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6-06-18所屬分類:文史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這篇政治論文投稿發表了對資本主義的再認識,資本主義制度和其他社會制度一樣,它繼承了以往社會所創造的生產力,并且在繼承的基礎上又極大地推動了社會生產力的迅速發展!侗举|與邏輯》這本書從另外一個視角對資本主義展開了認識。
這篇政治論文投稿發表了對資本主義的再認識,資本主義制度和其他社會制度一樣,它繼承了以往社會所創造的生產力,并且在繼承的基礎上又極大地推動了社會生產力的迅速發展!侗举|與邏輯》這本書從另外一個視角對資本主義展開了認識。
關鍵詞:政治論文投稿,資本主義
資本主義作為一種獨特的社會形態,它的存在既飽受詬病,也為人所稱道。從19世紀馬克思認為資本主義存在著自身無法克服的矛盾而必將走向滅亡,到20世紀后期弗朗西斯?福山提出人類將“終結”于資本主義社會形態,再到現今資本主義社會危機不斷,福山在自己最近出版的新書中又修正了自己關于資本主義的認識。如此看來,資本主義這一話題可謂是久談不衰,相信會一直持續下去。在關于資本主義的認識中,羅伯特?L?海爾布隆納《資本主義的本質與邏輯》(以下簡稱《本質與邏輯》)可謂是一部杰作。在該書中,作者羅伯特?L?海爾布隆納從另外一個視角對資本主義展開認識,進一步深化了我們對資本主義的認識。
一、《本質與邏輯》對資本主義的認識
資本主義是什么?《本質與邏輯》給出了一個答案。在作者看來,社會形態作為抽象的概念,是對人類社會歷史的概括,具體到各個特定的社會形態,它們相互之間是存在一定的共性――通過社會秩序表現出它們各自的特性。資本主義是一種社會秩序,這種社會秩序包含外部運動和內在動力機制。“商業世界代表了資本主義的外部現實……商業企業和商業實踐的存在構成了日常生活中的資本主義。”[1]外部運動表現為商業制度,內在動力機制表現為“‘看不見的手’或制度的運行規律或市場機制。”[2]而且作者提出,資本作為核心要素貫穿于資本主義社會的各個領域之中,扮演著參照物和指向標的角色。在資本主義時期,“財富正不斷從外圍和弱勢區域流向中心和強大的區域,但是,確定其匯聚點的是資本聚集的出現――首要是貨幣資本。”[3]資本是居于核心地位。
1、資本積累
資本主義最重要的一種因素“是從以資本的形式進行的生產性社會活動中榨取財富的強烈需要。”[4]即資本積累的欲望。在作者看來,資本積累的欲望的淵源在于:一方面,人們對聲望和榮譽的渴望,可以歸納為對情感的普遍需求。這種情感需求是由所有生命的遺傳稟賦所決定的。但是這只是說資本積累的欲望產生的前提條件,并非決定因素。另一方面,人們對財富的渴望,因為財富的本質屬性是一種權力,即財富所有者可能沒有什么道德權威,但是他能夠發號施令――資本的統治者通過拒絕其他人使用構成財富的商品的權利來實現。所以說,資本積累的欲望實質上是積累權力的欲望。這種權力在資本主義社會表現為資本的權力,一種軟權力,即每月直接的懲罰權利。“權力通過資本的積累得以行使”,[5]并且得到增強。
我們傳統的認識認為,在資本主義社會中,資本家是貪得無厭的,他們盡可能多的掠奪財富,使得社會中的大多數成員日益貧困。但是,在作者看來,資本主義社會中渴望財富的欲望,并不僅僅表現為資本家階級,而是包括所有資本主義的社會成員,更確切的說,是所有被納入資本主義社會秩序內的人。因為在一定程度上,資本家本身也受制于資本。正如,“在國家內部出現并且最初僅按國家意愿存在的資本,變得越來越公然反抗甚至凌駕于國家之上了。”[6]資本是市場力量的必然延伸。而且市場作為資本主義社會的內在動力機制,對資本主義的邏輯變遷起著決定性作用。
2、資本制度
資本主義社會形態本質上是一種資本制度。“資本將所有形式的財富都簡化為貨幣。”
(1)資本的主導地位。財富既包括具體的物質形態的財富,也有抽象的聲望、權力形態的財富。這樣,就使得計算利益成為可能,從而對個人行為傾向產生了很大的影響。資本家積累權力的欲望,工人積累生存條件的活動都可以通過利益計算的方式得到呈現。在資本主義社會中,看似財富是被動的接受資本家和工人的追逐。但實質上,財富通過資本的形式取得了主動的地位,引導著社會主體的活動。這也是馬克思所批判的資本主義社會的異化現象。但是,馬克思認為,在資本主義社會化大生產過程中,資本家階級是處于主動地位,而工人階級處于被動地位。資本對勞動的統治是資本家的主觀為之,即資本的統治就代表資本家的統治。正如作者再書中指出,“對于馬克思而言,資本的本質是其對勞動的統治。”[8]在海爾布隆納看來,在資本主義社會中,資本對勞動的統治并不是像馬克思所理解的那么干脆。這只是資本本質的一部分內容,另一部分內容則表現為“資本確定了權力的形式。”[9]而這種權力具體表現為財富的控制力。資本是凌駕于資本家階級和工人階級之上的力量。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海爾布隆納提出,“競爭不會直接讓資本家和工人陷入對抗之中,而是讓資本家和資本家陷入對抗之中。”[10]
(2)資本制度的核心――工資勞動制度。在作者看來,資本制度是資本主義制度的核心,而工資勞動制度則是資本制度的核心。資本主義社會的邏輯體現為資本引導資本家階級和工人階級的運動。在這個運動過程中,存在一個前提條件,就是資本家階級是生產資料的所有者,對生產資料的使用享有決定權;而工人階級一無所有。這樣的話,這個社會就會陷入動蕩之中,因為資本主義社會存在先天的不公平,工人階級必然會起來爭取自己的生存權。而資本制度,更確切的說,工資勞動制度就改變了這種尖銳對立的情況。因為在資本主義社會中,生產資料的所有權屬于資本家階級,這是既成事實,具有法律效力的。在這個基礎上,在工資勞動制度條件下,“工人可以使用資源……可以按自己的意愿自由確立或者終止工作關系。”[11]在工資勞動制度下,“產品本身屬于生產中資本的所有者,而不是接受工資的勞動者,而且,勞動者對自己生產的產品沒有合法的所有權。”[12]這樣,“工資關系本身就變成了一個階級統治另一個階級的方式。”[13]勞資關系“在資本主義制度下首次完全確立下來。”
推薦期刊:《內蒙古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月刊)創刊于1986年,由內蒙古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會有辦。旨在研究和探索新時期思想政治工作的規律,交流基層思想政治工作特別是改革中的思想政治工作的經驗,幫助政工干部學習、掌握新時期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提高業務能力。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