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6-02-27所屬分類:文史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正確認識現代幽默戲劇藝術的新管理方式及發展方式,目前藝術管理上的新模式有哪些呢?本文是一篇藝術論文。在藝術表達上,這種內在的社會實踐品格為英雄化喜劇帶來的一個突出特點是它對故 事和情節因素的重視。這或許就是張駿祥將他的《邊城故事》說成是一個五
正確認識現代幽默戲劇藝術的新管理方式及發展方式,目前藝術管理上的新模式有哪些呢?本文是一篇藝術論文。在藝術表達上,這種內在的社會實踐品格為英雄化喜劇帶來的一個突出特點是它對故 事和情節因素的重視。這或許就是張駿祥將他的《邊城故事》說成是“一個五幕的Melo drama”(注:Melodrama,在現代時期可譯為“鬧劇”或“情節劇”,現一般譯為后者 。)的原因。在這部大型喜劇作品中,作家正是在一種險象環生的情節進展中,為我們 刻畫出主人公楊誠專員對于祖國的忠誠、對群眾的信任和勇于戰勝一切艱難險阻的英雄 精神。
摘要:在中國現代幽默喜劇史上,曾經先后出現過三種主要的創作潮流,它們分別是:機智 化、世態化和英雄化。二三十年代的機智化回應的是中國現代幽默喜劇在其初創期對于 新型話語形式的建設需要;三四十年代的世態化試圖滿足的是中國現代幽默喜劇對于豐 盈肌膚、壯健骨骼的藝術成長的需要;而三四十年代之交開始的英雄化,努力實現的則 是中國現代幽默喜劇希望更為緊密地擁抱時代與人生的現實情懷。
關鍵詞:中國戲劇,戲曲管理,藝術論文范例
一、英雄化取向的確立
大多數世態化喜劇的作者,都不缺少對于人或人生的哲理思考。這種思考,概括地說 ,主要體現在人和環境的關系問題上。在分析那些世態化的中國現代幽默喜劇作品時, 我們會發現它們一般都有著兩個重要的前提:一是對于人性的信賴,二是對于社會缺失 的表現。為了在表現缺失的同時不傷及人性優美的根性,它們往往將人物身上的缺點或 錯誤歸結為環境影響的結果,所以它們在世態展現和形象塑造的過程中,總愛描寫人物 身不由己的苦衷。換句話說,它們強調的是環境對于人的支配。正是從這一點出發,這 類作品表達了自身對于社會世態、風俗或傳統的批判性認識。
戲曲論文:《戲曲藝術》,《戲曲藝術》關注國內外最新的學術發展方向,全面展示學院的各項科研成果,既能使外界更了解中國戲曲學院的教學科研水平,也能為致力于戲曲研究的同仁們提供全面、豐富的資料來源,并保持它的學科性和通俗性和趣味性。期刊設置的欄目有:戲曲評論,戲曲教育,戲曲文學,戲曲人物,劇壇巡禮,學術文章,古典文學等。
人的確是環境的產物,但環境——這里當然是指社會的和人文的環境——同時又必然 是人的產物。人擁有在一定條件下改造和創新自身生存環境的能力與義務。
正是在如何描寫人支配環境的問題上,世態化作品表現出了某種局限。中國歷史進入 抗日戰爭階段以后,這種局限與時代的精神氛圍形成了日益明顯的反差。在一個需要英 雄并且已經產生出無數英雄的時代里,現代喜劇不能不對時代的需求做出積極的回應。 正是在這種特殊的情勢下,中國的現代諷刺喜劇在政治化的進程中凸現出愈來愈濃重的 崇高色調,而中國的現代幽默喜劇也隨之出現了一種新的趨向——英雄化。
能夠代表這一藝術趨向最早的重要作品是曹禺在1939年創作的《蛻變》(1940)。劇本 以1938年末到1939年初的中國社會情況和戰爭情勢為背景,通過一所傷兵醫院的前后變 化,表現出中華民族應該在戰爭中蛻舊變新的主題。其中的第一幕對于這所醫院腐敗現 象的揭露,固然可以使人聯想到《欽差大臣》對于俄羅斯舊官吏的諷刺,但它只是全劇 構成的第一步,旨在說明蛻舊變新的必要性以及蛻變的現實起點。正如曹禺所說:
