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咨詢服務,正當時......期刊天空網是可靠的職稱工作業績成果學術咨詢服務平臺!!!

西安市文化產業發展與交通網絡的空間耦合關系研究

發布時間:2019-09-20所屬分類:文史論文瀏覽:1

摘 要: 提 要: 文化產業和交通在空間上具有耦合現象,二者相互依賴且對彼此的發展具有促進作用。文中運用空間分析法、文化產業企業點密度分析和交通路網密度分析等方法對西安市的文化產業和交通網絡分布狀況進行定量化分析,研究西安市文化產業空間分布和交通路網的

  提 要: 文化產業和交通在空間上具有耦合現象,二者相互依賴且對彼此的發展具有促進作用。文中運用空間分析法、文化產業企業點密度分析和交通路網密度分析等方法對西安市的文化產業和交通網絡分布狀況進行定量化分析,研究西安市文化產業空間分布和交通路網的空間分布特征,在此基礎上運用疊加分析法研究西安市文化產業與交通系統在空間上的相關關系,結果表明:①西安市主城區文化產業分布相對集中,集中分布區為中部、南部和西南部,而東部和北部分布稀疏。②主城區的交通路網總體比較完善,成網率高、斷頭路少、通達性高,空間分異明顯。③文化產業發展與交通網絡的空間關系密切,高度相關的街道數量占到了一半以上,弱相關的街道數量僅占一小部分,高度相關與中度相關的街道數量占比之和高達 88. 8% 。

西安市文化產業發展與交通網絡的空間耦合關系研究

  關鍵詞: 文化產業; 交通系統; 空間分布; 疊加分析; 西安市區

  21 世紀以來,文化產業作為朝陽產業,憑借其產業價值鏈的獨特、快速的成長方式,以及產業滲透力、影響力和輻射力的廣泛性,成為現代產業和全球經濟發展的新亮點,成為國家經濟發展的新動力。而文化產業的空間布局受到交通的影響,文化產業的發展與交通的便捷程度密不可分。文化產業的發展規模和影響程度已經成為衡量一個國家、地區和城市綜合競爭力的重要標志[1]。Bagnasco 對意大利東北部及中部區域的文化產業空間分布情況進行了研究,總結出文化產業集聚對中小企業的生產網絡集中起來有彈性專業化的協作作用[2]。Bassett K( 2002) 對英國布里斯托爾市的文化產業發展現狀進行了研究,深入分析了企業的相互關系和外部環境對文化產業在空間集聚過程中的影響[3]。Scott A J、LilaehNaehum、Galina Gornostaeva 等均從不同的視角研究了文化產業的空間分布和集聚特征[4 - 7]。楊槿( 2015) 以蘇州老城區文化企業空間演化過程為研究對象,運用核密度估計、Moran’s I 指數等方法進行了分析研究,研究發現文化產業在政策干預下數量迅速增加,行業結構由單一行業向均衡化發展[8]。薛東前( 2014) 研究了西安市文化娛樂業的空間格局,結果表明西安市文化娛樂業主要以鐘樓為中心集聚,在半徑約 7km 的圓形區域內劃分出四個空間集聚熱點區[9]。Robert Neuwirth( 2008) 研究了歐洲文化產業的發展,指出文化產業在一定程度上依靠的是創造性實踐活動[10]。國內學者間接性的研究了文化產業和交通的相關關系,研究較多的是旅游產業、區域經濟、城市發展之間的關系,制造業等和交通的關系。目前,對文化產業和旅游產業的耦合關系研究較多,主要從建立兩者的耦合系統指標體系、耦合的協調機理指標體系等對文化產業與旅游產業耦合的核心因素、耦合度與系統協調性的關系進行了分析[11 - 14]。余菲菲( 2015) 對池州市城市交通系統和旅游經濟系統的相關關系運用耦合度模型進行了研究,研究發現交通系統與旅游經濟系統的耦合度值不斷上升[15]。李曉靜( 2013) 對張家界旅游系統和交通系統運用耦合度模型進行了研究,結果表明旅游系統與交通系統的耦合度值一直在增長,但仍然處于較低等級,二者存在相互推動作用[16]。黃曉燕 ( 2011) 以海南省交通優勢度與經濟水平空間格局的規律性為研究對象,運用通達性、交通網絡密度和鄰近度等方法進行了研究,表明二者耦合度較高且具有正相關性[17]。王智勇( 2011) 研究了河南省交通狀況、產業結構和經濟增長之間的相關關系,表明交通狀況對產業結構具有推動作用,改善交通狀況和優化產業結構是發展經濟的重要措施[18]。

