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9-09-18所屬分類:文史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摘 要:職業教育相對其他教育類型而言,更適合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和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和保護通過職業教育的實施,可以將其更好地帶入市場化和經濟化的氛圍。該文通過分析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的實際案例,闡述了職業教育在金箔工藝產品設計中發揮的
摘 要:職業教育相對其他教育類型而言,更適合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和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和保護通過職業教育的實施,可以將其更好地帶入市場化和經濟化的氛圍。該文通過分析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的實際案例,闡述了職業教育在金箔工藝產品設計中發揮的作用,探討了職業教育與非物質文化遺產工藝的合作方式。
關鍵詞:職業教育 非物質文化遺產 金箔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近年來國家大力保護和發展的項目。2006 年 6 月,南京金箔鍛制技藝被納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作為南京的職業高校,結合職業教育,將非物質文化遺產文化金箔工藝列為重點關注對象,輔助企業設計發展金箔工藝品,充分發揮職業教育在傳統手工藝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一、職業教育是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的重要途徑
我國的傳統工藝美術歷史悠久,很多工藝是在長期的社會勞作中發展形成的,需要手工操作。隨著工業革命的興起,大工業時代高效率批量生產的產品擠壓了原來手工藝產品的生存空間。在工業化流水線下生產的工藝品成本低、產量大,逐漸占據了工藝品市場。隨著人們審美需求的不斷提高,近年來,傳統手工藝的回歸逐漸受到重視,手工藝制品獨特性和唯一性的魅力逐漸顯現出來。尤其是在國家大力宣傳要建立民族自信心、弘揚傳統文化的形勢下,保護和發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傳統手工藝變得更加重要。但是,由于近代以來快餐文化的流行、后工業時代的文化錯位,部分傳統工藝的傳承和發展情況并不樂觀。一些傳統工藝美術的傳承主要依靠父傳子、師帶徒這種模式,存在一定的局限。因此,相關從業者需要找到更好的途徑發展傳統工藝。
職業技術學校是以培養技術性人才為主的專科院校,強調培養學生的職業道德和職業技能。工藝美術專業因其手工藝的獨特性具有較強的實踐操作性,需要學生有較強的動手能力。工藝品的材料、技術、加工流程等不是靠理論知識傳授就能學會的,學生要掌握真正的技能,需要在具體的工作崗位上得到鍛煉,需要老藝人手把手的指點和傳授。相比于藝術類本科高校,職業技術學校在傳統工藝的傳承上有獨特的優勢。職業教育學校通過改革課堂教學模式,將傳統工藝美術大師請進校園,學生作為“學徒”向大師學藝,將學校變為工作坊,將教室變成職場空間。這種學徒式教育能使學生更好地深入學習、研究傳統工藝和技巧。
二、職業教育在金箔工藝產品開發中的優勢
金箔的制作過程有很多工藝環節難以在課堂教學中完全掌握,需要學生在企業中通過頂崗實習的模式實踐操作。職業教育強調“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養模式,在此指導思想下,產教結合的深度融合能更好地體現職業教育的優勢。根據金箔企業發展的需求,學校和企業共同開發項目,共同制訂教學計劃,校企合作聯合培養,從而實現專業與行業崗位對接、專業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使學校的教學過程和企業的生產過程緊密結合。南京是世界上最大的金箔生產基地之一,有多個金箔廠,這為南京職業技術學院的學生提供了良好的客觀環境。在老師傅帶領的基礎上,結合現代學校教育的科學優勢,校企共同完成教學任務。學生在順利完成學業的同時也獲得了順利就業的機會。這種模式將學校學習與企業生產、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理論與實踐、學習與工作有機結合。職業教育建設的目的在于培養技能型實用型人才,同時傳承民族傳統文化。將職業教育與金箔工藝相結合,既能夠讓學生學得一技之長,又能夠讓學生了解這項非物質文化遺產文化,激發學生對民族文化的熱情,推動民族文化的保護與傳承。
