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咨詢服務,正當時......期刊天空網是可靠的職稱工作業績成果學術咨詢服務平臺!!!

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論文范文(兩篇)

發布時間:2017-07-05所屬分類:文史論文瀏覽:1

摘 要: 下面是兩篇跨文化交際類論文范文,第一篇論文介紹了高職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現狀研究,探討了高職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現狀和成因,第二篇論文介紹了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的策略與方法,重點研究了教學設計的視角下對提高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策略。

  下面是兩篇跨文化交際類論文范文,第一篇論文介紹了高職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現狀研究,探討了高職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現狀和成因,第二篇論文介紹了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的策略與方法,重點研究了教學設計的視角下對提高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策略。
 

廉政文化研究

  《高職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現狀研究》

  [摘要]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是高職英語教育的重要內容。本文選取了三所職業院校的學生作為研究對象,分析不同專業、性別與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是否存在差異性、相關性,探討高職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現狀及成因。

  [關鍵詞]跨文化交際;高職學生;英語教學

  跨文化交際能力是當今社會對高職人才要求的一項重要能力。隨著經濟全球化,中西方相互交流學習的機會越來越多,文化碰撞在所難免,在與來自異語文化的人溝通時能否做到尊重對方文化,有效得體溝通是在新形勢下對學生提出的新挑戰。如何讓高職畢業生在日后的跨文化交際中具備相關英語技能和應用能力?這是高校外語教師必須思考的問題。語言是文化的載體,在語言學習過程中要導入文化知識,還要求學生能夠靈活正確地使用,這對教師和學生都是一個巨大的挑戰。目前高職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整體情況如何,學生對跨文化交際持怎樣的態度,傳統的英語教學模式與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有關系嗎?

  1跨文化交際理論

  張衛東(2012),跨文化交際能力是恰當運用語言文化知識與異語文化成員進行有效而得體交際實踐的能力。Spitzberg(2000:357)對于跨文化交際能力作了如下界定:“跨文化交際能力廣義地說可以理解為這樣一種印象,即這一行為在某一特定的語境中是恰當和有效的。高一虹(2002)提出了“跨越”與“超越”的跨文化交際能力理念。文化的“跨越”是指目的文化知識和交際技能的獲得;文化的“超越”是指意識到文化的差異或定型的存在,能夠以開放、靈活、有效的方式進行跨文化交流。中西方因為歷史傳統、生活習性、風俗習慣、交際規則、思維方式以及價值觀念不同從而在跨文化交際中表現不同。跨文化交際能力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1.文化知識;2.文化意識;3.文化實踐。大學英語的課程目標應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工具性即指“聽、說、讀、寫、譯”基本的語言能力,人文性是指體現在語言的“文化性”,即“跨文化交際”。

  2研究方法

  2.1受試者

  受試者分別來自四川商務職業學院、四川傳媒文化職業技術學院及四川職業技術學院,其專業涵蓋了理、工、文、管等不同學科16個專業,共320人,其中男生115人,女生205人。所有受試者至少接受了6年系統的英語學習,在語言學習方面所表現出來的特征較為穩定。

  2.2研究工具及數據處理

  試驗量表包括兩大部分,第一部分調查受試者的個人信息,諸如性別、專業和入學英語成績。第二部分調查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包括跨文化交際知識、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以及跨文化交際與課堂教學。問卷共20小題,全部采用從“很不符合”(1分)到“完全符合”(5分)五個等級的量表測量。本次調查發放320份調查問卷,收回310份,其中有效問卷300份,其中男女生比例為107:193。在設置問卷調查時,筆者特意打亂同類問題順序,從而防止學生受慣性思維的影響,以便反映學生的真實情況。問題1-8及問題16主要考察學生的跨文化交際知識的掌握情況,問題10,12,13,14,15主要考察學生的跨文化主觀意識,問題9,11,17,18,19,20主要考察學生對英語課堂教學與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的態度。所得數據用社會科學統計軟件SPSS17.0進行分析。

