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咨詢服務,正當時......期刊天空網是可靠的職稱工作業績成果學術咨詢服務平臺!!!

湖南地域特色文化產品的傳承發展之路——醴陵釉下五彩瓷

發布時間:2019-10-31所屬分類:文史論文瀏覽:1

摘 要: 【摘 要】瓷器是中國的名片,也是中國歷史文化的代表,湖南醴陵,湘東一個縣城,歷史文化資源豐富,以瓷得名為 瓷城,是釉下五彩的發源地,1915 年在太平洋西岸的舊金山舉行的 巴拿馬太平洋萬國博覽會上 ,醴陵釉下五彩瓷一舉奪得此次賽會的金獎 ,被譽為東

  【摘 要】瓷器是中國的名片,也是中國歷史文化的代表,湖南醴陵,湘東一個縣城,歷史文化資源豐富,以瓷得名為 “瓷城”,是釉下五彩的發源地,1915 年在太平洋西岸的舊金山舉行的 “巴拿馬太平洋萬國博覽會”上 ,醴陵釉下五彩瓷一舉奪得此次賽會的金獎 ,被譽為“東方陶瓷藝術的高峰” 。自此 ,醴陵陶瓷名揚華夏,風靡全球,尤其是釉下五彩瓷成為中國陶瓷的特色、世界陶瓷的一朵奇葩,醴陵也因此成為“中國陶瓷歷史文化名城”。隨著經濟社會發展,時代變遷,醴陵釉下五彩遇到了發展過程中的瓶頸,如何破解這一困局,是本文立足研究的主要方向。

湖南地域特色文化產品的傳承發展之路——醴陵釉下五彩瓷

  【關鍵詞】釉下五彩;文化產品;區域特色;非遺;跨界發展

  一、文化傳承,面向未來

  體陵釉下五彩又稱為窯彩,產生在青花和釉里紅之后。清康熙年間創制的一種釉下三彩(紅、藍、青三色),又稱釉里三彩,其中的紅和藍分別利用了銅紅色料和鉆料著色,青為用氧化鐵著色的豆音。三種顏色相互搭配,使釉下色彩更加豐富。釉下五彩也是在青花和釉里紅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1907年至1908年,體陵釉下五彩短短數年便一舉創燒出多種贏溫下彩,號稱釉下五彩。尤其是創燒出多種復合彩料,以多層次的色階豐富了體陵釉下五彩的藝術表現力和藝術感染力。這是歷史性的創新突破,也是對中國瓷器燒造歷史的卓越貢獻。

  湖南體陵是我國八大陶瓷出口地之一,也是重要的陶瓷產業基地之一。醴陵窯是在隋唐五代時期長沙窯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以首創釉下五彩瓷而聞名世界,其釉色晶堂淡雅,別具特色。開創了陶瓷裝飾新的一頁。1905年湖南鳳凰人熊希齡先生(時任民國總理)在酸陵創辦湖南官立瓷業學堂和湖南瓷業制造總公司,聘請日本技師和最德鎮師傅,引進當時最先進的陶瓷生產工藝和設備,開啟了體陵由粗瓷生產到細瓷開發的新紀元。

  眾所周知瓷器是中華民族最偉大的發明之一,是世界最早認識中國的窗口,對世界文明的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在中國提起瓷器就不得不提體陵釉下五彩競器,體陵釉下五彩瓷,始于東漢,至今已有1700多年歷史,中間歷經幾次工藝的創新,到今天已經集胎質美、釉色美、工藝美、形體美、彩飾美于一體,所以具有很高的美學價值和文化意義。

  從體陵的陶瓷發展史可以看出,抗日戰爭飯發期間,景德鎮瓷受阻,體陵瓷業得到全面發展,后來又有了電瓷的生產,到解放初期,從業人員達到4000人,20世紀50年代中期,著名釉下五彩瓷傳人吳壽棋復出,中斷20年的體陵釉下五彩流得以重獲生機。在此期間,成立了湖南陶瓷研究所和酸陵瓷業公司。當時的蘇聯、越南、民主德國、羅馬尼亞、日本等國代表團紛紛來酸陵考察學習。為人民大會堂國宴,毛主席餐具及日用瓷,國家領導人定制國禮送給外國友人等,醴陵釉下五彩迎來了全盛時期。

