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8-12-12所屬分類:文史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摘要:現在,有的圖書館有一些視聽資源如圖書館有黑膠老唱片、CD、磁帶等各種唱片。在現有的圖書館管理服務基礎之上,如果能夠充分挖掘這些資源,將使擁有這些視聽資源的圖書館的功能發揮和服務能力都能夠得到提升。文章主要以筆者所在的圖書館為例,來探討
摘要:現在,有的圖書館有一些視聽資源如圖書館有黑膠老唱片、CD、磁帶等各種唱片。在現有的圖書館管理服務基礎之上,如果能夠充分挖掘這些資源,將使擁有這些視聽資源的圖書館的功能發揮和服務能力都能夠得到提升。文章主要以筆者所在的圖書館為例,來探討對圖書館視聽資源挖掘利用的若干思考,希望可以為廣大業內同仁提供一些有價值的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圖書館,視聽資源,挖掘利用
公共圖書館主要是面向社會公眾開放的,對于滿足市民閱讀需求,增強市民的文化水平和綜合素養,以及提升城市內涵、彰顯城市形象都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公共圖書館要不斷實現價值的發揮,本身也需要有良好的發展,包括讀者的口碑和自身形象的樹立,這就需要公共圖書館在“功能”這個核心內容上不斷加強改進和創新,從而提升自己的價值發揮。
1相關背景
圖書館的主要功能是將各類書籍、文獻、雜志、報刊進行統一整理保存或者修復,并且為一定范圍內的群體提供閱讀或者查閱服務的場所。圖書館在中國的發展歷史比較悠久,早在商周時期,當時已經有了類似于圖書館雛形的官辦機構,主要是保存一些記載占卜信息的甲骨。到了后來,隨著文化的發展,以及造紙術、印刷術的出現,圖書館也獲得了發展。但是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圖書館是一種社會限制資源,一般只有上層人士能夠有機會接觸到圖書館中的資料,普通的社會大眾還是比較難以接觸的。
進入民國,由于政府對社會大眾文化素質提升的重視,以及出于保存一些地方文獻典籍的需要,開始在各地建立起了公共圖書館,并向一般民眾開放。新中國成立后,由于黨和國家對市民文化素質提升的進一步重視,以及對構建學習型社會的倡導,公共圖書館再次獲得了發展的良好歷史機遇。
公共圖書館因為本身是一種帶有公益性質的政府管理機構,并不以營利為目的,也不參與市場競爭,所以很多公共圖書館的管理和服務提升意識并不強烈,在管理服務質量上也表現得參差不齊,某些方面的問題也比較突出,和當前行業形勢的發展以及市民的需求變化已經顯現出了一定的差距,尤其是在一些縣級圖書館,很多問題表現得往往更加明顯,給圖書館的社會效益發揮帶來了一定的不利影響。
因此,要提升公共圖書館的管理服務能力,就需要對管理服務進行創新發展。從這點來看,將多媒體融合到圖書館現有功能中又是其中的重要內容。早在20世紀90年代,關于多媒體引入圖書館功能的設想就已經在圖書館行業內形成,并且也在實踐中得到了一定發展。作為能夠在圖書館原有功能基礎上實現一些創新和豐富的方式,近年來多媒體和圖書館的結合發展也正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并且已經在一些地方比如上海、深圳等地得到了良好的推廣,也獲得了較好的效果。
在中國其他地方,多媒體和圖書館的結合發展也應當被逐步推廣,但是因為種種因素,目前推廣效果還不是很好,而與此同時,有的圖書館會有一些現有的視聽資源如圖書館有黑膠老唱片、CD、磁帶等各種唱片[1]。在現有的圖書館管理服務基礎之上,如果能夠充分挖掘這些資源,將使擁有這些視聽資源的圖書館的功能發揮和服務能力都能得到提升。本文以筆者所在的圖書館為例,探討對圖書館視聽資源挖掘利用的若干思考。
2多媒體和傳統圖書館的融合發展
將多媒體引入圖書館功能中,是自20世紀以來,隨著聲訊技術、計算機技術和互聯網技術發展而出現的一種現代圖書館發展新模式,其主要思路是通過將一些紙質閱讀材料無法提供的聲音、視頻等資源,融合到圖書館的服務內容中,通過取長補短、各取所需,來實現圖書館功能和服務質量的提升,對圖書館來說有百利而無一害。雖然將多媒體引入圖書館功能中是建立在多媒體技術基礎之上的,但是這并不意味著它是和傳統圖書館的割裂,而是將紙質資源和多媒體資源形成一種互補的狀態,是一種用多媒體技術、音頻資源等來發展傳統圖書館的方式[2]。
