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6-01-04所屬分類:文史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不同的畫家對美術的詮釋是不同的,正確認識克里姆特繪畫藝術的精神及繪畫形式。本文是一篇藝術文學論文。我們也知道現在有關畫家用寫實主義的手法描繪人物,在這個平面化空間里,嬰兒、母親和老婦,三人的位置由外及內,暗示人生三個階段的順序。畫面最左側
不同的畫家對美術的詮釋是不同的,正確認識克里姆特繪畫藝術的精神及繪畫形式。本文是一篇藝術文學論文。我們也知道現在有關畫家用寫實主義的手法描繪人物,在這個平面化空間里,嬰兒、母親和老婦,三人的位置由外及內,暗示人生三個階段的順序。畫面最左側老婦,畫家用寫實的手法細致描繪了衰老的女性人體,特別是如照片般清晰再現了老婦的手臂,用另一只手托著垂下頭,灰色的頭發蓋住了面頰,似乎絕望的在回憶逃避衰老的生命和即將面對的死亡。與之相反的是,在她的右邊,是以裝飾性手法刻畫的年輕母親,而她此時正懷抱著熟睡的嬰兒,似乎共同沉迷在生命甜美的夢境中。老婦和年輕母親的對比不僅代表女人生命的不同階段和時期,還呈現了女性的不同生命階段的特征。
摘要:本論文中,作者從另一個角度,希望從精神角度為當代藝術創作提供一個可展開的空間,較為全面地分析克里姆特繪畫藝術中的獨特精神特質,既是對國內克里姆特研究領域的深化,也可以為當代中國視覺藝術創作提供可借鑒的新的視角和思路。
關鍵詞:克里姆特,精神特質,繪畫,藝術文學論文
一、克里姆特繪畫藝術呈現了世紀末當代人的精神危機和心理圖景
克里姆特對深層精神的切入,體現了奧地利民族和藝術家自身的精神特質。隨著新時代新思潮的來臨,人們已不再依附于傳統的理性哲學思想和宗教束縛,在這種日趨關注自身修養和精神的形式下,克里姆特開始由歷史畫、圣經畫題材轉向自我的尋找答案。在受到政治和傳統學院的打擊下,克里姆特把題材轉向了女性圖像以及生命死亡的描繪,來寓意其心中的焦慮和抗拒,希望通過女人來尋找完整的自我?死锬诽匾岳L畫為載體,反映了19世紀末歐洲思想文化心理轉向的時代精神;在心理空間對生命本能動力的體驗和表現,則體現了奧地利民族心理特質的潛在因素。克里姆特的繪畫呈現了世紀末男性藝術家的精神發展軌跡和心理特質。他在精神――心理的層面創造的女性圖像,承載著他對愛欲、痛苦、生命與死亡等生命終極問題的探尋和理解,排除了生活的表層意義,而獲得了超越時間的永恒性。只有了解了克里姆特作品背后的精神意念,我們才能夠借鑒創作過程中的切入點,如何反映時代信息。
藝術文學:《新美術》,《新美術》素以學術性強而受到人文科學研究者的推崇。本刊在介紹傳統藝術和現代具有創新意義的美術作品之外,還著重刊登中外美術理論研究論文,并致力于將藝術史研究納入人文學科之中,使之成為人文學科的重要組成部分。重視藝術與歷史、藝術與思想的關系問題,注重與藝術相關的人文科學的前沿問題。
在世紀末維也納的斷裂性時代,分離派的藝術理念是反對一切固有文化和傳統觀念的束縛,突出的表現就是實現本能欲望的解放。在世紀末,隨著經濟社會的變革,所有的機制和觀念都在轉型,但是在新思潮還得不到全方位的肯定之時,傳統的觀念和思想還是占有統治地位。例如克里姆特為維也納大學繪制的《醫學》、《法學》、《哲學》,在當時展出的時候引起了轟動,有不理解也有支持者,但是卻沒有得到維也納大學的贊美和展示。官方對這種象征寓意,裸露的情欲之作本能上還是首先抵觸的。在繪畫中的非理性主義、對本能欲望的直接展現,以及非歷史畫的藝術風格,遭到來自傳統理性主義社會階層和公眾輿論的阻撓和攻擊后,克里姆特的選擇了從社會生活空間逃離。他停止了大型公共寓意性繪畫創作,轉向女性肖像畫創作。在自由主義者小群體的庇護中,繼續美學層面的反叛。
