化,在保留其造型特征的基礎上,與寫實形態的牡丹紋形成鮮明的對比,形態上動感且張揚,隨意但又不失其固有的特征,使牡丹紋的造型更加放松活潑。以構圖類型可分為三角形構圖和發散性構圖,如圖 2: 三角形構圖的花瓣呈多層規律排列,以花蕊位置為中心,花瓣依次緊密連接,均勻飽滿且以中線為中心軸兩邊對稱分布,越往外層花瓣數量越多,從角度上分析,更像是在刻畫牡丹花的正側面,外形與傳統紋樣中的云紋相似。發散式構圖以花蕊為中心,牡丹花瓣以對稱形式向四周發散分布,花瓣繞花蕊一圈,層數一般只有兩到三層,花瓣排列的相對稀疏,分散的同時也具有節奏性,花瓣上也有細小的文理走勢進行裝飾,這反應了耀州瓷紋樣在注重外形美觀的同時也兼顧細節的裝飾。

  在宋代耀州瓷牡丹紋的多朵牡丹紋裝飾中,以構圖方式可以分為圓滿式、纏枝式和折紙式。圓滿式大部分以圓形紋樣為主,用中心對稱的環狀結構向四周均勻發散,耀州瓷的圓滿式牡丹紋是一種構圖圓滿的圓形結構,以中線為對稱軸將紋樣均勻分布于瓷器中,使紋樣的走勢與瓷器的結構完美的結合,圓滿式的主要特征是 “圓”和 “滿”,所以圓滿式牡丹紋樣大多裝飾于圓形的瓷器中。折枝式牡丹一般以寫實的方式來表現植物的生長狀態,大而飽滿的花莖和花葉裝飾在花頭周圍,花莖與花頭花葉形成的線條流暢生動,以此來實現豐滿的構圖,折枝牡丹紋樣大多飾于碗心和盤心等瓷器上。纏枝式牡丹是耀州瓷中最常見的裝飾紋樣,多以 “s”型的走勢形式二方和四方連續分布于瓷器中。纏枝牡丹是工匠們通過細心觀察對牡丹紋進行變形處理而來的紋樣,這種裝飾形式相對復雜多變,紋樣的流線型很強,相對來說更加活動輕松,紋樣中牡丹花莖的曲線自然流暢,穿插在花頭和花葉之間,富有動感且生動活潑。

  在與其他紋樣結合的裝飾中,以北宋耀州瓷常見的牡丹紋碗和牡丹紋盤為例,如圖 3: 牡丹花也是和牡丹花枝及其他紋樣以紋碗或紋盤的中線左右對稱分布的,牡丹紋樣在這些瓷器中是以牡丹花為主體,牡丹葉纏繞在周圍,葉茂花繁,疏密有致,牡丹紋根據紋碗和紋盤的造型大多以圓形圖構圖的方式呈現的。除此之外,在瓶類瓷器中,牡丹紋的構圖方式呈二方連續和四方連續等分層分布,與其他中國傳統植物紋樣類似,特別是在瓶頸處,耀州瓷牡丹紋的二方連續也是上下左右有節奏的錯落分布,重復出現且具有趣味性。

  宋代耀州瓷牡丹紋的構圖方式是根據其瓷器造型而千變萬化的,在耀州瓷牡丹紋構圖中,不管是單頭牡丹,多朵牡丹還是其他構圖形式,它們都是以線條為主的表現手法,具有風格上的多樣性,而這些線條的深淺粗細也各不相同,多樣化的構圖方式和精湛的制瓷工藝使得原本雍容華貴的牡丹紋更加賞心悅目。

  3 宋代耀州瓷牡丹紋表現形式形成的影響因素

  宋代是耀州瓷發展的鼎盛時期,其造型紋樣與發展規模都占據了我國陶瓷發展史上的重要地位。宋元豐七年 《德應侯碑》記載了 “方圓大小,皆中規矩” “巧如金范,精比琢玉” “擊其聲鏗鏗如也,視其色溫溫如也”[4] 可見宋代耀州瓷的地位非比尋常,宋代耀州瓷牡丹紋所呈現的表現形式不僅受到宋代歷史背景、所在地區的地域環境、以及社會審美演變的影響,其牡丹紋的它所體現的藝術美感和精神也是當時人們生活的真實寫照。