值得一提的是,將多媒體引入圖書館功能中的設想最初并不是形成于我國,而是起源于西方發達國家,并且關于多媒體和傳統圖書館的融合發展的實踐,也當屬西方發達國家較為成功和成熟。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有人提出在我國推廣多媒體和傳統圖書館的融合發展以來,發展一直比較緩慢,并且直到21世紀初才開始真正出現了一些多媒體和傳統圖書館的融合發展案例,但是在發展的水平上,還是參差不齊,且普遍水平不高。很大一部分宏觀原因是因為多媒體和傳統圖書館的融合發展作為一種舶來品,本身是建立在西方社會實際的基礎之上的,我國在引進多媒體和傳統圖書館的融合發展思路的時候,還是全盤照搬,并沒有很好地考慮到我國的實際情況[3]。
3上海圖書館現狀
筆者所在的上海圖書館是一所公共圖書館,除了一些傳統的紙質閱讀資源,還有黑膠老唱片、CD、磁帶等各種唱片。在對黑膠老唱片、CD、磁帶等視聽資源思考挖掘利用的過程中,筆者也對圖書館的一些現狀問題進行了分析,以此尋找到現有視聽資源利用的意義和價值。
3.1經費不足,矛盾突出
從目前筆者所在的圖書館實際情況來看,存在一定程度的經費不足問題。尤其是近年來,隨著電子數據庫和紙質文獻市場價格的不斷上漲,圖書館只能滿足一些最基本的硬件建設需求,對于一些其他延伸的資源也無力承擔。雖然一些圖書館制定了每年圖書數量增長的計劃,但是在實際實施過程中,還是會遇到一些壓力。而另一方面,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各種類型的文化也層出不窮,這就導致了讀者的閱讀需求也呈現了比較多元復雜的變化,其中就包括對閱讀環境的需求。比如希望能在閱讀的時候,可以置身于一種音樂包圍的環境中。而圖書館的功能發揮有限,難以面面俱到,也就不可能滿足所有的讀者需求。
3.2資源重合現象比較嚴重
目前,筆者所在圖書館的所在區域,也有一些其他公共圖書館,由于公共圖書館是事業單位性質的單位,發展經費基本都是由政府相關主管部門來統籌劃撥的,而不同的公共圖書館在使用這些經費的時候,也往往只考慮到要對政府主管部門負責和區域內的讀者負責,使得各個公共圖書館在圖書資源的購置上往往以“自我保障、自我滿足”為目的,造成了不同圖書館之間的圖書資源重復建設現象比較嚴重。在這種情況下,圖書館所能夠提供的服務如果能夠有所創新,那么必然會形成新的競爭優勢[4]。
4對視聽資源挖掘的必要性
在圖書館現有視聽資源的前提下,我們依然不能忽略對視聽資源進行充分挖掘的價值作用,從實際來看,對視聽資源進行充分挖掘,將有助于解決以下幾個問題[5-6]。
4.1有利于解決讀者不斷變化的喜好和需求
對于圖書館而言,其核心資源應當是藏書。如果藏書數量較多,種類也比較豐富,那么無疑能夠給讀者帶來更加良好的服務體驗,反之,則會經常出現“斷供”的現象。久而久之,讀者對于圖書館的評價也就有所下降,進入圖書館查閱或者閱讀的興趣也就降低,從長遠來看,對于圖書館的發展是十分不利的。但是目前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各種類型的文化也層出不窮,這就導致了讀者的閱讀喜好也呈現了比較多元復雜的變化。
這種喜好變化,不僅體現在閱讀內容,還體現在閱讀環境上,而筆者所在的圖書館的館藏圖書種類有限,難以面面俱到,也就不可能滿足所有的讀者閱讀需求。從這點來看,如果能夠在閱讀環境上進行一定創新,必然能夠從另一個方面來滿足讀者的喜好,那么將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彌補圖書館自身資源短缺的問題。
4.2有利于圖書館打造自身特色
當前,很多區域內的公共圖書館都會出現資源的重復建設,主要是因為在使用政府主管部門劃撥經費的時候,往往只考慮到要對政府主管部門負責和區域內的讀者負責,在圖書資源的購置上往往以“自我保障、自我滿足”為目的。這時候,圖書館之間的同質化競爭也就會比較激烈,如果沒有一個突出的優勢,那么將會使讀者難以對圖書館產生深刻印象。而如果能夠將圖書館現有的視聽資源進行挖掘利用,來為讀者營造一個具有音樂氣息的閱讀環境,那么必將給讀者帶來耳目一新的感覺,從而有利于實現圖書館走出一條“創新化、差異化”的道路。
