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9-09-28所屬分類:文史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從小生長在小秦嶺北麓,在它的懷抱中長大,因而對這座山有了一種特殊的感情,就像父親,或者母親,兩種感覺都有。然而,最讓我感到神奇、不可思議的事情,就是寫在它身上的祈雨史。那些曾經的傳說和親歷,至今讓我無法釋懷。 村子正南面的娘娘山就是祈雨的發
從小生長在小秦嶺北麓,在它的懷抱中長大,因而對這座山有了一種特殊的感情,就像父親,或者母親,兩種感覺都有。然而,最讓我感到神奇、不可思議的事情,就是寫在它身上的祈雨史。那些曾經的傳說和親歷,至今讓我無法釋懷。
村子正南面的娘娘山就是祈雨的發源地。
娘娘山是小秦嶺最東端的一段,又名女郎山、夫家山。相傳漢時,山下有李姓二女,長到十七八了卻不愿談婚論嫁。其母著急了,逼著女兒成親,二女不從,指著南邊的小秦嶺說: “此山就是我的夫家。”于是,她們逃至山頂,其母追到山上,母女三人一同坐地成仙,常呼風喚雨,廣降甘霖,造福百姓,成為人們心目中的神仙。母女三人居住的山頭就被人喚作娘娘山,至今這里的娘娘廟仍香火不斷。
從懂事時起就知道這個傳說。聽說李姓二女的娘家還是我們鎮上的紀家莊村。紀家莊村離我家不到十里。那時,這里經常鬧夏旱和秋旱,都是莊稼在最需要水的時候老天就吹胡子瞪眼,有時幾個月也不下場雨。村里人不能眼睜睜地看著莊稼被旱死,就采取各種辦法去祈雨。記得有年秋季,天大旱,某天晚飯后天黑咕隆咚的,隊里的幾個女孩來家里叫走了姐姐,幾個人神神秘秘的不知干什么去了。第二天早上,就聽有人喊他家的尿盆被偷了,最后在門前的下水道里找到了。奶奶告訴我,那是姐姐她們幾個干的。因為我們這里有“大姑娘偷尿盆,天就會下雨”的說法。當然,有時不管怎么偷,老天都不會被感動,最后只有求娘娘了。于是紀家莊的人就上祭品,敲鑼打鼓,成群結隊爬上小秦嶺,在娘娘廟前燒香放炮。結果呢,只有兩種,有時靈,有時不靈。有村民這樣解釋說,娘娘是一個講原則的人,干旱的地方太多,雨水有限,她不能以權謀私只照顧家鄉,而要惠及眾生,所以不能因祈不到雨而去責怪娘娘。
另一個更神奇的地方就是漢山的 “刮雨潭”。漢山也是小秦嶺西的一段山脈,早期叫喊山。西漢末年,劉秀被王莽追殺,逃進了此山。莽軍搜遍了喊山里的九十九道山岔,唯有劉秀藏身的那道岔被大霧籠罩。劉秀死里逃生,日后擊敗了王莽,建立了東漢政權,為感念喊山的救駕之功,御封喊山為漢山,即漢室之山。漢山方圓 20 多平方公里,雖然不大,但清秀水靈,奇巖險峰,原始森林遮天蔽日,野獸出沒,曾經儒家、釋家、道家三家并存,香火不斷,直到上世紀三十年代軍閥混戰才被中斷。漢山頂端有一平地,建有祖寺廟,廟后一石潭,潭如井口,約兩米深,平時水滿欲流,據說只要上山朝拜者刮掉石潭里的水,不出三日就會下雨,直到潭中水滿為止,當地人稱“刮水潭”,現在景區命名為“祈雨潭”。當地老百姓都知道,曾經的一代一代人都去那里祈過雨,據說相當靈驗。
1995 年五月的一天,山腳下的河西村約我們幾個寫文章的朋友上山,為他們開發漢山景區造造輿論,村里派了十幾個人陪我們上山。下午一點,我們終于披荊斬棘爬到了漢山頂端,在殘垣斷壁的祖師廟后看到了那個傳說中的“刮雨潭”。好不稀奇!這是一個死水潭,全靠天雨積水,上面落滿了枯葉。拂去枯葉,露出一潭略微發黃的水,手撩起聞之,清涼無異味。那一天下山前,我們用飲料罐把潭里水舀出了十幾厘米深。兩個小時后,我們下到了山腳,忽見萬里無云的碧空烏云密布,大雨瓢潑而至,把我們一行人全淋成了落湯雞。這場雨雖說過去 20 多年,但至今仍讓我無法忘懷。留在我心底的,不僅僅是一種眷念,還有更多更多的驚嘆。
如今,改革開放已經四十年了,祈雨的畫面早就看不到了,因為這些年來政府在不斷地進行基本農田改造,把大片大片的荒地整治成優質農田,大片大片的旱地變成了水澆地,機井和水庫時刻發揮著重要作用,即便天再旱,莊稼也會得到及時灌溉,人們再也遭遇不到莊稼被活生生旱死的年景了。即便這樣,鄉親們對小秦嶺“祈雨”的渴望并沒有絲毫的削弱。隨著社會的發展,生活在這里的人們懂得了很多很多的道理。大家知道,盡管莊稼不缺水了,但大面積的草地、山林、湖泊還缺水,空氣里還缺水,北方的大環境還依然干燥,每到炎炎烈日植物打蔫,每到沙塵彌漫空氣污染,大家仍然會懷念小秦嶺,懷念娘娘山上“娘娘廟”,懷念漢山上的“刮雨潭”……大家都希望這些“神靈” 能繼續顯靈,能夠呼風喚雨普降甘霖,給萬物帶來生機。
其實對人類而言,任何一個美好愿望的實現,都是非常令人欣慰的事情。祈雨也是。
期刊推薦:《民間文學》(月刊)創刊于1954年,由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主辦。以收集、整理、研究民間文化,推動民間文學創作與發展,豐富活躍群眾文化生活為宗旨。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