  根據已有文化產業的影響因素、文化產業與相關行業的耦合研究,以及文化產業對城市交通系統的研究、交通與產業之間相互關系的研究,可以得出,文化產業的空間布局受到交通的影響,文化產業的發展也與交通的便捷程度密不可分。并且,通過對交通的綜述也表明了交通路網的發達程度對制造業、旅游產業以及各類產業的發展和布局均起到重要的作用,也就是說文化產業和交通系統存在相關關系。因此,深入分析文化產業的空間分布與城市交通路網的耦合狀態,對于促進文化產業的持續和協調發展具有重要的實踐價值。

  1 材料與研究方法

  1. 1 研究區域概況

  文中以西安市主城區為研究范圍,主要包括新城區、雁塔區、碑林區、蓮湖區、未央區、灞橋區共六個區,包含 53 個街道辦事處( 以下簡稱"街道" ) 單位。西安市作為我國西北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具有豐富而珍貴的文化遺產,為文化藝術產業的興起和發展提供了物質基礎。西安也是我國高等教育、科學研究和高新技術產業的重要基地。西安地處中國地理中心,已形成了以鐵路、公路、航空為主的現代化立體交通網絡,是聯通西部的重要交通樞紐,城市內部路網密布,交通縱橫交錯,地鐵線路現已開通一、二、三號線,四、五、六號地鐵線路正在建設中,西安市的公交線路發達,基本上貫通了所有大街小巷。

  1. 2 數據獲取

  文化產業空間點屬性數據: 從國家地理信息公告服務平臺 - 天地圖、百度地圖、谷歌地圖中篩選出西安市 53 個街道的文化產業企業空間分布點屬性數據。采集的信息主要包括所屬行業類型、單位名稱和經緯度信息等。經過初步篩選,共采集的有效企業點屬性數據為 13518 個。用 ArcGIS 將其矢量化處理,轉化為點圖層,定義投影和坐標。

  城市道路網: 從國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務平臺 - 天地圖上下載交通切片圖層,運用 ArcGIS10. 0 軟件的矢量化和定義投影來處理,得到西安城市道路路網圖,并按照城市道路分類標準將西安市城市道路分為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和支道四大部分,由于地鐵是城市道路不可忽視的組成部分,所以將地鐵作為西安市城市道路的第五類。

  其他數據來源于《西安市統計年鑒》、《陜西省統計年鑒》、已發表論文中的數據和相關的政府官方網站的公開數據。

  1. 3 研究方法

  文中運用文化產業企業點密度分析和西安交通路網密度分析對西安市的文化產業和交通網絡分布狀況進行定量化分析,并通過 ArcGIS10. 0 軟件的空間分析功能將研究結果空間可視化,更清晰直觀地分析二者的空間分布特征,并運用定性方法探討西安市文化產業與交通路網的耦合關系。文中將文化產業企業點密度定義為每個街道上單位面積所包含的文化產業企業點數量,也就是街道內所含企業點個數除以街道的總面積,點密度越大,說明該區域文化產業分布集中,對文化產業的需求越大,反之則分散。

  2 西安市文化產業分布和交通系統的現狀分析

  2. 1 西安市文化產業的空間分布特征

  2. 1. 1 文化產業的空間分布

  西安市的五大主導產業包括文化產業、技術產業、裝備制造業、現代服務業、旅游業。由圖 1 可以看出,西安市文化產業主要分布在碑林區、新城區、西南部雁塔區和蓮湖區的部分街道,文化產業點分布相對稀疏的地區主要集中在東部灞橋區、北部未央區的部分街道。從每個街道包含的文化產業企業點數量來看,雁塔區的長延堡、丈八溝、小寨和電子城所含的企業點數量最多,灞橋區的新合、新筑、灞橋街道所含的企業點數量最少。

  2. 1. 2 文化產業企業點密度分析

  運用點密度分析工具對西安市 2017 年文化產業企業點空間分布特征進行分析,并根據密度值的大小劃分為十種類型( 圖 2) 。由圖 2 可以看出,西安市文化產業集中分布在中部、南部和西南部地區。企業點密度最大的地區是位于中部區域的南院門、柏樹林、長安路三個街道,并且周圍形成環狀梯度遞減的空間分布狀態,小寨街道為南部企業點的集中分布區,周圍也形成環狀梯度遞減的企業點密度分布狀態,西南部的北院門、西關和丈八溝街道的企業點分布相對較集中,企業點集中分布地區相對分散,但數量較多,整體處于中等水平。東 部 比 較 稀疏,集中分布在紡織城,企業點密集區相對分散的是新合、新筑、灞橋、洪慶、狄寨、紅旗、辛家廟和十里堡等街道,這些街道集中度低,并且企業點密度總體較小。張家堡和北關是北部地區的兩個企業點集中分布區,密度較高,集聚區范圍較小,且集聚區密度值呈扇形向北部遞減。譚家街、漢城路、徐家灣和大明宮街道的企業點密度值較低,且該區域中文化產業相對集中的點也比較分散,處于中度集中水平。草灘、六村堡、未央宮街道的企業點分布分散且密度值較低,集中分布區較少。圖 2 西安市文化產業點密度分析圖 Figure 2 Density distrbution of cultural industry in Xi’an