在抗戰的大變動中,我們眼見多少動搖分子,腐朽人物,日漸走向沒落的階段。我們 更喜歡地望出新生的力量,新的生命已由艱苦的斗爭里醞釀著,育化著,欣欣然地發出 來美麗的嫩芽。(注:曹禺:《關于“蛻變”二字》,《曹禺全集》第2卷,花山文藝出 版社1996年版,第357頁。)
這里的后一點才是決定劇本基本性質的所在!锻懽儭肥且徊恳愿桧灋橹鞯南矂∽髌 ,劇中的兩位主要人物——梁專員和丁大夫——是中國現代幽默喜劇創作中最早出現的 英雄角色。
正直無私、恪盡職守的專員梁公仰,在烏煙瘴氣、腐化茍且、悲觀消極的惡劣環境里 ,大刀闊斧地進行了卓有成效的改革,受到醫院絕大多數人的支持和擁戴。這一形象在 中國現代幽默喜劇英雄化的過程中,具有特別的意義,因為他證明了:人是完全可以改 造環境、征服環境的,只要有理想、敢犧牲、肯努力、嫉惡如仇、團結同志并且持之以 恒。丁大夫既是一位名醫又是一位母親。作品讓慈母和良醫兩種角色在她身上構成內在 的沖突,通過這位剛強女性自覺將國家和民族利益置于母子私情之上的行為,使其個人 的品德超越了一般醫德的范圍。這種超常性則構成了這一形象英雄性的基礎。
梁專員的形象主要代表著英雄的人可以主宰環境的一面,丁大夫的形象主要代表著英 雄的人必然具備超乎常情的崇高品德的一面,從而構成英雄化取向的兩個基點。在《蛻 變》以后的英雄化走向當中,多數作品正是圍繞著上述兩點展開的。這也就是我們為什 么把《蛻變》看作英雄化喜劇開山之作的主要原因。
就戰勝環境而言,在《蛻變》以后的英雄化喜劇中,比較有代表性的作品有徐昌霖的 《密支那風云》(1945)、成蔭的《打得好》(1944)、洛丁等人的《糧食》(1946)、張駿 祥的《邊城故事》(1941)、吳鐵翼的《河山春曉》(1944)、王銳的《健飛的求婚》(194 8)等。前三篇作品直接表現抗日斗爭,后三篇主要描寫后方建設,兩者合起來形成了“ 抗戰建國”的共同主題。
在上述作品中,作家們雖然也曾描寫了主人公們的種種美德,但藝術表現的重心卻始 終放在人物的行為上。至于美德,只是人物在行動過程中所體現出來的品格。在人物的 行為描寫中,作品突出的是這些行為同歷史的進步事業與民族的正義使命之間的緊密聯 系,而后者的偉大與崇高才是人物行為英雄性質的主要源泉。正因如此,除《打得好》 和《糧食》以外,其他作品固然存在著純粹個人性質的情感糾葛,但作家的主要筆力仍 在人物的公民生活方面。他們著意反映的是人物在投身偉大而正義事業的過程中,為了 戰勝各種艱難險阻所體現出來的勇敢精神和創造精神。這無疑為英雄化取向的多數作品 增添了一種十分明顯的社會實踐品格。在機智化和世態化取向中,中國現代幽默喜劇主 要描寫的是人物的日常生活,而現在它育化的卻是對于人物公民生活的表現力,從而進 一步開拓了現代幽默喜劇反映生活的攝取視野。這不能不說是英雄化對于現代幽默喜劇 發展所做出的重要貢獻。
一般來說,在這類英雄化的喜劇作品中,為了滿足表現人物英雄行為的基本要求,作 家往往要創造出一種極端化的情節。在這種非比尋常的情節中,英雄主人公將會遇到難 以想象的挑戰和考驗。這種藝術處理方式不僅可以體現出人物卓越的品格,而且可以有 效地引發觀眾緊張的期待,進而構成喜劇審美心理“緊張——松弛”模式的前半部分。 極端化的情節必然要求極端化的結局,要么是大獲全勝,要么是滿盤皆輸。我們談論的 既然是喜劇,那么,英雄化要求的自然是前者。由于最終的成功和勝利,“緊張——松 弛”模式的后半部分得以實現。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