  二、立足湖湘,面向世界

  改革開放以來,醴陵的陶瓷產品不斷創新,質量和生產工藝日趨成熟,藝術瓷也迎來了發展的春天。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無論在生產工藝、制作規模、題材內容,裝飾手法,藝術水平以及色料品種等等方面,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從燒造工藝上講,進行了種種改革,如柴窯改煤窯,煤窯改電窯、氣窯,三燒制改為兩燒制等,大幅度地提高了產品的質量和生產效率。從制作規模上講,自六十年代以來,不僅醴陵地區有專門生產釉下彩瓷的群力瓷廠,而且還有國光、星火、永勝、新民以及本省其它地區的建湘、洪江、界牌、新湘等瓷廠都有所發展,使湖南成了 “釉下彩瓷之鄉”。從題材內容上講,過去多采用花卉裝飾,至21世紀初的彩飾題材已是博采萬物,諸如花鳥、山水、蟲魚、人物、走獸和傳統題材中的龍鳳、歷史故事以及書法印章等,無不反映在釉下彩瓷的裝飾中。從裝飾手法上講,除了在勾勒的功力上較之過去的最高水平不免還稍有遜色外,其余在紋樣的構成,色彩的處理、操作的技術等各個方面,都遠遠超過了歷史的水平。彩繪設計人員用自己的實踐豐富了這一傳統的裝飾藝術,因而創造了各種形式風格的裝飾紋樣,使釉下五彩的裝飾藝術呈現了一個嶄新的面貌。其產品既有各式各樣的陳設瓷,還有符合現代生活要求的各種日用器皿。這些產品,有的被選為國家用瓷和國家禮品瓷,有的遠銷海外許多國家和地區歷年來還有不少精工產品參加了國內外藝術展覽。并多次獲得了國家金質獎章。為促進國際間的經濟、文化交流,加速社會主義建設,作出了一定的貢獻,為中華發展民族增添了光彩。2008年,醴陵釉下五彩瓷燒制技藝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相關期刊推薦:《陶瓷》雜志創刊于1974年,系國家建材局科技期刊、中文核心期刊、美國文摘(ca)來源期刊、中翻學術期刊數據庫來源期刊、中閑期刊網文收錄期刊、中國術期刊(光盤版)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收錄期刊。主要內容包括建筑衛生陶瓷、工陶瓷、口用陶瓷、電子陶瓷及陶瓷機械等無機非金屬材料工業的新技術、新工藝、新產品、新設備等的研制和應用。有投稿需求的,可以直接與期刊天空在線編輯聯系。

  三、特別的工藝與品質,迸發五彩光芒

  傳統陶瓷工藝是歷史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而釉下五彩瓷又有其獨特的燒制工藝和特點,第一、無毒、耐酸、耐堿、耐磨損,永不褪色。它的這一特點是燒造工藝和顏料性能兩個因素所決定的。釉下五彩的基礎顏料,是用各金屬氧化物或它們的鹽類為著色劑,摻合一定量的硅酸鹽原料所制成。這種顏料不像釉上顏料那樣需要采用含鉛的熔劑來幫助發色和降低焙燒溫度。也不需要用低溫熔劑為結合劑而使彩料固著在制品上。釉下彩料之所以能牢固地附著在瓷器釉層的下面,是因為在高溫燒成的過程中,彩料中的熔融物與已熔融的坯釉互相粘合著,同時也是釉層覆蓋的作用。這樣不僅不存在鉛毒和其它毒性物對人體的危害,而且由于釉層的保護作用,還能抵抗自然酸堿的侵蝕,同時在使用中又能耐磨損。只要瓷器聽釉層不受到強力破壞,花色就能永保清晰、鮮艷和明亮。故釉下彩瓷是一種理想的日用瓷器。第二、畫面平滑光亮、晶瑩潤澤、清雅明快,具有飽滿的水份感;亮晶晶、水靈靈,能給人一種美感享受。這種富于韻味的裝飾效果,除彩飾技巧外,也是釉層的作用。覆蓋在紋飾上的這層釉,通過高溫燒成后,變成了一種玻璃質薄層。由于這個薄層具有瑩潤、光潔、透明的特點,色彩繽紛的畫面就能通過它而顯現出來。所以紋樣平坦光滑,有玉一般的潤澤和光彩。第三、紋樣五彩繽紛,艷而不俗,淡而有神,色彩變化豐富。這個特點是釉下五彩瓷器在色彩效果上的獨特性,也是這種瓷器適應性最為廣泛的主要因素。廣大人民群眾對裝飾的色彩各有所好,隨著不同的客觀要求和造型、紋飾的需要、它既可以清雅明快、也可以古樸深沉;它可繪制色彩斑斕的紋樣,又能表現各種效果;既瑰麗,又淡雅;淡妝濃抹,無不相宜。作為家庭選用,它能適用群眾的不同愛好;進入高級餐廳、賓館,又能適用各種氣氛所需要的色彩要求。構成這一特點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諸如色料品種繁多,構圖色不拘一格,裝飾方法各不相同,裝飾效果就必然多彩多姿;而各種顏料的組成和釉層的覆蓋,則是“艷而不俗,淡而有神”,的主要因素。正如上述,釉下五彩顏料(尤其是復合色料)的組成,除著色金屬化合物外,還摻有大量的無色氧化物(如石英、長石等),這就提高了彩料的明亮度,降低了它的飽和艷度,經釉層覆蓋和高溫燒成,其色彩就顯得格外調和、雅致、溫柔。因此即使用紅與綠等量相配,也不會產生強烈的刺激;運用淡彩或多色的裝飾,以容易獲得清雅、富麗、和諧的藝術效果。以上是釉下五彩瓷器三個最突出的特點,正由于有這些特點,這種瓷器才一直被人們所重視。

