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咨詢服務,正當時......期刊天空網是可靠的職稱工作業績成果學術咨詢服務平臺!!!

地球物理學報2015年最新論文投稿要求

所屬分類:社會科學期刊瀏覽:

地球物理學報

地球物理學報

關注()
期刊周期:月刊
國內統一刊號:11-2074/P
國際標準刊號:0001-5733
主管單位:中國地球物理學會;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
主辦單位:中國地球物理學會;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
上一篇:海洋地質前沿雜志2015年最新論文投稿格式
下一篇:化學試劑2015年最新論文投稿查詢
學術服務咨詢服務項目咨詢

  《地球物理學報》簡介:

  《地球物理學報》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新聞出版總署、正式批準公開發行的優秀期刊。自創刊以來,以新觀點、新方法、新材料為主題,堅持"期期精彩、篇篇可讀"的理念。地球物理學報內容詳實、觀點新穎、文章可讀性強、信息量大,眾多的欄目設置,地球物理學報公認譽為具有業內影響力的雜志之一。地球物理學報并獲中國優秀期刊獎,現中國期刊網數據庫全文收錄期刊。

  《地球物理學報》主辦單位:中國地球物理學會;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出刊周期:月刊出版地:北京市語言種類:中文;英文;開本尺寸:16開郵發代號:2-571創刊時間:1948國際標準刊號:0001-5733國內統一刊號:11-2074/P復合影響因子:2.686綜合影響因子:2.191

  《地球物理學報》是地學領域中具有代表性的期刊之一,被列入中國自然科學核心期刊,有關地球物理科學的綜合性學術刊物。本刊主要刊登固體地球物理、應用地球物理、空間地球物理和大氣、海洋地球物理以及與地球物理密切相關的交叉學科的研究論文,重點報道創新性研究成果。本刊連續獲全國優秀科技期刊一等獎,獲首屆"國家期刊獎"(科技)等。

  《地球物理學報》是地學領域中具有代表性的期刊之一,已列入中國自然科學核心期刊。目前有多種著名國際檢索系統檢索本刊,如SCI、SA、CA、"全俄科學情報研究所文摘雜志"、日本"科學技術文摘速報"、"世界譯文索引""烏利希國際期刊指南"、"水科學文摘"、"TULSA石油文摘"、美國地質文摘"、"法國文獻通報"等。國內有關檢索機構均收錄本刊,如《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數據庫》,《中國科學引文索引數據庫》等。在《中國科學引文索引數據庫》1999年10月公布的"1998年全國被引頻次最高的科技期刊前500名排行榜"中名列第12位,在地學類期刊中排名第一。從"1994年-1998年被引頻次最高的中國科技期刊百名表"顯示,《地球物理學報》的被引頻次在逐年增加,這5年的總引頻次排位第10。在《地球物理學報》1999年發表的論文中,獲國家自然科學等各項基金資助的論文占總數的83.84%,經統計,2000年1-6期中的該項基金比例已上升為95%。

  《地球物理學報》在歷屆中國科學院評比中均獲一等獎,1992年和1996年該刊連續獲全國優秀科技期刊一等獎,1999年獲首屆"國家期刊獎"(科技)。1948年創刊以來,歷屆主編傅承義、顧功敘、翁文波和現任主編劉光鼎院士都是中國最著名的地球物理學家。歷屆編委會委員均為知名的地球物理學家,本屆編委中有院士13名,有8名國外編委,以及港、臺地區的編委。目前本刊已被納入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工程,在"科技興國"方針指引下,我們努力將《地球物理學報》辦成國際性學術期刊,努力為地球物理事業作出更大的貢獻。

  2015年第5期《地球物理學報》投稿論文目錄:

  北京地區上空OH轉動溫度的季節性變化……………………………………劉偉軍 徐寄遙 袁韡

  近30年北半球冬季臭氧總量分布特征及其與平流層溫度的關系………………………………李剛 譚言科 李崇銀 陳書馳 白濤 楊道勇 張瀅

  兩種精化的對流層延遲改正模型………………………………姚宜斌 張豹 嚴鳳 許超鈐

  北京城區二氧化碳濃度和通量的梯度變化特征——I濃度與虛溫………………………………劉曉曼 程雪玲 胡非

  位渦塔結構及演變對颶風Wilma(2005)強度變化的影響………………………………劉爽 鐘瑋 劉繼晨 陸漢城

  集合資料同化中方差濾波技術研究及試驗………………………………劉柏年 張衛民 曹小群 趙延來 皇群博 羅雨

  基于區域濾波的GOCE穩態海面動力地形和地轉流………………………………白希選 閆昊明 朱耀仲 彭鵬

  捷聯式航空重力測量算法比較………………………………孫中苗 翟振和 吳富梅 肖云

  青藏高原東南緣瑞利波群速度分布特征及其構造意義探討………………………………范莉蘋 吳建平 房立華 王未來

  論文范文參考:

  近30年北半球冬季臭氧總量分布特征及其與平流層溫度的關系

  【摘要】 臭氧的時空分布特征對氣候和環境變化具有顯著影響,隨著臭氧資料數量的增加和質量的提高,有必要對臭氧時空分布特征及其與氣候變化的關系進行詳細研究.本文利用歐洲中期天氣預報中心提供的1979—2013年的全球月平均臭氧總量資料、平流層溫度場資料,采用旋轉經驗正交函數分解(REOF)、Morlet小波分析、合成分析等方法研究了20°N以北的北半球冬季(12—2月)臭氧總量異常的主要空間分布結構與時間演變特征,并進一步分析了主要模態與平流層上層(2hPa)、中層(30hPa)以及下層(100hPa)溫度異常的關系.結果表明:近30年北半球冬季臭氧總量異常變化最顯著的區域主要有5個,分別位于極地地區(75°N—90°N,0°—360°)、北半球副熱帶地區(20°N—40°N,0°—360°)、阿拉斯加地區(60°N—75°N,180°—260°E)、北大西洋地區(45°N—60°N,310°E—360°E)及西伯利亞地區(50°N—65°N,80°E—130°E).5個區域的冬季臭氧總量異常具有明顯的年際和年代際變化特征.1980年代后期是各個區域的臭氧總量異常由年代際偏多轉為偏少的轉換時段.此外,各區域存在顯著的年際變化周期,而且各個區域的年際周期存在明顯的差異.臭氧總量異常變化與平流層溫度異常變化的關系表明,臭氧總量異常的增加(減少)能夠導致平流層上層溫度異常偏冷(暖)和平流層中、下層溫度異常偏暖(冷),其中平流層中層溫度異常的偏暖(冷)程度要比下層更加明顯.

  【關鍵詞】 臭氧總量; 平流層溫度; 分布特征; 旋轉經驗正交函數;

2023最新分區查詢入口

SCISSCIAHCI

7799精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