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咨詢服務,正當時......期刊天空網是可靠的職稱工作業績成果學術咨詢服務平臺!!!

社會科學戰線雜志社投稿非物質文化遺產旅游開發影響

發布時間:2016-07-01所屬分類:文史論文瀏覽:1

摘 要: 自20世紀90年代起,國內學者對這一方面開始研究并取得一定的成果,但是由于起步較晚,國內學者基本采用國外相關研究模式。目前,旅游地居民的旅游感知與態度研究范圍與深度還遠遠不夠。本文是一篇 社會科學戰線雜志社投稿 的論文范文,主要論述了非物質文化

  自20世紀90年代起,國內學者對這一方面開始研究并取得一定的成果,但是由于起步較晚,國內學者基本采用國外相關研究模式。目前,旅游地居民的旅游感知與態度研究范圍與深度還遠遠不夠。本文是一篇社會科學戰線雜志社投稿的論文范文,主要論述了非物質文化遺產旅游開發影響。

社會科學戰線雜志社投稿

  摘要:當地居民對旅游的感知影響著旅游的可持續開發。本文以喀什地區為例,通過問卷調查和實地訪談方式,針對當地居民和非遺傳承人,從職業、收入、教育水平等方面研究非物質文化遺產旅游開發對當經濟、文化、生活、環境的影響認知,并提出擴大非遺宣傳力度、加大政府投入等建議。

  關鍵詞:非物質文化遺產,少數民族,影響

  一、喀什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概述

  喀什地區歷史悠久,非遺資源豐富。喀什地區國家級非遺項目18項,自治區級非遺項目51項,涵蓋七大類,在國家級非遺中有兩項為喀什地區申報項目,分別為阿凡提故事和烏孜別克族埃希來、葉來。在各縣市中英吉沙縣、塔什庫爾干縣國家級非遺項目所占最多有4項,在自治區級非遺項目中喀什市為15項?κ彩、塔什庫爾干縣及英吉沙縣這三個縣市在總量上最多為16、12、11,澤普縣和疏附縣在總量上較少只有1項。在項目類別上傳統技藝所占最多共26項,而傳統醫藥和民間文學方面只有2項。

  二、喀什地區居民對非遺影響認知的交叉分析

  本次問卷調查人數共計300人,其中女性占53%,男性占47%。調查中在年齡在31歲-40歲的占33%,41歲-50歲的占25%,60歲以上人的占1%。1.不同職業對非遺開發影響的了解程度分析調查發現旅游從業者對非遺比較了解所占比最高為12.4%,非常不了解所占比例最低為0.3%;非旅游從業者對非遺的了解程度一般、非常不了解分別為35.5%、1.3%;不同的行業對非遺的了解程度也是不同的,但大多對非遺比較了解34.4%,一般的為45.2%。人們對它的了解程度還不深。2.不同收入群體居民對非遺開發影響的了解程度分析家庭月收入越高的人對非遺的了解程度也越高,調查人員中17.5%的人為9001元以上的收入其中有2.9%的人對非遺非常了解,而3000元以下的人15%對非遺非常了解占0.3%。45.2%的人對非遺了解程度一般。3.不同職業、文化水平對非遺開發影響的了解程度分析調查發現人們普遍認為非遺開發對經濟方面的影響較大62%,而環境5%以及生活方面11%積極性影響較小;教育工作者7%和科研人員12%認為非遺開發對經濟16%以及文化6.5%的積極影響較大,改善人們生活質量,也使當地的文化更具包容性和多樣性。高中(含中專)學歷對非遺比較了解比例為24%,學歷越高對非遺的了解程度也就越高。高中以上的人對非遺非常不了解的為0,初中以下學歷的人對非遺非常了解的人是0,初中27%、高中學歷56%的人都是對非遺比較了解33.5%和一般的45%。4.現代工藝對傳統手工藝影響的認知分析在喀什地區非遺中手工技藝價格較為昂貴,而現代工藝的不斷改良和完善,產品價格較低,外觀優美等,傳統工藝受到了較大的沖擊。在調查中41%(非常大10%、比較大31%)的人認為現代工藝對非遺有著較大的沖擊,只有12%的人認為現代工藝對非遺沒有影響。5.非遺文化在傳承過程中流失及受阻原因當地居民對旅游影響的的感知和態度不僅能夠反映遺產傳承與發展現狀,而且影響與制約著其活態傳承的質量與方向?κ驳貐^非物質文化遺產多為傳統手工技藝、歌舞等,存在流失等現象。流失主要原因為民眾關注、保護不夠,為33.8%,政府保護度低、市場、創新度低分別占27.9%、27.2%,非遺傳承人認為應該繼續傳承下去。但由于經濟效益不明顯,人們不愿去學習該技藝,加上現代工藝的發展,使得一些手工技藝在傳承上也受到了巨大的沖擊。主要阻力來自于資金短缺為28.9,其余分別為政府保護力度(20.1%),市場、創新度低(18.8%),民眾關注、保護不夠(18.1%)。

  三、結論

  當地居民文化水平越高對非遺的了解程度也會越高,從事旅游相關行業的人員對非遺了解程度相較其他行業更深;大部分居民對非遺旅游的開發持支持態度;非遺開發對當地的影響具有積極的作用,經濟影響所占比例最大,環境次之,文化和生活方面的影響一般。非遺具有脆弱性,面臨無市現象。針對以上問題,可加強對當地居民的非遺宣傳,加大政府對非遺的投入力度,加強對非遺傳承人的保護力度,以促進當地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尹華光,趙麗霞,彭小舟,歐媛.張家界非物質文化遺產旅游居民感知差異分析[J].經濟地理,2012(05):160-164.

  [2]朱凡瑾.少數民族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開發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2.

  [3]秦美玉.非物質文化遺產地居民旅游感知與態度研究[J].貴州民族研究,2014(02):122-125.

  [4]許春曉,胡青芳,李純.非物質文化遺產旅游開發影響的社區居民感知研究——以湖南湘西里耶古鎮為例[J].湖南財經高等?茖W校學報,2010(01):57-60.
  相關期刊簡介:《社會科學戰線》(月刊)創刊于1978年,是由吉林省社會科學院主辦的社會科學綜合性學術理論刊物。內容以反映國內外學術界的最新研究成果為主,涉及文、史、哲、政、經、法等基礎學科,也注重應用學科、新興學科和交叉學科的研究。

2023最新分區查詢入口

SCISSCIAHCI

7799精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