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咨詢服務,正當時......期刊天空網是可靠的職稱工作業績成果學術咨詢服務平臺!!!

論中國畫藝術與茶文化的相互融合發展

發布時間:2019-09-21所屬分類:文史論文瀏覽:1

摘 要: 摘要:從古到今,幾千年來,中國畫和茶文化深受文人雅士的青睞。這兩者有個共同點,都以和為中心,推崇和的精神境界。和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精神,也是中華民族不懈追求的理想境界。跟別人相處時應謹記以和為貴,俗話說,和氣才能生財。創作國畫時需要平心

  摘要:從古到今,幾千年來,中國畫和茶文化深受文人雅士的青睞。這兩者有個共同點,都以“和”為中心,推崇“和”的精神境界。“和”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精神,也是中華民族不懈追求的理想境界。跟別人相處時應謹記“以和為貴”,俗話說,和氣才能生財。創作國畫時需要平心靜氣,仔細斟酌,耐心尋味,才能創作出好的作品。品茶亦是如此,需要具備“和”的心境,只有在安靜的環境下,靜靜品味,才能品出茶的真正韻味,實現對自我的尋求。

論中國畫藝術與茶文化的相互融合發展

  關鍵詞:中國畫藝術;茶文化;融合發展

  中國畫藝術在世界美術領域中獨樹一幟,中國的書畫家們用毛筆、墨汁、宣紙等創作出各種作品,充分運用美學原理對風景、人物等進行塑造,詮釋了人間事物的美好。通過中國畫充分展示了對美的事物的認知和欣賞,充分展示了畫家們的審美意識,形成了中國特有的藝術色彩。中國的茶文化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有資料表明,中國的茶業興于巴蜀。中國是飲茶的故鄉,從神農時期,直到現在人們仍然對喝茶充滿著特別的喜愛,中國好多地區都把飲茶文化當作特色來發揚和宣傳。茶的種類頗多,味道各有千秋。茶文化的發展過程體現了形式和精神的相互統一,充分發揚了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

  一、中國畫藝術和茶文化之間的關聯性

  (一)中國畫藝術和茶文化都是陶冶情操的一種方式

  繪畫與茶有著密不可分的關聯。繪畫講究人的品行和修為,繪畫可以使人心情平靜,超然物外,不枉為是一種陶冶情操的好方式。喝茶講究的是人品的高潔,喝茶人最高的境界為“天人合一”,也是陶冶性情的一種方式。繪畫不僅是一種藝術一種審美,還關乎人品和心境。喝茶亦是相同,因此,無論是品茶還是賞畫,都屬于個人精神層面的一種文化活動。品茶時應該具備平心靜氣的心境,只有在安靜的心境下品茶,才能很好地體會茶中的韻味,進而了解真實的自我,實現對自我的追求。文人作畫時常常一邊品茶一邊作畫,借助茶的雅興來吟詩作對,也讓茶成為了歷朝歷代繪畫家們所經常使用的題材。因而可以通過欣賞歷代中國畫作品來了解茶文化的歷史,進而提升自己的文化素質修養。

  (二)茶文化為中國畫提供豐富的素材

  中國歷史悠久的茶文化有著極其豐富的文化內涵,飲茶作為中國的傳統,自古以來都是文人雅士們愛好的一種生活藝術。因此,茶業不僅僅是一種文化更是一種藝術形式,還能為書畫家們提供豐富的創作素材。在我國唐代,喝茶已經蔚然成風,尤其是市民階層的人們,喝茶成為了人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事情。到了宋朝的時候,達到了高峰,由于后來制茶的技術在不斷進步,沖茶的技巧也在不斷提高,人們喝茶越來越便利,所以喝茶的習慣不僅局限于市民階層,更是流傳到了士大夫階層,像范仲淹、蘇東坡、歐陽修、王安石等都曾非常熱衷于喝茶、斗茶的活動。畫家通過畫作,栩栩如生地將飲茶活動描繪出來,更體現了畫家們的高尚情操。品茶亦如品人,可見中國茶文化和中國畫藝術的淵源非常密切。

