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9-11-06所屬分類:文史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摘 要:在茶文化翻譯教學中,教學者要善于運用生態翻譯學的理念。教師要注重激發學生的主動性與創造性,同時加強對中西方茶文化的對比,讓學生能夠在模擬的場景中適當地運用目的語言,對茶文化資料進行翻譯。因此,教師要著重分析翻譯教學當中所出現的問題,
摘 要:在茶文化翻譯教學中,教學者要善于運用生態翻譯學的理念。教師要注重激發學生的主動性與創造性,同時加強對中西方茶文化的對比,讓學生能夠在模擬的場景中適當地運用目的語言,對茶文化資料進行翻譯。因此,教師要著重分析翻譯教學當中所出現的問題,針對性提出茶文化翻譯教學技巧,這將有助于茶文化翻譯教學效果的全面提升。
關鍵詞:生態翻譯學;翻譯教學;茶文化
從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以來,翻譯教學的方式不斷變革,尤其是當前的翻譯教學模式,受到了新的翻譯理論影響,因此,在教學模式的改革上,教師需要進一步推進翻譯教學與新的翻譯理論之間的交融。生態翻譯學理論已經極大程度上推動了翻譯教學的發展,在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的調整上,教師提高翻譯的針對性,關注翻譯的細節與內容,將有助于日常翻譯教學的優化提升。茶葉作為具備中國特色的文化內容,在翻譯過程中,教師與學生更應注重對其原生語言生態的關注,讓茶葉文化能夠通過翻譯,傳遍五湖四海,在海內外產生積極的影響。
1 生態翻譯學視野下的茶文化概述
在生態翻譯學的理論視野下,中國茶文化不僅僅是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更是世界民族之中重要的文化類型之一,在翻譯過程里,要注重保留中國茶文化特色,把中華的茶文化以翻譯的方式傳播出去。作為中華文明的一個典型象征,中華茶文化的傳播得益于翻譯活動,特別是中國各種名優茶種在海外的傳播,也離不開翻譯。在生態翻譯學的角度中,教師考慮茶文化的翻譯問題,首先就應關注茶文化在翻譯過程中所需要展現的特色,中國茶文化有著非常典型的文化意蘊,尤其是茶文化包含的健康與含蓄特點,這些都應該在生態翻譯學的理論視野下,通過翻譯的方式給予保留。茶文化的翻譯過程與生態翻譯學的理論知識有密切的聯系,有很多翻譯教學者已經關注到生態翻譯學對于茶文化翻譯的重要價值,在教學的過程中也融合了生態翻譯學的理論,通過這一理論的運用,幫助學習者進一步認識這種翻譯理論的重要價值。
不過在當前的茶文化翻譯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仍然與學生保持著簡單的問答模式,通過教師發揮主體性,引導學生認識茶文化的翻譯模式。這樣的翻譯教學方式,并不利于學生充分的認識茶文化的翻譯技巧,學生僅僅學習了翻譯的簡單方式,但是卻無法深入理解茶文化在其他語言的語境中所呈現出來的文化特點。因此在這種單調的問答教學過程中,學生所能掌握的茶文化翻譯能力是有限的,也很難真正調動學生在學習茶文化翻譯過程中的積極性與興趣。所以在生態翻譯學的理論視野下,茶文化翻譯不僅僅停留在對相關語言的翻譯,而且還應該注重語言背后的文化翻譯,注重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增強翻譯過程中的人文性。在這種教學理念的影響下,教師應該注重如何形成動態化的平衡,以及在整體性的過程中,維持茶文化翻譯的協調性,提高學生針對茶文化翻譯的知識水平與能力,從而提高茶文化翻譯教學的全面性。
2 生態翻譯學下的茶文化翻譯教學能力結構
在生態翻譯學的視野下,增強茶文化翻譯教學的針對性,首先就應明確茶文化翻譯在生態翻譯學理念下所形成的能力結構,這對于教師而言是更能針對性地采取教學方法,而對于學生而言則是帶著能力目標的方向投入到茶文化翻譯學習中,對教師與學生都有重大的價值。
