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8-12-08所屬分類:文史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摘要:德國把文化產業定義為文化與創意經濟(Kultur-undKreativwirtschaft)以創意為核心,相較于傳統工業,其擁有低損耗、高附加值等特點。文化與創意經濟是在全球經濟的布局調整和產業轉變、升級這一背景下產生。 關鍵詞:德國,文化與創意經濟,魯爾工業區,改
摘要:德國把文化產業定義為“文化與創意經濟(Kultur-undKreativwirtschaft)”以創意為核心,相較于傳統工業,其擁有低損耗、高附加值等特點。文化與創意經濟是在全球經濟的布局調整和產業轉變、升級這一背景下產生。
關鍵詞:德國,文化與創意經濟,魯爾工業區,改革
德國文化產業概況
德國的文化產業稱為“文化與創意經濟(Kultur-undKreativwirtschaft)”,它主要涉及11個相關專業領域:電影經濟領域、圖書領域、文化藝術領域、表演領域、廣告領域、廣播電視領域、新聞領域、建筑領域、設計領域、音樂經濟領域、軟件與電子游戲領域。“創意”被作為德國文化與創意經濟的核心,擁有較低的損耗、較高的附加值等優勢。德國文化創意經濟快速騰飛在近年已變成德國經濟社會騰飛的重要增長點。
德國不僅在工業方面有極大成就,在文化產業方面也擁有很強的實力。德國政府極其看重文化產業對經濟的促進作用以及其在社會層面的推動作用。文化產業同時也是提升國民素養的重要因素。因此,德國政府大力推動文化與創意經濟的發展,促進文化與創意經濟發展已被德國列入國家創新發展計劃中。文化與創意經濟在德國經濟中的作用日漸加強,同時在增加就業機遇、提升社會財富和促進經濟增長方面也表現出不可缺少的影響。
對山西文化產業發展的借鑒意義
1.山西的文化產業概況
山西不僅是能源、資源大省,也是文化強省,山西文化產業的騰飛擁有諸多特征:如巨大的產業提升力、市場主體建立迅速、文化精品碩果累累、文化市場極具潛力等,而且山西還擁有“主題公園”的稱號。
在山西省“十二五”方案中也提出加緊建立文化強省戰略、促進文化騰飛的相關政策,這極大促進了文化體制改革和文化創意的熱情,促進文化創意產業騰飛已成為山西省經濟轉型改革的必經之路。近年來,山西省委、省政府不斷督促提高文化產業核心價值,做到以文化自信為首,探索三晉文化資源,重視對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以及上千年文明歷史的挖掘,促進文化的延續,緊跟建立文化強省的步伐。
2.德國魯爾工業區改革的騰飛
對山西而言,最有研究價值及借鑒意義的是德國魯爾工業區的轉型發展。位于德國西部北萊茵-威斯特法倫州(簡稱北威州)內的魯爾工業區是世界上最有影響力的工業產業園區,包括多特蒙德、埃森和杜伊斯堡在內的共53座城市。德國的煤炭產業聯盟是德國西北部工業區城市的重要工業遺產,在2001年12月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納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德國煤炭產業聯盟包括采煤的場地和煉焦的工廠,礦區內建筑、全部傳輸帶、工房、生產的裝備已被遺留下來并經過再次規劃變成了工業博物館。
煤炭產業聯盟前期以采煤而生,隨著煤炭的利用,煉焦、電力、煤化學也快速發展,鋼鐵、化學工業也得到了極大的推動;機械制造業是在鋼鐵、化學產品和足夠電力提供的基礎上大力發展起來的。作為歐洲以采煤、焦炭產業、鋼鐵、化工和機械生產為中心的重工業區魯爾區,其單一經濟結構從上世紀50年代末起就漏洞百出,這是由于重工業的污染加劇所致。
而煤炭、鋼鐵等傳統工業逐漸沒落導致魯爾區的地位在德國經濟中有所降低,最終造成工廠破產、失業率增加、生態環境的破裂,同時被擯棄的廠房和機器裝備無所不在,整個工業區處于沒落的狀態。北萊茵威斯特法倫州政府針對魯爾區萎靡的狀況進行經濟扶持,以達到魯爾區經濟轉型的目的。
1987年,國際建筑業展覽公司在北威州建立,與此同時國際建筑業展覽公司在德國進行了商業招標,旨在帶動魯爾區的創新發展及制定新的發展規劃,同時借助魯爾區現有的工業景觀建立歷史博物館和休閑場所,帶動文化產業發展。經過多年努力,現在的魯爾工業區一改往日頹廢的狀況,成為人們休閑娛樂的場所,比較有名的公園如科學公園、杜伊斯堡景觀公園、艾姆舍爾公園等。
3.魯爾區文化創意園區打造
魯爾區所在的城市過去屬于資源型的礦業發展城市,長期的資源開采活動嚴重破壞了當地的植被、地貌以及大氣環境。由于地質變化所引發的環境問題也是日益凸顯,因此最重要的就是改善當地的空氣質量。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來看,與其興建新的建筑群落不如將原有的建筑環境進行修繕,不僅節省了人力、物力和財力,同時還有較強的警示教育意義。