  (三)歷史上不乏以茶藝術作為主題的畫作

  根據資料顯示,唐代有三件作品是最早的以茶事作為主題的作品:周昉作的《調琴啜茗圖》、閻立本作的《蕭翼賺蘭亭》和佚名的《弈棋仕女圖》。《蕭翼賺蘭亭》畫得最為傳神生動,畫中所作與其名字一樣,描寫了唐太宗的監察御史蕭翼,設計騙取了辯才和尚收藏的王羲之《蘭亭集序》手卷的故事,畫的左下角有兩個正在烹茶的人。明朝時期丁云鵬的《煮茶圖》、文征明的《惠山茶會圖》等等,這些畫作都敘述了市民階級和文人雅士們日常生活中喜歡喝茶的行為。各個朝代的書畫家們也都非常喜好品茶,他們都對品茶有著特殊的情感。特別是繪畫家們斗茶的情景在畫作上的刻畫,體現了畫家們高超的寫實技巧和繪畫技藝。

  二、中國畫藝術和茶文化融合發展的具體表現

  (一)兩者的融合充分展示了各自獨特的藝術美

  我國古代很多文人都熱衷于茶文化,非常重視茶文化與繪畫藝術的聯系。茶文化在某些程度上可以使繪畫的藝術內涵得到豐富,給繪畫提供豐富的創作題材,推動我國的傳統繪畫不斷向前發展。因為深受中國畫藝術的影響,茶文化表現出了濃郁的藝術氣息,從使用層面直接上升到了審美層面。在兩者的相互促進和相互融合下不論是茶文化還是中國畫藝術都展現了各自獨特的藝術美,兩者的融合發展也對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不斷向前推進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茶文化如今已經成為中國畫藝術創作中的一個與眾不同的魅力題材。中國的茶文化以“雅”為中心,而“雅”也反映了人們的生活追求,進而越來越提高了人們高雅的情趣。

  (二)兩者的融合具有鮮明的時代性

  茶文化與中國畫藝術的融合還具有鮮明的時代性。比如,資料顯示,元朝表現茶文化的中國畫作品中就顯示了當時社會非常發達,茶文化非常興盛。在明清時,繪畫家們大多以青山綠水為背景,然后通過茶文化來表達自己對未來美好生活的追求,也表達了自己對國家和民族的志向和偉大理想。在歷朝歷代中,宋朝的統治者非常重視茶藝和繪畫,所以宋朝時中國畫和茶文化的融合相當成功,茶文化和中國畫的的發展和興盛在宋朝也算是達到了頂峰。

  (三)兩者的融合相互提升了文化價值與地位

  如果站在文化層面進行分析,中國畫的文化內涵豐富,大大提升了茶文化的價值,比如藝術價值和使用價值。在中國畫藝術的影響下,茶文化慢慢上升到了文化藝術的地位。中國畫的創作也深受茶文化的影響,增加了新的素材和新的不同的繪畫形式,極大地提高了中國畫的欣賞價值和鑒賞藝術。兩者的融合有利于中國畫和茶文化在文化方面繼續發展,不斷提升欣賞價值,有利于兩者共同進步。中國畫藝術和茶文化由于歷史因素、文化底蘊和政治背景等方面的共同點,以及他們之間緊密的契合性,實現融合發展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比如說宋朝著名書畫家趙伯騙的畫作《風檐展卷》,此畫作就是以茶藝文化為中心進行的一系列創作,就是典型的茶文化在中國畫藝術中的融合。畫與茶總是緊密相連的,茶文化已經成為人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三、中國畫藝術是對茶文化發展的一種記錄