  3結果與討論

  3.1描述性統計

  從表1中顯示,受試者的跨文化交際知識有四個問題都低于均值M=2.5,另四個問題剛剛達到均值,說明受試者的跨文化交際知識水平整體較差。文化是人們行動的指南,指導人們的一切行動,不了解基本的交際常識在跨文化交際中很容易出現誤解對方真實意圖從而導致交際失敗。但從表2的前五個問題10,12,13,14,15測試結果顯示,學生的跨文化意識都大于均值2.5,可見學生有一定的跨文化意識,也愿意參與到跨文化交際中。表2中問題9,11,17,18,19,20,結果顯示基本達到均值,可見學生對整個英語課堂態度不是很積極,問題11(您認可現在的教學模式有利于培養你的跨文化交際能力)M=2.4767略低于均值2.5,說明學生不認可傳統的教學模式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不滿意這樣的教學模式;問題19(您經常開展英語課外閱讀)M=2.3033<2.5,說明學生的英語課外閱讀不夠,沒有課外英語閱讀的習慣。導致這樣的結果可能有以下幾個因素:1、高職院校的學生在學習基礎方面相對本科院校的學生來說要一些;2、從教育環境來看,中學階段英語教學的側重點在應付考試上,英語學習偏向于語法,練習多是試題測試,沒有太多機會學習跨文化知識。黃文紅(2015),傳統的知識性文化教學注重傳授文化事實,其局限性在于學生被動接受籠統、概括性文化知識,很難直接轉化為跨文化交際能力。3、從生活環境講,中國特別是內地,常住人口比較單一,只有少數中學配有外籍教師,普通學生基本沒有和來自異語文化成長背景的人交流的機會,交際一個重要的特點就是情景性,沒有跨文化的語言環境,學生即使學到一些跨文化知識也無用武之地。

  3.2相關性分析

  根據表3統計顯示,性別與專業的Sig.=0.028<0.05具有顯著的相關性,在選擇專業上男女生是有差異的,入學時女生更偏向于文管類專業,男生偏向于理工類專業。在跨文化交際知識方面,與性別有相關性的是第四個問題(您了解英語國家主要宗教傳統)Sig.=0.012<0.05,說明性別不同與宗教傳統的認識也是有關系的。結果同時顯示,在問題4,5,7,16即宗教傳統、時間概念、會話原則以及掌握跨文化交際知識多少方面Sig.值都小于0.01,說明專業與這些知識的掌握存在顯著的相關性。由此可見,性別和專業都與學生的學習情況存在相關性。高職學生的英語水平整體較差,很多學生都疲于應付考試,只有少數文科專業的同學英語基礎相對較好,也愿意去學習跨文化交際知識。

  據筆者分類,表4中問題10,12,13,14,15主要考察學生的跨文化意識,問題10(愿意將所學英語知識運用到與外國人的交流中)Sig.=0.005<0.01,問題14(愿意通過課堂學習提高英語能力)Sig.=0.005<0.01,說明學生的跨文化意識與性別存在顯著相關性。同時,第14個問題(愿意通過課堂學習提高英語能力)Sig.=0<0.01,學生的跨文化意識與專業存在顯著相關性。問題9,11,17,18,19,20主要考察學生對英語課堂教學與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的態度。

  根據上表可知,性別差異并不影響學生的選擇,而不同專業的學生在問題9(與外國交談時,害怕犯錯誤)Sig.=0.042<0.05,問題19(是否經常開展英語課外閱讀)Sig.=0<0.05,問題20(認為中國文化會影響英語學習)Sig.=0.01<0.05,不同專業的學生對于英語課堂能否培養跨文化交際能力的態度存在著顯著相關性。總的說來在學生的跨文化意識方面男生女生都是持積極態度的,想學習,也想用于實踐,而專業不同與學生跨文化交際意識態度課堂表現的相關性更為突出。調查結果對高職英語教學內容提出了質疑,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不能滿足現階段英語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的需求,英語課堂應積極調整教學模式以適應學生學習的需求,有目的的設置具有典型跨文化交際情景教學內容,最大限度地讓學生參與到情景教學活動中來,從最原始的“聽講,記住”到“觀察,體驗,實踐”讓學生對跨文化知識做到活學活用。