現代藝術通過多種手法描繪了我們生活的矛盾和精神沖突,克里姆特正是采用了這種寓意和象征的方式,把他的情感和焦慮通過減弱現實特征,轉變成現實情境純粹的幻影,讓我們在它所營造的氛圍中與畫者進行了心靈的共鳴。處在中國當代,經濟的變革,各種思潮的涌入,以及新事物的出現等等,以及隨著變革社會出現的不合理不平衡的現象,都在使我們迷失、盲目,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更需要從自身精神心理中找到生命的本源動力。
二、 克里姆特繪畫藝術體現了對生命和死亡的追問和思考
克里姆特面對由死亡引發的對生命終極意義的思考,這是他藝術創作題材的一個轉折點,也是新的起點。也正是由于這個原因,我們才有幸能夠看到克里姆特有關生命死亡題材的經典作品,才成就了一代藝術大師。他的繪畫中體現的這種精神特質深深地刺激和打動著我們的感官和視覺感受。
1)《女人的三個階段》中關于生命的思考
《女人的三個階段》創作于1908年,克里姆特展示了女人不同的三個時期,即:老婦、年輕的母親和年幼的孩子,象征著人的生命歷程,表現出潛在克里姆特繪畫深處“輪回”的觀念。在畫面中黑色和金色的混合的抽象背景中,朱紅色的柱狀總穿了畫面,形成一個整體的十字構圖,這個柱形以朱紅為背景,布滿了多樣的女性象征,三個不同年齡的女性置于這個柱形空間中,象征著生命三個時期。
“樣式主義風格的女孩和自然主義風格的老婦人之間的對比有一種象征的意義。生命的第一階段體現為無數種可能性和變化,而最后的階段則由不可轉變的一致性所標志,這種不變的一致性不允許人逃離必須面對的現實。第一個階段由夢所標志,最后的階段則體現了夢的不可能性。”這幅作品中生命的主題完全是通過女性生命的不同時期表現的。從和諧的童年、成長的自我、到老年的恐懼,生理的衰頹與迫近的死亡?死锬诽丶氈旅枥L了女性老年、青年和童年時期的外在形體,呈現了女性在不同時期的心理和精神特征,藉此表達對生命歷程的理解。
2)《生命與死亡》中的精神特質
《生命與死亡》創作于1910年,克里姆特不再寓意性的表現死亡,而是真實直白的表現死亡的形象。畫面的兩側,分別是以代表死亡的骷髏和代表生命的人群來組成,成為對峙的雙方。作品采用象征和隱喻手法,左側是身披長袍手舉權杖的死神,右側則是由代表生命的母子、情侶、少女和老婦共同組成。畫面展示了人類從出生、成長、戀愛、衰老直至死亡的循環過程,寓意人的經歷就是生命與死亡的輪回。右側代表生命各階段的人們,彼此之間沒有交流也沒有與觀者的交流,故意回避死亡的事實,沉寂在自己的世界里。
在克里姆特的繪畫中,表現了類似于弗洛伊德的對生命和死亡的理解。死神與人群在畫面空間中被隔開,這暗示著死亡與生命的同在與隔絕。左側死神長袍上的象征符號,暗示了死亡和生命本能欲望存在潛在聯系:右側沉浸在無意識欲望的人群中,老年的淺藍色調與死神的深藍色調相呼應,暗示著死亡的存在。于是,代表生命力的欲望本能同時也是趨于死亡的能量,生命和死亡不僅是輪回中的過程,而是同在于人的存在之中。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