  首先,北宋的建立,標志著中國分裂割據的結束,人們有了穩定的社會環境,思想流派百家齊放,審美意識也隨之發生提升和改變,牡丹裝飾紋樣反映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時也體現了宋代國家繁榮昌盛,中華民族文化源遠流長。宋代的經濟蓬勃發展,人們對生活品質的要求也不斷提高,市民生活逐漸活躍,穩定的時代背景給北宋耀州窯的盛大規模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陶瓷史家多用南方地區的龍泉青瓷系,景德鎮青白瓷系,北方地區的定窯系,耀州窯系,鈞窯系,磁州窯系等六大窯系的形成來概括和描述宋代瓷業的鼎盛局面。”[5]由此可見,宋代繁榮的經濟大大促進了制瓷業的發展,而宋代經濟的發展也是由制瓷業為其提供了強大的推動作用。在物質豐富、生活安逸的社會背景影響下,人們對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也有所提升。在這樣的大環境下,與之前的唐和五代相比,在耀州瓷的裝飾紋樣和表現手法上,宋代在之前的基礎上有所突破和創新,紋樣的種類和構圖形式極其豐富,因此牡丹裝飾紋樣成為了宋代耀州瓷裝飾的主要內容。

  其次,耀州窯地處陜西中部的銅川市黃堡鎮,屬關中平原和陜北黃土高原的交接處,交通不便,地貌粗獷,自然環境惡劣,耀州窯先后共有三處窯址,宋代其主要窯址衛黃堡鎮,其緊鄰漆水河,使其擁有了便利的水源條件,再者具 《同官志》記載: “凝固無陶土,銷場所在耳”。[6]

  這說明了耀州瓷的地區陶土豐富,為其創造了良好的制瓷條件,而黃土高原的交界處為其提供了豐富的水資源和煤炭資源,優越的制瓷條件給耀州瓷的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條件,在這樣的環境下,當地的人們形成了質樸頑強的精神,優越的地域環境和人們古樸的氣質促使了宋代耀州瓷的飛速發展從而達到了鼎盛的狀態,耀州窯牡丹紋的出現不僅反映了宋代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時也體現了關中地區人們世代相傳古樸純真的工匠精神。

  最后,宋代優越的社會環境為良好的經濟發展奠定了基礎,當時人們的審美意識也隨之發生了改變,牡丹紋在一方面反映了當時社會的安定,另一方面受到程朱理學的影響,牡丹紋呈現出簡潔淡雅的特征,成為了宋代獨有的美學意識。耀州瓷在宋代有 30 年的時間成為了皇家宮廷貢瓷,這說明耀州瓷的紋樣裝飾和造型特征不但滿足了普通老百姓的審美需求,同時也體現了帝王的審美觀念。 《元豐九域志》和 《宋史·地理志》都記載了北宋時期耀州窯向宮廷進貢瓷器的史實,從民用瓷到皇家貢瓷,耀州瓷的制作工藝及裝飾手法都在不斷發展和豐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其藝術表現力。

  推薦閱讀:傳統木雕花板裝飾藝術

  摘要:從目前情況分析,傳統木雕花板應用范圍越來越廣,這種藝術具有悠久的歷史,屬于文化遺產,因而必須得以發揚及繼承,借以將該藝術不斷傳承下去。本文中從雕刻題材、歷史背景以及用料等方面著手進行研究,并系統闡述木雕花板在裝飾中的具體應用,重點論述了傳統木雕花板的創新理念,研究其在現代裝飾設計中的應用意義,謹以此給予理論參考標準。

  4 結語

  牡丹紋作為宋代耀州瓷最典型的裝飾紋樣,不斷的吸收其他優秀文化的長處,并將其轉化為適合自己的藝術表現形式,巧妙地應用于各種瓷器造型中。由于造型和裝飾技法的差異,形成了各種各樣的構圖形式,這些構圖形式使牡丹紋呈現出重復的特征裝飾在瓷器上,瓷身與裝飾紋樣的完美結合,為耀州瓷的裝飾藝術注入了新的內容,原本就深受世人喜愛的牡丹紋樣,在耀州瓷的經典紋樣上添上了輝煌的一筆,牡丹紋以其最為豐富的構圖形式和最頻繁的運用頻率,成為了耀州瓷鼎盛時期裝飾紋樣的代表,而耀州瓷特有的劃花、剔花、刻花等裝飾手法,更是極大的提高了牡丹紋的藝術表現力。宋代耀州瓷牡丹紋樣多以單頭或多朵牡丹以及與其他動植物紋樣搭配出現,裝飾形式豐富,裝飾技法多種多樣,構圖方式各不相同,這三者的結合更是為宋代的中國傳統紋樣提供了更大的研究價值。紋樣與燒瓷技術的結合,考驗了工匠們的聰明才智和動手能力,表明了其工藝精湛,藝術精美。由于宋代特殊的社會狀況,優越的地域環境和人們以及帝王獨特的審美意識,才促使耀州瓷牡丹紋有了特殊的裝飾地位,使耀州瓷成為了北方青瓷的代表和中國陶瓷藝術的領先成就。

2023最新分區查詢入口

SCISSCIAHCI

7799精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