  4結語

  根據以上統計分析,大一高職學生的整體跨文化交際知識較弱,具有一定的跨文化交際意識,也知道中西方交際有差異,但在實際運用中卻沒有這種跨文化交際能力,不能有效得體地進行跨文化交際。傳統的教學模式不利于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導致很多學生在跨文化交際過程中,文化知識匱乏、不敢交際、胡交際,最終導致交際失敗。適當調整現有教學模式,在英語課堂導入跨文化知識,給學生創造跨文化交際實踐的機會是解決這一問題的當務之急。

  作者:孟青蘭 單位:四川職業技術學院網電部

  《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的策略與方法》

  [摘要]隨著全球化在國際范圍內影響的日益加深,跨文化交際能力已成為當今社會國民素質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從目前的教育現狀來看,傳統的教學方式往往會導致“啞巴”英語的情況,并不能滿足我國現今的社會需求。本文將在教學設計的視角下重點對提高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策略進行探究。

  [關鍵詞]教學設計;跨文化交際能力;策略與方法

  1跨文化交際能力的重要性與必要性

  英語學習的最終目的是應用與交流,而在交流時為了避免不必要的誤解,保障談話的順利進行,就必須要考慮到西方人的文化背景與習慣差異。因此英語的學習過程就不僅僅只是語言的習得過程,更是對英語國家文化的了解與掌握,是對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一種培養。教育部于2003和2004年相繼提出高中及大學應重視對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以達到最佳的英語學習狀態,其后各學校也陸續開展教育改革。由此可見,對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已成為當前社會的一種趨勢,其重要性也日益凸顯。

  2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現狀

  雖然我國教育部早在十多年前就提出了要加強對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但絕大部分學校在具體實施的過程中卻存在著種種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第一,我國幅員遼闊,不同區域的教育水平和教學標準雖存在著一定程度上的差異,但卻有著相同的教學大環境,即應試教育。正是由于當前的教育環境,絕大部分學校在進行英語教學的過程中往往只重視對學生應試技巧的培養,忽視了對學生口語及跨文化交際能力的提升,因此也就造成了當前典型的啞巴英語及“中國式英語”的現狀。第二,現今各大學校雖已相繼開展教育改革,但大多收效甚微,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教材陳舊,書中相關的跨文化交際知識與當今生活已相去甚遠,并不適用于今后的實際交流,致使學生無法學以致用。部分院校雖已開始著手對教材進行改編,但就目前的情況來看,部分教材在改編過程中存在著極端的文化認知行為,這反而更加不利于對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

  3提高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策略與方法

  現今各大高校對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均頗為重視,但大多并不得法,究其原因便是在教學設計上存在缺陷。下面本文將基于教學設計這一視角,對如何提升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提出建議。(1)教學環節中情景模擬的設計從知識水平層面來看,中國學生理應能與西方人進行流暢的交談,但就實際情況而言卻總是誤會不斷。由此可見,在語言習得的過程中理論固然重要,但實踐也同樣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所以為了提升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還應在教學環節中適當添加一些實踐環節來確保其今后跨文化交際的順利進行。情景模擬是現下一種非常流行的測試方法,需將測試對象置于與真實情況類似的模擬情景中以檢測其一系列相關能力。這種方法也同樣可以運用到英語教學中。就教學設計而言,校方可以設置專門的課程,并由中外兩名教師進行共同授課。

  在課堂上,教師應先給定一個主題場景,如美國同學的生日會,并要求學生與外教進行模擬情景再現來鍛煉學生的聽說能力,同時通過抵達時間、送禮物的習慣及對稱贊的反應等細節來檢測其跨文化交際水平。其他學生則需從旁記錄,找出模擬過程中的亮點與不足,并在結束后,通過提問的方式對該學生的表現進行自評及他評。然后讓學生在課下查閱相關資料并提交書面評估報告,在此例子中應掌握美國聚會禮儀等知識。教師在閱讀后找出其中一些比較共性的問題,如到場時間等,在后面的課堂上結合相關背景知識進行講解。這種方式可以讓學生身歷其境,找出自身的不足,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進一步提升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但同時應注意主題場景的選定應與實際生活聯系緊密,如在朋友家借宿及同學聚餐等場景的設定均要符合以上要求。