  明朝著名的繪畫家馮可賓曾經創作過一個畫作《岕茶箋》,這篇畫作中提到過13種類型的茶葉,其中有一個名為“揮翰”的茶,它的意思其實就是“揮毫潑墨”。作者提到的品茶的時間,這個時間對于作畫來說也是一個非常適宜的時機。通過繪畫,可以記錄不同朝代的茶文化的發展歷史,對茶文化的發展可以有非常清晰、形象生動的記錄,體現不同時代茶藝的不同發展過程,從而形成了一幅生動形象的茶藝發展圖史。比如,南宋時期著名畫家劉松年所作的畫作《碾茶圖》清晰地記錄了在那個時候茶餅食用前碾茶的茶事而且利用繪畫的形式來記錄茶文化的發展,更利于人們記住茶文化在不同時代的不同的發展。所以通過中國畫對茶文化的記錄,有利于中國畫和茶文化之間的文化融合和文化提升。而且從繪畫價值的層面進行分析,繪畫在一定程度上也對茶事文化的發展和進步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

  四、中國畫藝術與茶文化的融合有利于兩者的不斷發展

  在中國畫的創作過程中適當融入茶文化,非常有利于茶文化的發展,有利于對茶文化的宣傳,進而使茶文化的藝術不斷發揚。通過茶文化的發展歷史就可以知道,不管是哪個朝代出現關于茶文化的中國畫作品都不稀奇。比如說,唐朝時期的書畫家周昉所作的繪畫作品《調琴啜茗圖》就是關于茶文化的,宋代時候,出現了劉松年所作的繪畫作品《碾茶圖》,還有元朝時期趙孟頫的《斗茶圖》和明代唐寅《事茗圖》等。以上所說的這些畫作都是歷史上著名的以茶文化為中心和素材的經典畫作。茶文化在繪畫中的運用已經游刃有余,使中國畫的題材得到了極大豐富。在中國畫的層面來說,在中國畫與茶文化的融合過程中,以茶文化為主題的中國畫作深受國內外繪畫愛好者的喜歡。借此可以使茶文化和中國畫作在國內外得到廣泛的宣傳,更有利于中國的傳統文化在國內外更好地傳播與發揚,讓國內外更多的人深受影響,了解中華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

  推薦閱讀:中國水墨動畫新建設發展形式

  摘 要:本文主要討論三維技術同中國傳統特色水墨動畫的結合,推動我國動畫的創新和發展。在當今,數字三維技術的發展對動畫創作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很多的創作者也在探索希望通過三維技術來創作水墨動畫,讓水墨畫面更加生動靈活。然而三維水墨動畫本身又具有局限性,如何突破局限長久發展是我們當下需要考慮的問題。

  五、結語

  在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中,中國畫和茶藝文化有著重要的地位,都是傳統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因為這兩者在中國的歷史發展中有著非常高度的契合性,所以中國畫和茶藝文化的融合是中國傳統文化發展的必然趨勢。本文從四個方面對茶文化在中國畫里的融合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討,分別是中國畫和茶文化之間的關聯性、中國畫和茶藝文化融合發展的具體表現、中國畫藝術是對茶藝文化發展的一種記錄、中國畫藝術和茶藝文化融合有利于兩者的共同發展,說明中國畫藝術和茶文化藝術之間是相互影響的。茶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繪畫比文字更加能表達人內心的情感,繪畫家們常從生活中取材,但卻超越生活,而茶藝也有同樣的作用。對這兩者進行研究,可以極大地展示中國畫的魅力,也可以發揚國畫的藝術,對中國畫藝術進行更加廣泛的宣傳。

  參考文獻:

  [1]趙霞.中國畫中藝術表現特性研究[D].魯東大學,2014.

  [2]顧凌琤.傳承拓展融合創新——淺析意象油畫中的表現語言[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6,(4):321-325.

  [3]楊中慧.探究外國文學作品中的英國茶文化[J].福建茶葉,2016,(4):331-335.

2023最新分區查詢入口

SCISSCIAHCI

7799精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