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咨詢服務,正當時......期刊天空網是可靠的職稱工作業績成果學術咨詢服務平臺!!!

從馬克思主義哲學視角分析社會主要矛盾

發布時間:2018-03-02所屬分類:文史論文瀏覽:1

摘 要: 在過去的十九大報告中,我國社會矛盾有了新的變化,社會矛盾已經成為了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發展不平衡。其實這種變化,也是當代中國基本國情發展的特征,在認識到這一變化后,我們必須把握社會生產發展間的規律,緊跟經濟社會發展的步伐,解決發展

  在過去的十九大報告中,我國社會矛盾有了新的變化,社會矛盾已經成為了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發展不平衡。其實這種變化,也是當代中國基本國情發展的特征,在認識到這一變化后,我們必須把握社會生產發展間的規律,緊跟經濟社會發展的步伐,解決發展中國家面臨的問題。下面文章就主要站在馬克思主義哲學角度分析這一變化。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哲學,社會矛盾,經濟社會發展

  一、認識論:黨對社會主要矛盾的認識深化

  (一)黨對社會主要矛盾的深化認識

  馬克思主義認識論首先是唯物主義的反映論。因為作為社會的人,生存和發展必須以客觀存在的物質為基礎,“人們為了能夠‘創造歷史',必須能夠生活……因此第一個歷史活動就是生產滿足這些需要的資料,即生產物質生活本身”, 而“認識是意識對客體物質的沒有止境的接近。” 認識應該從客觀實在出發,是作為主體的人對客客觀存在的在思維領域的反映,而這種反映的變化都是以客觀存在為基礎的,就是說任何社會意識的變化都是以社會存在為依據的,社會主要矛盾的轉變是基于以下的客觀實際:

  一是經濟社會發展水平變化。社會主要矛盾的轉化是建立在經濟社會文化事業不斷發展基礎上,是我國總體經濟社會發展水平提高的結果。這樣的變化是根據當代中國具體發展情況,根據我國現實的生產力水平、我國現有的社會物質條件的總和而得出的論斷。

  二是國情變化。經過近40年的發展,我國生產力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工業生產能力極大改善,有的商品的生產能力位居全球前列,2010年全國GDP總值超過日本,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全國人民溫飽問題已經解決,總體上實現小康。 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國情的變化是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的物質依據。

  (二)黨對馬克思認識論的自覺運用

  馬克思主義認識論又是能動的反映論,首先肯定物質世界對意識的決定作用,但是作為具有獨立思維的意識的人,面對客觀物質世界,也具有主觀能動性,這就是作為獨立的人的主觀能動性的發揮。

  國家經濟社會的發展,國情的變化是客觀的物質存在,在這種客觀物質世界發生變化的情況下,作為用馬克思主義理論武裝的中國共產黨,對這種變化做出了相應的反映,就是及時調整黨的政策、黨對國情的判斷,黨對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的判斷以及黨的文件,深刻反映了黨對客觀存在變化的及時掌握,為新時代我們發展社會主義生產力提供了路線圖和發展譜系,突顯出了中國共產黨人對馬克思唯物主義認識論的自覺運用,更是我黨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體現。

  從黨的八大到黨的十一屆六中全會,再到黨的十九大,正是黨對矛盾變化的察覺到做出調整,國家發展才能取得巨大變化,這表明黨的認識能力對國家發展的重要意義。在新的時代條件下,黨還繼續領導全國人民進行現代化強國的建設,黨自身的執政能力至關重要,關系國家未來命運前途。進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任務更為艱巨,面對這種情況,不能落荒而逃,必須迎難而上,用馬克思主義認識論武裝全黨,把握社會發展規律和時代特征,根據客觀變化來不斷適應、調整發展戰略,突出顯示我黨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二、方法論:黨在深化認識過程中對唯物辯證法作了重要發揮

  (一)遵循事物發展否定之否定規律。

  “歷史進程是受內在的一般規律支配的”, 事物的發展就是事物內部肯定和否定兩方面相互斗爭,相互作用,由肯定到否定再由否段到新的肯定,即否定之否定規律。這是事物不可抗拒的發展的過程,是馬克思唯物辯證法三大規律之一,這也是事物曲折性發展和螺旋式上升的原因,事物的發展都不是一帆風順的,都是前進行和曲折性相統一的結果。

  在中國社會發展近40年后,原來的主要矛盾從肯定階段到否定階段,是中國社會發展過程中不可抗拒的,正是這樣的肯定和否定的運動,才推動了中國社會的發展和前進,這是整個社會發展的總方向和總趨勢。這并不是說原有的社會主要矛盾的論斷是錯誤的,而是根據新的時代背景,做出新的論斷。新的主要矛盾替代了原有的主要矛盾,是黨從變化了的中國國情出發的,是黨對馬克思唯物辯證法的遵循和運用。我們對于原有主要矛盾的肯定是基于特定的歷史發展背景,剝離了歷史背景來評論原有主要矛盾的論斷,是不科學和不切實際的。對它的肯定和否定都是要放在社會發展大背景中去的。正是對它的肯定,我們在改革開放的30多年中,抓住了社會發展矛盾中的主要矛盾,對于中國社會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起到了關鍵性的認知幫助。

  (二)遵循事物發展對立統一運動

  唯物辯證法認為事物都是復雜的矛盾統一體, 在諸多矛盾中, 有的處于支配地位, 對事物的發展起決定性作用, 而其他矛盾則處于從屬地位, 對事物的發展具有某種影響作用。