基于此種建設理念,魯爾區的50多個城鄉聯合建設文化創意博物館,同時興建旅游基礎設施。為豐富當地的文化底蘊,每個地區還特意提出了自己的城市文化主題,例如以原創大自然為主的科隆和杜塞爾多夫,聯邦政府不僅給予該地區較大的政策扶持,地方政府也針對改善后的產業鏈進行專業技術指導。
魯爾區針對廢棄建筑的改造和環境的改善已經取得了頗為顯著的成績,力求通過建立工業歷史博物館和發展旅游的方式為魯爾區帶來新的生機。新的機遇下,魯爾地區又恢復的往日的繁華,在改造的過程中充分發揮設計師們的想象力,為城市產業轉型帶來巨大的改造空間。
礦業的環境修復工作是魯爾區改善資源枯竭型城市的重點,設計師們將地區的發展人性化,并將這一改造理念貫穿于整個改造過程當中。當地著名的工業遺址公園,其前身就是杜伊斯堡鋼鐵廠,在整個改造過程中保留了原有的設備、廠房以及器械供游人參觀,與此同時,在這個公園中還有娛樂休閑設施。例如,杜伊斯堡工業遺址公園內就有經過改造后的游泳基地、攀巖設施等;一些舊廠房變成影視拍攝的地點,為當地帶來了新的旅游資源。
這些龐大的工業建筑群經過改造形成了具有時代意義的“雕塑公園”,在這些公園當中,人們可以欣賞工業時代的電影,同時還可以欣賞各種依附于建筑群落的雜技表演;原來供一百多工人同時洗澡的浴室如今變成了埃森市舞蹈團的訓練房;歐伯豪森市將巨大的瓦斯罐改裝成了歐洲最大的博物館,借助于采光天窗營造出的良好氛圍,吸引了許多慕名而來的游客。
在整個改造的瓦斯罐內有不同游覽項目區,乘坐電梯可以方便的到達任何想去的地方,給游客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瓦斯罐深受人們的喜愛,每到夏天這里的活動日程就會安排的很滿,德國慶祝足協成立一百周年活動就是在這里舉行的。為了營造更好的活動氛圍,瓦罐的中央呈現出綠色的草地,擺放了足球元素的物品,比如球鞋、足球、球衣等,給觀眾帶來了強烈的視覺享受。
在公園附近生活著許多工人家庭,在公園建立之前周圍的公共設施都比較匱乏,生活環境也非常差。自公園建立以來,不僅當地的環境得到有效的改善,同時公共服務設施也變得豐富起來,不斷提高的地區環境使魯爾工業區吸引了眾多投資者,助力產業轉型。一些新興產業開始到這里落戶,青年創業團隊也傾向于來這里創建自己的工作室。德國魯爾工業區的城市產業轉型為世界展現了一個很好的成功案例,舊物再利用是其改造的核心理念,結合原有的建筑環境經過先進的加工理念,魯爾地區煥然一新,既有深厚的歷史底蘊又有現代化的發展模式,文化創新元素深得游客喜愛。
現如今的魯爾區環境優美,空氣清新、景色宜人,在吸引較多投資者的同時大大提高了當地的就業率。與此同時,德國還專門建立了一些組織機構,如歌德學院、德國學術交流中心、洪堡基金會、對外關系學會和國際交流中心等,這些機構接收政府外交部的資助,作為對外文化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承擔著眾多文化交流事宜。
在較為穩定的資金支持下,這類機構在國際上的知名度得到大大提升。德國為了鼓勵文化創意經濟的發展,還專門設立了眾多獎項和活動,比如紅點設計大獎、德國電影大獎、柏林電影節等,這些獎項的設立不僅可以激發新和促進產業發展,同時還可以提高品牌的知名度,一舉兩得。
中德文化產業交流合作
中國和德國有著兩千多年的文化交流。自習總書記的“一帶一路政策”提出后,中德兩國的文化產業交流迅速發展起來,兩國積極促進雙方的文化產業合作,培養深厚的睦鄰友好的情誼。“今日中國——合作·友誼·共贏”新聞發布會于2017年2月15日在國家大劇院舉行。文化部外聯局局長謝金英局長強調,隨著近年中德伙伴關系的不斷發展,兩國合作涉及到的領域逐漸擴大,文化交流是中德雙方戰略合作的重要主題,在兩國的發展中有著不可取代的作用。
2017年,中國在德國舉辦了覆蓋范圍廣、主題鮮明、持續時間較長的文化慶祝活動,在活動當中還吸收了很多德國文化元素,真正體現了文化交流的意圖。在此次活動中,大批量的民間藝術團體、藝術家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支持,展現出傳統藝術、現代藝術成果和積極向上的新中國形象。以睦鄰友好的合作精神、自立自強的奮斗精神謀求兩國更好的發展。
在“一帶一路”的政策號召下,國內的民間藝術得到了深刻的挖掘,越來越多的優秀傳統藝術走出國門,走向世界。在時代大背景下,山西更應當借鑒經驗,加強對外合作交流,力求山西文化產業走出國門,走向世界。
文化類期刊推薦:《文化產業》雜志由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批準,山西出版集團主管、主辦,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國際合作中心文化產業研究所作為學術支持單位的全國性期刊。國內刊號:14-1347/G2;國際刊號:ISSN1674-3520;郵發代號:80-933。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