  (2)英文原版書籍及報刊在教學中的應用文學作品歷來是一個國家精神和文化的體現,而英文原版文學作品更是一代代英語學習者們獲取西方國家相關文化知識的有效途徑之一,因此可將其利用到教學中來。但就書籍的選擇而言,經典名著往往難度較高且因年代久遠而與時代脫節,所以應選擇一些更加符合學生實際水平及興趣的現代小說,如《分歧者》《理智與情感》等,以便讓學生更能融入其中。從教學設計上來說,首先學校可以設立專門的閱讀課程,但文學作品往往較長,所以需將課下時間也一并利用起來,采用課下閱讀、課上進行書面測試的形式來檢驗學生的閱讀效果。以《分歧者》為例,在閱讀時,學生不能只是了解翠絲轉派后的生活或是與老四的愛情故事,還應對其中的生詞、語法點及相關文化知識進行批注。其后采用師生相互結合的方式對該部分內容進行講解,讓學生對作品有一個更加清晰全面的認知,了解當代西方人的說話方式及文化背景,以此來提升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不同于文學作品,報紙、雜志中的內容更新更全,對學生今后的跨文化交際非常有利,且因其篇幅較短,所以可在課上完成。教師先提出一些與文章相關的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在規定的時間內有目的地進行閱讀,這樣不僅可以增強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還可提升其閱讀理解水平,可謂是一舉兩得。但教師在文章選擇上應注意貼近生活、內容廣泛且專有名詞不宜過多。

  (3)英文原版電影在教學中的應用對于絕大多數學生來說,語言環境的缺乏是英語學習中最大的障礙。受傳統教育的影響,中國學生往往較為靦腆且自尊心強,不敢用英語進行交流,最后導致啞巴英語的現狀。而原版英語電影卻恰恰為學生提供了一個最佳的語言環境,對其跨文化交際能力的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首先,教師在電影的選擇上應慎重,應選擇發音清晰、生詞不宜過多的對話,內容應積極健康且具有一定的文化內涵,如《大學新生》《阿甘正傳》及《歌舞青春》等。其次,在觀影前教師應做適當引導。以《歌舞青春》為例,教師在電影放映前可先對人物設定及美國高中生活進行簡要介紹;同時,要求學生在觀影后總結故事梗概及觀影感想以使其注意力更加集中。在第一次放映時,應隱去中英文字幕來鍛煉學生的聽力,并在放映結束后就片中的一些細節進行提問來檢測學生的聽力水平。在第二次放映時,教師應邊放邊停以便對其中的詞匯運用、表達法、俚語、經典對白、文化內涵及重難點進行講解,同時在課上內容結束后對學生學習成果進行評估,其形式可以是撰寫影評或聽寫經典對白及習慣用法來檢測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也可以讓學生根據電影對話及內容編排話劇來鍛煉其口語能力并在實踐中體會東西方文化的差異。這樣不僅能夠對授課內容及授課效果進行檢驗,還能夠以此實現提高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目的。

  4結語

  綜上所述,學校不能只是一味地注重學生的應試技巧,更應該加強對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從教學設計的層面出發,利用多種手段及形式進行輔助教學,不僅能夠給學生建立一個良好的語言環境,提升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同時也有助于拓寬學生的眼界,增強知識儲備,真正做到一舉多得,為其今后成為具有高學歷、高素質的外語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劉璐.淺談高中英語教學中實施跨文化教學的方法[J].中國培訓,2015(6):1-2.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大學生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試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3]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實驗)[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作者:彭穎 單位:東北師范大學

  推薦閱讀:《廉政文化研究》雜志由南通大學主辦,2010年經新聞出版總署批準向國內外公開發行。

2023最新分區查詢入口

SCISSCIAHCI

7799精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