三、高職院校和金箔企業校企合作的成果
1.建立研發中心,共同開發金箔工藝品
2016 年,由南京棲霞區宣傳部牽頭,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設計藝術學院和東升金箔實業集團開展校企合作項目。該項目一方面為企業注入了新的設計理念,解決了企業面臨的傳統工藝在新領域發展的難題,另一方面為學校開拓了新的教學思路,讓學生對傳統文化與工藝有全新的認識。學生和教師多次到金箔廠參觀學習,對金箔的制作工藝與使用有更加全面、直觀的認識。學校成立了金箔工藝文創中心,專門針對金箔產品進行開發、研究,利用學院人才和軟、硬件的優勢資源,結合金箔工藝的歷史傳承,由金箔廠老師傅作為技術指導,學生創作、研發了大量的金箔工藝產品。這種將企業引入院校的方式拉近了校、企之間的距離,使雙方優勢互補,給學生在工藝和理論上最大的技術支持。在這種環境下,學生的創作熱情得到了大幅度提高,設計出數十種新型金箔產品,為金箔工藝品打開了新的市場。
2.共同設置專業課程,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
校企合作一方面讓企業走出了產品研發的困境,另一方面為學校開拓了新的思路。學校聘請金箔工藝大師加入專業教學團隊,參與人才培養方案的建設,共同設置專業課程的內容,將傳統工藝和現代設計理論相結合,培養既具有專業技能又具有現代審美觀念的專業人才。
3.成立非物質文化遺產與工藝傳承發展中心
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心的成立能更好地保護、發展傳統工藝。非物質文化遺產最重要的特征是地域性和民族性,是當地勞動人民智慧和創造力的集中體現。南京龍潭地區作為我國最大的金箔產業區,具備重要的區位優勢地位,這一優勢是其他金箔產區難以比擬的。金箔工藝作為南京的一張名片,必須得到充分重視,才能更好地發展。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心可以為金箔工藝的發展提供一個長期穩定的研發基地,服務于整個金箔行業。
4.積極參加各類大賽,推廣金箔工藝
為更好地推廣金箔工藝,讓非物質文化遺產有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多次組織學生設計制作金箔工藝品,參加各種設計大賽,參賽作品涉及產品設計、首飾設計、旅游紀念品設計等多個設計領域。這種形式不僅開闊了學生的視野,提升了學生的綜合素質,而且讓金箔這種傳統工藝走入人們的日常生活,更好地宣傳了非物質文化遺產。
結語
非物質文化遺產進入職業院校課堂已成為大勢所趨,其中手工藝產品占據了主要部分。職業教育與非物質文化遺產需要更好地結合。通過在職業技術院校建立“非物質文化遺產人才與工藝傳承中心”“大師工作室”等模式,職業高校與企業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課程體系,共同進行產品研發,培養出高素質的特色工藝美術人才,更好地傳承我國傳統工藝。注:該文系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院級科研基金項目,項目編號: YK17-08-03。
參考文獻:
[1]徐玉娟.談工藝美術教學中現代學徒制的教育實踐——以蘇州桃花塢木版年畫為例.科教導刊(中旬刊),2018(2).
[2]陳文苑.職業教育與民族傳統手工藝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 以云南省為例.重慶三峽學院學報,2017(6).
[3]陸君玖.談工藝美術教學中現代學徒制的教育實踐.職業教育研究, 2014(12).
相關論文推薦閱讀:探討當前非物質文化建設管理新目標
摘 要:各地經濟基礎不盡相同,文化基礎設施建設條件也有所不同。而非遺展廳、非遺傳習所、非遺教學基地等硬件設施,對發展和傳承非遺項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所以,各地要充分利用各種條件建成多層次的,能夠代表各地形象的,能夠促進各地項目傳承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場館。此外,各地要充分利用村級文化俱樂部、村級文化禮堂、村文化活動室等途徑,積極開辟非遺場館建設的新路子。特別是在“美麗鄉村”創建過程中,可以試行村級非遺傳承展演展示館建設,探索村級層面非遺保護的新措施、新方法和新模式。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