首先在茶文化的翻譯過程中,要注重茶文化的生態,就需要運用動態平衡的生態翻譯理念。教師在引導學生理解茶文化的翻譯模式時,需要了解到不同語言文化,在打破語言環境之后,進入到另外一種語言文化氛圍必然在表達方式和一些語言習慣上有所變動,而這種變動其實需要通過進一步體現出翻譯對象的文化特征,從而實現翻譯的平衡。茶文化作為一種東方特有的文化,在翻譯過程中需要打破文化隔閡,因此需要對一些具體語言進行調整,但是在翻譯東方的茶文化知識,更需要關注到如何在動態變化過程中實現平衡,也就是翻譯過程中要讓閱讀者獲得認知與情感認同。
從另一角度看,生態翻譯學理念下的茶文化翻譯教學,還需要強化多樣性與統一性的平衡。由于中國的茶文化是具備多樣性,不同地區與不同種類的茶葉文化都有其不同的特征。因此教師在進行茶文化翻譯教學時,需要注重茶葉文化多樣性的平衡,也就是教師引導學生翻譯不同類型茶葉文化資料時,需要對不同類型茶葉文化中的茶文化共性內核給予翻譯。這種多樣性與統一性之間的平衡,也是生態翻譯學理念下的茶文化翻譯模式的重要特點之一。
除此之外,整體性與關聯性之間的平衡,也是茶文化翻譯過程中的重要教學理念。由于茶文化翻譯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明確茶文化翻譯的框架,但是同時對于不同的翻譯技巧與能力,需要教師進行平衡與引導,讓學生能在分辨不同茶文化翻譯技巧的差異性,同時選用特定的茶文化翻譯技巧,讓學生以關聯的模式在翻譯過程中體現出茶文化的特色。
綜合上述的分析,可以看出在生態翻譯學的角度,需要進行茶文化翻譯教學,需要關注茶文化本身特點以及翻譯技巧與知識技能,在茶文化翻譯過程中的運用,教師需要對茶文化有一定的理解,并且能善于引導學生進入到茶文化翻譯的生態語境之中,從而為學生正確并巧妙的進行茶文化翻譯,提供充實的知識技能基礎。
3 生態翻譯學下茶文化翻譯教學的途徑
在生態翻譯學下對茶文化進行翻譯教學,需要教師與學生共同重視對茶文化與翻譯技能的學習,同時教師要從茶文化的特色出發,抓住茶文化的核心元素,在翻譯過程中以價值認知與情感認知為引導強化學生對茶文化的翻譯技能運用,從而提升茶文化翻譯教學的綜合效果。
3.1 對茶文化的情感解讀與價值解讀
學生對茶文化進行翻譯,最為核心的并不是對語言技能的掌握,而是需要學生對于茶文化有一定的理解和體會,這種體會是體現在對茶文化的情感解讀與價值解讀上。所以翻譯教師應該善于理解茶文化的東方神韻,增強學生對于茶文化的情感依歸,以情感解讀為特色,讓學生在翻譯茶文化過程中,善于運用自身的感情,提高翻譯譯文的東方茶文化內涵。中國的茶文化源遠流長和博大精深,在對中國茶文化進行翻譯時,往往會出現翻譯過程的失真,這是因為翻譯的目的語言與中國傳統母語中的語言表達方式,以及詞匯內涵之間的明顯差別。但是在翻譯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善于挖掘目的語言中與中國傳統茶文化之間的情感共性,通過這種情感共性,讓學生在翻譯過程中能盡最大能力把茶文化的抽象內涵展現出來。盡管目的語言中未必有像中國茶文化如此積淀深厚的茶葉文化,但是中國的翻譯教學,完全是可以通過相近文化語言或者是將生態與翻譯理念貫穿于目的語言的翻譯過程中,讓學生能夠最大程度上保留茶葉文化的原貌,這樣是有助于學生更全面而具體地進行茶文化翻譯。
在進行情感解讀與價值解讀的過程中,教師應該以學生為主體,鼓勵學生圍繞茶文化翻譯的主題內容,尋找相關文獻,讓學生可以通過情感角度或價值角度,對特定茶文化的文獻資料進行翻譯。如果以情感角度的方式對茶文化相關文獻進行翻譯,其側重點必然與價值理念角度下的翻譯模式有所不同,教師可以讓學生運用其語言能力,對特定文獻采取多角度的翻譯模式,從而對學生綜合運用目的語言對茶文化資料進行翻譯的能力起到一定的引導和提升作用。教師在最終對學生的翻譯材料進行點評,有助于學生對特定語言問題的改正,并且能讓學生提高綜合翻譯能力,翻譯教學的效果相對比較明顯。
3.2 對比中西方茶文化的差異,尋找共性