  1. 抓主要矛盾

  馬克思唯物辯證法一般都認為矛盾的群體性質主要由群體中的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來規定。這是基于它認為, 在復雜的矛盾休系當中,必定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之分,而主要矛盾居于支配地位,因而事物的整體性質一般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來決定。(來源:上海論文 http://shlunwen.com/)對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做出新的論斷,正是黨運用馬克思唯物辯證法抓主要矛盾的體現。這體現了黨對我國經濟社會不同發展階段主要矛盾的正確認識和把握。一個國家的發展理念、發展進程、發展部署都是由這個國家和社會的主要矛盾決定的。黨抓住了這個主要矛盾的變化,新時代確立了新的主要矛盾,是對國家、民族和人民的最大負責,這也是我國建設現代化強國做出部署的基礎和前提。

  2. 矛盾的轉化

  馬克思唯物辯證法認為,在一定的社會歷史條件下,矛盾會打破原有的形態,隨著社會變遷而發生變化,中國社會主要矛盾歷史性變化的條件,就是這些年中國的社會發展的客觀實際情況。我們注意到,矛盾打破原有的形態,發生變化是有一定的歷史條件的,不是說隨機打破、任意轉變。中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的前提,就是中國經濟社會文化的發展,致使原有的主要矛盾轉化為社會的次要矛盾,不是說它不存在了,它仍然存在于社會中,我們還有一些地方和人有物質文化的需要,偏遠的地方的社會生產還比較落后的事實,矛盾不是說消失了,矛盾不會消失的,而是經過發展這個條件的轉化,成為次要矛盾。黨和國家時刻根據國情的變化,來調整對我國主要矛盾變化的認知,抓主要矛盾,解決主要問題,是對馬克思唯物辯證法的自覺運用。

  三、目的論:黨深化認識的終極目標是實現人民全面的發展

  人的需要和發展是全人類社會活動的最終目的和最高目標。馬克思關于人的全面自由發展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的中心,更是馬克思一生所孜孜不倦所追求的理想和實現共產主義社會的動力。

  (一)馬克思人的全面發展思想是深化認識的內在動力

  “人的全面發展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最高命題和根本價值”, 人的全面發展學說,“體現著馬克思主義對于人的終極關懷”. 馬克思在《共產黨宣言》中對未來共產主義社會的描繪,“代替那存在著階級和階級對立的資產階級舊社會的,將是這樣一個聯合體,在那里,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自由發展的條件。”只有解放所有的人,把人從一切束縛的社會關系中解放出來,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才是馬克思主義理論價值的實現。

  馬克思人的全面發展是深化認識的內在動力。深化對新時代中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的認識,是對人的全面發展思想運用的現實體現。人是社會發展的根本,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和向往,是我們黨和國家進行一切工作的前提、條件和中心。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這表明,人們不僅對物質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對發展型權利,包括政治權利、精神更高層次的滿足、生態環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長。根據這樣的實際變化,黨和政府主要根據情況,對國家的發展戰略和側重點有所傾斜,從而更為精準的抓住社會發展的主要矛盾,更好的滿足人民所需。

  (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是深化認識的終極目的

  1.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展解決新矛盾

  深化認識矛盾是為了更好、更準確的解決矛盾。解決新的矛盾就是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展,要理解新矛盾的內涵和矛盾雙方的變化,對矛盾雙方的新變化和新形勢要快速適應、迅速行動、緊緊圍繞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以馬克思人的全面發展理論為指導,貫徹落實以人民為中心的新發展理念,實現有質量、有效益的更高層次發展;要在對基本需求滿足的基礎上,加大力度對更高層次需求的滿足;繼續滿足人民對物質文化生活的需要,但要下大力氣對人民發展型需求的滿足,在發展過程中對更加公平正義發展的需求,對社會管理創新的需求,對治理霧霾、滿足生態環境的需求;對基層黨代表更好的發聲的需求;對政協提案更加實用,更好調研的需求;對政府政策決策更加透明、更好體現民意的需求等;通過滿足這些更高層次的需求,更好推動中國的發展,推動人民的全面發展和社會的整體進步。

  2.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提高人民整體素質

  人的全面發展,是指全社會人的整體素質的全面發展和提高,F代化和工業化道路必然對人的全面發展提出新的更高要求。人是生產力因素中最活躍的,對人的素質的整體提高,是馬克思人的全面發展的要求,也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要求。提高全社會整體素質,就是要加大教育和宣傳,通過教育和繼續教育,提高全社會科學文化素質;通過加大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倡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三個層面的要求,提高全社會整體道德素質,以不同形式宣傳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讓傳統文化在道德素質提高方面發揮自己的作用。人的素質的全面提高,是人的全面自由發展的基礎。

  當前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是社會發展的客觀存在決定的,是不依賴于人的意志為轉移的。我們黨正是把握了這一變化,對國家的發展做出了調整和部署,為我們建設現代化強國指明了方向,體現了黨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把握和運用,是黨哲學化思維的體現,更是黨的優秀理論品格的外化。

  注釋: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9.

  列寧.哲學筆記.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208.

  19大報告全文.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54.

  俞可平.人的全面發展:馬克思主義的最高命題和根本價值.馬克思主義與現實.2001(5).

  董德剛.科學的馬克思主義觀研究.中共中央黨校學報.2005(3);

  侯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幾個前沿問題.中共中央黨校學報.2005(3).

  推薦閱讀:馬克思主義與現實政法類論文投稿期刊

  《馬克思主義與現實》(雙月刊)是中共中央編譯局主辦的密切聯系實際研究、宣傳馬克思主義的綜合性理論刊物。本刊改版以來以嶄新的面貌與廣大讀者見面,注重找尋馬克思主義與中國當代現實的最佳結合點,探討有現實意義的理論問題和有理論意義的現實問題,將理論性、現實性、學術性、前瞻性集為一身。

  

2023最新分區查詢入口

SCISSCIAHCI

7799精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