4.3有利于圖書館管理服務提升
由于圖書館的很多黑膠老唱片、CD、磁帶等各種唱片都是圖書館的資源,圖書館又是一種公共資源。因此,這些視聽資源嚴格上來說也是一種公共資源,不能夠隨意丟棄或者損毀,并且需要保存。
在保存、保護的過程中,應當是需要一定的人力物力的,如果能夠將這些黑膠老唱片、CD、磁帶等視聽資源進行整合利用,使其成為一種使用中的資源,那么將會減少對這些視聽資源在存放、保管方面需要投入的人力物力,從而使更多的精力可以集中到管理服務方面。
5對視聽資源進行有效挖掘利用的途徑
結合筆者所在圖書館的整體情況及一些相近公共圖書館的實際情況,就如何對視聽資源進行有效挖掘利用,加強對媒體在圖書館功能中的發揮,提出如下思考[7-8]。
5.1加強管理層面的作用
從圖書館在管理服務創新方面成熟的例子來看,都離不開管理層面的主導,同時也離不開一系列硬件支持和配套措施。所以,要能夠對圖書館現有的視聽資源進行利用,需要由圖書館的管理層面牽頭,來進行統一策劃、組織和協調,同時要能夠解決設備問題使這些視聽資源能夠正常播放。為此,積極利用一些政府組織的交流會或者政府調研考察的機會,來通過講問題、擺事實的方式,引起上級領導對于現有視聽資源利用的重視,從而獲得更多的財政支持,用以推動硬件設備問題的解決。
5.2進行相應的閱讀環境調整
我們在提出將視聽資源用于圖書館的管理和服務中時,主要是為了給讀者提供一個更加舒適、新穎的閱讀環境,從而提升圖書館的讀者黏性和社會口碑。但是在閱讀環境方面,既然已經將視聽資源進行了重新利用,使一些經典音樂能夠走進讀者的閱讀區間,那么在空間環境上,也應當要進行一定的調整。比如可以通過一些空間色彩的搭配、裝飾品的利用,來整體提升空間氛圍,給讀者提供從視覺到聽覺更加全面的閱讀體驗提升。
5.3構建良好的視聽資源共享機制
雖然目前圖書館有一些現存的視聽資源,但是畢竟有限,從不斷給讀者提供新鮮聽覺氛圍的角度考慮,應當要在對現有視聽資源進行整合利用的基礎上,進行一定的更新補充。為此,首先是倡導和外部一些具備相關資源的單位進行溝通,能夠互相交換共享視聽資源。此外,要圍繞用戶思維,通過發放調研問卷或者溝通交流的方式,來了解這些圖書館閱讀者對圖書館視聽資源補充更新的建議或意見,以此作為制定視聽資源更新補充計劃的依據。
6結語
綜上所述,圖書館現有的視聽資源對于圖書館而言,并不是一個閑置的資源,如果能夠加以利用,對于圖書館功能發揮和提升服務能力具有重要作用,而且目前很多公共圖書館存在的一些突出問題如經費不足、矛盾突出,同質化競爭嚴重等,如果能夠對視聽資源進行良好而有效的整合與利用,這些問題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得到解決。為此,作為具有這些資源的圖書館,應當圍繞這點進行積極的探索和實踐。
參考文獻
[1]郎妍妍.供給側改革背景下公共圖書館服務機制創新研究[J].圖書館學刊,2017(1):1-4.
[2]李學民.拓展公共圖書館讀者服務的新領域[J].圖書館論壇,2000(2):67-70.
[3]韋愛蘭.網絡時代圖書館人性化服務理念的思考[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07(3):29-30.
[4]胡旭明,李艷菊.新環境新需求新服務[J].山東圖書館學刊,2003(2):52-53.
[5]蔣麗.公共圖書館讀者服務新思路[J].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05(3):86-87.
[6]周有猛,花香.網絡數字閱讀和公共圖書館服務的創新論[J].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13(21):64.
[7]許志明“.互聯網+”時代背景下公共圖書館服務創新策略[J].科技與創新,2017(2):50.
[8]吳建中.21世紀圖書館新論[M].上海:上?茖W技術文獻出版社,2003.
圖書館期刊推薦:《中國圖書館學報》(雙月刊)曾用刊名:(圖書館學通訊;圖書館)創刊于1957年。50多年來,她緊跟時代步伐,適應時代要求,肩負讀者重托,為繁榮中國圖書情報學研究,為推動圖書館事業發展,做出了很大貢獻,被業內專家和學者譽為“中國圖書館學第一刊”。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