  四、傳統與現代交融發展,再創輝煌

  隨著人們審美意識的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文化藝術產品,尤其是瓷器藝術品,很難滿足大眾日益增長的精神需求,如何設計生產出既保留傳統工藝不失傳,又在文化傳承的基礎上有創新,且讓普通老百姓能消費得起,具有一定實用價值的產品是目前各個階層都十分關注的問題。

  首先,工藝創新要先行,醴陵釉下五彩燒制工藝比較成熟,但在一些器型設計,開發的過程中存在短板,許多藝術瓷停留在重圖案形式設計,輕造型功能呈現,開發過程中往往受到市場需求限制,比如日常用品的外觀造型,在功能選擇中比較單一,缺少真正的使用價值。釉下五彩的精華是讓更多漂亮的色彩賦予造型以活力,達到神形兼備的藝術效果,在開發造型模具的工藝上要力求創新,打破傳統思維,用技藝加工藝結合的方式,建立行業標準,出臺相關政策鼓勵企業在造型方面的突破和嘗試,形成各環節工藝無縫對接,創造更多的藝術精品。其次是要注重多種文化的交融傳承,醴陵釉下五彩是具有鮮明地域特色的文化產品,也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目前市場上的產品多以山水、花鳥、人物為主要描繪對象,缺少新意,從挖掘產品內核的角度出發,文化的傳承不局限于本地區、本土化,可以結合更多的非遺素材加以整合,比如在素胚上繪制京劇人物角色、臉譜、少數民族織錦紋樣等等,這樣既可以體現釉下五彩的色彩優勢,又可以突出其它非遺的核心內容,一舉兩得,做到一個產品兩個非遺的“雙非”甚至“多非”特點,具有更為強大的生命力。第三,結合現代科技設備與手工藝相輔相成,打造更大更廣藝術平臺。在燒制工藝中有最傳統的柴窯到后面的煤窯、電窯、氣窯,從繪制工藝有傳統筆墨到后來的噴槍,綜合材料運用等,轉盤、托盤等輔助設備的每一次改進都離不開科技進步帶來的創新,只有這樣,機器能代替的部分,人工才能騰出更多的時間專注該專注的方面,既節省的時間,提高了效率,也節省了成本,提升了技藝。運用科技的力量促進文化創意產品的革新是文化傳承的重要手段。

  傳統手工技藝有天生優勢和劣勢,如何促進地域特色文化產品更好的發展,讓非遺更容易走進人們的視野,與我們的生活融合在一起,共同產生積極的社會價值是當今文創產品發展路上的難題。創意不是簡單的畫圖紙和構思,更多的要付諸于實踐,只有這樣,像醴陵釉下五彩這樣的國家級非遺產業才能做大做強,才能吸引更多的人才和社會資源投入到其中,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才能不愧于中華傳統文化的保護與接力。

2023最新分區查詢入口

SCISSCIAHCI

7799精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