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咨詢服務,正當時......期刊天空網是可靠的職稱工作業績成果學術咨詢服務平臺!!!

氣象學報核心期刊征稿雜志

所屬分類:社會科學期刊瀏覽:

氣象學報

氣象學報

關注()
期刊周期:雙月刊
國內統一刊號:11-2006/P
國際標準刊號:0577-6619
主管單位:中國氣象局
主辦單位:中國氣象學會
上一篇:中國民族國家級期刊征稿時間
下一篇:海洋地質前沿雜志2015年最新論文投稿格式
學術服務咨詢服務項目咨詢

  《氣象學報》簡介:

  《氣象學報》于1925年創刊。1924年10月18日,在中國氣象學會成立后的第1次理事會上,經研究決定出版發行《中國氣象學會會刊》(簡稱《會刊》),即《氣象學報》的原始刊名。是中國氣象學會主辦的全國性大氣科學學術性期刊,旨在反映我國大氣科學領域中最新科研成果,為大氣科學研究提供學術交流陣地,推動我國大氣科學基礎研究和理論研究迅速發展,服務于我國氣象現代化建設事業。

  《氣象學報》以氣象及水文、海洋、環境等相關學科的科研人員、高等院校師生為主要讀者對象,刊登動力氣象學、天氣學、氣候學、數值天氣預報、大氣物理學、大氣化學、大氣探測、人工影響天氣及應用氣象學等大氣科學各主要分支學科的代表我國研究新水平的創造性論文;國內外大氣科學發展動態的綜合評述;大氣科學新觀點、新理論、新技術、新方法的介紹;大氣科學研究工作簡報及重要學術會議報道;國內優秀大氣科學專著的評介。

  《氣象學報》主管單位:中國氣象局主辦單位:中國氣象學會出刊周期:雙月刊出版地:北京市語言種類:中文開本尺寸:大16開創刊時間:1925年郵發代號:2-368國際標準刊號:0577-6619國內統一刊號:11-2006/P知網復合影響因子:1.775知網綜合影響因子:0.973萬方影響因子:1.022萬方總被引頻次:3559

  《氣象學報》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新聞出版總署、正式批準公開發行的優秀期刊。自創刊以來,以新觀點、新方法、新材料為主題,堅持"期期精彩、篇篇可讀"的理念。氣象學報內容詳實、觀點新穎、文章可讀性強、信息量大,眾多的欄目設置,氣象學報公認譽為具有業內影響力的雜志之一。氣象學報并獲中國優秀期刊獎,現中國期刊網數據庫全文收錄期刊。

  《氣象學報》在國內外大氣科學界具有一定的影響。中國自然科學核心期刊研究課題組在1992年公布的使用“引文法”鑒定的“1990~1991年中國自然科學核心期刊”100種中,《氣象學報》位居第15名,名列氣象科技刊之首。1998年,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公布的“中國科技期刊排行表”(地球科學類)中,按“被引頻次”排序《氣象學報》列第10位,按“影響因子”排序列第5位。《氣象學報》是唯一同時進入前10名的氣象科技期刊。在國際上,《氣象學報》進入了SA等檢索系統。中國科技論文統計與分析數據庫(CSTPC)。

  2015年《氣象學報》優秀論文投稿目錄:

  農業氣象災害風險評估研究進展與展望…………………………………………王春乙 張繼權 霍治國 蔡菁菁 劉興朋 張琪

  青藏高原熱力強迫對中國東部降水和水汽輸送的調制作用………………………………徐祥德 趙天良 施曉暉 LU Chungu

  1215號“布拉萬”臺風暴雨及降水非對稱性分布的成因分析………………………………孫力 董偉 藥明 朱丹 李倩

  北京“7.21”特大暴雨不同集合預報方案的對比試驗………………………………李俊 杜鈞 劉羽

  歡迎訂閱2015年度《氣象學報》………………………………

  水汽輸送與江南南部初夏雨季及降水變化的聯系………………………………苗長明 丁一匯 郭品文 沈杭鋒 樊高峰

  中國大陸雨季時空差異特征分析………………………………肖潺 宇如聰 原韋華 李建

  氣象論文范文參考:北京“7.21”特大暴雨不同集合預報方案的對比試驗

  中國氣象局武漢暴雨研究所,武漢,4300742.美國國家海洋大氣局國家環境預報中心,華盛頓,美國1.Wuhan Institute of Heavy Rain,CMA,Wuhan 430074,China2.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NOAA,Washington DC,USA李俊,杜鈞,劉羽.2015.北京“7.21”特大暴雨不同集合預報方案的對比試驗.氣象學報,73(1):50-71表明:(1)所有集合方案特別是初值擾動、多物理和混合擾動的集合預報相對控制預報在暴雨強度和位置上都有較顯著的改進,并為用戶決策提供了包括預報不確定性在內的更多預報信息。(2)3組隨機物理產生的集合預報離散度很相似,都遠小于初值擾動和多物理方案產生的離散度,并且主要集中在強降水中心附近,因此在初值擾動的基礎上加入隨機擾動,可以提高強降水中心的離散度,但對強降水中心以外的地區作用甚微;尺度分析進一步表明隨機物理產生的離散度貢獻主要集中在較小尺度上(<320 km),在更小的尺度上(<160 km)它甚至可以與初值和多物理擾動的貢獻相當。

2023最新分區查詢入口

SCISSCIAHCI

7799精品视频