事實上,以英語為主要官方語言的英國或者美國等,也有各自獨特的茶文化,在教學過程中,對中西方茶文化的差異進行對比,是教師運用生態翻譯理念進行教學的一個重要途徑。教師向學生介紹茶文化時,需要關注中國的傳統茶文化的特點,尤其由教師介紹其深厚的歷史文化淵源。中國是禮儀之邦,茶文化實際上也是中國禮儀文化的重要載體。因此在茶文化教學中,應該突出展現中國的禮儀文化,將茶道文化與禮儀文化相結合。教師在剖析茶文化的跨國影響時,應該著重分析茶文化已經成為了全世界人民體現其禮儀風度的載體,因此在世界不同國家中,茶文化的表現形式雖然有所不同,但對于禮儀與風度的體現應該是中西方茶文化的共性。教師可以以興趣小組的方式鼓勵學生對中西方茶葉文化的差異進行了解,根據不同小組之間的興趣愛好,讓這些小組細致地去搜集茶文化的相關語言資料。
學生通過學校中的電子計算機以及互聯網等,包括到學校的圖書館中,查找中西方茶文化的相關資源,尤其是找到英漢對照的文本,由每一個課題小組的組長進行整理與檢查,避免相同的資料出現在不同的研究小組中。小組成員通過搜集的時候,可以逐漸了解到中西方茶文化的差異,而且對于不同語言資料,對相同茶文化資料的翻譯可進行對比,從而為茶文化翻譯奠定良好的語言資料基礎。教師也可以指定一些典籍,讓學生去搜集這些典籍當中包含的茶文化內容,并且把這些茶文化內容翻譯成為目的語言,以這種課題小組的方式來積累語言材料,可以更加省時和高效的推進茶文化翻譯教學。
3.3 模擬翻譯教學的生態環境
在生態翻譯學理念下,教師要提高學生對茶文化翻譯的綜合能力,需要在特定實訓環境下,構建其仿真翻譯教學的生態環境在這種仿真的環境下,學生運用語言技能翻譯茶文化,將對其知識與技能的運用起到極大的促進作用。在茶文化的翻譯教學中,教師要關注對語言環境的構建,特別是對茶葉文化翻譯能力教學時,需要構建茶文化特定的翻譯語言環境。通過仿真的語言環境,學生在特定環境中運用語言技能進行表達,或者運用目的語言傳遞茶文化,能迅速提升他們的茶文化翻譯能力。
比如教師可以構建一個茶葉店鋪的語言環境,讓學生把茶葉產品推銷給外國客戶,在這種語言環境中,學生雖然目的是為了銷售茶葉產品,但是學生也應該把茶產品的一些特點介紹給外國客人,從而為茶產品的銷售奠定充足的基礎。這就需要學生提前先了解自己將要模擬銷售的茶葉種類,對這種茶葉的來龍去脈,尤其是其歷史淵源和功能作用等進行掌握,并且能夠在目的語言中尋找到對應表達方式,對茶產品的文化給予介紹。通過這種語言表達能力的仿真訓練,對學生茶文化防御能力的提升是極為明顯,而且也有助于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與交流。
期刊推薦:《福建茶葉》雜志創辦于1979年。主要報道國內外有關茶葉科學研究成就、現代技術應用成果、生產管理先進經驗、茶葉市場經濟、茶文化等,深受廣大茶農、茶商、茶企、茶葉科技工作者和愛茶人士的喜愛,獲得各相關部門及專家們的好評與肯定。有投稿需求的作者,可以直接與期刊天空在線編輯聯系。
4 結語
茶文化的翻譯技巧,不同于普通的詞匯翻譯技巧,需要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注重對茶文化特色的挖掘,重視中西方茶文化之間的差異,讓學生能夠在模擬環境中,不斷提升其茶文化翻譯能力。在茶文化的翻譯教學里,教師要突出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主動查找語言資料,并且讓學生開展專題學習和模擬場景語言運用等,通過一系列的實訓教學方式,對學生的茶文化翻譯能力的綜合提升將有著持久性的積極影響。因此教師在進行茶文化翻譯教學時,要重視生態翻譯理念的運用,尤其是把生態翻譯理念貫穿于翻譯教學始終注重挖掘茶文化的情感內涵與價值內涵,讓學生能夠深刻體會茶文化的獨特魅力,從而讓茶文化的翻譯教學更具備感染力和效果,實現茶文化翻譯教學效果的全面提升。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