  2. 2 西安市交通系統的特征

  2. 2. 1 西安交通路網的空間分布和類型劃分

  由圖 3 可以看出,西安市二環和三環兩條環形線路為快速路,全市的各個方位基本被覆蓋,連通作用很 強。三環線覆蓋了浐灞生態區、北經濟開發區和高新區,并連接了多條城市主干道,打通了城市交通脈絡、拓展了城市的空間。西安市快速路覆蓋了主城區 31 個街道單元,覆蓋率達到了 58. 5% 。地鐵是城市軌道交通的一個重要類型,西安地鐵有三條線路目前已經正式開通運營,三條地鐵線路覆蓋了西安城六區和長安區,覆蓋主城區的 38 個街道,覆蓋率達到了 71. 7% ,可以使全市的交通時間控制在一小時內。

  西安市主城區內的主干路是交通系 統 的 重 要 組 成 部 分,總 長 約 561km,規定車速為 40 - 60km /h,并以交通功能為主。次干路總長約 716km,次干道規定的行車速度約為 40km /h,其交通功能為配合城市主干路,聯系各條主干道,彌補主干道因車速高而比較封閉的特點,起到集散的作用。支路是連接次干路和城市街坊路的重要線路,長度約 1000km,支路的規定車速為 30km /h,主要起服務功能。

  2. 2. 2 西安交通路網的密度分析

  文中通過計算落入每個單元內的線要素的長度確定西安市交通路網密度,并根據各個街道道路密度值大小,將西安市主城區 53 個街道的道路密度劃分為五個等級,分別為高等級、較高等級、中等級、較低等級和低等級( 圖 4) ,顏色越深表示該單元線密度越大,反之則越小。

  由圖 4 可以看出,西安市道路密度總體較大,道路網覆蓋的比較均勻。密度最大的區域在城中心,從道路密度為高等級的街道來看,中山門街道的道路網密度最大,其次是解放門、柏樹林、青年路和西一路街道,表明道路密度高等級類型區的街道分布于城市最中心的位置,共 5 個街道,占街道總面積和街道平均面積也最小; 北院門和長安路的道路密度為較高等級的街道,仍然分布在城市中南部地區,街道數量為 7 個,占的街道總面積和街道平均面積也相對較小; 北關和長延堡的道路密度為中等級的街道,主要分布在二環路和三環路的中間地帶,街道數量為 11 個,西南部地區的紡織城是三環路以外道路密度最高的區域,中等級類型區占主城圖 4 西安市路網密度等級圖 Figure 4 Road density grades in Xi’an 區總面積的 13. 23% ,所覆蓋街道的總面積適中; 東關南路、紅廟坡、紅旗街的道路密度為密度較低等級的街道,五個類型區中覆蓋街道數量最多的類型為密度較低等級類型的街道,街道數量為 18 個。道路密度較低等級的街道主要分布在二環路和三環路之間的地帶,集中分布在西部和東南部地區。低等級類型的街道總面積是中等級的 2 倍,各街道的平均面積卻和中等級的街道平均面積相近,面積總和占主城區總面積的 27. 96% ; 道路密度值最小的是新合和洪慶街道,為道路密度低等級的街道,道路密度值不到 1km / km2 。屬于低等級類型區的街道分布在東部和北部地區,街道數量為 12 個,占主城區總面積的 55. 3% ,且為占地面積最大的類型區,街道平均面積為 56. 5km2 ,遠遠超過了其他類型區的街道面積。

  2. 3 文化產業的整體分布和交通系統的疊加分析

  對文化產業的分布和交通系統的關系進行定量化的研究,是對文化產業全行業整體的空間分布特征與交通路網的空間特征分析,以街道為基本單元,總結出各個街道文化產業全行業與交通路網的關系,并據此將西安市主城區 53 個街道相關性的強弱劃分為高度相關、中度相關、弱相關三個類型區,總結出文化產業與交通系統的相關關系,并分析出影響二者相關性的因素。使用空間分析方法中的矢量數據疊加分析方法對其二者的相關關系和相關因素進行分析。

  根據西安市文化產業全行業總體空間分布密度圖、西安市交通路網空間分布密度圖所得到的相關結果,對文化產業全行業和交通的關系運用疊加分析方法建立模型,得到西安市文化產業與交通的疊加分析圖和相關屬性數據( 圖 5) ,進而研究文化產業與交通系統的空間耦合關系。

  推薦閱讀:淺談加快文化產業發展促進“文化強市”戰略實現——對加快成都文化產業發展的幾點看法

2023最新分區查詢入口

SCISSCIAHCI

7799精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